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二尖瓣反流(MR)是临床常见的瓣膜功能异常,相关指南将其分为原发性或器质性二尖瓣反流(OMR)和继发性MR,后者根据病因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缺血性MR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1].其中,FMR是指瓣膜本身无病变而继发于左心功能或几何结构改变发生的二尖瓣关闭不全,通常是指继发于心功能不良、扩张型心肌病等的MR.二尖瓣的主要功能为保证血液舒张期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而收缩期不逆流入左心房,因此其关闭功能的异常可加重左心房及左心室的前负荷,使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从而导致反流进行性加重,即所谓的"二尖瓣反流加重二尖瓣反流"[2].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的心房颤动(NOAF)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床旁心电监测联合遥测心电监护的双系统监测患者是否发生NOAF,采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观察二尖瓣的反流情况,根据反流... 相似文献
4.
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左室大小和收缩功能基本正常,但常伴二尖瓣瓣环扩张以及瓣叶对合不良.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导致的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理学机制可能与神经激素失调相关,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成像是影像学评估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危险因素以及AF导管消融对FMR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到我院心律失常科就诊的首次行AF导管消融的患者中,连续入选合并中、重度FMR的患者88例,无或轻度FMR患者277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F合并中、重度FMR的危险因素。依据AF合并中、重度FMR患者术后是否发生AF复发分为维持窦律组与AF复发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随访心脏彩超结果。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95%CI:1.03~1.10;P<0.001)、持续性AF(OR=4.92,95%CI:2.72~8.93,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OR=0.95,95%CI:0.92~0.99,P=0.009)和左房直径(LAD)(OR=1.15,95%CI:1.09~1.22,P<0.001)是AF合并中、重度FM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F合并中、重度FMR组患者进行随访(23.3±6.7)个月,与术前相比,维持窦律患者LAD明显减小[(4...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反流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反流 (MR)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142例 AMI患者住院早期(7天内 )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以彩色多普勒定量测定其 MR。并对 MR组及无 MR组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42例 AMI患者无 MR90例 (6 3.38%) ,轻度 MR43例 (30 .2 8%) ,中、重度 MR9例 (6 .34 %)。 MR组较无 MR组患者年龄更大、既往心肌梗死患病率及高血压患病率更高 (P均 <0 .0 5 )。 MR组脉冲多普勒 E峰、E/A显著高于无 MR组 (P均 <0 .0 5 )。 MR组 30天及 1年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无 MR组 (P<0 .0 5和 P<0 .0 1)。结论 超声心动图证实的 MR对 AMI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8)
目的探讨无症状二尖瓣反流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450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1±14)岁,男270例,女180例,射血分数(70±8)%,根据现行标准反流量(66±40)ml/次、反流口(40±27)mm2确定反流。结果估计5年全因死亡、心因死亡、心脏事件分别为(22±3)%,(14±3)%、(33±3)%。生存的独立决定因素为年龄增长、糖尿病、反流口增加(P<0.01);反流口≥40 mm2病人5年生存率低于预期值(P=0.04)。与反流口<20 mm2比较,反流口≥40 mm2患者全因死亡危险增加(校正危险比2.90,95%CI1.336.32;P<0.01),心因死亡危险增加(校正危险比5.21,95%CI1.6.32;P<0.01),心因死亡危险增加(校正危险比5.21,95%CI1.14.40;P<0.01),心血管事件亦增加(校正比5.66,95%CI3.0714.40;P<0.01),心血管事件亦增加(校正比5.66,95%CI3.0710.56;P<0.01)。心脏手术可改善生存。结论二尖瓣反流定量分级可预测无症状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预后。有效反流口≥40 mm2是手术治疗的合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9.
10.
二尖瓣反流为临床上较常见之瓣膜疾病,Euro Heart Survey指出存在严重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较差。针对二尖瓣反流的传统治疗方式为瓣膜修补与瓣膜置换,但由于手术损伤较大相关并发症较多,使得许多严重的瓣膜病或老年患者无法接受治疗。因此,临床上出现二尖瓣夹利用介入方式治疗二尖瓣反流,此种方式损伤小,临床效果确实,目前已成为二尖瓣反流治疗之新兴热点,现介绍二尖瓣夹手术装置的原理及其应用情况与临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或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是由于左心扩张导致二尖瓣前后叶闭合不全,它常与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存在,并与心脏重塑形成恶性循环,加快心衰进程导致不良预后。目前,指南推荐的优化药物和器械治疗对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已有证据显示在多学科心脏团队共同决策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处理原则及其近中期疗效。方法 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胸血管外科16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术后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随访(2.9±1.7)个月,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FMR程度与术前相比较有所减轻,同时左心房内径(LAD)(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P=0.025)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P=0.045)明显缩小,但LVEF较术前反而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259)。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无复发,无需再次手术,复查超声心动图与术前比较LAD(P=0.022)、LVEDD(P=0.006)、LVESD(P=0.043)呈进行性缩小, 接近正常水平,EF较术前相比明显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9) ,且FMR同步明显减轻。截至最后一次随访,5例二尖瓣无反流,7例微量反流,4例少量反流,手术成形效果满意。结论 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中度的FMR建议积极行二尖瓣成形术处理,能够保留二尖瓣瓣膜的持久性和功能性,可获得较满意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是指瓣膜结构无器质性病变,继发于左室重塑及收缩功能障碍的二尖瓣闭合不全。其大多合并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往往提示预后不良。相较于退行性二尖瓣反流,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尚未被证明具有显著获益。Cardioband系统是首个达到外科手术效果的经皮二尖瓣环成形设备,它能通过介入的方式将特制的成形环准确固定于二尖瓣环处,有效缩减二尖瓣环尺寸以降低反流量。Cardioband系统在高危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其适用标准及远期疗效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分级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应用自膨式瓣膜行TAVR的重度AS合并MR患者156例。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1、6、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有无MACCE患者性别、年龄、BMI、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合并症发生情况、既往手术史及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重度AS合并MR患者TAVR后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术后MRA分级对重度AS合并MR患者TAVR后发生MACCE的预测价值。结果 156例患者均经股动脉路径TAVR,其中6例患者术中或术后24 h内死亡,最终纳入150例患者。术后患者升主动脉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房内径(LAD)、MRA小于术前,左心... 相似文献
17.
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率。手术治疗是解决瓣膜反流的主要方法,经导管治疗的出现为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近年来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发展势头迅猛,本文将对经导管介入治疗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的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也称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或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二尖瓣反流的发生会加速左心室重构和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心力衰竭。尽管在医学和外科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IMR的患者与因其他原因而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相比生存率较差。在外科治疗方面,此类患者尤其是中度及重度IMR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将从二尖瓣反流机制、不同程度IMR患者的外科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的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2)
目的:回顾两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合并主动脉根部瘤的二尖瓣反流,探讨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2015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33例合并主动脉根部瘤的二尖瓣反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3.2±15.5)岁。其中25例患者置入二尖瓣成形环(成形环植入组),所置入的二尖瓣人工瓣环平均直径为(29.5±1.5)mm,8例患者行交界环缩术(交界环缩组)。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患者二尖瓣病变均为中度或重度关闭不全,成形环植入组反流面积为(8.5±4.1)cm2,交界环缩组反流面积为(5.7±1.3)cm2。成形环植入组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4.2±29.3)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18.2±23.4)min,交界环缩组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1.9±28.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77.8±22.2)min。结果:术后无死亡,无恶性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成形环植入组术后平均ICU停留时间为(23.0±12.5)h,交界环缩组术后平均ICU停留时间为(23.0±8.8)h。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成形环植入组少量反流8例,无或微量反流17例;交界环缩组少量反流4例,无或微量反流4例。结论:二尖瓣反流合并主动脉根部瘤时可以经房间隔切口或房间沟切口行成形环植入术和经主动脉切口行交界环缩术。上述两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效果确切,对于二尖瓣反流程度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经主动脉切口行交界环缩术,以减少体外循环和阻断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治疗策略及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本中心实施手术治疗的65例PDA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轻度二尖瓣反流16例、中度反流26例、重度反流23例,其中41例行介入封堵术,19例行左侧经胸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3例成人患者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者行体外循环下PDA结扎及二尖瓣成形术,2例左室明显扩大伴重度二尖瓣反流、心功能低下者先行PDA封堵后2周再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成形术。术后3月随访复查心脏彩超了解二尖瓣反流情况。
结果:围术期无死亡。PDA术后均无残余分流。8例术前有反复肺部感染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5天后顺利脱机,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单纯处理PDA的患者(共60例),术后3月心彩超提示:二尖瓣无反流26例,轻度反流24例,中度反流10例,无重度反流病例。行体外循环手术者术后均恢复良好,3例一期手术者术后二尖瓣反流为轻度以下,2例分期行成形者术后二尖瓣反流为轻度、轻偏中度。
结论:对PDA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单纯处理动脉导管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对合并极重度二尖瓣反流伴左室扩大、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分期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