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的有效性,并分析贫血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持续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3个月患者200例,EPO剂量100~150 Iu.kg-1.W-1,每月监测患者血常规,每3个月监测患者血甲状旁腺素(PTH)、透前透后生化、铁指标,根据检验结果及时调整透析方案、EPO剂量、补铁方案及营养指导。记录患者最近一次血红蛋白、PTH、白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指标,统计血透患者贫血达标情况,分析贫血与PTH、白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关系。结果:患者贫血达标率(Hb≥110 g/L)49%(98/200),100 g/L≤Hb<110 g/L之间21%(42/200),Hb<100 g/L有30%(60/200)。将患者分为治疗达标组(Hb≥110 g/L组)和治疗未达标组(Hb<110 g/L组)。未达标组PTH、铁蛋白较达标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结合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则达标组高于未达标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贫血达标率49%,与患者原发病、基础疾病、营养状况、血白蛋白、缺铁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与PTH、酸中毒、铁蛋白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alysis,CAP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12月来我院随访的345例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红蛋白水平(Hb)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110 g/L)和未达标组(Hb110 g/L)。比较两组年龄(age)、血清白蛋白(salb)、铁代谢指标、肌酐、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素清除指数(Kt/V)等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红蛋白达标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研究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92.67±20.21)g/L,达标组72例(20.9%),未达标组273例(79.1%)。单因素分析示血红蛋白水平与年龄、白蛋白、前白蛋白、残余肾功能、血钙、血清铁、转铁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肌酐、血磷、PTH、CRP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D患者血红蛋白与年龄、Kt/V、血清铁、前白蛋白有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腹透患者的年龄、Kt/V、血清铁、前白蛋白是血红蛋白达标的可能预测因素。CAPD患者中年龄较大、Kt/V较高、血清铁高或营养状态较好者,血红蛋白更易达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西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贫血的患病率及治疗情况,并研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通过全国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采集2017年山西省网上直报的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透析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及实验室指标,以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110 g/L作为治疗靶目标,整理并分析数据。 结果2017年山西省MHD患者平均Hb水平为(107.2±19.2) g/L,Hb总体达标率为45.7%。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使用率为97.6%,铁剂使用率为35.5%,其中68.0%的患者使用静脉铁剂。性别分层显示男性Hb达标率好于女性,年龄分层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Hb达标率呈增高趋势。与Hb未达标组相比,Hb达标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年龄、透析龄、使用进口透析器的人数比例、尿素下降率及尿素清除分数、静脉铁剂使用率、左旋肉碱使用率、碳酸氢根、血白蛋白、甘油三脂较高;原发病为高血压病患者比例、每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剂量、转铁蛋白饱和度≤30%患者比例、甲状旁腺素及C反应蛋白较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静脉补铁、高血白蛋白为Hb达标的保护因素,而高甲状旁腺素、高C反应蛋白为Hb达标的危险因素。 结论山西省MHD患者Hb总体达标率(Hb≥110 g/L)为45.7%。男性、静脉补铁、高白蛋白可能为Hb达标的保护因素,高甲状旁腺素、高C反应蛋白可能为其危险因素。合理使用静脉铁剂、改善营养状态,纠正炎症反应可提高Hb达标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3月新乡地区4家综合医院3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现况及其与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营养不良、透析充分性、微炎症、甲状旁腺激素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364例患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率为97%,铁剂治疗率为87%,贫血治疗达标率仅为30%,贫血治疗达标组患者的血白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透析龄、尿素清除指数、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两者均达标率患者非达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贫血治疗达标组患者的血红蛋白、透析频率、铁蛋白值、前白蛋白、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达标率与非达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反应蛋白值与非达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血治疗达标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量在与未达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用量远低于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中推荐的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透析频率是维持性透析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新乡地区大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均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但治疗仍不充分,达标率较低.营养不良、微炎症、透析不充分、性别也是贫血治疗达标率低的原因,但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透析频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我们在采用充足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的同时,应加强其营养治疗和充分透析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5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t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MHD患者合并肾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不达标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21年06月01日—2021年09月30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的550例患者,根据MHD患者Hb水平将其分为Hb达标组(Hb≥110 g/L)及Hb未达标组(Hb<110 g/L),统计MHD患者Hb达标率及达标组与未达标组临床特征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Hb不达标(Hb<110 g/L)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共纳入550例患者,其中男325例(59%),平均年龄(60.46±12.94)岁,中位透析龄58(28,98)月,10年以上透析龄的患者有101例,占18.36%,所有患者Hb(103.94±17.76)g/L,Hb>110 g/L患者有218例,达标率为39.64%。(2)与Hb达标组相比,未达标组患者女性患者比例高,白蛋白水平低,铁蛋白水平低,EPO使用量少,铁剂使用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调查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泰兴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腹透中心规律随访的126例维持性PD患者的Hb情况,同时收集PD患者人口学资料及相关生化指标;按照是否贫血(Hb110 g/L视为贫血)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探索Hb的影响因素。结果 126例PD患者平均Hb水平为(108.1±18.6) g/L,贫血62例,Hb正常64例,贫血发生率49.2%;与贫血组相比,Hb正常组男性比例较高,24 h尿量较多,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较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使用剂量较少,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较高(P0.05),但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比例、血压、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脂、C反应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尿素清除指数(Kt/V)无统计学差异。Hb与RRF(r=0.310,P=0.001)、尿量(r=0.312,P=0.001)、白蛋白(r=0.223,P=0.012)、铁蛋白(r=0.288,P=0.001)、转铁蛋白饱和度(r=0.327,P=0.001)呈正相关,与EPO使用剂量(r=-0.707,P=0.001)呈负相关,与身高、体质量、BMI、Kt/V、血压、前白蛋白、血脂、C反应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PTH无相关性。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发现,性别、RRF、转铁蛋白饱和度是Hb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D患者贫血发生率较高,女性、RRF较差、铁缺乏是PD患者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患者钙磷代谢标志物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指标的达标情况,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肾性贫血的关系,以便更好的控制钙磷代谢紊乱并管理贫血。方法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行血液透析(透析时间≥3个月)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透析频率、残余尿量等相关资料及患者血钙、血磷、iPTH、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患者钙磷代谢标志物血钙、血磷、iPTH等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然后分别根据年龄、透析龄、透析频率、残余尿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钙磷代谢指标的差异性,再分别根据血钙、血磷和iPTH进行分组,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Hb达标情况。结果①本血液透析中心263例患者中,血钙达标率45.0%,血磷达标率40.1%,iPTH达标率23.7%,与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第4阶段(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 Study,DOPPS4)国家达标数据(56.0%、54.5%、32.1%)比较,达标率存在一定差距。②根据透析龄进行分组,透析龄≥3年组平均血钙水平显著高于透析龄3年组平均血钙水平;根据透析频率进行分组,每周2次透析组平均血钙水平显著高于每周≤2次透析组平均血钙水平,血磷水平显著低于每周≤2次透析组。根据残余尿量进行分组,有尿组(尿量≥100 rnl/24 h)钙磷乘积显著低于无尿组。根据年龄分组,年龄45岁组平均血磷水平、iPTH水平、钙磷乘积水平显著低于年龄≤45岁组。③将血钙浓度分为2.1 mmol/L、2.1~2.5 mmol/L、2.5 mmol/L三组。随着血钙增高,Hb达标(≥110 g/L)人数占比越来越大,由38.8%上升至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磷浓度分为1.13 mmol/L、1.13~1.78 mmol/L、1.78 mmol/L三组,随着血磷增高,Hb达标(110 g/L)人数占比越来越大,由31%上升至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iPTH浓度分为150 ng/L、150~300 ng/L、300 ng/L三组。随着iPTH增高,Hb达标(≥110 g/L)人数占比越来越小,由52.8%下降至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适当增加透析频率及有效保护残余尿量有助于控制及改善钙磷代谢紊乱。②血钙、血磷浓度上升,有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的达标。血iPTH浓度上升,不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的达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近5年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相关生化指标,分析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进行长期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102例,随访3个月以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和最后一次回院随访资料。了解其钙磷代谢紊乱情况,并按血钙、血磷及iPTH水平分为达标组、不达标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探讨山西省部分地区PD患者钙磷代谢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PD患者中,男女比0.79∶1,年龄(51.2±13.9)岁,基线血钙、血磷、iPTH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分别为(2.07±0.26)mmol/L、(1.8±0.5)mmol/L、(387.8±40.3)pg/mL、(103.9±10.3)U/L,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血钙、血磷、iPTH及ALP水平分别为(2.16±0.27)mmol/L、(2.0±0.8)mmol/L、(497.8±39.6)pg/mL、(101.4±10.0)U/L。血钙、血磷及iPTH达标率分别为37.25%、48.04%、19.61%,最后一次随访时血钙、血磷及iPTH达标率分别为48.04%、34.31%、13.73%。钙磷代谢指标控制不达标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血肌酐(Scr)是血钙不达标的影响因素;基线钙磷乘积是血磷不达标的影响因素;透析时间是iPTH不达标的影响因素;透析时间、基线ALP是ALP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山西地区P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问题突出,血钙、磷及iPTH达标率不理想,影响钙磷代谢不达标的因素有Scr、透析时间、钙磷乘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对罗沙司他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应用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146例维持性PD患者, 分为无RRF组[RRF< 2 mL·(min·1.73 m2)-1, 75例]和有RRF组[RRF≥2 mL·(min·1.73 m2)-1, 7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血红蛋白(H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TS)、铁蛋白以及Hb达标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达标率的影响因素,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RF预测罗沙司他治疗后Hb达标率的价值。结果治疗12周后, 两组患者的H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01)。有RRF组患者治疗后的Hb和Hb达标率均高于无RRF组(119.99 g/L vs. 100.31 g/L、74.6% vs. 21.3%, 均P<0.001)。两组患者的hs-CRP、白蛋白、TS、铁蛋白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RF、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琥珀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纠正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脏科非透析CKD患者20例,随机分为琥珀酸亚铁组和多糖铁复合物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的第1,2,3,4,5,6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铁代谢指标、肝功能、肾功能和超敏C反应蛋白。观察和比较2组达标率和血红蛋白(Hb)较基线值的上升幅度。结果与多糖铁复合物组相比,琥珀酸亚铁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Hb上升幅度更大。尽管治疗后2组的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有上升,但差异不明显。2组治疗6个月后,红细胞和血清铁明显上升。治疗第4、5、6个月时,琥珀酸亚铁组达标率更高,2组达标率差异明显。2组相比,治疗6个月后红细胞、Hb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差异明显。2组在6个月的治疗期间肝功能、C反应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无差异。结论口服补充铁剂能有效纠正非透析的CKD患者贫血,琥珀酸亚铁治疗后Hb上升幅度更大,达标率更高,琥珀酸亚铁较多糖铁复合物在纠正贫血的同时可改善红细胞分布宽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达标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间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行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体质量、透析时间、透析频率、药物使用情况等)和实验室指标(Hb、铁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铁剂使用情况;统计本中心患者Hb达标情况,再根据Hb水平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Hb达标情况及EPO、铁剂的使用情况,并对EPO剂量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铁剂的使用采用秩相关分析。结果①本次研究共纳入的257例MHD患者中,按Hb≥110 g/L为达标Hb进行统计,达标患者123例(占46.70%),未达标患者134例(占53.3%)。Hb达标率与国内研究相比基本相似,较国际发达国家水平低。将患者按原发病发病率分组,发病率前五位的分别为高血压肾病92例(占35.80%),慢性肾小球肾炎82例(占31.91%),糖尿病肾脏疾病40例(占15.56%),多囊肾病7例(占2.72%),痛风6例(占2.33%);不同原发病之间贫血患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将患者按Hb值分组,未达标组的EPO使用量较达标组的EPO使用量低[(60.54±50.41)IU·Kg~(-1)·W~(-1)比(136.51±36.32)IU·Kg~(-1)·W~(-1),P0.001],未达标组静脉铁剂使用量比达标组低[(139.01±52.08)mg比(150.00±78.59)mg,P0.001],2组的年龄、体质量、透析时间、铁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使用铁剂的情况分组,静脉铁剂组和口服铁剂组间Hb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相关分析显示,Hb与EPO剂量呈正相关(r=0.849,P0.01),而与铁剂的使用呈正相关(r=0.196,P0.01)。结论①本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的贫血治疗达标率为46.7%,与国内研究相比基本相似,较国际发达国家水平低;②使用EPO治疗的MHD患者有着更高的Hb水平和Hb达标率;③使用铁剂的MHD患者中,Hb达标例数比未使用铁剂组高,但使用静脉铁剂组与口服铁剂组间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Hb与EPO剂量呈强正相关,与铁剂的使用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Hb)波动情况,初步探讨Hb波动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超过12个月的患者。以Hb110~120 g/L为靶目标值,根据前后两个月的Hb变化值是否达到10 g/L分为波动组和非波动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波动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163例患者,基线Hb值为(107.52±15.47)g/L,随访期平均Hb值为(106.57±15.22)g/L。基线及随访期Hb达标情况大致相似,46.6%~56.4%患者Hb未达标(Hb<110 g/L)。随访期中仅有1.2%患者Hb始终达标。患者平均Hb波动值为8.15±5.01 g/L,Hb波动率为27.0%,短期波动在大多数血液透析患者中较常见,少数患者Hb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非波动组患者的透析龄和基础Hb值显著高于波动组(t=-5.602, P=0.048; t=-1.731, P=0.010),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剂量显著低于波动组(t=6.218,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过透析龄<24个月、基础Hb<100 g/L等因素校正后,EPO剂量≥200 U/(kg·w)与Hb波动显著独立相关(OR=4.7,95%CI 3.2~9.3,P=0.030)。 结论Hb波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少数患者Hb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Hb波动较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EPO剂量应用也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血清铁蛋白对腹膜透析效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诊的腹膜透析患者120例,根据血清铁蛋白浓度将其分成三组,Ⅰ组: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200 μg/L或女性患者血清铁蛋白≤150 μg/L;Ⅱ组: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浓度为200~500 μg/L或女性患者150~500 μg/L;Ⅲ组:血清铁蛋白≥500 μg/L,将三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CRP值,将120例患者分为A组(CRP ≤8 mg/L)和B组(CRP > 8 mg/L),比较两组间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血清铁蛋白与各相应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1)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血红蛋白及Kt/V值均低于Ⅰ组及Ⅱ组(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Ⅰ组总铁结合力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及总铁蛋白结合力呈负相关(r=-0.194,r=-0.298;P<0.05),与血尿素氮、年龄及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234,r=0.238,r=0.203;P<0.05)。(4)与A组比较,B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升高(t=2.271, P<0.05),两组间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及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差异(t=0.391,t=0.371, t=0.835; P>0.05)。 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受微炎症状态的影响,高浓度的血清铁蛋白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应该联合年龄、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红蛋白及CRP等指标,正确的判断患者缺铁情况。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VC)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使用HDI-5000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22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心脏VC情况,将患者分为VC组与无VC组,比较两组患者SGA评分、血压、透析前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VC组76例(34.2%),无VC组146例(65.8%)例。VC组年龄显著大于无VC组,肾衰竭病程显著长于无VC组,高血压持续时间、吸烟年支数、中~重度营养不良者比例、CRP、血钙、血磷及iPTH等都显著高于无VC组,Alb及pAlb显著低于无VC组。多因素分析显示Alb<30g/L、pAlb<200mg/L、SGA评分中~重度及CRP>5mg/L均与VC显著相关。结论VC发生不仅与年龄、肾衰竭病程、高血压持续时间、吸烟年支数、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密切联系,而且与炎症和营养不良显著相关,患者心脏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老年腹膜透析(PD)患者和血液透析(HD)患者贫血的情况,为临床治疗老年贫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年龄大于65岁老年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透析方式不同将其分为PD组79例和HD组152例,比较2组患者之间贫血情况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PD组与HD组血红蛋白(Hb)和铁蛋白(S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各组Hb、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及SF的比较结果显示,男性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女性中PD组Hb及SF水平均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90 g/L时,2组SF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残余肾功能是引起老年透析患者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贫血在老年PD和HD患者中发生较普遍,且女性贫血差异更显著,一定程度上与残余肾功能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43例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透析的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年~2016年43例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透析,统计退出原因;比较退出组(研究组)和现存组(对照组)间的人口学资料、透析3个月时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钙、磷、腹膜透析评估等相关临床指标,分析患者退出透析与其人口学资料和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血管疾病、透析不充分、感染、脑血管疾病是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透析的主要原因;与现存组相比,退出组患者的KT/V值以及患者透析3个月时的血钾、白蛋白、iPTH均较低(P 0. 05),处于低平均转运的患者比例较高;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KT/V、血钾、iPTH及白蛋白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患者退出透析的首要原因;低KT/V、低血钾、低iPTH以及低白蛋白是患者退出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MHD患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MHD治疗的患者共85例,将85例患者根据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分为PTH减低组(iPTH水平150 ng/L)、PTH正常组(iPTH水平为150~300 ng/L)、PTH升高组(iPTH水平300 ng/L);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24项版)评估患者抑郁状况;比较各组患者年龄、透析时间、糖尿病患病率、抑郁患病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血生化等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iPTH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iPTH水平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与PTH正常组比较,PTH减低组血钙水平更低(P0.05),糖尿病患病率、抑郁患病率升高(P0.05);PTH升高组血红蛋白降低(P0.05),年龄、血肌酐值升高(P0.05);PTH减低组、PTH升高组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均较PTH正常组降低(P0.05)。3组患者透析时间、C反应蛋白、红细胞比容、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血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PTH与BMI、年龄呈正相关(r=0.040,0.051),与血红蛋白、糖尿病呈负相关(r=-0.331,-0.3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为iPTH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BMI、血肌酐为iPTH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PTH水平与BMI、年龄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糖尿病呈负相关。糖尿病、BMI、血肌酐为PTH水平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成药生血宁片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对铁代谢指标、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维持性腹膜透析肾性贫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生血宁片,对照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两组均同时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针。治疗12周后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肌酐、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贫血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及82.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贫血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贫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7例不良反应,而治疗组患者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其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生血宁片可有效纠正腹膜透析患者贫血状态,改善铁代谢和营养不良,同时并未增加腹透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采用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肾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MHD 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观察期内实验室检查及透析相关资料。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贫血指标与透析相关指标、血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MHD患者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60例MHD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63.11±11.35)岁,男79例(49.4%),女81例(50.6%)。患者透析龄(118.01±82.32)个月,血红蛋白(110.09±13.48)g/L,NT⁃proBNP水平中位数为3985 ng/L。贫血组73例(45.6%),非贫血组87例(54.4%),贫血组血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贫血组(t=-3.714,P<0.001)。MH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每周透析时间(r=0.228)和血白蛋白(r=0.349)呈正相关,与血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r=-0.318);血细胞比容与每周透析时间(r=0.283)、血清钙(r=0.317)、血磷(r=0.264)、白蛋白(r=0.513)呈正相关(均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白蛋白、高NT⁃proBNP水平是MHD患者发生肾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NT⁃proBNP水平升高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相关,低血白蛋白、高NT⁃proBNP是MHD患者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提示肾性贫血的治疗需要考虑改善营养不良和高容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钠浓度与蛋白能量消耗(PEW)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符合入选标准的PD患者88例,用标准技术测量患者的中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中臂肌围,采用主观综合评估法(SGA)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检测各项生化指标。根据入组患者血钠浓度的平均水平分为A组(血Na 137 mmol/L)和B组(血Na≥137 mmol/L),分别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人体学指标、生化指标、SGA评分。结果:(1)男48例,女40例,年龄20岁~78岁,平均(49. 6±13. 93)岁,透析时间3月~64月,平均透析龄(16. 25±13. 57)月;糖尿病患者24例,占(27. 3%);(2)我院PEW患病率为39. 7%;(3)与B组相比,A组中臂围、中臂肌围、血清白蛋白水平偏低,SGA评分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两组的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压、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脂、血钾及血钙、血肌酐、血hs-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5)血钠浓度与中臂围、中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P 0. 01),与SGA呈负相关(P 0. 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PEW发生率较高,随着PD患者血钠水平的降低,PEW发生率增加,提示预防PD患者的低血钠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EW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