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脑梗死是临床上脑梗死的一种少见类型,而双侧对称性丘脑梗死的病例临床上更为罕见,国内尚未见该病的精确统计资料,国外文献报道此类梗死占所有脑梗死的0.6%[1].本文2例以意识障碍起病的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较之常见的丘脑梗死所导致的丘脑综合征有明显不同特点.现报告2例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ercheron动脉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本院神经内科临床确诊的2例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结果 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双瞳孔不等大及眼球活动障碍,头颅MRI为双侧丘脑旁正中部对称性DWI高信号和(或)中脑高信号呈"V"字征,经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好转。结论 Percheron动脉梗死,以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垂直凝视麻痹为典型临床表现,头颅MRI双侧丘脑旁正中DWI对称性高信号和(或)中脑高信号呈"V"字征为其影像学特点。部分Percheron动脉梗死病情危重,早期识别及诊治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回顾分析3例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均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反应迟钝、智力障碍、精神改变,无运动障碍,其中2例伴眼球运动障碍。MRI显示双侧丘脑和中脑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1例FLAIR成像呈现中脑"V字征";1例MRA显示右侧大脑后动脉主要由后交通动脉延伸,P1段发育不良,即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按照脑血管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改善。提示典型临床表现、丘脑旁正中区对称性DWI高信号和FLAIR成像中脑"V字征"有助于早期诊断Percheron动脉梗死,单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可能是Percheron动脉梗死的潜在先天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Percheron动脉(Artery of Percheron,AOP)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变异类型,由法国神经病学家Percheron首次提出并命名,AOP闭塞导致双侧丘脑旁正中部梗死累及或不累及中脑,也称AOP梗死,占所有脑梗死的0.1%~2%,临床特征复杂多变初期很难确诊,预后常遗留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通过报道1例AOP梗死病例的诊疗过程,并学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改善其预后。1 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入院  相似文献   

5.
<正>丘脑出血大多是由于高血压引起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发病率较高,文献报道其占脑出血的13%~31%~([1,2])。但双侧丘脑同时发生出血,影像学表现为"镜像现象"是极为罕见的,现有文献均为散发报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最常见的有四肢瘫痪、构音障碍、假性球麻痹等症状~([3])。现报道在我院诊治的2例双侧丘脑出血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1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50岁,因"走路不稳、言语笨拙10 h"入  相似文献   

6.
Percheron动脉(AOP)是丘脑旁正中动脉的一种解剖变异形式,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AOP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报道1例AOP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的病例,其特点是双侧丘脑梗死呈进展性,但早期弥散加权成像未随卒中进展而出现相应弥散受限信号,多次复查后方出现与症状相符的影像学表现。通过本例患者并回顾相关文献资料,探讨AOP梗死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出血型硬脑膜动静脉(DAVF)的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曾被误诊的出血型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其中3例以眼部症状突出,分别误诊为眼眶炎性假瘤、结膜炎、Graves眼病;共济失调1例,影像学提示小脑半球占位,误诊为胶质瘤;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1例,头颅MRI示双侧基底节区及丘脑脑膜炎性改变,误诊为自身免疫性脑炎;反复头痛1例,误诊为偏头痛;4例漏诊DAVF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查找出血原因时意外发现。9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病情显著改善;基本栓塞2例,术后血流明显变慢,需二次栓塞;2例栓塞术后继发急性出血。结论硬脑膜动静脉瘘极易误诊、漏诊,不明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叶出血应注意鉴别诊断、结合影像学动态评估,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正>丘脑的供应血管存在多种变异,Percheron动脉为十分少见的一种变异形式,因该动脉闭塞导致双侧丘脑对称性梗死而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双侧丘脑梗死多导致患者出现丘脑三联征(急性意识障碍、记忆力下降、垂直凝视麻痹),而早期以TIA形式起病的病例罕有报道。现报道1例以TIA形式起病的Percheron动脉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一步探讨双侧丘脑血管解剖及梗死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丘脑病变与记忆障碍的关系.方法 给35例丘脑病变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临床痴呆评定量表检测.排除丘脑病变组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无明显记忆力下降及双侧丘脑病变者,其他病例和正常对照者进行临床记忆量表(CMS)检测;分别比较左、右侧丘脑病变患者及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检查结果.观察有、无记忆力障碍患者头颅CT、MRI显示的丘脑病变位置.结果 丘脑病变组有重度认知功能障碍l例、记忆障碍27例(左侧丘脑病变15例,右侧丘脑病变12例),无明显记忆障碍7例.CMS评分示,左侧丘脑病变组各分项评分和总记忆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而右侧丘脑病变组图像自由回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评分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丘脑病变组指向记忆、联想学习、无意义图形再认评分和总记忆商显著低于右侧丘脑病变组(均P<0.01).有记忆障碍患者的丘脑病灶位于丘脑内侧或前方,而无记忆障碍患者的病灶位于丘脑外侧和后方.结论 丘脑病变常引起记忆障碍,左侧丘脑病变的记忆障碍比右侧重,言语性记忆障碍较显著;丘脑病变的位置与记忆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单发于基底节区、丘脑、脑桥等部位, 其他脑区同时出血相对少见, 仅占全部出血性脑卒中的5.6%, 而双侧大脑对称性出血极为罕见。文中报道1例双侧基底节区对称出血病例, 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的头部MRI资料,统计MRI横断位扫描T2WI像中脑干、丘脑、基底前脑、胼胝体、大脑皮层下及大脑皮层等区域的异常信号表现,以颅脑损伤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分为清醒组与非清醒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患者头部MRI中的损伤灶位置与清醒与否的OR值,明确对预后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头颅MRI中脑干腹侧及背侧、双侧基底前脑、双侧丘脑、胼胝体、双侧大脑额叶区域损伤和未损伤患者在清醒组与非清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干背侧损伤、丘脑右侧损伤、胼胝体损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RI表现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脑损伤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脑干中上段背侧、胼胝体、丘脑有损伤灶的患者预示着难以清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导致的双侧丘脑病变病例。方法收集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的DAVF导致的双侧丘脑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病例1,男性,63岁,因反应迟钝、懒言少动近2个月就诊,头颅MRI见双侧丘脑异常信号。DSA见直窦区域DAVF,行动静脉栓塞术,每年随访反应迟钝依然存在,但生活基本能自理。病例2,男性,63岁,因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1个月收治入院。头颅MRI见直窦内少许条状等信号,考虑直窦血栓,伴大脑深静脉梗死可能,继发左侧丘脑出血。DSA见直窦-窦汇区DAVF,予瘘口栓塞术,术后2个月随访,生活自理能力已完全恢复。结论 DAVF导致丘脑病变临床少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表现相似的疾病较多,诊断困难。遇有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且影像学检查有双侧丘脑病变伴有肿胀出血者,应考虑DAVF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双侧对称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19例单纯位于幕上或幕下的急性双侧对称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改良TOAST分型,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急性双侧对称性脑梗死常见部位有胼胝体、分水岭区、丘脑、脑叶、脑干和小脑;其危险因素与一般脑梗死相同,部分患者可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诱因;发病机制包括血栓形成、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低灌注、穿支动脉病以及多重发病机制的相互作用,分水岭区的双侧梗死常与低灌注有关,胼胝体、丘脑、脑干、小脑的双侧梗死应考虑到血管解剖变异存在的可能。结论急性双侧对称性梗死的发病机制复杂,相关发病危险因素或诱因、梗死灶分布以及血管检查可为探讨其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因突发意识障碍2 h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中度昏迷,双侧瞳孔直径2.5 mm,对光反射迟钝,肌张力基本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颅脑CT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室铸型。急诊在局麻下行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术后多次复查颅脑CT示双侧脑室增大、脑积水。遂行侧脑室(额角)-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ing,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分析慢性意识障碍患者脑部网络区域的葡萄糖标准摄取值(SUV)特点。方法采用~(18)F-FDG PET计算23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和10名正常人大脑外在和内在感知网络区域、双侧丘脑、脑干的SUV。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各部位SUV是否有差异;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观察无反应性觉醒综合征患者和最低意识障碍患者以上部位SUV所占正常值的百分比是否有差异。结果慢性意识障碍组患者大脑外在和内在感知网络区域、双侧丘脑、脑干SU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01)。与最低意识状态组患者比较,无反应性觉醒综合征组患者外在和内在感知网络区域、双侧丘脑SUV占正常的百分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脑干SUV占正常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结论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大脑外在和内在感知网络区域、双侧丘脑、脑干的SUV较正常人降低;无反应性觉醒综合征患者除脑干外其他部位SUV均低于最低意识状态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辅助腰穿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双侧侧脑室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双侧侧脑室患者 7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3 1例 ,行单侧侧脑室置管引流术 ;实验组 41例 ,行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辅助腰穿冲洗放液术。结果 实验组的死亡率为 9 8%,对照组为 2 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少 ,置管时间短 ,ADL提高 ,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辅助腰穿冲洗放液法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双侧侧脑室 ,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 ,减少置管时间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丘脑出血致眼会聚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丘脑出血眼症状受到广泛关注.但病灶侧眼会聚障碍(convergence disorder)报告很少。为探讨丘脑出血与眼会聚障碍的关系.对丘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方法观察104例连续住院的丘脑出血患者,均进行影像学和严格会聚功能检查。结果意识清醒或发病3d内清醒、无痴呆及失语、或不全失语但不影响会聚功能检查者70例。发现病灶侧会聚不能或不全者52例。结论病灶侧眼球会聚功能不全是丘脑出血的常见体征。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双侧丘脑梗死的诊断意识。方法回顾性描述1例双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结合文献报道对双侧丘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以突发意识障碍急性起病,既往有房颤和糖尿病病史。头颅CT证实双侧丘脑新发脑梗死。经抗凝、降糖、促醒等对症处理后,其意识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突发意识障碍的具有多种脑卒中危险因素患者应注意与双侧丘脑梗死鉴别,以便尽早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已知与记忆有关的部位有海马,扁桃体等颞叶内侧面,以乳头体、丘脑内侧面为中心的间脑、额叶底部,穹窿和胼胝压部后区(压后区retrosple-nial region)等。如以上部位一侧损害时记忆障碍程度轻,双侧对称性损害时则程度重。很少有两侧非对称性病变引起严重健忘的报告。本文报告1例左丘脑内侧和右压后区非对称性病变引起明显健忘症的多发性脑梗塞的病例。患者,男性,56岁,右利,因  相似文献   

20.
<正>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单发于基底节区、丘脑、桥脑等部位,其它脑区同时出血相对少见,仅占全部出血性脑卒中的5.6%;而双侧大脑对称性出血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双侧基底节区对称出血病例。1病例资料女,63岁,因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不清5 h入院。当地医院测血压245/113 mmHg。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出血,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