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的34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16例)和常规组(发病后24~72 h手术,18例)。结果 早期组术后1个月死亡1例;常规组术后1个月死亡2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其余30例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与常规组相比,早期组术后3、6个月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及脑灌注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早期组恢复良好率(60.0%,9/15)明显高于常规组(20.0%,3/15;P<0.05);两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60.0% vs. 33.3%;P>0.05)。结论 对于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的13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存活10例,死亡3例。随访3-6年,恢复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1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可有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时机、适应证、减压范围、术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有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1-02~2008-02收治的25例大面积脑梗死行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根据GOS的评分标准,良好12例(48%),中残4例(16%),重残5例(20%),植物生存2例(8%),死亡2例(8%)。结论大骨瓣减压并颞肌敷术能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并脑组织表面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方法25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采用大骨瓣减压及脑组织表面颞肌贴敷术进行治疗,同期22例患者行内科治疗,并比较其效果。结果在中线回复、患者死亡率、痊愈率三方面,手术治疗组优于常规内科治疗组,但病残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可降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外科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去大骨瓣减压、硬膜充分敞开、颞叶前部切除和梗死组织切除术,颞肌贴敷术等.结果 经术后1 a随访,存活15例,7例可生活自理,7例可部分生活自理,1例植物生存状态,死亡5例.结论 大骨瓣减压、颞叶前部切除并颞肌贴敷术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术治疗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7例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后,对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外科治疗总有效率89%,其中优5例(13.5%),良15例(40.5%),中13例(35.1%),无变化4例(10.8%),无加重者。结论脑梗死的治疗要点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彻底减压,尽快恢复血供.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可作为大部分脑梗死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去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颞浅动脉贴敷的临床手术效果与分析。方法所有3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采用去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5例患者进行性梗死面积扩大,病情逐渐加重,最终死亡;26例术后复查颅脑CT提示中线结构偏移、环池闭塞出现好转。住院治疗时间为19~42天,平均住院时间24.7天。患者死亡率为16.1%(5/31),存活率为83.9%(26/31),均有不同程度残疾,轻残率为54.8%(17/31),重残率为29.0%(9/31)。结论去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颞浅动脉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愈后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加颞肌贴敷减压与单纯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开颅+颞肌贴敷减压治疗。比较2组预后,术前、术后各时间点脑梗死灶体积变化情况,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变化。结果观察组预后分级Ⅳ、Ⅴ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d、7d、14d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7d、术后14dMCA平均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加颞肌贴敷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脑侧支循环代偿、血管再通等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幕上大面积脑梗塞伴脑疝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幕上大面积脑梗塞伴小脑幕切迹疝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救治的17例幕上大面积脑梗塞伴小脑幕切迹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恢复良好6例(35.29%,6/17),中残3例(17.65%,3/17),重残4例(23.53%,4/17),植物生存1例(5.88%,1/17),死亡3例(17.65%,3/17)。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塞伴小脑幕切迹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硬脑膜翻转及颞肌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硬脑膜翻转及颞肌贴敷治疗的35例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出院时存活32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8.6%。存活的32例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5例,4分19例,3分8例。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硬脑膜翻转及颞肌贴敷能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病人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中均行颅内压传感器植入监测颅内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并有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血肿。17例采用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治疗(引流组),12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结果 引流组术后ICP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引流组NICU住院时间、甘露醇用量及使用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而且引流组再次开颅手术率、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软通道置管引流术简单易行,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适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并有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人,可以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下改良阶梯减压法结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内高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12例各种病因导致颅内高压需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是否采用改良阶梯减压术,将患者分为改良阶梯减压结合去骨瓣减压术组(改良组)和常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常规组),所有患者均在术中实时监测ICP,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术中ICP变化、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 结果312例患者中,常规组154例,改良组158例,常规组术中剪开硬脑膜后ICP值急剧下降后反弹升高并趋于稳定,改良组术中ICP平缓下降后趋于稳定。2组患者的术中脑肿胀、脑膨出、迟发对侧血肿、术后GCS评分、瞳孔变化、并发症、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CP监测下改良阶梯减压法处理高颅压患者能有效控制ICP、减免术中脑膨出、减少迟发血肿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去骨瓣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颅内压监测仪持续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变化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04—2015-04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入院后2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包括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维持水盐代谢平衡等。对照组常规使用甘露醇,实验组依据颅内压监测仪观察数值变化及时调整甘露醇用量及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甘露醇使用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肾功能损害率、肺部感染及脑出血复发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甘露醇使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肾功能损害率、肺部感染及脑出血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能较好控制血压。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够指导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脱水降压剂的使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对生化指标的稳定有较为肯定的意义,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控制性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防治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2-05—2016-03我院诊治的8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入院先后编号,采用随机简单抽样的方式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控制性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颅内压、Barthel指数、GOS评分。结果观察组颅内压、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2,χ2=4.745,P0.05);Barthel指数、GO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882、4.961,P0.05)。结论相比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效果更佳确切,在减少术后颅内压和脑梗死的同时,利于患者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62例(监测组)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术后行ICP监测,根据ICP值调整治疗方案,并与同期未行ICP监测的46例(常规组)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甘露醇应用的时间和计量作比较。结果监测组脱水剂应用时间及剂量较未监测组低,监测组急性肾功能损伤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未监测组低,而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三种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组预后优于常规组。结论动态ICP监测能较好地反应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ICP的变化,通过个体化治疗能有效控制ICP,维持脑灌注压,减少并发症,降低sTBI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阶梯减压下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方法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神经外科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去骨瓣减压术的sTBI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术中全程监测颅内压,采用阶梯减压的方法;对照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术后1个月采用Baethel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肢体运动功能运动量表(FM)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比较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患者近期预后。 结果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41.18%)明显高于对照组(1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BI评分、FM评分(78.37±8.96、83.67±14.72)高于对照组(65.24±7.91、72.33±1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脑膨出发生率(5.89%)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大面积脑梗的几率(8.82%、5.89%)略低于对照组(26.47%、1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阶梯减压下去骨瓣减压术可降低sTBI患者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持续性颅内压升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仍存在持续性颅内压升高的临床资料,根据减压术后治疗方法分为亚低温组(22例,进行亚低温治疗)和常温组(26例,维持正常体温)。结果 与术后1 d相比,术后2~4 d,两组颅内压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脑灌注压均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而且亚低温组变化更明显(P<0.05)。亚低温组肺部感染和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伤后6个月,亚低温组GOS评分1分2例,2分8例,3分4例,4分2例,5分6例;常温组1分8例,2分10例,3分4例,5分4例;两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有效缓解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科住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并颅内压(ICP)增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组(实验组)和非监测组(对照组); 所有实验组病例经FVEP监测ICP和立即行腰穿检查测ICP,治疗上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 记录2组患者甘露醇使用量以及肾功能情况,评估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指导临床调整脱水剂的应用效果; 记录2组患者GOS评分,评价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参考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入院时FVEP无创颅内压测得值与腰椎穿刺颅内压测量值比较无明显差异[(195.76±13.24)mmH2O vs(197.04±11.98)mmH2O, P>0.05]; 实验组甘露醇使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2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χ2=3.889, P=0.048)。结论 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以替代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以及时调整并减少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脱水剂甘露醇的用量,改善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结果 68例患者中,12例经抢救无效死于脑疝,病死率为17.64%。56例经神经内科治疗(其中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存活),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出院后电话随访,存活患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结论颅内压增高迅速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早期应及时联合使用脱水剂;去骨瓣减压术能减轻大面积脑梗死病灶局部的颅内压力,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内科保守治疗与不同手术时机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大面积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大面积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及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内科保守治疗)、B组(脑疝发生后行去骨瓣减压手术)、C组(脑疝发生前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各20例。比较3组治疗后NIHSS、GCS、BI、mRS评分、功能恢复状况、病死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C组下降幅度更大,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GCS、BI及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GCS及BI评分最高,mRS评分最低。治疗后6个月,3组病死率、功能恢复状况及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及短期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且脑疝前期实施手术有利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及功能恢复、预后情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