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微小RNA-148a-3p (miR-148a-3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03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热性惊厥患儿,根据热性惊厥患儿预后结局是否发生癫痫,分为热性惊厥癫痫组36例和热性惊厥非癫痫组86例,同期选择55例未发生惊厥的呼吸道感染仅发热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儿的血清miR-148a-3p、HMGB1、25(OH)D水平。收集3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miR-148a-3p、HMGB1、25(OH)D对热性惊厥患儿癫痫发作的预测价值。结果热性惊厥癫痫组的血清miR-148a-3p表达量、HMGB1水平高于热性惊厥非癫痫组、对照组[(2.26±0.57)vs(1.71±0.43)vs(1.50±0.38);(7.45±1.87)μg/L vs(6.70±1.58)μg/L vs(5.33±1.29)μg/L;均P<0.05],血清25(OH)D水平低于热性惊厥非癫痫组、对照组[(26....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镇静剂在预防患儿热性惊厥引起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142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观察组先行常规治疗,早期使用适量镇静剂治疗,对照组对症降温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特点、颅脑CT、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热性惊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正常后出现痫性发作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发作期脑电图阳性、颅脑CT病理改变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镇静剂对于热性惊厥患儿有显著缓解全身惊厥症状,并预防热性惊厥引起的癫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520例儿童癫痫与高热惊厥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癫痫患儿与伴高热惊厥史的临床特点,探讨高热惊厥脑损伤及其与颞叶癫痫的关系。方法 对1990~2001年在本院儿科就诊的520例癫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首发年龄、家族史、持续时间、癫痫发作类型、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改变等。结果 125例(24%)患儿有前期高热惊厥史。伴高热惊厥史的急儿癫痫发作早且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与无高热惊厥史的患儿相比,伴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强直一阵挛发作较多,复杂部分性发作较少。387例患儿曾行影像学检查,4例提示有海马硬化均无高热惊厥史。在伴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中脑电图局灶起源的异常放电显低于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有6.4%(8/125)伴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和8.4%(33/395)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脑电图表现为单纯颞叶异常放电,二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癫痫患儿中,高热惊厥可能伴有脑损伤,且可能与后期的癫痫发生有关,伴高热惊厥史不一定发展为颞叶癫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发作与体内血清铁浓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03—2013-08在开封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热性惊厥患儿123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发热(无惊厥)就诊的患儿112例,检测2组受试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平均28.7μg/L,对照组为32.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HB 102g/L,对照组11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游离PEF 48.8μg/dL,对照组46.7μg/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性惊厥发作患儿存在SF、HB浓度降低,提示低铁状态可能是小儿热性惊厥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恢复期SEP危险因素,并评估预后.方法 对133例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进行随访,恢复期SEP患儿21例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特点,分析恢复期SEP高危因素.结果 试验组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癫痫持续状态、脑脊液HSV-1 IgG检出率、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为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高危因素为急性期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血清亲环素A(CyPA)、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脑电图异常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癫痫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对照者116例作为对照。并根据脑电图结果分为脑电图正常组和异常组,异常组再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检测血清FGL2、CyPA水平,分析血清FGL2、CyPA水平、脑电图异常程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癫痫组癫痫发作1 h、24 h血清FGL2、Cy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发作24 h时患者血清FGL2、CyPA水平低于发作1 h时(P<0.05)。癫痫发作1 h、24 h异常组患者血清FGL2、CyPA水平高于癫痫发作1 h、24 h正常组(P<0.05)。癫痫发作1 h、24 h重度组血清FGL2、CyPA水平高于癫痫发作1 h、24 h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亦高于轻度组(P<0.05)。癫痫组MoCA评分总分及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癫痫发作1 h、24 h血清FGL2、CyPA水平、脑电图异常程度均与癫痫患者MoC...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患儿的预后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75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搜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随访及问卷调查资料,对可能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因素,如性别、初发年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脑电图、家族史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5例患儿中,62例(82.67%)预后良好,余13例(17.33%)预后不良。高热惊厥初发年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脑电图、家族史与患儿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性别与患儿预后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发年龄1岁、持续时间≥10min、发作次数≥3次患儿预后不良的可能性大,其风险比(OR)值分别为1.59、5.46、3.97。结论高热惊厥患儿多预后良好,初发年龄1岁、持续时间≥10min、发作次数≥3次是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高热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水平,探讨高热惊厥(FC)患儿惊厥发作后有无并发脑损伤。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0例单纯性FC患儿,50例复杂性FC患儿及48例对照儿童血清及脑脊液NSE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复杂性 FC组血清 NSE水平(26.31±9.76 ng/mL)高于单纯性 FC组(21.73±8.33 ng/mL ;P<0.05)及对照组(13.48±7.67 ng/mL ;P<0.01),单纯性 FC组血清 NS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复杂性FC组和单纯性FC组脑脊液NSE水平分别为(19.33±5.83)ng/mL和(17.40±6.11)ng/mL ,均高于对照组的(11.06±5.85)ng/m L分别 P<0.01,<0.05,复杂性FC组和单纯性F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惊厥发作后有一定程度的脑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对癫痫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对大鼠Caspase-3、同型半胖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其中30只建立癫痫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奥拉西坦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奥拉西坦。使用Morris水迷宫对4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并对大鼠海马区结构形态进行观察,观察记录大鼠癫痫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以及惊厥潜伏期时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Hcy水平。结果癫痫发作期间表现为阵发性肢体震颤、呼吸深且快,出现湿狗状抖动,站立不稳,并伴随阵发性抽搐、口吐白沫,兴奋性极高。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长明显长于其他3组,奥拉西坦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长短于奥拉西坦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少于其他3组,奥拉西坦高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多于奥拉西坦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惊厥潜伏期明显短于其他2组,奥拉西坦高剂量组大鼠惊厥潜伏期明显长于奥拉西坦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模型大鼠癫痫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奥拉西坦高剂量组大鼠癫痫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均低于奥拉西坦低剂量组(P0.05);正常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Hcy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模型组Caspase-3、Hcy水平显著高于奥拉西坦2组(P0.05);奥拉西坦高剂量组Caspase-3、Hcy水平低于奥拉西坦低剂量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对癫痫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显著,对大鼠Caspase-3、Hcy水平有改善作用,为奥拉西坦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铁及铁蛋白与热性惊厥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容积、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并以同期门诊或住院的30例呼吸道感染而无惊厥患儿为对照组,将2组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惊厥组血清铁为(6.55±2.16)μmol/L,对照组为(13.32±5.4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血清铁蛋白为(21.72±9.86)μg/L,对照组为(38.29±15.9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60.36%,对照组为2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铁及铁蛋白与热性惊厥密切相关,铁缺乏是引起热性惊厥的高危因素;对于热性惊厥患儿,应监测血清铁及铁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与铁代谢及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关系。方法入组患儿依照病情分组,就诊时采集静脉血并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铁蛋白,应用红菲绕啉直接法测定样本血清铁含量及总铁结合力;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样本中脑利钠肽含量,并使用全自动生化仪(美国Beckman)测定样本血清钠离子浓度。结果 CFC组患儿及SFC组患儿血清铁、铁蛋白及总铁结合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URI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C组血清钠离子水平及脑利钠肽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SFC组血清钠离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脑利钠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I组与对照组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热性惊厥与铁代谢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热性惊厥(FS)患儿静脉血气分析和动态脑电图参数与FS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FS患儿120例,抽取患儿抽搐停止后1 h内的静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同时于患儿退热后3 d、1、2周及1个月进行脑电图检查。患儿退热后随访1个月,统计FS的复发情况,比较和分析复发患儿和未复发患儿的静脉血气分析和脑电图检查表现。结果 在120例患儿中有43例发生了复发,77例未发生复发。复发组患儿的年龄明显小于非复发组患儿,FS发作持续时间、FS出现前发热持续时间明显高于非复发组患儿(P<0.05)。复发组患儿退热1月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1)。复发组患儿静脉血平均pH值明显高于非复发组,静脉血平均PCO2值、平均PO2值、红细胞压积(HCT)、平均剩余碱、平均HCO3-、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平均血氧饱和度、K+水平明显低于非复发组患儿(P均<0.05)。结论 发病患儿年龄越小、发作持续时间越长、惊厥前发热持续时间越长,则复发风险越大。患儿静脉血气分析和退热1月脑电图检查表现可能是预测FS复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育龄期女性原发性癫痫间患者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癫痫间组选择育龄女性原发性癫痫间患者40例,对照组选择健康育龄女性29例。于月经周期早卵泡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1)癫痫间组卵巢动脉收缩期峰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癫痫间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癫痫间组窦卵泡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癫痫间组卵巢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受癫痫间发作频率及血清孕酮水平的明显影响(P<0.05)。结论育龄女性原发性癫痫间患者卵巢动脉收缩期峰流速下降,并受癫痫间发作频率及血清孕酮水平的影响;血清性激素水平异常、窦卵泡计数减少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为卵巢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对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脑电图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9-12南阳中心医院诊治的102例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联合组,53例)和丙戊酸钠治疗(单药组,49例)。对比2组治疗3个月后脑电图改善情况、血清指标及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患儿脑电图改善率为86.79%,明显高于单药组改善率69.39%(P0.05)。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NSE、Hcy、NPY水平及各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患儿血清NSE、Hcy水平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血清NPY水平及视空间、注意、语言、定向、MoCA总分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98%,单药组为1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小儿部分发作性癫痫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患儿血清NSE、Hcy水平,提高血清NPY水平,改善患儿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S100B蛋白在不同发作类型、持续时间及不同治疗反应的癫(癎)患儿中的表达规律,探索癫(癎)患儿脑损伤的评估指标.方法 将癫(癎)患儿分成未治疗组、控制不良组及控制良好组,测定患儿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结果 癫(癎)患儿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全面性发作组显著高于部分性发作组(P<0.01),发作持续时间>5 min组显著高于发作持续时间<5 min组(P<0.o1).结论 血清S100B蛋白有可能作为评估癫(癎)患儿脑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含维生素组合定痫胶囊与定痫胶囊加服维生素组合用于控制癫痫的疗效。方法选用60只健康的雄性Wistar作为实验材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A组12只不注射PTX和抗癫痫药物,B~E组的48只大鼠均应用PTZ构建癫痫大鼠模型,C组大鼠灌服丙戊酸钠,D组灌服菖连定痫胶囊和维生素,E组灌服含维生素组合菖连定痫胶囊。比较大鼠的惊厥发生率、病死率、癫痫发作级别、惊厥持续时间、体质量和Bcl-2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4周后4组大鼠的惊厥发生率、病死率、癫痫发作级别、体质量和惊厥发作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用药前相比,C~E组大鼠的惊厥发生率、病死率、癫痫发作级别、体质量和惊厥发作时间均明显好转(P0.05)。5组大鼠海马区的Bcl-2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维生素组合定痫胶囊与定痫胶囊加服维生素组合用于癫痫控制的疗效均较明显,二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血清叶酸在小儿热性惊厥中的临床意义,进一步揭示血清叶酸含量与热性惊厥间的关系。我们于1995年5月~1997年10月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6例热性惊厥、16例癫痫及22例发热无惊厥患儿进行了血清叶酸含量的测定,其结果热性惊厥组为6.80±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比较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EBOS)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LOS)的临床特点、脑电图改变、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收集整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经临床诊断为儿童良性枕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照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建议分为EBOS组(28例)与LOS组(32例),分析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等. 结果 2组患儿在性别分布、热性惊厥史及癫痫家族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BOS组患儿的平均发病年龄明显低于L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发作时间、发作频率、发作方式、发作伴随症状以及发作脑电图波形方面与LOS组有明显不同.EBOS组患儿中单用抗癫痫药治疗可达到控制效果的为23例,LOS组患儿为12例,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BOS与LOS在发作时间、发作频率、发作方式及发作伴随症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些临床特征结合发作时脑电图的波形特点可以作为区分EBOS及LOS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生素B_6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应用维生素B_6和左乙拉西坦(观察组),50例单用左乙拉西坦(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行为异常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期间的行为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2.0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B_6与左乙拉西坦联用能够有效提高小儿癫痫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左乙拉西坦引起的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24小时脑电图(AEEG)监测对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断意义,对118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监测。结果,AEEG总异常率为40.7%,痫样波检出率6.8%。年龄≤2岁与>2岁组、体温>38.5℃组与≤38.5℃、首发组与反复发作组比较,后AEEG异常率明显高于前(P<0.05-0.01)。提示,发作次数越多AEEG异常率越高。对AEEG异常和有痫样放电的患儿均应给以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