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BLS)国际认证课程培训对住培医师成人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住培在培医师106名,随机分为标准培训组(54名)及BLS课程培训组(52名),两组学员分别予以不少于2小时的标准CPR教学和BLS课程培训,采用带反馈装置高精度模拟人进行CPR技能考核,观察两组学员在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按压占比、通气准确性、5周期时间等指标差异,评价BLS课程培训住培医师心肺复苏技能的效果.结果 两组学员在性别比例、年龄、学历、来源、体质量指数和专业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标准组比较,BLS组学员在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正确按压次数、有效通气次数、按压比例、周期用时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格人数明显多于标准组(P<0.05).结论 AHA的BLS国际认证课程培训住培医师成人CPR技能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心肺复苏技术的掌握程度及影响胸外按压有效性的因素,为今后的教学及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5名护理人员进行CPR培训后进行考核,并分析影响胸外按压有效性的因素。结果:参加培训的205名护理人员全部考核合格。结论:随着操作时间的延长,按压的部位、频率、深度皆有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按压有效性,应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3.
曾沛扬  谢树锋 《吉林医学》2014,(8):1735-1737
目的:探讨新上岗医护人员单纯胸外按压的耐力状况。方法:经CPR培训的104名新上岗医护人员(分新毕业生和实习生两组),对模拟人持续进行单纯胸外按压术4 min,每1分钟收集按压频率和深度正确的按压次数。结果:新上岗医护人员胸外按压频率随时间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且新毕业生组每分钟的按压频率均较实习生组高(P<0.05),两组按压频率均达到指南要求。两组的第2分钟深度正确的按压次数均较第1分钟明显迅速下降(P<0.05),但与第3分钟、第4分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未能达到指南按压要求。结论:应重点加强新上岗医护人员持续胸外按压下正确按压深度的耐力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TC)教学模式在规培护士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毕业的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规培护士120名,将规培护士的工号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操作示教联合个人练习的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干预组运用PTC教学模式进行培训,两组规培护士均以《2015 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为依据,以AHA考核标准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两组规培护士培训前、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规培护士培训前、培训后心肺复苏(CPR)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吹气长度及吹气量合格率、CPR总的合格率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规培护士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技能考核合格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PR)装置对院内心肺复苏按压质量和复苏疲劳的影响。方法将12名医学生志愿者分为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组(LDCPR)(n=6)和徒手标准CPR组(STCPR)(n=6)模拟院内心肺复苏场景进行CPR试验。LDCPR组采用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对模拟人进行连续6min连续胸外按压,STCPR组徒手对模拟人进行6min连续胸外按压。监测复苏期间按压的深度、频率以及按压者的心率和疲劳程度等变化。结果随着连续胸外按压的进行,按压者的心率和疲劳程度都在不断增加,有效按压深度超过5 cm次数逐渐减少,但是在连续胸外按压的第4~6min,LDCPR组按压者的心率较STCPR组慢(P<0.05),疲劳程度较轻(P<0.05),有效按压的比例更高(P<0.05)。按压频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本模拟人试验中,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可减轻按压者疲劳,有助于提高院内CPR时长时间胸外按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非医高等院校学生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推进社会公众CPR技能培训提供方法和策略。方法:选取某地2所非医学高等院校学生,实施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CPR技能培训,分别调查培训前后CPR相关知识掌握情况、CPR急救意愿和学习意愿,并在培训后进行急救技能操作水平、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结果:培训前后大学生对CPR认知和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01);培训后CPR操作考核平均得分为84分,正确实施按压的比例高达92.0%;培训后大学生对CPR和AED操作有实践自信的比例分别为87.9%和84.7%,且对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CPR技能培训效果满意度为97.7%。结论: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CPR培训中收到较好效果,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CPR实践自信。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6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操作培训考核调查,从中找出临床护理人员应用CPR技术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急救能力及复苏成功率。方法:考核先应用心肺复苏模拟人对60名临床护理人员培训,培训后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将考核中的问题记录并汇总分析。结果:通过CPR培训考核,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并能够熟练掌握CPR操作步骤。其中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准确率及开放气道不到位考核效果欠佳,分别占13%、12%、35%。结论:每位临床护理人员都应掌握CPR急救知识及操作流程,但对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准确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考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培训对低年资护士胸外按压效果的研究。方法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新入职的低年资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AHA模式进行BLS培训,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在1年内完成BLS培训。1年后由护理部统一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胸外按压考核,对两组护士的按压频率、深度和回弹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5个循环的按压频率逐渐降低,两组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按压比例高于对照组(71.71%vs 60.56%,P0.05)。两组的按压深度逐渐降低,第5个循环的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按压深度比例高于对照组(73.14%vs 64.23%,P0.05)。两组的CPR按压回弹率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回弹比例高于对照组(95.8%vs86.5%,P0.05)。结论 AHA-BLS培训能更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胸外按压的质量,提高院内心肺复苏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穿着三级标准防护服对胸外心脏按压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45名一线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先后穿着手术衣及三级标准防护服进行2 min胸外心脏按压,记录研究对象的自觉疲劳程度、按压疲劳率、按压频率正确率、按压深度正确率及按压部位定位正确率等.结果 两种着装的按压部位定位正确率、按压频率正确率、第1分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心肺复苏(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番禺区石器第三中学的384名高三年级学生进行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前后对其CPR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评估.结果 发现384名高三学生对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普遍缺乏了解与认知.通过培训对比,其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由培训前的6%上升至培训后的96%,两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为100%.结论 高三学生在培训前对CPR相关知识普遍缺乏了解,培训后全员通过考核,说明培训效果明显,建议尽早将CPR知识纳入学校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学生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意义及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303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和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进行测评.培训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1次测评,共随访1年,以确定复训时间.结果 303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亦缺乏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通过培训,初中组和高中组考核合格率分别由0.7%和13.2%上升至79.2%和88.1%,两组培训前后得分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组:t=30.61,P< 0.01;高中组:t=21.10,P<0.01);培训后初中组和高中组CPR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5.8%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培训结束后3、6、9、12个月共4次进行问卷测试,培训后3个月与培训后即刻急救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3个月初中组和高中组测试成绩均较培训后即刻明显降低(均P< 0.05),培训后第12个月测试成绩与培训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学生普遍缺乏CPR等相关知识,初中及高中生经培训后均能掌握CPR操作,建议尽快、尽早将CPR等急救知识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初高中学生近视进展情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动态分析近视发展的原因。方法 通过定期体检及分发调查表的形式 ,调查了我市 8所中学在校患近视眼的学生 ,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 2 3 1 3名。结果  2 3 1 3名初高中生 3年中近视进展者 1 60 8名 ,占 69.5 2 %。随着年级的增加 ,其近视进展率逐年上升。高中生近视进展较明显 ,与初中生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近视进展度数在 -0 .75~ -1 .75D之间的占 76.3 6%。相关的影响因素中每日学习时间≥ 1 2h的 87.0 2 % ,经常连续学习超过 1 0 0分钟的 64.2 4% ,较少参加体育活动的 70 .60 % ,每日睡眠不足 8h的 42 .2 8%。结论 长时间持续近距离作业、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是引起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加强体育锻炼是预防初高中学生近视进展的至关点。  相似文献   

13.
韩少梅  徐涛  王雁  朱广瑾 《北京医学》2006,28(7):430-433
目的探讨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的学生社会能力的差异.方法在心理卫生人员的指导下,由中小学生的班主任填写<学校社会行为量表>,对每位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做出评价.结果普通小学和重点小学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普通中学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于重点中学的学生,而其反社会的逆反行为表现比重点中学的学生严重.结论普通中学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反社会行为方面的问题更多,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泰安市初中一年级学生个性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泰安市区、县郊9所中学39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全国中学生个性特征相比较。结果不同性别间的神经质与精神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精神质分值高于男生,男生的神经质分值高于女生。不同人格倾向及性别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0、N≥60、E ﹥40的女生的均分都高于男生,E≤40的男生均分低于女生;私立学校的精神质分值高于公立学校,公立学校的内外向分值高于私立学校。性别与个性四因子之间成正相关。学校属性与精神质、神经质之间成正相关;而个性的四个因子之间成正相关。结论性别、学校属性与初中生个性特征有关系,加强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塑造以及不良人格倾向的矫正,是社会、学校、家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红  ZENG Yu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24-125
目的:了解江西省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进行抽样调查江西省三所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初三的279名留守学生作为被试者;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评价。结果: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占72.4%,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者占总人数1.1%;初一年级组与初二和初三年级组在恐怖倾向存在显著差异(F=3.887, P〈0.05);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整体看,除孤独倾向外,男女留守学生在焦虑总分和其他7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低年级更具有恐怖倾向,留守女生比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更不乐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考和高考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与家长的焦虑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对初一、初三、高一和高三共208名学生进行测试, 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SAS测试.结果: 初三和高三学生及其父母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初一和高一学生及其父母, 初三学生的SAS评分高于高三学生, 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TAS评分在初三和高三学生差异不显著.结论: 升学考试的学生及父母的焦虑水平高于非升学考试的学生及父母; 中考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高于高考学生的焦虑程度.因此, 为缓解学生考试焦虑,对考生及家长采取恰当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在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价值,为SP的应用推广提供经验。方法 1.分别应用普通病房病人及SP对首都医科大学2003级及2004级七年制学生进行内科常见病例的临床技能培训,并将四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比较。2.应用SP对2008、2009、2010年度内科专科医师进行问诊部分技能考核,并由SP和临床老师进行评分。结果 1.应用SP教学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略高于普通病房病人教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SP对内科专科医师问诊部分技能评分与临床老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SP进行临床教学,有效缓解了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中的困难,提高了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并且SP能够作为"评估者"对学生的临床技能作出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8.
黄冈市罗田县中学生视力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黄冈市罗田县中学生视力状况,并作分组比较分析。方法整群抽样调查12所中学36个班级共1 995人,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视力表测试。结果初中和高中学生视力低下率分别为59.58%和64.38%,初中与高中学生视力低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常程度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高中男女生视力低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初中男女生视力低下异常程度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高中阶段女生视力低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视力低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常分布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学生视力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有恶化的趋势,必须多方面共同配合,以预防为主,共同防治,减少和控制中学生视力低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学生对心肺复苏术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同济医学院研究生176人,在心肺复苏模型上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通过观察表记录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通过监测仪记录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有效率。结果:154人进行了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87.5%),但启动急救反应(EMS)系统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有效率较低,分别为25.6%、53.4%和24.4%,男生胸外按压的有效率为60.8%,女生为39.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男生胸外按压手法正确率、人工呼吸手法正确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3%、71.1%、24.7%,女生分别为70.7%、73.0%、21.3%,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医学研究生心肺复苏技能整体水平不高,应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系统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提高心肺复苏水平。  相似文献   

20.
银川市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银川市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现状,为对其进行行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银川市选取高中和初中学各两所及私立中学一所,在所选中学的每个年级抽取2个班,抽到班级的所有学生为此次调查的对象,共1720人,回收有效问卷1600份,有效回收率93.02%;采用自制问卷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当场回收问卷。结果(1)49.7%的学生平时上街不遵守交通规则;(2)有43.1%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3)学生吸烟率为37.6%,饮酒率为67.5%,男生喝酒比例高于女生(P<0.05);(4)有13.4%的学生有网络成瘾,男生的网络成瘾情况比女生严重(P<0.05),初中组网络成瘾比例高于高中组(P<0.05)。结论银川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各方面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减少危害健康的行为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