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150例HIC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75例,应用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75例,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GOS优良率、血肿清除率、术中失血量、颅内压变化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OS优良率及血肿清除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4例,脑积水1例,其他并发症11例;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HICH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手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恢复良好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HICH的临床手术治疗中,神经内镜术式相比传统开颅术式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安全性更高,血肿清除更为彻底,且远期预后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定位辅助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114例HIC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54)与对照组(n=60)。对照组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观察组应用CT定位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及围术期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7d,评估两组神经损伤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TF-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术前、术后3个月,评估两组神经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预后[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结果①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预后良好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7d,两组NSE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NTF-α、GFAP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增幅小于对照组(P0.05);③术后3个月,两组NIHSS得分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定位辅助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HICH均安全有效,前者在血肿清除、促进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镜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神经内镜治疗(实验组)和68例经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的HICH患者,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5.126,P0.001),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9.591,P0.001),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2.289,P=0.024),2组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3,P=0.028),是否破入脑室为影响预后的因素(P=0.045,OR=0.646,95%CI 0.447~1.245)。结论神经内镜在HICH中的治疗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虽受到是否破入脑室的影响,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HICH患者82例,随机分为神经内镜及小骨窗两组,每组41例,分别应用神经内镜与小骨窗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然后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GO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低于小骨窗开颅组,而血肿清除率高于小骨窗开颅组(P <0.05)。结论神经内镜治疗HICH较小骨窗开颅手术用时更短,血肿清除率及GOS评分更高,为颅内出血微创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神经内镜技术与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我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外科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0例HICH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神经内科立体定向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的30例HICH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GOS评分及预后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GCS评分及B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相比于立体定向钻孔血肿抽吸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近远期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讨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至2016年我院确诊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治疗3 w后采用斯坎德纳威亚卒中量表评分(SSS)以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脑卒中评分量表(MRS)和日常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 w进行SSS评分,显示观察组术后SSS评分为(35.21±6.54)分,对照组为(28.65±5.10)分;术后3月进行的MRS评分,观察组MRS评分为(8.25±2.33)分,对照组患者为(10.47±1.95)分;观察组ADL 1~4级患者所占比率达93.3%,对照组ADL 1~4级患者所占比率为76.67%(三组数据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以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改善患者预后,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62例HICH患者,其中74例患者行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为内镜组,88例患者行CT定位下经皮微创穿刺引流术为穿刺组;比较两组穿刺到预先设定位置成功率、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表(FMA)评分、预后良好率。结果与穿刺组相比,内镜组穿刺至预设位置成功率、术后1d及3d血肿清除率均明显增高(P0.05)。内镜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穿刺组(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穿刺组(P0.05),ADL评分、FMA评分明显高于穿刺组(P0.05)。内镜组预后良好率为82.43%,明显高于穿刺组的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slicer软件进行HICH神经内镜手术的术前准确定位准确可靠,简便易行。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相较于经皮微创穿刺引流术能够改善患者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以第3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10.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及其GOS预后评分的差别,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两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在手术时间上,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6±0.5)h,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6±1.8)h(P0.01);在手术失血量上,神经内镜微创组平均手术失血量33.2±6.2mL,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失血量(406.4±305.6)mL(P0.01);在血肿清除率上,神经内镜组脑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88.6%±6.2%,开颅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69.4%±27.9%(P0.05);在GOS预后方面,在26例术后随访满3月神经内镜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后院内死亡)。开颅组4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13例,植物状态12例,死亡6例。3例因经济原因在术后放弃治疗脱失。神经内镜微创组患者预后优于开颅组患者预后(P0.05)。结论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是一种更具有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梯度减压微创手术在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n=45)为2008-10-2010-12收治的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治疗组(n=42)为2011-10-2014-02收治的同型患者,采取神经内镜引导下微创梯度减压术。观察2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24h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24h后GCS评分、3个月后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微创梯度减压术对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治疗方式,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分为观察组(44例,亚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术治疗)和对照组(36例,采用穿刺碎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GC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亚低温治疗之后,观察组GOS评分和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7 d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穿刺碎吸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效果及机制。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前瞻性收集符合标准的sTBI共66例,均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采用亚低温治疗33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33例(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采用GCS评分、GO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评估疗效;检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肽素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肾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治疗后8周,两组GCS评分、GOS评分、ADL评分、ES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而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两组血清MBP、和肽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两组血清肾素、肾上腺素、AngⅡ、NE水平均明显升高,但是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TBI去骨瓣减压术后,亚低温和高压氧均是有效治疗方法,而且两者联合效果更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BP、和肽素水平,以及抑制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治疗与小骨窗开颅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7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神经内镜)和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术)。对比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评估术后1个月2组不同年龄、出血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评分)的患者及脑室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能力表(ADL)得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血肿清除率更高,术后24hGCS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体ADL评分较对照组高;无论是否脑室出血,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ADL分值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中年龄较高的患者、出血量较小的患者、术前GCS分值较高的患者、术前MESS分值较低的患者术后1个月AD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1个月病死率(8.57%)与对照组比较(14.29%)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小骨窗开颅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具有以下优势:(1)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3)在术前MESS评分16~30分、术前CGS评分≥9分、出血量30~50mL、年龄50~69岁的患者中疗效更好,患者术后生活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化道出血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63例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60例未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预后。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意识障碍程度(GCS评分)以及病死率均明显劣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24h内NIHSS评分、GCS评分、病死率均明显劣于出血24h后(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近期预后较差,出血24h内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早期积极预防消化道出血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减压抢救方案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新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实验组于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前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操作,比较2组患者的瞳孔恢复时间、脑疝持续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使用GOS量表评价患者预后情况。 结果对照组瞳孔恢复时间[(6.60±0.93)min]、脑疝持续时间[(24.60±1.12)min]和手术操作时间[(25.70±1.50)min]长于实验组[(3.20±0.95)min、(16.70±1.34)min和(16.50±1.6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OS量表Ⅰ级、Ⅱ级和Ⅲ级较实验组多,Ⅳ级和Ⅴ级较实验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58.1%)较实验组(83.9%)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前的微创穿刺引流操作能缩短患者瞳孔恢复时间、脑疝持续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和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开颅四脑室血肿清除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6-01—2018-01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自发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行微创开颅四脑室血肿清除联合脑室外引流术)和对照组(单纯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各29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 GCS评分、术后3 d脑室内血肿清除率、脑室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再出血、颅内感染、脑积水)发生率、术后6个月存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开颅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 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术后3 d脑室内血肿清除率、脑室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存活患者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微创开颅四脑室血肿清除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小骨窗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HICH患者118例,其中53例采用小骨窗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显微手术(微创组),另65例行常规骨瓣开颅、皮质造瘘直视下手术(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于6个月后随访进行GO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神经功能评分。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血肿清除率提高、NICU住院时间缩短、术后14 d GCS评分提高,而术后气管切开率、术后7 d水肿面积及肺部感染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侧脑室外引流例数、留置时间、颅内感染率及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微创组患者的GOS评分及mRS分级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显微镜辅助下小骨窗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手术治疗HICH具有出血创伤小,血肿清除彻底,且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CT量化在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4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按脑挫裂伤并水肿范围、侧脑室形态、第三脑室变化、环池变化及中线移位程度进行量化评分指导手术治疗,并与既往以格拉斯哥评分(GCS)及临床表现指导手术的34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术前格拉斯哥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量化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CT量化评分与GOS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动态CT量化评分可作为分析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的指标,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准确的把握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持续动态颅内压(ICP)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合并脑疝患者显微血肿清除术及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96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的平均出血量(85.3 ± 12.4)mL,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5.7±2.3)分;均行开颅显微血肿清除术及...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分级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件脑出血的环池、脑干的形态学改变,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资料,以环池、脑于的形态学改变分为4级,记录入院时GCS和发病后6月GOS评分.对数据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等级资料的Spearman相关性检验,提示GCS评分与CT分级、CT分级与GOS转归均显著相关(r=0.753,P<0.01;r=0.675,P<0.01).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分级足早期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