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5例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施行上胸段硬膜外阻滞(T1~T5)治疗,并分析阻滞前后的临床效果和对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硬膜外阻滞15min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NST和ST显著降低(P<001),QT离散度显著减少(P<005)。提示上胸段硬膜外阻滞不但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心肌缺血,而且对减少QT离散度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对经尼群地平及安慰剂双盲对照治疗长达4年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治疗后反映ST-T变化的4-X及5-X项尼群地平组较安慰剂组编码率显著减少(P〈0.05或P〈0.01);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尼群地平组4-3和5-3项编码率明显减少、安慰剂组4-1和4-2项编码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尼群地平治疗组的编码较安慰剂组明显改善(P〈0.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左室肥大患者Q-Tc离散度(以下简称Q-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观察了原发性心肌病(n=21),原发性高血压性心脏病(n=50),肾性高血压左室肥大(n=50)患者的Q-Tcd,并与健康人(n=50)作对比,结果显示Q-Tcd心室肥厚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的Q-Tcd增加更显著,与能功能正常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Q-Tcd)与心肌酶的变化。方法 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1d和第7d体表心电图的Q-Tcmax和Q-Tcd及第1d和第7d的心肌酶AST、CK0-MB、LDH、αHBD及LD/α-HBD的检测值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另作Q-Tcd和心肌酶相关性检验。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第1d和第7d比较Q-Tcamx差异不显著(P〉0.05),但Q-Tcd和心肌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李小珠  李敬东 《广东医学》1998,19(9):674-675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和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Q-Td、J-T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LOWN2级室早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WN3级以上室早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Q-Td值大于50ms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气管插管期间心血管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胸段硬膜外组(T组)和对照组(C组),诱导前分别硬膜外腔注射0.8%利多卡因或等容生理盐水,然后静脉诱导插管,测定麻醉前到插管后5min内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T组病人插管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变化与插管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C组插管后各参数较插管前明显上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能较有效地减轻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低电压与预后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电图低电压与老年扩张型心肌病(DCM)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分析72例有心电图低电压和72例无心电图低电压的老年DCM的心电图及住院病死率。结果:低电压组合并其它心肌损害的心电图改变如病理性Q波、ST-T异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非低电压组(P〈0.05或P〈0.01),住院病死率(42%)显著高于非低电压组(21%)P〈0.05。结论:低电压老年DCM患者有更高的病理性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1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葛根素治疗冠心病117例,结果:显效42例,有效67例,总有效率93.16%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平均日耗量、静秘心电图ST段坟低的导联数(NST)、ST段压低的总合(∑ST)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肌耗氧指数均有较明显的降低(P〈0.05)。同时对冠心病的其它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动实验结果与Q-T离散度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125例病人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为心肌缺血者35例,无心肌缺血者90例。对两组试验对象比较其运动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 (1)心肌缺血组Q-Td延长;(2)Q-Td的变化与ST段下降不同步,Q-Td的变化早于ST段的变化。结论 Q-Td延长与心肌缺血有一定的联系,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时,Q-Td可作为重要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液稀释疗法治疗冠心病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血液稀释疗法观察治疗伴有高粘血症的冠心病患者42例,结果表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约半数(20/42)头晕、胸闷、心悸、气短明显减轻至消失,心缓痛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心电图11例恢复正常;15例S-T段恢复近等电位线,T波转为双向或低直立;16例无变化。血脂血液流变学等多次指标明显改善(P〈0.01~0.001),近期效果满意,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磁带式24h连续动态心电监测,对186例确诊心肌梗死连续病例及50例非冠心病者进行Q-Tc分析,并与传统ST段指标相比较。Q-Tc延长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5%与96.0%;ST段指标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9.4%与100%。两组敏感性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特异性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Holter检测中Q-Tc的延长能作为心肌缺血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用生脉注射液治疗1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并与对照组2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7项主要心电图指标、ST段、T波及心律失常的改变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心电图7项主要指标在治疗后恢复明显(P<0.01).治疗组ST段、T波及心律失常亦比对照组恢复明显(P<0.01).作者认为,生脉注射液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电图及心律失常影响的机理可能与微循环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头外伤心电图改变15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头外伤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53例头外伤病人按格拉斯哥打分法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头外伤后的心电图呈多样化改变,以ST段改变、T波改变、窦性心律失常、U波改变为常见;显著性检验显示三组间的异常发生率与损伤程度有关。ST段改变(P〈0.01),三组间差异非常显著,T波改变(P〈0.05),窦性心律失常(P〈0.05),三组间差异显著,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胆系手术硬膜外麻醉阻滞用量进行数值分析,并就其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以麻醉效果满意,平均达到或超过T4-12范围的588例临床资料,按阻滞初量分组进行数值分析,对SpO2、BP、HR进行统计。结果:1.两组节段毫升数相似,同组中老年人阻滞范围较广。2.阻滞初量≥ml组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增加,SpO2下降组差异性显著(P〈0.05),BP下降组间差异性极显著(P〈0.005),年龄对其影响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自血光量子疗法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c弥散度的影响。方法 分析总结3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MI)采用自血光量子疗法前后Q-Tc弥散度(Q-Tcd)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Q-Tcd均延长(〉50ms),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者延长更为明显。治疗后治疗组Q-Tcd缩短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室速、室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效应持续存在,至出院时  相似文献   

16.
活血通脉片对麻醉犬心肌缺血程度及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王宗仁  刘建勋 《医学争鸣》1999,20(6):499-502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片(HXTMT)对实验犬心肌缺血及民肌梗塞的影响。方法:采用心外膜电图标测心肌缺血范围及程度,定量组织学(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塞范围。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活血通脉片消化道给药具有明显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程度(∑-ST)(P〈0.5 ̄P〈0.01)及心肌缺血范围(N-ST)(P〈0.001),明显减少经N-BT染色所显示的心肌梗塞区(P〈0.01)结论:活血通脉片为用于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与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210例经头颅CT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心电图异常128例(占60.95%),主要表现为T波,ST段的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心电图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病死率差异显著(P〈0.05),表明心电图改变与脑血管病的类型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价值许美华1逢世敏1徐进亮2Q-T离散度(Q-Td)指心电图各导联面Q-T间期存在的差异,与心肌复极的不同步有关。Day等〔1〕研究表明,校正的Q-T间期(Q-Tc)及离散度(Q-Tcd)更能准确反映心肌离散程度...  相似文献   

19.
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224例耻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ST-T改变。结果14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ST段压低≥2mm且持续≥80ms或T波倒置者86例(61.4%),明显高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29.76%,P〈0.005)。左侧旁患者ST段压低多分布 V3-V5或V6导联,而左后间隔旁道和右后间隔旁道T波倒置和ST段压低多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与早期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量并计算AMI体表心电图QTD、JTD,并与5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AMI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组QTD,JT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前壁心面梗死组的QTD、JITD明显大于下壁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 QTD、JTD增加是AMI早期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