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行肿瘤全切,术后随访3~24个月,13例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3例部分缓解,1例无明显变化,无肿瘤复发、椎体滑脱和脊柱畸形患者。结论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椎稳定性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1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神经鞘瘤、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脊膜瘤手术全切除,1例椎管内外脂肪肉瘤次全切除。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更加有利于对偏侧生长在椎管外侧部分肿瘤的显露和全切除,并能进一步提高脊髓脊柱手术的微创性,并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6年12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52例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向椎管内外生长的特点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后方选择后正中或旁正中入路,前方在颈部选择侧前方入路,胸部选择胸腔镜辅助,腰部选择腹膜后腹腔镜辅助。于显微镜下用神经外科显微器械行硬膜外神经鞘瘤切除术。后正中全椎板入路且无小关节破坏时行椎板成形术,小关节被破坏时行一期内固定。均严密缝合肌肉及筋膜层。结果采取后正中入路42例(全椎板入路20例,半椎板入路22例),旁正中入路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入路6例。全切除50例,2例因肿瘤包绕同侧椎动脉行次全切除。其中36例行一期脊柱内固定术或椎板成形术。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81 min;术后引流1~2 d;术后住院时间7~12 d,平均9.5 d。术后病理均为神经鞘瘤。5例伤口深方积液,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瘫痪及死亡。术后随访6~60个月,(26.8±6.2)月。33例疼痛患者疼痛均消失;42例肌力下降患者肌力较术前提高Ⅰ~Ⅱ级;44例感觉异常者中,感觉恢复正常33例,感觉减退区域缩小5例,无明显变化4例,新发或感觉障碍区域扩大2例。按Mc 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结论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向椎旁生长大多在4 cm以内,可通过单纯后方入路切除;当向椎旁生长4 cm时需联合前方入路切除。通过适当的入路显微手术,可Ⅰ期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3例肿瘤位于髓内,6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硬膜外。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术中57例采用半椎板切除,6例行全椎板切除,2例行多节段半椎板切除,6例行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以完全暴露肿瘤组织,切除肿瘤;其中载瘤神经根与肿瘤无法分离而一并切除者9例;14例行全椎板切除或多节段半椎板切除或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切除者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8~70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复查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手术时间2~6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300~800ml,平均450ml。71例患者肿瘤均获完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随访期内(8~7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复查MRI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椎体滑脱、失稳现象。结论:后路椎板切除入路能充分暴露肿瘤,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采用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前通常采用后正中全椎板切除人路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但此方法对脊柱的后部结构破坏较大,影响脊柱的稳定性.为了有效维持术后脊柱的解剖生理功能和稳定性,我院从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29例,21例获得随访.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分析了采用半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3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其中1例髓内肿瘤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左侧垂足现象,经治疗1个月,排尿恢复正常,足背伸动作逐步改善.术后神经根性疼痛在1~3 d消失,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在术后1~2个月内逐渐改善,全部病例均能恢复正常工作.术后随访3~ 18个月,30例全切除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出血少,且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和适应证的选择。 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椎管肿瘤45例患者采用单剥离一侧椎旁肌,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 神经鞘瘤19例、脊膜瘤11例、神经纤维瘤4例、表皮样囊肿3例和畸胎瘤3例均手术全切除,胸椎管内表皮样囊肿l例和脊髓圆锥部畸胎瘤4例残留少许包膜或瘤体。随访3个月~6年,失访4例。术中肿瘤全切除者无肿瘤复发。1例因胸腔积液肺不张致脊柱畸形。其余病例均无因手术而继发畸形。 结论 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对于椎管内与脊髓无粘连可分离的肿瘤,选用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切除,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分别用于中胸段椎管内肿瘤的切除手术时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将我院进行胸段椎管内肿瘤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全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疗效、脊椎稳定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半椎板显微手术比较全椎板入路显示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比较(t=8.473,P0.001)、术中出血量(t=17.612,P0.001)、住院时间(t=16.655,P0.001)及下床时间(t=54.138,P0.001)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脊柱稳定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4,P=0.013);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2,P=0.576)。结论半椎板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相比,手术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神经鞘瘤的手术疗效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1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84例椎管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分为:A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B种,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C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D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以肿瘤所在部位:颈段、胸段、腰骶段分别进行评价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结果]颈段椎管内髓外神经鞘瘤的切除首选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腰骶段神经鞘瘤建议采用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段神经鞘瘤患者适用于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结论]进行椎管内髓外神经鞘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椎管内肿瘤30例,采用半椎板治疗,选择同期行全椎板入路手术治疗的3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33.3%,对照组为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7%vs.26.7%(P0.05)。结论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经单侧椎板"微孔"入路椎管内原发肿瘤的显微切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微创治疗与脊柱功能保护的关系。方法 24例椎管内原发肿瘤位于颈段、胸段、腰段硬膜内或硬膜外腔,直径为0.9~3.0cm。精确定位下,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情况,用磨钻磨开单侧椎板形成“微孔”,经此入路用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结果 经手术切除以及术后病理证实,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分别为9例、12例、3例,肿瘤全切除。术后3d均可转身运动,术后1周鼓励下床;无需要颈托、腰围等保护。术后3个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随访6个月CT检查未见脊柱骨性结构变形。结论 单侧椎板“微孔”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彻底,是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一种疗效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半椎板锁孔入路肿瘤显微切除、椎板与棘突整体切除加复位、全椎板切除减压等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高颈段椎管内肿瘤. 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3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高颈段锥管内肿瘤3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并对手术入路、术中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 结果 髓外硬膜下肿瘤经椎板锁孔入路全切除23例;硬膜外2例,采取后正中和侧方入路全切除;髓内肿瘤8例,其中5例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其中4例采用椎板与棘突整体切除加复位的方法.手术后复发3例,1例为脊膜瘤术后多次复发并手术,2例为髓内星形细胞瘤.无手术死亡.出院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7例,无变化2例,加重1例,好转后逐渐加重3例.28例恢复健康,3例生活自理,2例严重残疾. 结论 半椎板单或多锁孔入路,可全切3节段内的肿瘤;全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适用于髓内不能全切的恶性肿瘤患者;椎板与棘突整体切除加复位的方法适用于跨4个脊髓节段以上的椎管内肿瘤.  相似文献   

13.
椎板回植成形术对于脊柱椎管内肿瘤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术式。与椎板全切术比较, 椎板回植成形术理论上的优势包括骨量丢失少、术后脊柱畸形率低等。然而, 早年部分文献报导其相较于椎板全切术的优势并不明显。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和手术理念的不断革新, 改良的椎板回植成形术有效率显著增加、并发症显著减少。本文将介绍目前常用的椎板回植成形术治疗脊柱椎管内肿瘤的各类改良术式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99年11月至2007年6月采用半椎板入路和全椎板切除再植成形法切除椎管内肿瘤86例,有效维护术后脊柱的解剖生理功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9,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3,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1,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5,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半椎板切除治疗胸椎管哑铃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6例胸椎管哑铃型肿瘤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5~63岁,平均35.5岁,均采用胸腔镜联合后正中入路半椎板开窗切除病变。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并行MRI检查,观察肿瘤切除情况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6例患者均手术全切肿瘤,无1例死亡。手术时间3~5h,平均3.8h;术中失血量80~300ml,平均130ml。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脑脊液漏及切口、胸腔感染发生。病理检查结果示神经鞘瘤5例,脊膜瘤1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5例有胸背疼痛患者疼痛消失,3例术前有脊髓压迫症状者,其中2例完全恢复,1例双下肢瘫痪者术后肌力恢复至4+级。复查MRI均未见肿瘤残留。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脊柱不稳定。结论:应用胸腔镜联合半椎板开窗切除胸椎管哑铃型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