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养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GAS)、内皮素(ET)和胃蛋白酶原(PG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清除Hp(1~14d)联合保护胃黏膜药物(15~90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GAS、ET和PGs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1%,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9.87%,对照组Hp根除率为78.48%,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GAS含量明显升高(P0.01),ET含量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PGⅠ含量和PGⅠ/PGⅡ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养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CAG疗效显著,能提高Hp根除率,促进GAS分泌,降低ET表达,提高PGⅠ/PGⅡ比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四联疗法(PPI+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常规四联疗法(PPI+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杀菌失败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且曾使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但杀菌失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7...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合香砂养胃丸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32例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且Hp阳性患者,经奥美拉唑肠溶胶囊(PPI)加丽珠胃三联抗Hp治疗1周后,消化道症状没有完全消除的患者247例,随机分为香砂养胃丸治疗(治疗)组和PPI加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前后症状消除情况及Hp根除率.[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1.5%、69.1%(P<0.01).停药4周后复查14 C呼气试验,Hp清除率治疗组为92.8%,对照组为94.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联疗法合香砂养胃丸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根除Hp作用,减少继发性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清胃祛湿颗粒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湿热证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脾胃湿热型Hp阳性CNAG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清胃祛湿颗粒联合铋剂四联(艾普拉唑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口服,对照组予铋剂四联口服,疗程均为14 d。治疗结束4周后,观察2组患者Hp根除率、临床症状疗效、半年后Hp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Hp根除率:治疗组(95%)高于对照组(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总体症状疗效及主要症状单项积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随访Hp复发率,治疗组(0)明显低于对照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恶心2例、睡眠障碍1例。[结论]清胃祛湿颗粒联合铋剂四联用于脾胃湿热型Hp阳性CNAG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胃止痛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就诊的180例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疗程均为4周。治疗组采用标准铋四联+和胃止痛颗粒口服,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杀菌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3.33%)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Ⅱ、血清胃泌素(G-17)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G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PGⅠ、PG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胃镜下胃黏膜的形态改善,在黏膜色泽、黏膜皱襞、黏膜颗粒状改变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和胃止痛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可以明显提高血清中PGⅠ、PGⅠ/PGⅡ、G-17的水平,进而改善胃黏膜功能,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复春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目的选取196例H.pylori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胃复春联合四联疗法)99例和对照组(四联疗法)97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胃镜改善情况以及H.pylori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总有效率、胃镜总有效率和H.pylori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93.9%vs85.6%,91.9%vs 84.5%,92.9%vs 83.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春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四联疗法,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闭锁蛋白(Occludin)及闭锁小带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慢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ylori阴性正常人(25例)、根除H.pylori前后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及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患者胃窦黏膜标本中Occludin、ZO-1的蛋白表达。结果 H.pylori阴性的正常人胃黏膜Occludin、ZO-1蛋白表达较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Occludin及ZO-1蛋白表达较慢性萎缩性胃炎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根除治疗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Occludin及ZO-1表达量较治疗前增强(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Occludin、ZO-1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H.pylori未根除患者,Occludin及ZO-1蛋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pylori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屏障受损,萎缩发生前根除H.pylori治疗可提高Occludin及ZO-1蛋白表达,进而修复H.pylori引起的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8.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Hp)能引起胃黏膜细胞的慢性炎症,促使血液中胃蛋白酶原(PG)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反映胃黏膜萎缩状态,为诊断萎缩性胃炎提供依据。~(13)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Hp感染检测方法。目的: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PG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上海电力医院行胃镜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164例患者,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以病理学结果评估Hp感染情况。比较慢性胃炎Hp阳性和阴性亚组中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PGR)以及肠化生情况,并评估~(13)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感染的准确性。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和阴性亚组血清PGⅠ水平和PGR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阳性和Hp阴性亚组(P0.05);而PG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亚组血清PGⅠ、PGⅡ显著高于Hp阴性亚组(P0.05),PGR显著降低(P0.05),肠化生率显著升高(P0.05)。~(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Hp阳性的总体准确率为96.3%,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96.1%。结论:Hp感染与血清PG含量变化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肠化生率。~(13)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无创、有效的Hp感染检测方法。~(13)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PG检测可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血清胃泌素-17(G-17),分析胃肠肽类激素与幽门螺杆菌(Hp)引起的DU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镜检查确诊的患者306例,分成Hp阳性、Hp阴性DU组,Hp阳性、Hp阴性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Hp阴性萎缩性胃炎组,以ELISA检测血清PG和G-17含量。结果 Hp阳性DU组血清PGⅠ较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阴性DU组血清PGⅠ较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阴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U各组PGⅠ/PGⅡ比值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阳性DU患者血清PGⅠ和G-17升高;血清PGⅠ和G-17含量对分析胃肠肽类激素与Hp引起的DU以及症状程度和疗效评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S100蛋白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选取老年慢性胃炎患者92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53例。接受碳13尿酸呼气试验,并结合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分为Hp感染阳性(阳性组)、Hp感染阴性(阴性组)。胃镜下随机采集胃窦部黏膜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S100A8、S100A9阳性表达情况;RT-PCR检测S100A8、S100A9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S100A8、S100A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S100A8、S100A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S100A8、S100A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1)。Hp感染阳性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S100A8、S100A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的患者(P<0.01)。Hp感染阳性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S100A8、S100A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的患者(P<0.01)。慢性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血清中幽门螺杆菌 (Hp)热休克蛋白 (HSP)B抗体 (IgG)的滴度与胃黏膜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以探讨HSPB抗体在Hp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 方法 从山东胃癌高发区随机取样 10 36例 ,其中Hp阳性者 6 0 0例 ,选取 30 0例行Hp三联根治治疗。第 5年复查胃镜并留血标本 ,随机抽取诊断为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 ,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各 2 0例 ,用Westernblot法对患者血中Hp的HSPB抗体滴度进行比较。 结果 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抗体滴度 (0 .5 0 5± 0 .0 6 1)高于Hp阳性萎缩性胃炎 (0 .4 4 8± 0 .10 5 ,P <0 .0 5 )及消化性溃疡(0 .4 4 7± 0 .10 9,P <0 .0 5 ) ,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SP抗体滴度最低。结论 血清中的HpHSPB抗体对于胃黏膜炎症的加重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2009年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42例,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鋁碳酸镁每次2片,每日3次,阿莫西林0.5 g,每日3次,克拉霉素0.25 g,每日2次;对照组服用雷尼替丁0.4 g,每日2次,治疗2~4周后,复查胃镜及进行幽门螺杆菌(Hp)测定。[结果]治疗组78例胃黏膜均恢复正常,Hp全部转阴。而对照组中仅32例(50.0%)胃黏膜充血、水肿消失,Hp仅有3例(4.7%)转阴。两组Hp转阴与胃黏膜恢复正常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黏膜保护剂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可根除H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并作病理活检患者372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0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0例,不典型增生71例,胃癌患者87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患者胃黏膜病变组织Hp感染,采用Hp特异性抗体试剂检测患者血液抗体情况。[结果]各患者Hp检测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抗体检测阳性率增加,其中胃癌患者苏木精-伊红染色阳性和抗体检测阳性分别为80.46%和79.31%,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早期胃癌苏木精-伊红染色阳性和抗体检测阳性分别为61.54%和65.38%,均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癌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在胃黏膜病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及早诊断Hp感染并予以根除,对预防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可引起胃黏膜细胞的慢性炎症,并诱导胃黏膜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导致血液中胃蛋白酶原含量的变化。目的探讨Hp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胃镜和病理证实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照Hp阳性及阴性进行分组,采用ELISA法对其血清PGⅠ、PGⅡ含量进行检测,血清Hp-IgG抗体采用定性分析法。结果无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同阴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在萎缩性胃炎组中,血清PGⅠ含量较浅表性胃炎组者中明显降低,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含量明显增加,PGⅠ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胃黏膜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背景:幽门螺杆菌(H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导致根除率降低,寻找有效的Hp根除方案迫在眉睫。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Hp根除率的影响,并探讨双歧杆菌对Hp再根除的效果。方法:选取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且Hp阳性的203例胃部疾病患者,予标准三联抗菌治疗2周,停药4周后复查Hp。将50例根除失败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四联疗法,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预先口服双歧杆菌。分析性别、年龄、胃镜诊断、病理诊断、不同根除方案对Hp根除率的影响,并评估双歧杆菌对Hp再根除的影响。结果:男女患者之间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740),Hp根除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2)。不同根除疗法、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对Hp根除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双歧杆菌组的Hp再根除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0%对72.0%,P=0.289)。结论:性别、年龄、不同根除方案、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对Hp的根除率均无明显影响,但Hp根除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Hp根除率相对较高,双歧杆菌并不能明显提高初次Hp根除失败者的再根除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4例列为对照组,应用替普瑞酮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其余24例列为观察组,应用叶酸+替普瑞酮+三联疗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17%,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评分、活动性、炎性反应、肠上皮化生、萎缩、异型增生评分对比,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泌素浓度为(1.22±0.21)nmol/L,与治疗前对比,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叶酸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以胃舒散为主的三联疗法(胃舒散、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41例Hp阳性CAG患者服用胃舒散2.0g,呋喃唑酮0.1g,各3次/d,克拉霉素0.25g,2次/d,1周后再继服胃舒散4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年后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取活检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及NF-κB表达变化,采用银染色法、^14C-尿素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结果]三联疗法结束1年后,Hp根除率为85.4%;根除Hp能显著减轻患者胃窦部慢性炎症(P〈0.05)和活动程度(P〈0.01),下调NF-κB表达(P〈0.01),但胃炎的萎缩和肠化生等病理无明显改变。[结论]以胃舒散为主的三联疗法对Hp有较高根除率。根除Hp可抑制NF-κB的表达,减轻活动性炎症,但近期观察对萎缩、肠化生等病理改变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6年《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题为《消化性溃疡治疗上的重大变革》的专论,1997年第二届全国专题学术研讨会推荐在下列情况中,当Hp阳性时进行根除治疗:①消化性溃疡;②慢性活动性胃炎;③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④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症状严重者;⑤胃癌高发区的慢性萎缩性胃炎。Hp根除治疗的方案多种多样。有的报告采用较小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研究已不断深入。我们的实验结果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而Hp对CCK-B基因的mRNA表达影响不大,那么,根除Hp是否可逆转上述基因的表达?为此,我们通过Hp感染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口服丽珠胃三联药物1wk,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等技术研究Hp感染对胃粘膜上皮促胃液素及其受体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在胃癌发生中的生物学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因上消化道症状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和大坪医院行内镜检查的Hp感染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0例,均经HE染色病理诊断证实。失访5例,2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和基因检测方法,评估不同胃炎内镜分型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主要根除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有根除治疗指征并同意行Hp根除治疗的患者300例。通过内窥镜检查,判定患者的主要诊断结果,并对胃窦小弯胃黏膜组织进行活检。采用基因PCR扩增及Sanger测序方法,对CagA、23SrRNA、GyrA基因进行基因测序,分析Hp阳性率及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通过χ~2检验,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浅表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2种患者居多,占据患者总数92.67%。不同内镜胃炎分型,Hp感染率不同,其中出血性胃炎Hp感染阳性率最低,且与患者总体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9例阳性Hp感染患者,克拉霉素耐药率为49.07%,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9.03%,2个基因突变均存在一定的杂合突变现象。与患者总体抗生素耐药率比较,浅表性胃炎患者中2种抗生素耐药率显著降低,糜烂性胃炎中2种抗生素耐药率显著升高(P0.05)。出血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2种抗生素耐药率与患者总体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不同胃炎分型在Hp感染阳性率、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上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