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TAPVC患儿,均经手术证实诊断,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TAPVC的符合率。结果手术确诊TAPVC为心上型12例、心内型5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4例。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TAPVC为中心上型12例、心内型5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对TAPVC的正确诊断率为100%,回流途径准确诊断率90.9%(1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内型TAPVC,共同肺静脉通过冠状静脉窦引流入右房,手术结果为心上合并心内型TAPVC。1例超声提示心上型TAPVC,垂直静脉经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术中见双侧垂直静脉汇入上腔静脉)。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正确地诊断和评估TAPVC。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评价超声心动图对APVC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误诊的原因,提高超声心动图技术对APVC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经心外科手术明确为APVC的2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儿中,超声诊断符合18例(81.8%);超声误诊2例、漏诊2例(18.2%),其中2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前超声心动图误诊为房间隔缺损;漏诊的2例患者中,一例漏诊共同肺静脉干梗阻,合并畸形中,1例漏诊动脉导管未闭。22例患儿均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统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诊断APVC,但容易漏误诊。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16例怀疑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平均年龄5.94岁(1个月至13岁),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资料采用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以外科手术的结果为标准,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6例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其中心内型3例。心上型及心下型各1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11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16/16);心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5%(14/16);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75%(12/16)。多层螺旋CT对心内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有6例未能清楚显示,而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均能明确诊断。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准确及可行的,可部分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4.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是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多合并房间隔缺损。本文介绍5例TAPVC的超声心动图改变。材料和方法本组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8.2岁,心上型2例,心内型3例(其中1例引流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特点,提高MSCTA对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观察异位引流静脉的位置、形态及合并的心脏畸形,并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8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包括心上型8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4例,混合型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无创并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前的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TCPC的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左心房异构(多脾综合征)20例,右心房异构(无脾综合征)12例。收集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手术和临床资料。结果: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心脏位置异常比例为50.0%,多脾综合征及无脾综合征患者单心室分别为12例(60.0%)和9例(75.0%);2例(10.0%)多脾综合征患者存在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33.3%)无脾综合征患者发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经常合并体静脉异位引流,8例(40.0%)多脾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0例(50.0%)多脾综合征及5例(41.7%)无脾综合征患者存在肝静脉异位引流。12例患者行分期手术,全部患者均行TCPC。结论: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心内畸形及体静脉、肺静脉连接复杂,TCPC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对指导治疗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7.
42例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完成4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男33例,女9例,年龄18天~3岁,平均(4.3±3.2)月,体重3.2~11kg,平均(5.4±1.2)kg。心上型27例,心内型10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2例。所有患者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11例行心导管检查,3例心下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6例心上型采用左心房顶部入路。结果:死亡4例,死亡率9.52%(3例心上型围术期死亡,1例心内型术后1年因肺静脉回流梗阻死亡)。3例心下型无死亡。心律失常7例中,6例为心上型双心房横切口,1例为心内型。随访39例,随访时间1月~10年,存活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可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必要时辅以心导管检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新生儿及婴儿期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心上法矫治心上型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肺静脉异位引流畸形的超声诊断和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12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畸形的超声资料与手术结果:术前超声明确诊断仅3例,漏诊9例。漏诊的主要原因一是经胸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肺静脉显示的局限性;二是操作者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和声像图表现认识不足。文中提出了该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性表现和一些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经手术证实的TAPVC患儿4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声像图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病例中,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心上型22例,心内型18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4例。超声心动图对肺静脉回流部位诊断的准确率达97.8%,对回流途径诊断准确率达93.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TAPVC诊断的准确率高,对TAPVC的分型诊断及回流部位变异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心房异构合并心血管畸形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同时分析超声识别心房异构合并体、肺静脉连接方式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7年,于我院儿童心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心房异构患者超声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该类畸形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及合并心血管畸形的分布特点。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剑突下横切面观察脊柱、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奇静脉的位置关系,剑突下长轴切面显示腔静脉及肝静脉的回流方式,胸骨旁切面显示双侧心房肌结构及心耳结构,同时显示心内合并畸形,胸骨上窝切面扫查腔静脉及肺静脉的回流途径。结果:右房异构的间接超声表现为:剑突下横切面显示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位于脊柱同一侧,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前方,常合并无脾;直接表现为双侧心耳均为右心耳结构;左房异构的间接超声表现为:剑突下横切面显示下腔静脉肝段缺如,奇静脉/半奇静脉扩张,位于腹主动脉右后/左后方,上行汇入上腔静脉,常合并脾脏形态、数目、位置异常,直接表现为双侧心耳均为左心耳结构。右心房异构患者均合并心血管复杂畸形,大部分为多种畸形同时合并肺血减少型心血管畸形,其中82例(91%)同时合并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闭锁;左心房异构中14例(67%)合并心血管复杂畸形,7例合并简单畸形,合并复杂畸形者均同时合并肺动脉狭窄/闭锁。此外,心房异构患者常见合并体和/或肺静脉异常连接。21例左心房异构患者100%合并下腔静脉肝段缺如,奇静脉或半奇静脉扩张并引入上腔静脉;57%右心房异构患者(51/90)合并双侧上腔静脉分别回流至两侧心房。本组右心房异构患者均行单心室系列矫治;7例左心房异构合并简单畸形者行双心室矫治。结论:心房异构常合并心血管复杂畸形,预后差,超声医生对心房异构合并体/肺静脉连接方式的判断对外科手术决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小儿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前诊断、术后随访的价值和经验。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小儿中心经手术证实为混合型TAPVC的22例患者,将术前术后超声资料与CT检查及手术结果对照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混合型TAPVC约占总体TAPVC的5.4%。22例患儿均成功接受了手术矫治,其中包括:心上型+心内型19例,心上型+心下型3例;其中合并肺静脉回流梗阻7例(含单侧肺静脉发育不良1例),共占约31.8%。超声术前准确探查全部回流途径的病例占(13/22)59.1%,误判为心上型TAPVC 2例,误判为心内型TAPVC 5例,术前漏诊1例为法鲁氏四联症合并肺静脉发育不良患儿。超声对肺静脉回流途径梗阻部位的诊断率为(8/13)61.5%。术前共12例患儿(54.5%)接受了增强螺旋CT检查,CT对各支肺静脉回流途径均判断准确,对肺静脉回流梗部位检出率约38.5%。所有患儿术后6个月内均接受至少一次超声复查,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截止最后一次超声随访资料显示有5例患儿术后仍存在肺动脉高压,其中3例出现肺静脉与左房吻合口或分支狭窄,发生于术后2个月-4个月。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为儿童混合型TAPVC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和随访信息,熟悉本病不同类型、了解少见的变异情况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有利于评估患儿手术风险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和经胸心动超声(TTE)对先天性心脏病伴随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A检查和3D后处理的4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病人,观察异位引流肺静脉的位置、形态及其异位连接(心腔或静脉),以手术或心导管造影所见为参考标准,评价CTA、TTE检查诊断的准确性,分析合并的心脏大血管畸形。结果 41例病人中,30例完全性APVC和11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CTA诊断的准确率均为100%。TTE检查的准确率为88.9%,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组准确率分别为93.3%和72.7%。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1例;复杂性20例,合并心脏大血管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或闭锁9例,室间隔缺损6例,房间隔缺损2例,单心室5例,右室双出口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心房内脏异构6例,大动脉异位4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例,右肺动脉缺如1例。异位肺静脉发育不良:2例肺静脉狭窄,4例共汇发育不良,2例右肺三支肺静脉。CTA检查均明确显示,TTE未明确显示。结论 CTA评价APVC的价值优于TTE,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CT血管成像(CTA)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 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对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PAPVC患者的CTA及TTE特点,并将二者检出情况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纯性PAPVC 2例,CTA及TTE均检出。复杂性PAPVC 19例,CTA误诊1例,TTE误诊6例。CTA与TTE对PAPVC检出率分别为95.2%(20/21)和71.4%(15/2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已检出的病例,CTA漏诊的合并其他畸形主要为房室间隔缺损和细小血管畸形,而TTE主要为心外血管畸形。结论 TTE的优势在于心内细致结构、尤其是瓣膜病变的检出,可作为PAPVC首选筛查方法。CTA的优势在于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检出,可作为TTE的有效补充手段。对于部分肺静脉回流显示不清、疑有心外血管异常及合并其他畸形者应联合两种检查方法,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内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病理类型的细化分型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心内型PAPVC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46例。根据PAPVC肺静脉回流部位与房间隔缺损病理解剖特点,并结合外科治疗选择的不同术式进行细化分型。结果:(1)Ⅰ型腔静脉型33例(71.7%):回流至腔静脉-右心房结合部,此型中根据有无合并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再分Ⅰa骑跨型26例(56.5%),手术方式多采用房间隔修补;Ⅰb非骑跨型7例(15.2%),手术需做心内板障。(2)Ⅱ型右心房内型10例(21.7%):直接回流至右心房后壁,手术也需做心内板障。(3)Ⅲ型冠状静脉窦型3例(6.5%):回流至冠状静脉窦,手术需切开冠状静脉窦壁。结论:PAPVC细化后的病理亚型可以指导手术方式的精确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文重点观察小儿三房心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方法  3 5例三房心患者全部行超声心动检查 ,16例行心导管和 /或造影检查 ,3 1例经手术治疗。结果  3 5例患者超声心动图确诊 2 4例 ,误诊 11例病例 ,其中 6例误诊为肺静脉异位引流。结论 三房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易被误诊、漏诊 ,在诊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与肺静脉异位引流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MSCT对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CTA检查的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26例影像学资料。结果 MSCT正确诊断25例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9例,其中心上型10例,心内型3例,心下型5例,混合型1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7例。结论 MSCT能准确诊断出肺静脉异位及其分型,对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合并畸形特点,分析漏误诊原因,提高该病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我科手术并证实为UCSS的68例患者资料,总结其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68例UCSS中,Ia型30例(44%),Ib型12例(18%),IIa型5例(7%),IIb型7例(10%),IIIa型6例(9%),IIIb型7例(10%),IIa+IIIa混合型1例(2%)。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42例(62%),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27例(40%),单心房12例(18%),心内膜垫缺损(EDC)17例(25%),室间隔缺损23例(34%),单心室5例(7%),心房异构8例(12%),右位心6例(9%),右心室双出口7例(10%),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7%)。术前超声准确诊断并分型正确64例,准确率94%(64/68);漏诊4例,漏诊率6%(4/68)。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不同类型UCSS及其合并畸形的首选方法,掌握UCSS不同类型超声特征及合并畸形特点有助提高术前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部分肺静脉引流(PAPVD)的漏诊原因,以提高术前的准确率和防止手术失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1年1月至1999年10月经手述评上实的PAPVD15例临床资料与手术结果,找出临床漏诊的原因。结果:本组15例PAPVD手术前仅1例诊断明确,漏诊13例,术中失误1例。15例术中均见伴有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瓣狭窄3例,肺动脉高压3例,畸莆引流的部分以右房为最多,其次是上腔静脉,畸形引流的肺静脉以右肺静脉最常见,PAPVD临床漏诊的主要原因:一是此病常伴有ASD,临床上PAPVD较难与单纯ASD相鉴别,二是术前心脏起超检查很易漏诊,三是常见的,简单的心脏畸表手术中为有常规心内探查而造成漏诊,结论:PAPVD较少见,但漏诊率高,对该病加深认识,提高警惕是防止漏诊的关键。MRI对肺静脉异位引流有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CHD复杂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CHD复杂畸形患儿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总结其图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其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手术证实的50例患儿中,超声心动图漏诊3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漏诊1例,仅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法乐四联症2例,未做动脉导管未闭(PDA)诊断,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余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基本相符。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小儿CHD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总结67例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本中心共完成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手术67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1例;手术中位年龄12 d(1~28 d);手术平均体质量(3.2±0.5)kg(2.1~4.5 kg)。Darling分型:心上型30例,心内型7例,心下型29例,混合型1例。合并卵圆孔未闭18例,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49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9例,术前肺静脉梗阻50例(74.6%)。全部患儿均在全麻中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6例(9.0%)。随访59例,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6个月~7年)。术后肺静脉梗阻5例(8.5%)。4例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扩大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肺静脉开口及分支狭窄采用sutureless技术,术后死于低心排。余患儿发育良好。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自然预后差,应尽早手术。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早期结果满意,术后肺静脉梗阻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