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叙利亚地鼠肝内胆管癌(ICC)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因子在ICC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0~2001年,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叙利亚地鼠肝内胆管癌(ICC)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因子在ICC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统指胆管系统衬覆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按所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两大类。ICC起源于肝内胆管及其分支至小叶间细胆管树的任何部位的衬覆上皮;ECC又以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点为界分为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胆管癌的诊断及治疗,国外早在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起源于肝内二级胆管以下的胆管细胞恶性肿瘤,较为少见,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面均与肝细胞癌及肝外胆管细胞癌等有较大差异.现回顾性分析我院182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肝脏恶性肿瘤,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15%~20%。近年来,全球IC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因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多数患者就诊时就已处于终末期,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时机。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ICC治疗不断向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介绍了ICC在发病机制、分子分型、早期诊断方面等基础研究的进展,并回顾了近几年ICC的临床转化研究。希望通过其进展,为ICC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肝脏》2020,(7)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进展为肝内胆管癌(ICC)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进展为ICC,分为ICC组、非ICC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胆管结石进展为ICC的多因素。结果 在纳入的150例患者中,39例(26.00%)进展为ICC,111例(74.00%)未进展为ICC。ICC组胆肠吻合术史、肝硬化、肝胆管结石病程≥10年、糖尿病占比显著高于非ICC组,而结石彻底清除占比显著低于非ICC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胆肠吻合术史、肝硬化、肝胆管结石病程≥10年、糖尿病是肝胆管结石进展为ICC的危险因素(P0.05),结石彻底清除是预防其进展为ICC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肝胆管结石进展为ICC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胆肠吻合术史、肝硬化、肝胆管结石病程、糖尿病,而彻底清除结石能降低ICC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3]。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4]。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 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3]。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 cHCC-CCA)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 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 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4]。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癌(ICC)病因复杂,高度侵袭、预后不良,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肝胆恶性肿瘤。早期手术切除仍是ICC的最佳治疗方案,但因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因此,临床上能够对ICC进行早期及时的识别和干预十分重要。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了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毒性肝炎、肝内胆管结石等危险因素与ICC的密切关系,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ICC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方法。现将近年来ICC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早期诊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ICC)的发病危险因素及CA199、CEA肿瘤预测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确诊的ICC患者2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单纯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对ICC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利用血清学指标CA199、CEA对ICC预测的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家族肿瘤病史、胆肠吻合手术在病例组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早期取石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据血清学指标诊断表明:病例组患者血清中CA199、CEA的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ICC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肿瘤病史、胆肠吻合手术,早期取石是ICC发病的保护因素,血清CA199和CEA含量超出正常值范围对ICC的具有一定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一类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ICC发病较隐匿,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尚缺少特异度高的早期筛查诊断标志物,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进展到中晚期,失去采取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机会;即使手术切除,复发及转移等诸多因素也会导致ICC患者病死率高、远期生存预后差的局面。国际上尚无成熟的ICC个体化精准治疗推荐策略,现有的分期及预后模型主要基于手术切除的患者所创建,缺少普适性,临床应用受限。因此提高ICC患者早期确诊率、制定精准的治疗策略、探索预后风险因素是临床改善生存结局的途径。本文结合ICC研究进展,分析了ICC的诊断和治疗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介绍了2014年美国肝胆胰学会(American HepatoPancreato-Biliary Association,AHPBA)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诊治的专家共识,内容覆盖了其诊断、分期、外科治疗、辅助治疗等多方面内容,可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1 ICC的诊断与分期1.1临床表现ICC患者早期多无临床表现,进展阶段可出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原发性肝癌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4位,占死亡率第2位~([1])。原发性肝癌(PLC)以肝细胞癌(HCC)为主,胆管细胞型肝癌(ICC)占PLC的5%~25%。ICC是由肝内胆管被覆上皮发生的一种原发性肝癌,起源于二级以上的肝内胆管上皮恶性肿瘤~([2])。本病症状隐匿,早期难以发现,根治性切除机会较少,进展快,预后差,本文试对其诊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一、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肝内胆管结石病ICC与肝胆管结石的关系密切。在肝胆管结石高发地区(如东亚地区),ICC发病率也偏高。国外报道肝内胆管结石并发ICC的发病率为2%~  相似文献   

14.
常见肝内胆管恶性肿瘤有肝内胆管癌(ICC)、细胆管细胞癌(CLC)及混合细胞型肝癌(CHC)中的胆管癌成分。ICC是肝脏第二常见恶性肿瘤,根据我院手术切除的3.3万余例肝脏恶性肿瘤的病理资料统计,肝细胞癌(HCC)和ICC分别占85.6%和7.7%,ICC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易转移复发的生物学特性;CLC少见,因起源于肝脏双向分化的前体细胞而具有侵袭性强的特点;CHC的病理检出率有增多趋势,预后较HCC和ICC更差。准确的病理分型对于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PS1)与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内含子转录本1(CPS1-IT1)在肝内胆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肝内胆管癌(ICC)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分别取患者的癌旁肝组织及癌组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记录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类型等病理资料,测定不同组织中CPS1、CPS1-IT1与CPS1+CPS1-IT1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病理状态下CPS1与CPS1-IT1的表达量,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ICC患者的CPS1与CPS1-IT1表达水平与病理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PS1、CPS1-IT1与CPS1+CPS1-IT1在ICC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观察组患者ICC组织中CPS1与CPS1-IT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分化类型及TNM分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PS1基因及CPS1-IT1的表达水平ICC患者肿瘤直径、淋巴转移、T分期呈正相关性(P 0. 05),与分化类型呈负相关性(P 0. 05)。结论:CPS1与CPS1-IT1在ICC组织内共同高表达,且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类型等存在相关性,CPS1与CPS1-IT1表达水平测定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并可能成为ICC临床诊断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癌     
肝内胆管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e,简称CCC)是由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与肝细胞癌(HCC)相比,发生率低,早期发现者少,多数人因出现黄疸或周围脏器的压迫症状始被发现,但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时机。为提高对肝内胆管癌的认识,提高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率,现对肝内胆管癌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肿瘤标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细胆管癌(cholangiolocellular carcinoma, CLC)由于其特殊的细胞起源,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双重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由于惰性生长的特点、预后相对较好,其生长特点和临床特征明显有别于传统的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在细胞起源、临床病理特征、生长特点和预后等方面与传统意义的ICC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但国内外有关ICC的研究中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没有明确的区分.本文就CLC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述,以期引发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加强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相似文献   

19.
近年研究发现,代谢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多种重要的ICC代谢相关酶类,包括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胸苷酸合成酶(thymidine synthase,TS)、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异柠檬酸脱氢酶1/2(isocitric acid dehydrogenase 1/2,IDH1/2)及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作用机制逐渐阐明并有望转化应用于临床.此外,此类患者常伴脂代谢异常的特征得到了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的重视;血清、胆汁代谢产物的潜在诊断效用有待前瞻性临床研究以确证;基于代谢的~(18)F-FD GPET/CT在未来可能对ICC的诊断、分期、评价治疗疗效及监测预后等方面具有应用价值.本文就代谢在ICC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以便发现并确定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加速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20.
TGF-β1和Tβ RⅡ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 ,手术切除率低。姑息性治疗的平均生存期为 1年 ,但 5年生存率仍较低。目前 ,对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影响因素的了解还不深入。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和转化生长因子 β受体Ⅱ (TβRⅡ )是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 ,TGF β1与细胞膜上的TGF β1 4型受体结合后通过各种细胞信号传导作用导致细胞凋亡。本研究 ,通过检测TGF β1和TβRⅡ在胆管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胆管癌进展、转移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30例系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管癌患者 ,均为腺癌。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