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的情况下,通过对疫情前后胸痛中心相关质控数据的研究分析,探讨医院防控措施等各种因素拖延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诊疗时间,从而指导我们持续改进在疫情情况下胸痛中心的工作方法与优化流程,最大限度缩短救治时间。通过对疫情后各个时间节点的研究分析,从而指导我们完善在疫情形式下完善胸痛中心的工作流程。方法:将2019年度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作为疫情前组(n=174),将2020年度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作为疫情后组(n=190);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门球时间的变化。结果:疫情前组与疫情后组一般基线资料和首次医疗接触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后组门球时间显著低于疫情前组患者(P<0.05)。结论:疫情后因医院各种防控措施的需要,造成ST段抬高的患者整体诊疗时间较前有明显延长趋势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推动要求我们在适应医院新冠防控政策的同时,要顺应变化进行工作改进,完善ST段抬高型患者的就诊流程,并不断提高胸痛中心救治时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与传统常规诊疗流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胸痛中心成立运行后收治的确诊ACS 4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观察组,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ACS 43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门急诊分诊到就诊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肌钙蛋白(cTnI)检查时间、进医院大门-球囊扩张时间(Door to balloon time,D2B time)、救治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胸痛中心运作后,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分诊的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和肌钙蛋白检查时间显著少于胸痛中心成立前的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门-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运行模式显著提高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急性胸痛的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急诊胸痛患者86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急诊胸痛病因的认识,并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86例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以及治疗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结果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病因以心源性胸痛为主(占62.7%),其中以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常见,非心源性胸痛(占37.2%)中以支气管炎为主。结论在临床急诊工作中,导致急性胸痛的病因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急诊医生应高度重视其筛查诊断,使不同病因的患者尽早得到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个体化持续改进对于提高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2017和2019年1月至4月某院胸痛中心收治的1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数据,其中2017年1至4月(改进前)73例,2019年(1至4月)改进后52例。对比分析在两时间段诊治患者的总缺血时间、门-球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改进后,门-球时间由(85.37±15.34)min降至(72.66±19.98)min(P<0.01);穿刺-球囊扩张时间由(24.31±8.61)min降至(16.68±8.36)min(P<0.01);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时间由(102.88±41.23)min降至(93.64±39.41)min(P=0.038);住院时间由(10.06±3.20)d降至(8.87±2.50)d(P=0.024);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达标率由67.31%(35/52)上升为78.08%(57/73,P=0.028);改进后患者预后不良比例由27.40%(20/73)降至11.54%(6/52,P=0.043)。结论:个体化持续改进可以显著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对中山市博爱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的影响。方法:筛选中山市博爱医院在胸痛中心建设运行前后1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患者共51例,按时间顺序分为绿色通道组及胸痛中心组,其中绿色通道组16例,胸痛中心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总时间、医疗总费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慢性疾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而胸痛中心组FMC、FMC2B、入住重症病房时间、总住院时间、院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总费用以及病死率均比绿色通道组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胸痛中心的建立能够缩短STEMI患者FMC时间、FMC2B时间,减少入住监护病房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及降低病死率,从而提高医疗获益。同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及提高的地方,后期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8.
9.
胸痛的病因复杂、预后迥异,急诊科很难快速、准确评估。英国年接诊500 000名急诊胸痛患者,占内科急诊住院患者的20%~30%。美国急诊科年接诊(5~8)×10~7胸痛患者,占急诊住院患者的5%~10%。其中,约1/2~2/3住院患者最终排除心因性胸痛,美国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高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认证后,各部门急救流程的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06例临床资料,将认证前收治的9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认证后收治的10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研究组及实验组患者的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进门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总缺血时间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84.5(73.0,96.0)min]、总缺血时间[205.0(159.8,307.0)min]、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72.5(58.3,83.8)min]较对照组[112.0(93.0,132.5)min、241.0(199.0,329.0)min、78.0(68.0,96.5)min]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稍短于对照组[124.5(77.3,201.0)min与130.0(76.3,216.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6.7%(18/108)与28.6%(2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KillipⅢ、Ⅳ级(OR 2.618,95%CI 1.244~5.509,P=0.011)、开始发病到初次医疗接触时间>90 min(OR 4.562,95%CI 2.167~9.603,P<0.001)、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60 min(OR 2.227,95%CI 1.087~4.563,P=0.029)是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痛中心流程的持续改进可以促使本地区内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有效地缩短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62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胸痛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21例心源性胸痛患者在胸痛发作时多数患者的心电图较正常,41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在胸痛发作时多数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不正常。临床上急诊胸痛的患者多患有非心源性胸痛疾病,胸痛发作时患者心电图表现多数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胸痛中心的救治模式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从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诊的3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措施,分析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聚集率情况.结果 该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0级(0.00%)、1级(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信息化流程改进在胸痛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胸痛中心就诊的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胸痛中心信息化流程改进前入组患者设为对照组(n=738),流程改进后入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459)。比较两组患者胸痛中心关键监控指标、患者及医护人员对信息化流程运行的满意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T报告时间、胸痛中心处置时间、门-球扩张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及医护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其就诊流程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信息化流程改进可以缩短胸痛中心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患者及医护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层胸痛中心(CPC)模式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2例采用常规诊治的AHF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42例采用基层胸痛中心(CPC)模式的AHF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入...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2例均行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2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流程进行护理,分析比较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率、院内死亡率、PCI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PCI成功率及院内死亡率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可有效降低住院费用,节省住院时间和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愈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痛诊疗时间记录表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333例急性胸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7例和对照组1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书写记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胸痛诊疗时间记录表记录,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来诊后开始治疗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胸痛诊疗时间记录表进行护理记录,能显著提升分诊准确率、护理效果,降低护理风险,有助于实施护理安全措施,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20.
胸痛是老年人就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我国,老年胸痛的误诊和漏诊率较高。本文的目的在于对老年胸痛的流行病学、胸痛的机制、胸痛的病因和分类、胸痛的临床表现与危险性评估、老年胸痛的治疗及预后进行概述,以期规范老年胸痛的评估和诊断,进而提高老年胸痛的诊治水平并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