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02例,其中主动脉瓣病变71例,二尖瓣病变16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病变6例,三尖瓣病变5例,肺动脉瓣病变4例。按照病人术前心功能状态,分为:(1)急性心功能不全组(25例);(2)慢性心功能不全组(77例)。施行主动脉瓣替换术71例,二尖瓣替换术16例,双瓣替换术6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5例,肺动脉瓣成形术4例。术后早期死亡9例(8.8%)。93例生存者随访时间3个月~16年,平均随访时间4.3年。晚期死亡6例,其中2例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复发率为2%。作者对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作了讨论,并介绍了围术期处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儿童瓣膜替换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儿童心脏瓣膜疾病应尽量采用修复技术进行了治疗,但病变严重者,也应行瓣膜置换术。为此,作者总结14岁以下儿童瓣膜替换术27例的经验。其中二尖瓣替换12例,三尖瓣替换11例,主动脉瓣替换4例。有合并畸形者16例(59.3%),术前心功能Ⅲ、Ⅳ级23例(85%)。13例同期修复心脏畸形。早期死亡3例(11.1%),晚期死亡4例(16.6%),再次换瓣2例。作者认为:对儿童换瓣应选择较大型号的机械瓣,对瓣环小的病例要改进缝合技术,机械瓣替换术后应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其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治疗效果。方法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45例14岁以下儿童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10.8岁;≤10岁15例,10~14岁3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瓣膜病32例,风湿性瓣膜病6例,心内膜炎3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修补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行二尖瓣置换23例,其中2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解剖位三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4例;三尖瓣置换9例。5例使用生物瓣膜或同种主动脉瓣,余40例均采用机械瓣膜,包括进口双叶瓣34枚,进口单叶瓣3枚,国产单叶瓣7枚。结果本组手术死亡(术后30d内)2例,死亡率4.4%,均死于手术当日,1例因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生存者随访8个月-12年,平均4.9年。4例晚期死亡,晚期死亡率9.3%。置入机械瓣膜者均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未发生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病儿术后心功能均Ⅰ-Ⅱ级。结论儿童瓣膜病病人,大多数可以置入合适的成人型号人工瓣膜,保证其术后生长发育,减少二次手术。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经过平均4.5年随访,无血栓栓塞或抗凝有关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2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eng QJ  Yi DH  Yu SQ  Chen WS  Li T  Wang HB  Cai Z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8):1235-1237
目的总结既往有二尖瓣闭式扩张术、瓣膜成形术、瓣周漏及生物瓣失功能等的患者再次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实施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221例,其中急症手术8例。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后再狭窄105例,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成形术后复发性瓣膜病变37例,瓣周漏29例,生物瓣衰败18例,其他瓣膜再发病变11例,人工瓣膜机械功能障碍9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7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5例。再次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置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置换。两次手术间隔时间1~21年。结果全组术后死亡19例,占8.6%。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与肾功能衰竭,其中急症手术8例中死亡3例,术前心功能Ⅳ级者手术死亡9例,病死率为14.5%(9/62例)。结论瓣膜病再次手术危险因素包括急症手术、术前心功能差、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等。针对这些因素积极防治,可以进一步降低这类患者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国产GK型双叶式人工心脏瓣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和评价国产GK型双叶式人工心脏瓣膜(GK双叶瓣)植入人体后的早期临床疗效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对61例心脏瓣膜病变患者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M VR)3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6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M VR+AVR)11例。共植入GK双叶瓣72枚,其中二尖瓣45枚,主动脉瓣27枚;术后监测血液相容性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定期随访和检查是否有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30d内);随访61例,随访1年至2年6个月,远期因外伤死亡1例;其余60例患者术后心功能均从Ⅲ~Ⅳ级转为Ⅰ~Ⅱ级,血流动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生活质量改善。结论GK双叶瓣早期临床应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其近期随访未发现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中、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结果.方法 56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发生TR行再次瓣膜手术的病人,10例人工瓣膜功能正常(A组)者中行二尖瓣置换(MVR)4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DVR)6例;46例人工瓣膜功能障碍(B组)者中MVR 36例,主动脉瓣置换(AVR)4例, DVR 6例.在A、B两组中,46例第1次手时三尖瓣未见明显异常,10例第1次手术时已行DeVega三尖瓣成形(TVP),第2次手术时发现缝线断裂3例,缝线撕脱7例.56例TR病人再次手术时9例行三尖瓣替换(TVR),其中6例三尖瓣呈风湿性改变;47例行TVP.结果 TVP和TVR各死亡1例,病死率3.6%.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32个月,平均(79.4±34.8)个月.8例TVR病人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46例TVP者40例为轻度TR,5例出现中度TR,仍需强心、利尿药维持,1例再次出现重度TR.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TR可能与持续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不可逆损害、三尖瓣风湿性病变、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持续心房纤颤有关.重度功能性TR和三尖瓣风湿性病变者行TVR的疗效可靠.随访发现部分TVP病人功能性TR仍有逐渐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7.
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瓣膜成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报道49例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成形术,占同期三尖瓣病变的13.5%。以狭窄为主26例,以关闭不全为主23例;后瓣与隔瓣交界融合9例,前瓣与隔瓣交界融合7例,前后瓣交界融合5例,混合存在5例。合并瓣下结构病变17例,联合其它心脏瓣膜手术:双瓣置换33例,二尖瓣置换15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手术采用闭合后瓣的二叶化手术或节段性DeVega成形术;交界融合切开加瓣环成形术;瓣下结构粘连分离加腱索乳头肌劈开加瓣环成形术。术后早期死亡3例,其余46例术后随访2个月~7年(平均4.2年)。术后半年超声复查右房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三尖瓣轻到中度反流8例,无反流38例(82.61%),心功能转为I级34例、II级10例、III级2例,无晚期死亡。对手术选择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003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例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术(MVR)555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BVR)27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39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6例,三瓣置换术10例。全组病人按≤40岁、41—59岁、≥60岁分为3组,分别为152、572、279例。结果975例(97.2%)恢复出院,死亡28例(2.8%)。3组死亡率分别为3.3%,1.7%,4.7%。死因分别为呼吸循环衰竭1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0例、室性心律失常5例、肾功能衰竭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74例次。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瓣膜病变的有效手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改进和完善体外循环技术,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尽量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能减少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主动脉瓣置换时应尽量去除钙化的瓣叶,置入大一号的瓣膜,减少跨瓣压差,有利于左室重构。术中应常规探查三尖瓣,对瓣环明显扩大的病人予以三尖瓣成形术。心脏大的病人尤应注意围术期电解质的变化,防止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生物瓣的术后抗凝较机械瓣方便,并发症也少,应提高生物瓣的应用比例。围手术期处理得当,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老年病人术前合并症多、病情重,应加强围手术期监护。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154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单纯关闭不全者23例,有合并畸形者131例。二尖瓣修复手术144例,换瓣10例。修复手术包括交界折叠术125例;瓣膜裂隙缝合术11例;大瓣孔洞修补术1例;小瓣部分切除缝合加瓣环成形术3例;大瓣腱索延长缩短术4例。全组早、晚期死亡各1例,修复不满意再手术换瓣者2例,生物瓣衰竭再手术者1例。作者认为,术前彩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是简捷有效的方法。手术以瓣膜修复为主,根据不同病变采用各种修复方法。本组修复手术未用人工环,效果满意。对于病变严重,经修复不满意者需行二尖瓣替换。儿童换瓣选用稍大型号的双叶瓣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尖瓣置换术(TVR)的手术指征、瓣膜选择及术后抗凝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5月至2008年1月,共有70例患者接受TVR,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9例.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MVR)+TVR 37例,MVR+主动脉瓣置换术(AVR)+TVR 18例,TVR 13例,TVR+AVR 2例.全部患者自术后2 d开始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结果 术后3例患者因低心排血量死亡,死亡率4.3%.1例发生Ⅲ度房窒传导阻滞,1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率7.1%.随访59例,随访率88.1%,平均随访(3.6±5.2)年,共243.5人年.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远期死亡率0.4%人年.5例患者出现一般性出血,出血率2.1%人年.1例发生脑梗死,1例因三尖瓣血栓形成再手术,栓塞率0.8%人年.门诊随访INR均值1.87±0.68.患者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52例,Ⅲ级7例.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病变严重者应行TVR;双叶机械瓣膜应用于TVR效果满意;TVR术后抗凝治疗强度尚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心脏瓣膜的保护和矫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 YF  Zhu LB  Wang DQ  Li BJ  Wang Q  L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57-659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因瓣膜功能不全再手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再行瓣膜手术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8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后3例,法洛四联症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各1例。第1次手术时即存在二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新出现瓣膜功能异常6例,其中2例因补片漏致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因前叶腱索断裂致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因残留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因伤及主动脉瓣并发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13例中,行二尖瓣置换6例,三尖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并二尖瓣、三尖瓣成形1例,三尖瓣成形3例。同时修补残余漏,疏通右心室流出道。结果 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3例。2例术后早期分别死于脑气栓和呼吸循环衰竭。11例术后痊愈出院,随访1~8年,心功能良好。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应注意心脏瓣膜的保护,合并的瓣膜功能异常应积极修补,及时地再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时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瓣膜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期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94 1例病人进行瓣膜置换术 ,其中 2 4例同期进行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 ,占瓣膜置换病人的 2 5 5 %。 2 4例病人中女 17例 ,男 7例 ;年龄 18~ 5 9岁 ,平均 36岁 ;体重 37~ 5 6kg。其中 8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例合并左房血栓、16例病人合并有肝肿大 (肋下 2~ 8cm)和下肢水肿、8例合并有腹水。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为 0 6 6~ 0 91。超声检查示三尖瓣均有严重反流 ,反流面积为 4 2~ 34 0cm2 ,平均 (16 8± 9 3)cm2 。术前心功能III级 9例 ,VI级 15例。 6例病人因药物不能控制心衰而行急诊换瓣手术。结果 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4 2 %。术后 1周、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出院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2 0~ 36个月 ,平均 2 6 4个月。术后心功能I~II级2 0例 ,III级 4例。术后 3~ 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机械瓣功能障碍及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联合瓣膜病变 ,三尖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病人 ,在进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进行三尖瓣置换 ,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 ,能更好地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改善心功能 ,并有利于术后病人的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晚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发生机制、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5~16年出现重度TR病人3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心衰竭表现,左室射血分数(LVE)0.52±0.05,肺动脉收缩压(37.6±7.8)mm Hg.经右胸前外侧切口或正中切口再次手术行三尖瓣置换(TVR)25例,改良DeVega环缩术4例,带环成形术8例.结果 术后住院死亡4例,其中死于呼吸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各1例.随访2个月~10年,死于右心衰竭3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生存的25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晚期重度TR与肺动脉高压持续存在、风湿性三尖瓣病变、初次未作三尖瓣环缩术或方法不确实等有密切关系.左心功能良好、右室收缩功能无严重损害,无严重肺动脉高压是再次手术的指征,并主张尽早行TR纠正术.保留全瓣结构行三尖瓣置换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影响术后长期疗效仍是右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二尖瓣和/或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的合理手术指征、方法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136例,其中行Devega成形65例,人工环成形48例,Key,s成形23例。同时行二尖瓣置换9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42例。结果术后院内死亡5例,死亡率3.6%;迟发性心包填塞6例经心包引流治愈。术后随访2个月~8年,获访112例,5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其余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脏超声示右心房及右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27例仍有轻中度返流。结论在瓣膜置换术中据三尖瓣环扩大的部位及返流程度,选择不同的成形方式对于三尖瓣关闭不全疗效满意。围术期及术后加强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提高三尖瓣成形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study reviews the clinical applicability and usefulness of intraoperativ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 during valve repair. Intraoperative TEE was performed in 48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1. mitral valve repair (MVR), 2. aortic valve repair (AVR), 3. tricuspid valve repair (TVR). Residual valve regurgitation was assessed by color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on a scale from 0 to 4. The ratios of the jet area (JA) to the left- and right-atrial areas (JA/LAA and JA/RAA)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In group 1, 14 patients were scheduled for MVR, of which 4 patients underwent valve replacement and 10 MVR. Post-repair TEE studies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mitral regurgitation. In 2 of the 10 patients, TEE demonstrated severe residual regurgitation requiring valve replacement during the same thoracotomy. In group 2, 11 patients underwent aortic commissurotomy. Post-repair TEE showed an increase in the systolic opening diameter and opening area of the aortic valve. One patient underwent valve substitution because of severe aortic regurgitation. In group 3, 23 patients were scheduled for TVR. In 3 of them TEE showed no significant regurgitation thus rendering tricuspid valve surgery unnecessary. Twenty patients underwent TVR of whom two showed unacceptable post-repair regurgitation requiring further surgery. Eighteen patients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valve regurgitation after TVR, and a further reduction was achieved by adjusting the tricuspid annuloplasty under TEE guidanc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34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的死亡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2349例心脏瓣膜病病人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MVR)133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7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期置换术(DVR)736例,三尖瓣置换术(TVR)9例.结果 早期病死率1995年至1999年6.81%,2000年至2004年3.22%,2005年至2007年2.82%.全组总早期病死率3.40%.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早期死亡的原因主要是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脑血管意外、左室破裂和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