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Habib 4X双极射频辅助无肾动脉阻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采用Habib 4X双极射频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A)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治疗肾肿瘤(T1N0M0)患者14例,肿瘤均为外向型生长.LRA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8 ~75岁,平均60岁;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3例;肾上极2例、中极2例、下极2例;肿瘤最大径2.1 ~3.5 cm,平均3.1 cm.LPN组8例,男4例,女4例;年龄36 ~ 77岁,平均61岁;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5例;肾上极3例、中极2例、下极3例;肿瘤最大径2.0~3.7 cm,平均3.0 c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手术前后Hb、SCr、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变化. 结果 1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LRA组无需阻断肾蒂,手术前后Hb、SCr、患侧GFR比较分别为(127±19)和(124±19) g/L、(96 ±39)和(92±29) μmol/L、(42±12)和(40±13) ml/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N组术中阻断肾动脉20 ~ 52 min,平均31.5 min.手术前后Hb、SCr、患侧GFR分别为(130 ±17)和(112±15) g/L,(92 ±31)和(110±28)μmol/L,(43 ±14)和(30 ±11)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RA组和LPN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20)min、(112 ±4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4±18) ml、(256 ±58)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0±0.8)d、(7.8±1.2)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RA组术后无出血、肉眼血尿和漏尿等并发症. 结论 Habib 4X双极射频辅助腹腔镜无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等方面均优于LPN.  相似文献   

2.
Lian HB  Guo HQ  Gan WD  Li XG  Yan X  Zhang SW  Qu F  Yao LF  Zhang GT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1):834-837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冷冻消融(laparoscopic cryoablation,LCA)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e partial nephrectomy,LPN)治疗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2009年3月先后采用LCA和LPN治疗RCC 47例.LCA组18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4例,平均63岁,19例肾癌,左侧6例,右侧11例,双侧1例.肿瘤最大径1.5~5.0 cm,平均2.9 cm.LPN组29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61岁.肿瘤最大径2.0~4.5 cm,平均2.8 cm.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沉降率(ESR)、血肌酐(SCr)、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FR)及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牛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例次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LCA组和LPN组Hb、ESR、SCr、患肾GFR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4±29)min和(146±4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20)ml和(274±69)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2)d和(10±2)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CA组术后尤明显腹腔镜相关并发症,术后第1、3和6个月分别查MRI,肾脏肿瘤冷冻区域呈梗死、无信号增强、逐渐消散等演变过程;LPN组术后出现漏尿1例,2周后自行愈合.LCA组随访6~21个月,平均16个月,均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LPN组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27个月,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 LCA治疗RCC安全有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等方面优于LPN.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孤立肾肾肿瘤的效果, 并分析患者术后肾功能和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7例孤立肾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 女19例;年龄(58.6±10.1)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APN组(43例)和LPN组(24例)。RAPN组较LPN组的R.E.N.A.L.评分更高[(8.7±1.5)分与(7.9±1.7)分, P=0.042], 两组年龄[(57.4±10.2)岁与(60.9±9.8)岁, P=0.185]、体质量指数(BMI)[(25.7±3.5)kg/m2与(25.1±3.6)kg/m2, P=0.518]及术前血肌酐[(102.9±31.6)μmol/L与(102.3±22.4)μmol/L, P=0.9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例术中采用低温处理, 其中RAPN组9例(20.9%), LPN组3例(12.5%, P=0.59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禁食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肌酐等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RAPN或LPN的73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RAPN组29例, 男21例, 女8例;年龄(48.6±13.7)岁, 肿瘤最大径(2.9±0.9)cm;左侧13例, 右侧16例;R.E.N.A.L.评分(9.2±1.0)分;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2.6±10.7) ml/(min·1.73 m2)。LPN组44例, 男27例, 女17例;年龄(50.1±12.3)岁;肿瘤最大径(2.9±0.9)cm;左侧24例, 右侧20例;R.E.N.A.L.评分(9.1±1.3)分;术前eGFR(81.7±9.6) ml/(min·1.73 m2)。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eGFR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放及根治手术病例。RAPN组与LPN组手术时间[140(80, 160) min与150...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7例肾脏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高选组(n=13例)与常规组(n=44),肾脏肿瘤为T1a、T1b期,且对侧肾脏功能正常。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高选组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肾脏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92.0±56.1)ml、(107.0±32.8)ml与(25.1±2.3)min、(22.4±2.9)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89、3.0765,P<0.05);术后第1天血肌酐分别为(80.6±7.5)μmol/L、(86.3±7.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42,P<0.05);术后3个月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患侧肾脏GFR下降百分比分别为(37.5±4.2)ml/min、(32.6±4.5)ml/min与(14.7±3.8)%、(23.6±4.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90、7.1246,P<0.05);患者切缘均为阴性;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肾周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在肾部分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增加了肾脏热缺血时间,在肾脏功能的恢复与代谢方面具有优势,但由于数量少,期待更多高质量的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obotic-assist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ALPN)、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obotic-assist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ARPN)及传统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单一术者使用da Vinci机器人系统及Storz腹腔镜系统进行372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RALPN 138例,RARPN 46例,LPN 188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肾动脉热缺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 3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2.3±30.9)min、(112.5±28.7)min、(114.8±34.5)min,无统计学差异(F=2.682,P=0.070)。3组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0.8±5.9)min、(19.4±5.1)min、(23.7±6.8)min(F=13.025,P=0.000),RALPN和RARPN明显短于LPN(P0.05)。3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89.0±76.9)ml、(42.9±40.3)ml、(55.2±86.6)ml(F=9.644,P=0.000),RALPN明显多于RARPN和LPN(P0.05)。LPN组术中输血1例,RALPN及RARPN组均无术中输血。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手术均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肾部分切除术后术肾功能影响因素3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术肾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7月37例肾癌患者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为双侧肾癌患者。采用99 mTc-DTPA肾核素扫描评估术前及术后3月术侧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术中所有患者行单独肾动脉阻断。统计学分析应用t检验和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时间80~195min,平均(122.51±25.86)min。肾动脉阻断时间(24.51±8.05)min。肿瘤大小(3.62±0.76)cm。术前及术后3月术肾GFR分别是(47.19±6.85)、(30.40±8.87)mL/min。术侧肾术后GFR下降(16.79±6.35)mL/min,与术前相比下降约34%。经随访3~21月,无复发及转移病例。患者全部无瘤生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4)、术前术肾GFR(P=0.000)及肾动脉阻断时间(P=0.000)对术肾功能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术前术肾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动脉阻断时间是影响术后肾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肿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后肾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NSS治疗的115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5例,女40例。年龄(49.50±12.94)岁;体质指数(24.59±3.59)kg/m 2;肿瘤最大径(3.66±1.32)cm;R.E.N.A.L.评分(6.43±1.60)分。术前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48.22±11.48)ml/(min·1.73m 2),健肾GFR(49.73±11.96)ml/(min·1.73m 2),总GFR(97.95±21.32)ml/(min·1.73m 2)。术前患肾有功能肾组织体积(FPV)(132.23±9.11)cm 3。6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54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WIT)、术后病理结果。记录术后6个月的血肌酐、患肾GFR、健肾GFR、总GFR、GFR保存率(术后GFR与术前GFR的比值)、患肾FPV、患肾FPV保存率(术后患肾FPV与术前FPV的比值)。患肾FPV通过手术前后的CT影像使用椭球体近似法测量。手术前后GFR和患肾FPV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各研究因素与患肾GFR保存率间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肾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以WIT=25 min为截断点将患者分为≤25 min组和>25 min组,比较两组术前患肾GFR,以及术后6个月的患肾GFR和患肾GFR保存率。结果:本组1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135(75~245)min,WIT(24.57±5.51)min。患肾术后GFR(35.50±7.81)ml/(min·1.73 m 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肾GFR保存率为(74.65±11.10)%。术后6个月患肾FPV保存率为(84.28±4.37)%,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P<0.001)。患肾FPV保存率与患肾GFR保存率呈极强正相关(r=0.802);WIT与患肾GFR保存率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5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患肾GFR(b=-0.150,P=0.008)、WIT(b=-0.443,P<0.001)、患肾FPV保存率(b=1.638,P<0.001)是患肾GFR保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WIT>25 min组和≤25 min组的患肾GFR保存率分别为(68.77±10.88)%和(79.34±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WIT较短(<30 min)的情况下,正常肾组织数量的保留是影响NSS术后肾功能预后的重要因素,有限的WIT起次要作用。在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更多的正常肾组织,同时尽量将WIT控制在25 min以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肾癌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肾癌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31~72岁,平均49岁.均经B超、CT或MRI检查确诊为T1N0M0肾癌.肿瘤位于左肾21例,右肾11例;肾上极10例,下极13例,肾脏中部5例,近肾盂部位4例;偏背侧18例,腹侧14例.肿瘤平均直径(2.8±0.8)cm.25例行后腹腔途经,肿瘤位于偏腹侧者7例行经腹途径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均沿瘤体边缘外0.5 cm处分离切除肿瘤.手术前后行肾核素扫描(ECT)检测分肾功能. 结果 31例完成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1例因缝合后肾脏渗血明显,中转开放手术.32例阻断肾蒂时间平均(24±4)min.3例开放血流后有明显渗血,均有2次阻断肾蒂史,阻断血管时间>30 min.31例平均手术时间(105±15)min,平均出血量(120±22)ml,6例术中输血400 ml.5例肿瘤位于肾脏中部者术前放置双J管.3例切除肿瘤后暴露肾盏,于术后当日通过膀胱镜放置双J管引流,其中2例于术后2~3 d发生漏尿,引流量200~300 ml,分别于术后15、21 d引流液<20 ml后拔出负压引流管后愈合.术后复查SCr、BUN均正常.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2)d.术后病理报告切缘均未见肿瘤残留.平均随访(23±5)个月,肿瘤无复发.术后1个月B超和CT复查发现患侧肾手术部位局部血肿3例,术后3个月血肿吸收.术后15 d复查双肾ECT,9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3例下降20%;术后1个月复查,7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术后(23±5)个月复查.仍有3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 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后腹腔镜节段性肾动脉阻断(SRPN)与普通全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LPN)对术后患侧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治疗的80例局限性肾肿瘤(SR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行SRPN,另45例患者行LPN。术前行肾动态显像及GFR检查,测得患侧GFR值;术后通过电话随访,每3~6个月复查肾动态显像及GFR,监测术后患侧GFR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6个月,35例行SRPN患者术后患侧GFR和术前患侧GFR分别发现2例(2/35,5.71%)、3例(3/35,8.57%)下降,下降均值分别为(0.36±0.22)、(3.96±1.45)ml/min;而45例LPN患者术后患侧GFR和术前患侧GFR分别发现25例(25/45,55.56%)、30例(30/45,66.67%)下降;下降均值分别为(6.28±0.82)、(11.47±3.22)ml/min(P0.05)。术后随访12、18、24个月,SRPN患侧GFR与术前比较,下降分别为31.4%(11/35)、42.8%(15/35)、45.7%(16/35),下降均值分别为(8.52±2.16)、(11.02±2.23)、(13.55±2.68)ml/min;LPN分别为86.67%(39/45)、88.89%(40/45)、93.33%(42/45),下降均值分别为(12.68±3.84)、(17.73±4.82)、(20.24±4.96)ml/min(P0.05)。结论:SRPN在术后早期(3~6个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肾功能,在保护肾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远期(12~24个月)随访,两种术式患侧GF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SRPN在远期保护肾功能有个体化特点;通过两种术式术后患侧GFR的比较,说明SRPN是治疗SRM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技术(DSA)超选择性肾分支动脉栓塞联合零缺血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T1期肾癌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因T1期肾癌行后LPN的39例患者, 术前1~12 h先在介入手术室行DSA超选择性肾肿瘤靶动脉栓塞, 然后再行后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 比较术前24 h和术后24 h、7 d、30 d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 同时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分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患者手术时间为(123.2±7.6) min, 术中出血量为(108.5±66.3)mL, 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0.6)d, 术后住院时间为(7.6±1.5)d。术前及术后的Scr、BUN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患肾的GFR为(45.6±8.4)mL/min, 较术前的(59.0±9.5)mL/min降低(P<0.001), 而健侧肾的术后GF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4至2016年对35例肾癌患者施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中零阻断肾血管组13例,年龄(48.8±23.4)岁,肿瘤直径(2.6±1.6)cm;常规阻断肾血管组22例,年龄(46.8±24.6)岁,肿瘤直径(2.4±1.7)cm。入选肿瘤均为外生性,临床分期均为T1N0M0,肾脏测量评分系统(R.E.N.A.L.)提示均为低度复杂组(4~6分)。手术采用后腹腔入路,阻断/不阻断肾蒂血管施行肾部分切除术,2-0倒刺线结合Hemolok结扎夹快速连续免打结缝合肾实质创面。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零阻断组手术时间(82.3±33.1)min,出血量(205.9±68.9)mL,术后住院时间(5.6±3.2)d;常规组手术时间(85.4±24.9)min,出血量(138.2±68.4)mL,阻断时间(19.3±8.4)min,术后住院时间(5.4±3.9)d。切除标本切缘均阴性,无包膜等侵犯。两组在出血量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6个月,零阻断组术后GFR值高于常规阻断组,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效果确切,可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改进的原位肾低温灌注方法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3-5月,对5例解剖性或功能性孤立肾患者行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9(39~63)岁;肿瘤位于左侧2例,右侧3侧;肿瘤直径平均5.6(3.8~7.0)cm.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孤立肾1例,对侧肾萎缩1例,较大良性肿瘤1例.术前经皮穿刺经股动脉介入方法在患侧肾动脉留置带球囊契压导管1根,术中契压导管的球囊注水以阻断患侧肾动脉,并通过契压导管在加压泵下持续向肾动脉内灌注4℃冰盐水约200 ml,以实现患侧肾脏低温原位灌注,同时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后抽出球囊水以解除肾动脉阻断.结果 5例均成功施行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102(80~120)min,肾动脉阻断时间平均35(29~3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90(50~300)ml.低温灌注后皮肤温度平均降低0.6℃,肾脏表面温度降低10.0℃,肿瘤表面温度平均降低9.8℃.术前、术后第1、3、5和10天患者肌酐清除率分别为(64.7±16.9),(48.9±14.5)、(52.1±12.4)、(54.5±13.8)和(54.6±11.7)ml/min,多个相关样本检验显示,各组之间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5天和第1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术后第5天肌酐清除率基本稳定.结论 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行,同时解决了腹腔镜下动脉阻断和低温灌注难题,有利于延长肾缺血时间、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中(RAPN)使用机器人专用超声探头或普通腹腔镜超声探头的体会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RAPN治疗的25例完全内生性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探头不同,将其分为普通探头组(n=15)和机器人专用探头组(n=10)。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均未转开放,切缘阳性率为0,术后1年复发率为0。机器人专用探头组术中肿瘤定位时间明显短于普通探头组[(6.30±2.16)min vs.(10.60±3.64)min,P=0.008],而两组手术时间[(118.00±14.76)min vs.(120.00±14.64)min]、热缺血时间[(20.60±4.09)min vs.(21.27±3.79)min]、估计出血量[(101.00±45.08)ml vs.(111.33±51.53)ml]、术后住院时间天数[(3.80±1.14)d vs.(3.87±1.25)d]、术后3个月复查患肾GFR下降率[(7.50±2.17)%vs.(9.73±3.22)%]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超声探头应用于RAPN均是安全可行的。机器人专用探头相比普通腹腔镜探头,主刀使用更加便捷,自主性和准确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对比研究,探讨RAPN的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顺利完成RAPN(n=61)和LPN(n=32)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R.E.N.A.L.评分、手术时间、温缺血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两组间年龄、BMI、肿瘤直径、温缺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N.A.L.评分RAPN组大于LPN组(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RAPN组明显优于LPN组(P0.05);肿瘤直径≤4cm组,RAPN组与LPN组年龄、BMI、肿瘤直径、温缺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N.A.L.评分RAPN组大于LPN组(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RAPN组明显优于LPN组(P0.05);RAPN组内根据肿瘤直径分为≤4cm组和4cm组,两组间BMI、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R.E.N.A.L.评分、手术时间、温缺血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RAPN组术后并发肠梗阻2例,急性脑梗死1例,LPN组急性脑梗死1例(P0.05);RAPN组术后2例复发、转移,其中1例死亡,余均无死亡及疾病进展发生。结论 RAPN是治疗局限性肾癌有效、可行的术式,较LPN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影响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后肾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影响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肾功能的因素. 方法 前瞻性总结50例肾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99 Tcm-二乙三胺五乙酸肾动态显像检测术前术后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值的变化.采用相关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与术后.肾功能损害有关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术前血肌酐值、术中肾血管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确定影响术后肾功能的危险因素.随访其中20例,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 GFR值,明确肾脏热缺血安全时间;同时观察肾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前后GFR平均值分别为(45.86土5.14)、(34.52+5.89)ml/min,术后减少约2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肾血管阻断致肾脏热缺血时间长短是决定术后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肾脏热缺血时间≤30 min和>30 rain组,术前术后1周的GFR值分别为(45.38±6.19)和(38.54土5.18)、(46.11±4.62)和(32.51士6.26)ml/min,前者GFR值降低程度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观察20例患者,肾脏热缺血时间≤30 min组术后3个月GFR值(44.38+5.59)ml/min,与术前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70岁、肾脏热缺血时间>30 min或肾脏热缺血时间>60 rain的患者术后3个月GFR值恢复缓慢.结论影响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后肾功能的关键因素为肾脏热缺血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30min者术后肾功能可以完全恢复;肾脏热缺血时间>30 min且年龄>70岁或肾脏热缺血时间>60min者术后肾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PN)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RAPN)在治疗复杂性肾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74例局限性复杂肾癌患者接受LPN或RAPN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在中转开放或根治性肾切率、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的不同。结果:LPN组共35例,RAPN组共39例,两组术前影像学评估的R.E.N.A.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PN组在中转开放或根治性肾切例数(1vs.6)、热缺血时间[(20.4±6.4)min vs.(27.1±8.6)min]、手术时间[(155.7±48.6)min vs.(178.5±59.7)min]、术中出血量[(49.9±21.2)ml vs.(75.7±37.7)ml]方面显著优于LPN组,而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上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复杂性肾癌方面,LPN和RAPN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RAPN的临床疗效优于LP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30 min者28例.>30 min者28例.采用99Tcm-DTPA肾核素扫描检测术前术后分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的GFR值,明确肾热缺血安全时限,并随访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0~48个月,平均36个月,总体生存率和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8%.阻断时间≤30 min和>30 min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患肾GFR分别为(42.9±4.9)、(42.8±5.6)ml/min,术后1周为(34.2±4.9)和(30.4±5.2)ml/min,前者GFR降低程度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术后6个月时肾热缺血时间≤30 min组患肾GFR为(41.2±4.3)ml/min,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组GFR为(38.1±5.0)ml/min,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01).结论 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局部复发率低,远期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性肾单位,安全有效.术中阻断肾血管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失血,将热缺血时间控制在30 min内,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安全可行.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artial nephrectomy (PN) in 56 patients with renal tumor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56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PN.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cclusion time.The occlusion time for Group 1 was≤30 min in 28 cases,and Group 2>30 min in 28 cases.All patients underwent pre-and post-operation 99Tcm-diethylenetriamine pentoacetic acid renal scintigraphy, to determine the renal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The GFR values, amount of 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operative time,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the complications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rior to surgery and one week and six months post-surgery.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Results 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36 (30-48) months.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and tumo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ate were 100% and 98%.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vessel clamp time≤30 min and>30 min in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operative time,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complications rate,P values were 0.266,0.487,0.879 and 1.000.The preoperative and 1 week postoperative GFR valu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42.9±4.9) and (34.2±4.9),(42.8±5.6) and (30.4±5.2) ml/min.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07).The GFR values were (41.2±4.3)ml/min at 6 months after surgery for Group 1,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surgery,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While the GFR values were (38.1±5.0) ml/min for Group 2,and the GFR for Group 2 did not recover to the preoperative level (P=0.001). Conelusions PN for renal tumors could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The damage on renal function could be minimal when the renal artery clamping time is controlled to within 30 min.  相似文献   

19.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5):348-351
目的:比较经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经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的T_1N_0M_0肾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6例经RAPN或LPN治疗的单侧T_1N_0M_0(≤7 cm)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生存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APN组(n=90)与LPN组(n=12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差异,同时研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16例肾癌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9(2.5~6.4)年。RAPN组患者的年龄、BMI值和肿瘤平均直径均高于LPN组(P0.05),两组总生存率、肿瘤特异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和高Fuhrman分级是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APN患者的远期生存良好且与LPN的远期生存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对T1期肾癌微创手术患者肾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T1期肾癌患者41例,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术侧肾小球滤过率(singl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s,sGFR)值,分析患者术后肾功能状况,回归分析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26.6±5.1)ml/min]、12个月[(28.7±5.2)ml/min]患侧肾sGFR均显著低于术前[(31.8±5.8)ml/min](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T与术前sGFR值无相关性(r=0.232,P>0.05),与术后3个月(r=-0.374,P<0.01)、12个月(r=-0.395,P<0.01)分别成负相关。术前sGFR值为正向预测(β=0.192,P<0.01)肾功能损害,WIT(β=-0.183,P<0.05)为负向预测肾功能损害。WIT≤30 min患者的肿瘤最大径[(3.3±1.2)cm vs.(4.7±1.8)cm]、术后3个月患侧肾sGFR与术前比较的损失值[(3.1±1.9)ml/min vs.(8.4±6.3)ml/min]显著低于WIT>30 min的患者(P<0.05)。WIT在30 min内对肾功能的损害相对较小。结论:T1期肾癌患者行LPN术中WIT越长、术前sGFR值越低,对肾功能的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