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与射频温控热凝术(PR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120例和PRT治疗的12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 MVD组总有效率99.2%,PRT组为97.5%。随访6~36个月,MVD组复发1例,PRT组复发5例。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首选微血管减压术,而射频热凝术尤其适用于三叉神经痛(Ⅱ+Ⅲ支)、老年患者或有开颅手术禁忌证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人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76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76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743例治愈,17例有效,9例无效,无手术死亡.随访6-180个月.46例复发,其中9例行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术中创伤小,复发率低,可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1例经MVD手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复发率为14.9%...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19年11月,行MVD治疗的9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及电话对患者的术后疗效进行随访。分析术前、术中各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筛选出相关因素再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86例术后近期完全无疼痛(BNIⅠ),近期治愈率达86. 9%。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6. 7%、73. 9%、70. 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P=0. 03)、病程5年(P=0. 011)、动脉压迫(动静脉联合vs动脉,P=0. 006;静脉vs动脉,P=0. 007)和典型性三叉神经痛(P=0. 02)是远期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MVD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病程、年龄、责任血管类型和三叉神经痛分型是MVD术后远期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经皮射频热凝术(PR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MVD治疗的128例三叉神经痛和PRT治疗的124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疼痛情况与随访疗效.结果 MVD组治愈103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死亡1例.PRT组治愈91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变化2例.随访3 ~24个月,MVD组复发3例,PRT组复发7例.结论 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PRT手术操作简单,适合患多器官疾病的老年病人.MVD效果肯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结果 术后完全愈合61例,显效5例.随访66例,时间6~40个月,复发2例,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MVD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有效方式,神经内镜是理想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MVD)和神经根低功率电凝两种手术方式对于复发和责任血管不明确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明确三叉神经根低功率电凝技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8年由同一组神经外科医生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71例部分复发及术中责任血管不明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电凝组(应用三叉神经根低功率电凝治疗法)和MVD组(常规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电凝组复发患者手术有效率较MVD组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 6%对比72. 2%,P 0. 05);电凝组无明确责任血管患者的手术有效率较MVD组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 3%对比86. 9%,P 0. 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三叉神经根低功率电凝和MVD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低功率电凝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复发患者及无明确责任血管患者的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无效及复发病例再手术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对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10例和复发25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再次手术探查,据术中不同情况具体处理,并进行4个月至8年的随访。结果25例见有血管压迫神经根,涤纶片过大致神经轴弯曲者5例,另5例未探及明显原因。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术(MVD)、MVD 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除术(PSR)、PSR、调整涤纶片或神经根松解术。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轻微。随访满意,仅3例轻度复发。结论对MVD术后无效及复发的病人,再次手术探查均应首选,并尽可能行MVD或神经根松解术,但PSR仍是一种有效的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提高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1150例,其中采取垫隔式MVD258例,围套式MVD共892例.比较两种方法术后的并发症、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 比较两种MVD方法,发现三叉神经痛治愈率、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关系类型没有差异,围套式MVD术后口唇疱疹、三叉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垫隔式;垫隔式MVD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围套式,而复发时间明显短于围套式减压方法.结论 围套式MVD强调把整个"敏感区"包绕并对减压材料进行固定,更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显微操作精细、技术熟练是MVD术中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中联合应用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的价值.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我院采用MVD治疗58例三叉神经痛病人,以术中使用电生理监测的30例患者为试验组,未使用这两种电生理监测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有效率(三叉神经痛症状缓解或消失)及眩晕、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有效率为93%(28例),发生眩晕1例(3%)和听力下降1例(3%);对照组术后有效率为68%(19例),发生眩晕8例(29%)和听力下降9例(32%).两组MVD治疗疗效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MVD中,联合应用TSEP和BAEP作术中监测能较好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三叉神经MV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MVD)术的疗效及复发因素与再次手术策略。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MVD治疗,随访6个月,分析临床疗效、复发因素、再次手术策略。结果 256例患者,223例(87.1%)完全治愈;15例(5.9%)好转;6例(2.3%)未愈;12例(4.7%)复发;总有效率为93.0%(238/256),无效发生率7.0%(18/256)。18例无效患者二次手术后随访6个月,17例缓解,1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无效。统计分析显示,年龄、神经血管压迹、血管压迫分型是三叉神经痛MV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应注意分析术后复发因素及再次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合并梳理术治疗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复发原因。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13例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后复发患者行MVD术合并梳理术(internal neurolysis,IN)。对其临床资料、影像资料、手术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三叉神经MVD术后复发原因主要为血管压迫和蛛网膜粘连,其次为Teflon肉芽肿。随访期结束时,疼痛强度分级(the 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 pain intensity scale,BNI)为BNI I级9例,BNI II级2例,BNI III级1例,BNI IV级1例。术后细菌性脑膜炎1例,头皮延迟愈合1例和面部麻木13例。结论三叉神经MVD术后复发原因主要为血管压迫和蛛网膜粘连,其次为Teflon肉芽肿。对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MVD术合并梳理术是可行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TN患者随机分为MVD组和PBC组各70例。对比2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分析治疗前后2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差异。结果 PBC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MVD组(P0.05)。PBC组术后即刻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MVD组(P0.05),而2组术后3个月、术后1 a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1 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术后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VD组(P0.05);术后6 h,PBC组患者血清NE、Cor、MPO水平均低于MVD组(P0.05)。结论 MVD和PMC术治疗TN的远期疗效均较好,且复发率低;MV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小于PMC,但PMC手术应激刺激低于MVD,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14.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和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 方法 应用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39例(三又神经痛19例,面肌痉挛18例,舌咽神经痛2例)并探讨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2例舌咽神经痛患者和1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面肌痉挛患者中有16例术后痉挛立即消失.术后无血肿、感染、脑脊液漏、偏瘫和死亡病例.34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58年,其中32例效果良好. 结论 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安全、微创、有效,是目前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新余市人民医院64例经MVD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指标。结果 64例患者均为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并接受MVD治疗,术后治愈48例(75.0%),缓解12例(18.8%),无效4例(6.2%),术后出现耳鸣2例,面瘫1例,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高热6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压迫程度、手术减压程度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影响三叉神经痛手术疗效因素主要有病程、三叉神经受压程度及手术减压是否充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BC)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分别采用MVD(25例,MVD组)与PBC(67例,PBC组)治疗的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MVD组和P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0%和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治愈率高于PBC组(88.0%vs 64.2%,P0.05);PBC组复发率高于MVD组(27.0%vs4.2%,P0.05);MVD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PBC组[(102.0±28.2)min vs(20.9±10.6)min,(11.7±3.5)d vs(4.3±1.8)d,均P0.05);PBC组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MVD组(26.9%vs4.0%,92.5%vs 16.0%,均P0.05);MVD组与PBC组口角疱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vs40.3%,P0.05)。PBC组出现咀嚼肌乏力37例;MVD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术侧耳鸣1例。结论 MVD和PBC均能有效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MVD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咀嚼肌乏力等并发症少;而PBC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cconlprcssion,MVD)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7例65岁以上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并与同时期65岁以下患者相比较。结果本组27例患者术后25例疼痛完全消失.2例疼痛减轻.用常规止痛药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对照组术后疼痛全部消失,但术后低颅压症状年龄轻者表现突出.且持续时间长。结论结合现代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用MVD可治愈或缓解老年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1-03—2014-10采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43例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三叉神经痛2例,右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40例。结果术后症状完全消失35例(81.40%)(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34例),症状明显减轻5例(11.63%)(右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4例),无明显缓解3例(6.98%)(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2例),有效治愈率93.02%;1例左侧三叉神经痛术后出现面部麻木及嘴角疱疹,面肌痉挛术后听力下降或轻度面瘫2例,无死亡病例,给予临床治疗后可自行痊愈;术后复发2例(面肌痉挛)。结论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有效安全方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VD治疗,随访时间5年以上,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术后疼痛消失419例,术后即刻疼痛消失率86.9%,部分病人有短暂可逆性并发症,包括疱疹病毒感染、面部麻木、周围性面瘫、耳鸣和听力下降。随访时间5—12年,失访24例;出院时疼痛消失的病人在随访期间复发38例,其中5年内复发24例,5年以上复发14例,复发率9.5%。结论MVD是目前惟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进行治疗的手术方式,手术后三叉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好保留,其长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最有效外科方法。这类疾病虽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但非致命性,故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术后并发症更是难以接受。本文总结93例MVD治疗经验并分析并发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