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顿抑的影响。方法 将20例择期行心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P)组和咪唑安定(M)组。麻醉诱导和维持P线用异丙酚等,M组用咪唑安定等,分别于麻醉前、腔静脉插管时、主动脉阻断30min、主动脉开放10min、1h、2h、4h和24h测定CKMB、MDA和SOD。结果 主动脉开放10min、2h、4h时P组MDA高于同时点的M组(P<0.05);主动脉开放4h时,P组SOD低于同时点的M组(P<0.05);各时点两组CKMB值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咪唑安定减轻心内直视手术心肌顿抑的作用强于等效剂量的异丙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氟醚与咪唑安定或异丙酚联合应用对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择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5组:咪唑安定组(Ⅰ组)、异丙酚组(Ⅱ组)、地氟醚组(Ⅲ组)、地氟醚加咪唑安定组(Ⅳ组)和地氟醚加异丙酚组(Ⅴ组),每组10例.Ⅰ组用微泵静注咪唑安定0.2~0.4 mg·kg-1·h-1;Ⅱ组微泵静注异丙酚2.0~4.0 mg·kg-1·h-1,Ⅲ组CPB前、主动脉开放后吸入1.0 MAC地氟醚;Ⅳ组CPB前吸入地氟醚同Ⅲ组,主动脉阻断后微泵静注咪唑安定同Ⅰ组;Ⅴ组CPB前吸入地氟醚同Ⅲ组,主动脉阻断后微泵静注异丙酚同Ⅱ组.分别在术前、停CPB后30 min、2 h和24 h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水平,并观察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5组患者停CPB后各时点cTnⅠ明显升高(P<0.01).Ⅰ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升高更明显(P<0.01);Ⅱ组在停CPB后30 min、2 h升高,与Ⅲ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Ⅳ组、Ⅴ组与Ⅲ组同时点值比较,血清cTnⅠ未见明显降低;Ⅳ组与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明显强于等效剂量的咪唑安定;地氟醚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地氟醚与异丙酚和地氟醚与咪唑安定合用cTnⅠ水平接近地氟醚组,未见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arcotrend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40例行体外循环心脏外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传统方法给药组,B组为Narcotrend指导下给药组.记录A,B两组患者患者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2 min(T2),CPB前(T3),主动脉阻断后10 min(T4),停机后10 min (T5)的血压,心率,CVP和Narcotrend指数.统计患者的异丙酚,七氟醚用量,及术后72 h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 A组Narcotrend指数在T2,T3,T4,T5明显低于B组(P<0.05),尤其是在体外循环期间A组的Narcotrend指数下降幅度显著大于B组.A,B两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异丙酚,七氟醚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5),术后72 h随访,A,B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和精神异常.结论 Narcotrend能安全的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麻醉中应用,Narcotrend的应用能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和防止过深的麻醉,指导心脏麻醉过程中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过程中运用异丙酚麻醉对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CPB下心内直视手术30例,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与咪唑安定组,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式。麻醉维持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0.5~4.0mg/(kg·h),咪唑安定组采用咪唑安定0.03~0.2mg/(kg·h)并吸入低浓度的氨氟醚或异氟醚。分别测定手术前、CPB0h、CPB5min、CPB停止时和CPB后1h等时间点NO和ET在外周血中的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两组的NO浓度均逐渐升高,异丙酚组在CPB前后的各个时间点的NO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咪唑安定组从CPB停止时到CPB后1h与CPB停止前的各个时间点相比NO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相比,从CPB停止时到CPB后1h,异丙酚组的NO浓度均明显低于咪唑安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CPB停止前各个时间点的NO浓度无明显差异。两组的ET浓度均逐渐下降,异丙酚组在CPB停止前后各个时间点的ET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咪唑安定组CPB停止时与CPB停止前的各个时间点相比ET浓度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PB后1hET浓度与CPB停止时相比显著升高并达到术前水平。两组相比异丙酚组的ET浓度在CPB停止时明显高于咪唑安定组,而在CPB后1h却明显低于咪唑安定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两组在CPB停止前各个时间点的ET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体外循环过程中采用异丙酚麻醉可以维持NO/ET的动态平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心肺转流期间麻醉深度的变化,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择期ASAⅠ~Ⅱ级,心内直视室缺修补术惠儿30例,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连接麻醉监测仪和麻醉深度监测仪,静脉诱导插管前用药为咪唑安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依托咪酯.异丙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鼻咽温(NPT).结果 CPB开始后及升主动脉阻断后相较于CPB开始前各时点BIS降低(P<0.05);升主动脉阻断后5 min及10 min两个时点之间BIS无明显变化(P>0.05);升主动脉夹钳开放前后MAP无明显改变(P>0.05),但BIS和NPT均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 CPB开始后小儿的BIS大部分会出现麻醉加深,但有少数病人可以出现麻醉变浅,有发生术中知晓的可能;在复温期间,体温持续升高,麻醉逐渐变浅,应当根据BIS结果调节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麻醉与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对全身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咸异丙酚靶控输注组(A组,30例)和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30例). A组采用血浆靶控浓度4/μg/ml异丙酚诱导,术中用3-3.5μg/ml维持.B组采用0.1mg/kg咪唑安定、1mg/kg异丙酚诱导,术中采用10.8-6mg/(kg·h)方案输注异丙酚维持.术中持续监测患者SBP、DBP、HR,观察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质量、苏醒表现(烦躁、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3min后SBP、DBP、HR低于术前(P<0.05),气腹10min后SBP、DBP、HR高于诱导前、后3min及插管后(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A组拔管时间短于B组(P<0.05),苏醒质量好于B组(P<0.05).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LC比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麻醉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BIS监测下,研究咪唑安定异丙酚麻醉对正中神经中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n=15):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组(M组)、异丙酚组(P组).M组在靶控异丙酚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 mg/kg,P组单纯靶控异丙酚.靶浓度从1 μg/kg渐升至3μg/kg.在清醒、BIS值为70,50及小于40时记录正中神经中短潜伏期诱发电位.结果 与清醒比较,BIS值为50及小于40时,P组N20、N35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M组无明显变化;两组N55波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BIS值为70时,两组N35-P45波幅均明显降低(P<0.05,P<0.01);P组P45-N55波幅明显降低(P<0.01),M组无明显变化.BIS值50及小于40时,两组N20-P25及P25-N35波幅无明显变化;N35-P45,P45-N55波幅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单纯应用异丙酚麻醉明显抑制中短潜伏期SSEP,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只抑制中潜伏期SSEP,对短潜伏期SSEP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协同诱导在开胸手术的临床使用价值,选择择期开胸行食管贲门癌手术或肺等胸腔肿瘤切除手术的病人45例,ASAⅠ~Ⅱ级,按诱导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异丙酚组(P组)、咪唑安定组(M组)和异丙酚与咪唑安定组(C组).所有患者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期各时段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以及麻醉用药量,术毕病人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正确回答问题时间等.结果,三组病人给药后1min、插管前血压均降低,与诱导前血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即刻M组血压明显高于诱导前(P<0.05),而给药后血压下降的程度P组>M组、C组,插管即刻三组病人心率都明显增快,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组在插管后3min与诱导前相比心率仍快(P<0.05).三组病人异丙酚用量比较P组>M组>C组(P<0.05),术毕麻醉恢复时间P组<M组和C组(P<0.05),而M组、C组病人麻醉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联合用于开胸手术病人麻醉可减少各自的用药量,克服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分别单独应用时的心血管副作用,提供更加良好的镇静作用,降低术中知晓以及术后躁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及不同全麻诱导药物对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腹部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组(1组),硫喷妥钠诱导全麻组(2组),异丙酚加咪唑安定诱导全麻组(3组),每组又随机分为A、B两组.于麻醉诱导前及诱导后15~20min(A组为手术切皮前,B组为切皮5~10min),查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T/K.结果1组TXB2诱导前后及切皮前后无差异;2组切皮后血浆TXB2浓度较诱导前及切皮前均显著升高(P<0.05);3组TXB2诱导后较诱导前及切皮后均显著降低(P<0.05);切皮后3B组TXB2较2B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浆TXB2浓度在手术应激中明显升高,硬膜外麻醉对其有一定抑制作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可以明显降低TXB2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麻醉在脑肿瘤患者的手术中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开颅手术的脑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异丙酚组 (Ⅰ组 ,n =10 )和对照组咪唑安定组 (Ⅱ组 ,n =10 ) ,两组患者均取左侧卧位选择L3~ 4间隙穿刺 ,监测颅内压 (ICP) ;并监测记录ICP、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在麻醉前 ,麻醉诱导后 2、4min ,插管后 2、4、6、8、10min ,切皮及钻颅等时点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在诱导后 2min时ICP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他时点的IC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患者之间SBP、DB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Ⅰ组诱导后 4minSBP和DBP与基础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ICP与基础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Ⅱ组诱导后 4min和插管后 6min的SBP、DBP与基础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ICP与基础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于脑肿瘤患者的麻醉 ,都能维持稳定的颅内压 ,但咪唑安定对血压的影响较异丙酚大 ,因此异丙酚更安全有利。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3.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我院病案利用情况观病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医院病案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病案资料使用情况和复印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总结出病案在五大方面的作用,医院管理决策者和领导可利用病案信息对医院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制定发展目标。结论病案资料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病人诊疗情况,为医院保险机构、执法部门、医学科研、教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原始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晋才  刘阳 《中国病案》2008,9(9):19-20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病历质量管理的方法。方法(1)首先网上快速检查每份病历书写的质量情况;(2)针对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病历的管理。结果有效提高了地震伤员病历的内涵质量。结论地震伤员的病历管理以军字一号工程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管理的方式最好,传统终末病历管理的方法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缝匠肌前移治疗因髌韧带外侧紧张、内侧松弛、Q角大于正常所引起的髌软骨软化症、髌骨半脱位及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 游离缝匠肌下1/3段,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固定,建立髌骨向内的可变拉应力,使Q角变小。结果 治疗髌软骨软化症8例10膝,随访7例8膝,髌股关节痛消失;髌骨半脱位7例9膝,随访6例7膝,髌骨无再半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18膝,随访12例13膝,髌骨无再脱位。结论 本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应髌骨向外侧移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