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报道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白血病病例,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转化为白血病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染色体核型正常,年龄均较大,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疗效及预后差.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白血病与细胞遗传学关系不明显,与应用免疫抑制剂无关,与患者年龄有关,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具有发展迅速、高侵袭性和高复发性等特点。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而靶向治疗作为进展期肝癌的主要治疗策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往该类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仅有索拉菲尼,但其不良反应大,肿瘤应答率低,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阳性患者的总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近年来,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仑伐替尼在肝癌的治疗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成为继索拉菲尼后治疗进展期肝癌的第2个一线药物。本文就仑伐替尼在治疗HC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患者女性,59岁,于2018年3月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中切除胆囊后,剖开胆囊见胆囊体黏膜层大小约3 cm×4 cm占位,术中快速病理结果:(胆囊)黏液腺癌.术中见胆囊床周围肝脏组织炎性反应病变,考虑胆囊癌肝脏转移?向患者家属告知需行开腹胆囊癌根治术,家属考虑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1例MGUS合并PRC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含硼替佐米治疗方案可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红系造血功能,使MGUS和PRCA获得缓解,不依赖输血,提高生命质量.结论 含硼替佐米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治疗MGUS合并PRC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征及其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1例胸腺瘤合并PR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该例患者术后早期PRCA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胸腺瘤合并PRCA是一种少见疾病,外科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也是其他综合性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芦可替尼治疗成年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20年诊治的2例接受芦可替尼口服治疗的成年继发性HPS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HPS患者应用芦可替尼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血象、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好转,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感染、出血症状。结论:成年人继发性HPS病情凶险且病死率极高,早期应用芦可替尼可通过减轻细胞因子引发的炎症反应而干预疾病进展,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十分罕见,易并发各种肿瘤,治疗困难.通过1例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MDS-RCMD)治疗转归及文献复习,并认识DBA.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例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MDS进行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并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在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康力龙、活性维生素D3及肾上腺皮质激素、霉酚酸酯(MMF)等治疗后好转.结论: DBA虽然是一种罕见疾病,当并发恶性肿瘤后,预后极差,但经过综合治疗仍然可以好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氟达拉滨继发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3例氟达拉滨继发PRCA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在化疗后1~6个疗程出现PRCA,需要输血治疗,并需要停止原发病的治疗。结论 氟达拉滨继发PRCA,一旦出现,通常治疗困难,并会延误原发病的治疗。目前有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成功的报道。氟达拉滨导致PRCA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正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是一种罕见肿瘤,而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更为罕见,发生率仅占乳腺原发肿瘤的1%~([1])。1970年Hamperl~([2])提出AME是一种由腺上皮和肌上皮2种成分共同形成的肿瘤。2003年,WHO将肌上皮病变和上皮性肿瘤列为乳腺肿瘤,并提出腺肌上皮瘤是不同类型的肌上皮增生,呈实性巢团状分布,少数的肌上皮或腺上皮可发生癌变~([3])。2012年,WHO对AME的定义作了一定调整,将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问变性浆细胞瘤(AP)和浆母细胞淋巴瘤(PBL)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经胃镜病理活组织检查诊断为Ⅳ。期AP,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4分。经联合化疗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至截稿前仍在随访中。结论AP和PBL在临床中均较为罕见,由于AP和PBL的形态及免疫表型很相似,而治疗和预后又有差别,因此两者的鉴别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allo-HSCT后发生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例青年男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接受单倍体allo-HSCT近2年后,无诱因下发生AIHA,经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术联合抗CD20单抗治疗后痊愈.文献复习显示,allo-HSCT后AIHA患者对含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反应率相对较高,成年人及基础疾病为恶性病的allo-HSCT后AIHA患者病死率高,患者对利妥昔单抗反应不佳是预后差的最大危险因素.结论 allo-HSCT后发生的AIHA对激素不敏感,治疗反应率低,是导致allo-HSCT患者病死率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ABVD(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地辛、达卡巴嗪)方案对霍奇金淋巴瘤(HL)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HL合并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行左颈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以及骨髓活组织检查,并完善淋巴瘤相关基因突变及全谱遗传病基因检测,诊断为HL(结节硬化型Ⅳ期)合并AIHA,给予6个周期利妥昔单抗联合ABVD方案治疗后评估疗效,贫血得到纠正,HL也获得完全缓解。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ABVD方案治疗HL合并AIHA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1例典型病例和文献复习,探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MC)的病理和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1例61岁女性左腹股沟EMC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组织形态表现,复习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包括临床表现、病理学、细胞遗传学、影响预后因素和治疗方法。结果该例术中冰冻病理考虑软骨肉瘤,遂行右髋关节离断术,术后常规病理证实诊断,随访10个月,无复发。结论EMC发病率低易误诊,临床应结合病理检查,目前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髓淋系肿瘤(FIP1L1-PDGFRα重排型)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道1例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髓淋系肿瘤(FIP1L1-PDGFRα重排型)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根据淋巴结病理诊断为典型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经全面分析和检查正确诊断为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髓淋系肿瘤(FIP1L1-PDGFRα重排型),并经低剂量伊马替尼治疗获得快速深度缓解.结论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髓淋系肿瘤(FIP1L1-PDGFRα重排型)为罕见的血液肿瘤,虽然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但有时需要综合考虑,全面分析临床情况,正确看待病理结果,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L)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提高对PRL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PRL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采用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排除原发性淋巴瘤侵犯肾后行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联合利妥昔单抗(R)治疗6个周期.结果 随访2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PRL临床较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易误诊.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联合化疗,密切随访,可望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正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1])。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基于庞大的基础患病人群和不断延长的生存期,乳腺癌后继发治疗相关血液肿瘤的远期并发症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现将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癌治疗后继发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及文献复习情况报告如下。一、病例资料患者,女,55岁,乳腺癌放化疗后8个月余,因确诊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