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存版本的源流《伤寒论》的版本在中国主要是一个系统一个来源的版本,这就是《宋版伤寒论》和《成本伤寒论》。《宋版伤寒论》是以王叔和改编后的《伤寒论》为蓝本,至宋代作为国家的事业由高保衡、孙奇、林亿等医家进行了校订,其最终的结果即是现在的《宋版伤寒论》、《成本伤寒论》和《宋版伤寒论》来源上没有什么区别,即是以《宋版伤寒论》为蓝本,不过加了成无己注释而已,全名为《注解伤寒论》。两者简称《宋本》、《成本》。其实来源一处,都是根据青代王叔和改  相似文献   

2.
3.
4.
明代前、中、后时期的《伤寒论》研究规模和水平呈较高、低、高三种态势。明初至明末,《伤寒论》研究范畴逐渐由广义伤寒病向《伤寒论》原文复归,明代是《伤寒论》研究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明代《伤寒论》研究的不足是轻视校勘,以及著录原文过程中的不严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纯粹的《伤寒论》研究和广义伤寒病研究的交织融合。  相似文献   

5.
论近代的《伤寒论》研究高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近代的《伤寒论》研究高潮,提出了认定这次研究高潮的五个标志,即:《伤寒论》研究家和有关论著的大批出现;近代《伤寒论》研究模式的确立和基本问题研究的深化;思想界、文化界、西医界河《伤寒论》研究的关注和参与;系统而完整的《伤寒论》教学研究;空前的版本整理和目录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明代《伤寒论》文献,指出明代《伤寒论》研究对后世温病学说具有多方面影响。认为明代《伤寒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义伤寒病,包举温病之内容。明初的《伤寒论》研究,及时拨正了以伤寒方统治温病,和刘河间等家例用寒凉,“以伤寒一断为热而无寒”之偏,奠定了深化温病研究之基础。明代伤寒学者对多种温热病之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规律以及诊断、治疗方法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丰富了温病辨治方法。明代的《伤寒论》研究促进了温病学说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学术成就浅识王海军郑州市卫生学校(450000)万新兰郑州牧专(450003)主题词《伤寒论》,六经辨证,方剂学,中医学术发掘《防寒论》为东汉医学家张机(仲景)所著,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它所创立的辨证论治的原则和防治疾病的方法,对中医学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日本古方派医家中西深斋所著《伤寒论辨正》的注释特色,为研究《伤寒论》注释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学分析方法,以《伤寒论辨正》全文所列条文及注释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他相关书籍,对其注释特色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 中西深斋文学功底深厚,在注释《伤寒论》时对比诸方用药之异,重视文法、点明紧要,厘定方剂古今剂量,直接训释、不重考证,且设以眉批补充余义。此书是一部注解详明,独具特色的《伤寒论》注释论著。[结论] 中西深斋师从于古方派大家吉益东洞先生,专心研究古医方三十余年,所著《伤寒论辨正》条理疏畅,讨论明晰。现通过讨论其注释特色,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伤寒论》注释考证者提供较为详尽的参考,亦于现今临证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 ,指出《注解伤寒论》的学术特色为据经释论 ,以《内经》、《难经》理论为指导思想。首提“半表半里证”;首提太阳府病说 ;首次详析伤寒方药之治则 ,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等理论将《伤寒论》之治则及配伍方法作了理论性的概括 ;阐释病机 ,在应用六经辨证法的同时 ,亦结合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方法 ,是虽无八纲辨证之说 ,然已有八纲辨证之实 ,进一步揭示和丰富了《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方药加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方药加减的内容有加减类方、原方加减法和衍化方三种,前两者是加减方,即在某一基础方上药物有所加减,但加减后,其基本方义及作用并未改变。加减的缘由有三:一是随病情的发展变化,原方不能适应新的病情而加减,二是照顾兼夹症状而加减;三是据患者体质不同而加减。明白伤寒方药加减的内涵,就能对论中症状的病理,药物的药理,体会更加深透,也就能更好地运用伤寒方药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近五年以来从《伤寒论》六经实质、伤寒学发展史、辨证论治体系、六经提纲之辨的理论研究,经方药理机制、经方配伍实验、经方化学成分的实验研究和经方的临床研究诸方面作一评述,认为总体呈现大范围、多途径研究格局,有继承与创新。但理论尚无重大突破,经方配伍研究仍是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2.
《太素》保存古本《内经》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和寺本《太素》的复出,为研究《黄帝内经》及《黄帝内经太素》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古今《内经》的编次、文句不尽相同,导致后世认识分歧。而《太素》以其所辑录的《内经》经文和杨上善的注文,保存了古本《内经》的原貌。从证关明、明得失,释疑惑、启玄机等方面论述了《太素》保存古本《内经》的重要学术价值,为深入研究《内经》的学术思想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分析《伤寒论类方》的编次特点,认为序列主方反映了伤寒病变的一般规律和治疗大法,方以类从揭示了仲景辨证论治、随证立方的组方用药法度,以方类证体现了仲景方药的妙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林亿所进行的《伤寒论》整理研究工作及其贡献进行了讨论和评价,认为林亿为后世提供了一个《伤寒论》最佳文本,推动了后世对《伤寒论》的整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从伤寒的体质、病因、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方药及其临床等方面对《伤寒论》研究层面进行分析,对《伤寒论〗研究思路、方法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代科学思想对中医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影响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近代科学思想的传入,使得中医学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思路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嬗变。具体表现是: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时中医学进行整理和改进成为学界之共识;以西医学为参照,运用近代科学方法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整理和研究成为时代之潮流;通其可通,存其互异的中西合璧、外部比附式研究成为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式;中西并用,初步形成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而现代中医研究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思路上,都继承并沿袭了近代中医的衣钵。重温这段历史并反思其教训,对今天正确审视和把握中医研究的战略方向,不无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17.
论《伤寒论》类方研究的学术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伤寒论》类方研究的学术意义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210029)主题词《伤寒论》,类方打乱《伤寒论》原有以六经为纲的编次顺序,改为以方剂为中心的分类形式,从逐条解释原文,转向归纳分析方证药证,这是18世纪以后我国及日本《伤寒论)研究的主要动向...  相似文献   

18.
19.
淳化本《伤寒论》是荆南国节度使高继冲进献本,于淳化三年(992年)编入《太平圣惠方》。淳化本是《伤寒论》流传史中的重要传本,文章从其版本来源、内容研究、学术价值、学术意义等方面对淳化本《伤寒论》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注解伤寒论》所据之祖本,一般认为其本于林亿等校定的宋本《伤寒论》,然通过对成注本与宋臣校定本《伤寒论》的对校,发现异文特多,难以均用误写来解释。且某些异文,成注本虽与林校本有异,然与《金匮玉函经》中相应的文字同,说明此等异文非成公任意改动所致。又宋代《伤寒论》传本众多,如将《伤寒补亡论》中引《伤寒论》文与林校本对校,发现郭氏引文所据之底本非为林校官定本,即宋代研究《伤寒论》者不一定均采用林亿等校定之官本,成注本之祖本亦非本于林校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