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西宁地区(2260m)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经验,探讨在其应用过程中的体会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采用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建立前臂内瘘的血管条件、手术方式、近远期通畅率、并发症及临床处理原则等。结果:146例患者中,143例手术成功建立血管内瘘,手术一次成功率98%,内瘘初级通畅率97.9%。内瘘使用后0.5年和1年通畅率分别为97%和96%。结论: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制作简便,远期通畅率高,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口径的钛轮钉吻合血管对透析治疗影响的观察。方法:将本组8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手腕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手术,一组采用直径2.0mm的钛轮钉行动静脉吻合术42例;另一组采用直径为2.5mm的钛轮钉行动静脉吻合术42例。结果:在84例内瘘手术中有3例第一次手术失败,经再次手术获成功,其中使用2.0mm钛轮钉组2例,使用2.5mm钛轮钉组1例,其主要原因为钛轮钉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所致。结论:采用2.0mm钛轮钉组较2.5mm钛轮钉组在2、4、6周的透析血流量低,但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血透通路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上肢动脉内瘘术建立长期血透通路。其中通过钛轮钉吻合建立的动静脉内瘘(AVF)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而为国内较多临床医生所采用,有逐渐代替传统的通过缝合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趋势。我科自1989年开始用钛轮钉吻合建立血管通路,根据血管条件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部位和  相似文献   

4.
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至关重要的。随着血透血管通路的不断改进,动静脉内瘘已成为长期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基本模式。我院自1997~2000年,用钛轮钉血管吻合器在92例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应用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治疗肾衰竭的重要手段,随着血透技术的日臻成熟,患者的长期存活年限在增加。保护好患者的生命线——标准内瘘(前腕末端的桡动脉与桡侧皮静脉吻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1993~1998年在我院血透的53例患者内瘘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处理对策,以保证内瘘长期使用。1 临床资料53例血透病例中,男性36例,女性17例。血透时间1个月至7年。血管吻合方法:缝合法49例,其中出现问题者8例(163%)。钛轮钉法3例,其中出现问题两例(667%)。人工血管法1例。出现的问题(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 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1例进行改良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自2008年4月~2011年6月笔者共进行肘部远端桡动脉或尺动脉与肘正中静脉或其交通支静脉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3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全部病例及时通畅率100%,无感染以及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内瘘长期使用通畅率93.5%.结论 改良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通畅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对于不能建立腕部内瘘通路或腕部内瘘通路失功能患者,是建立内瘘手术又一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目前的血液透析方法已能使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20年或更长时间。因此对血管通路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动静脉内瘘(I-AVF)是患者长期血透的必备条件,其好坏直接影响到透析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制作和保护内瘘,成为血液净化工作者及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我科从1990年开始采用钛轮钉作内瘘术,建立长久性血管通路,至1999年共458例,报道如下:1 材料及方法 458例病人均为慢性肾功衰、尿毒症需长期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中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评价针对不同原因所采取的对策。方法:查询手术记录并统计血管吻合困难的成因,术者采取的对策及手术成功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管吻合困难常见原因为血管硬化和细小、静脉回流不畅,血管管径相差太大及血管相距较远,针对前二种原因,本组分别采三种不同的对策,导致了不同的率,针对后二种原因本组采取的对策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最常见为血管腔径过小,采取对点等距切开血管断端后行钛钉吻合,成功率较高;对于静脉回流不畅采取无损伤针头伸入血管,以肝素盐水冲洗后再行吻合,成功率较高,针对血管管径相径相差太大可通过切断血管时调整斜面大小或行端侧吻合,血管相距太远可选择对应血管或采取移植血管吻合。  相似文献   

9.
我科从1990年开始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内瘘,采用钛轮钉将前臂表浅静脉与相邻动脉端端吻合,共458例,其中有8例术后一年内于局部形成假性动脉瘤。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8例均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3~51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做左前臂桡侧动静脉内瘘6例,右前臂桡侧2例。穿刺内瘘行血液透析,出现假性动脉瘤的时间分别为1、3(2例)、3.5、5(2例)、6、12个月。临床表现为内瘘口近出现的球形或卵圆形肿块,有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中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评价针对不同原因所采取的对策。方法 查询手术记录并统计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术者采取的对策及手术成功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血管吻合困难常见原因为血管硬化和细小、静脉回流不畅、血管管径相差太大及血管相距较远,针对前二种原因,本组分别采三种不同的对策,导致了不同的成功率,针对后二种原因本组采取的对策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 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最常见为血管腔径过小,采取对点等距切开血管断端后行钛轮钉吻合,成功率较高;对于静脉回流不畅采取无损伤针头伸入血管,以肝素盐水冲洗后再行吻合,成功率较高;针对血管管径相差太大可通过切断血管时调整斜面大小或行端侧吻合;血管相距太远可选择对应血管或采取移植血管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