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层次多点悬吊技术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laparoscopic pyeloplasty,LP)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受LP治疗的138例单侧UPJO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和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vesical junction obstruction,UVJO)这两个最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病理状态同时存在较少见.本文对单侧UPJO合并同侧UVJO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手术治疗的UPJO合并UVJO患儿.术前常规行泌尿系超声、同位素利尿肾图(DR)及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等检查.结果 我院共诊治单侧UPJO合并UVJO的43例患儿,失访2例.11例患儿术前明确诊断;41例患儿先行肾盂成形术+肾造瘘术,其中10例术后复查发现输尿管末端狭窄自行缓解,28例再次接受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患儿行肾盂成形术+肾造瘘术后复查核素提示分肾功能低于10%,给予患肾切除;38例患儿术复查肾积水程度和肾脏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单侧UPJO合并UVJO的术前诊断非常困难,术中应仔细检查,避免遗漏同时合并存在的病理改变.术前尽量通过超声、DR及MR等影像检查作出明确诊断,进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术前明确有UPJO的存在,应选择首先进行肾盂成形术,术后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相似文献   

3.
双肾重度积水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致双肾重度积水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本院2008年1月-2009年7月诊治的双侧UPJO致双肾重度积水婴幼儿17例[14例Ⅰ期行双侧离断式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3例Ⅰ期行单侧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对侧肾造瘘术、Ⅱ期行对侧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手术年龄(45±11)d,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1 a、2 a行彩超、核素肾显像、尿常规等检查及随访。结果 34侧肾脏术后1例单侧肾出现尿外渗,1例单侧肾出现吻合口狭窄,无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2a)17例患儿尿常规均正常,彩超提示积水均≤2级,相对肾功能(单侧肾小球滤过率/双侧肾小球滤过率)为(47.30±5.18)%,患儿均未出现肾盂、肾盏分离加大情况,肾皮质厚度逐渐增加,肾功能逐渐恢复。结论确诊存在器质性梗阻的双肾重度积水患儿应尽早手术干预,Ⅰ期双侧离断式肾盂成形术不但疗效确切,且避免了患儿二次手术的痛苦,可作为首选术式;同时应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不同程度肾积水下肾盂收缩频率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B超确诊为单侧肾积水的患儿24例,年龄7个月至13岁2个月,中位年龄4岁。术前所有患儿行积水侧输尿管导管逆行置入,21例同时行对侧输尿管导管逆行置入。通过Laborie尿动力检测仪连接输尿管导管进行上尿路动力学检测,记录肾盂2 min收缩频率和肾盂收缩时肾盂内压力变化情况,在后续进行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时记录术中积水侧肾盂2 min收缩频率。完成尿动力检测后所有患儿进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对比尿动力仪和术中记录的肾盂收缩频率,同时对不同积水程度下积水侧与健侧肾盂收缩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共12例UPJO患儿通过上尿路动力学检测同时记录到双侧肾盂收缩频率。术中记录的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7. 5(IQR:4. 5~10. 5)次,与尿动力仪记录的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7. 0(IQR:3. 8~8. 5)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 38,P=0. 167)。对于轻中度肾积水,通过尿动力仪记录到的积水侧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8. 5(IQR:7. 0~11. 5)次,而健侧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6. 0 (IQR:5. 0~7. 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23,P=0. 026)。对于重度积水,积水侧的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6. 0(IQR:4. 0~6. 5)次,而健侧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0. 5(IQR:8. 5~11. 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21,P=0. 027)。结论通过输尿管导管进行上尿路动力学检测可成功记录到肾盂的收缩情况。对于UPJO导致的单侧肾积水,在轻中度积水时,积水侧的肾盂收缩频率明显高于健侧。而对于重度肾积水,积水侧肾盂的收缩频率较对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液中MMP-7和MMP-9对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4例单侧UPJO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左侧18例、右侧6例,平均年龄5.8岁(37天至15岁),20例完成肾动态显像.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ositive,PDGFRα)阳性细胞在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发病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荧光双染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30例UPJO患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组织(为UPJO组)及10例因肾脏肿瘤行肾输尿管切除术患儿的UPJ组织(排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畸形,病理结果证实肿瘤未侵犯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为对照组)进行染色观察,同时分析所有患儿PDGFRα阳性细胞表达的小电导钙离子激活钾离子通道3型(small 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 3,SK3)表达水平。结果PDGFRα阳性细胞表型区别于Cajal间质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神经纤维关系密切。PDGFRα细胞在UPJO组中的分布与对照组相似,而该细胞表达的SK3通道在UPJO组中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UPJO患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PDGFRα细胞上SK3通道表达降低,推测SK3通道可能通过干扰UPJ蠕动参与UPJO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分析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泌尿外科收治的因UPJO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患儿为UPJO组(n=10),因肾脏肿瘤行肾与输尿管切除术的患儿为对照组(n=8)。收集两组术前血标本检测维生素D三项(25-羟维生素D 2、25-羟维生素D 3及总25-羟维生素D的含量)。取两组术中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转化生子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钙黏蛋白E的含量。结果两组术前血标本中25-羟维生素D 2、25-羟维生素D 3及体内总25-羟维生素D的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UPJO组VDR、TGF-β、钙黏蛋白E的平均值分别为(771.6±70.57)ng/每克总蛋白,(131.0±10.33)ng/每克总蛋白及(125.5±10.98)ng/每克总蛋白;对照组分别为(2128±251.8)ng/每克总蛋白,(82.3±6.834)ng/每克总蛋白及(386.6±78.71)ng/每克总蛋白。两组UPJ标本中VDR、TGF-β、钙黏蛋白E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JO组VDR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VDR可能与UPJO发生相关,初步推测其机制可能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VDR表达量减少引起TGF-β表达量明显升高,使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组织纤维化加重,进而导致或加重UPJO。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者出现99m Tc双半胱氨酸利尿肾动态显像“超正常”现象(患肾DRF≥55%)的临床意义,同时分析导致肾功能被高估的因素。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接受肾盂成形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7例单侧UPJ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超正常”现象(Supra-normal DRF,SNDRF)分为SNDRF组(n=14)与非SNDRF组(n=93),总结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结果在107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中,共有14例术前肾动态显像提示存在SNDRF,两组术前APD值分别为(29.2±13.9)mm和(34.93±11.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SNDRF组术前平均DRF为56.5%。利用术前APD预测SNDRF时,其最佳阈值为26.5 mm。结论SNDRF与积水肾肾盂增大有关。术前APD≥26.5 mm是超正常功能的可靠预测因子。对于伴或不伴SNDRF严重积水的肾脏,肾功能都有被高估的可能,应谨慎解释DRF,手术适应证不应完全依赖DRF。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出生前后肾盂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renal pelvis,APD)预测胎儿肾积水患儿在随访期间行肾盂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通过产前超声检出孕中期APD≥4 mm或孕晚期APD≥7 mm胎儿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随访过程中,胎儿肾积水患者出生后结局分为手术和非手术,在手术组与非手术组间分别比较孕中期、孕晚期及出生后1个月的APD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8例患儿(161肾),36例患儿(40肾)因出现临床手术指征而行肾盂成形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中期、孕晚期及出生后1个月的APD值均是肾积水患儿行肾盂成形术的危险因素。孕中期、孕晚期及出生后1个月APD值分辨肾积水患儿出生后行肾盂成形术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5 mm、16.4 mm和15.5 mm,灵敏度分别为75.7%、70.3%和83.8%,特异度分别为79.0%、90.0%和87.0%。当孕中期APD值为7.5 mm、孕晚期APD值为16.4 mm或出生后1个月APD值为15.5 mm时对预测行肾盂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最佳(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85.0%)。结论孕中期、孕晚期及出生后1个月的APD值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儿出生后行肾盂成形术的概率。孕晚期及出生后1个月可以更好地预测UPJO患儿出生后行肾盂成形术的最佳临界值,但在妊娠中期就可以对手术风险较高的患儿进行筛查。结合胎儿期及出生后APD值,可以提高预测UPJO患儿行肾盂成形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所致肾积水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所致肾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小于3岁婴幼儿UPJO所致肾积水46例51只患肾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均行B超检查,提示UPJO诊断者共46例51只肾.46例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其中16例16只肾影像明确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迂曲狭窄;对未显影的16例和虽肾盂显影而输尿管未显影的14例再采用膀胱镜检,此30例中25例30只肾成功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而确诊;另5例根据IVU及B超检查疑诊而手术.所有患肾均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术后恢复好,均I期成功.术后均获得B超随访,积水消失或不同程度改善,肾盂前后径缩小,肾实质增厚;26例28只肾术后获得IVU随访,均证实肾盂输尿管吻合口通畅,且术后肾盂显影时间明显较术前提前.结论 B超、IVU及必要的膀胱镜检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是诊断婴幼儿肾积水的有效可靠的方法;婴幼儿肾积水宜早诊治;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仍是治疗婴幼儿患者最好的术式;除脓肾外,都应保留患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重度肾积水肾造瘘术后肾盂尿液中分子量大小不等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分析其与肾功能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7例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肾积水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分肾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小儿肾积水术后分肾功能变化的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泌尿外科诊断并手术的单侧肾积水病例资料.分析术前分肾功能、术前肾脏横径比与术后分肾功能的关系,以术后分肾功能 ≥45%作为术后分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对不同术前分肾功能(split renal function,SRF)的单侧美国胎儿泌尿外科学会(Society of Fetal Urology,SFU)Ⅳ度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患儿术后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以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我国四个儿童临床中心接受Anderson-Hynes手术治疗的单侧SFUⅣ度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患儿281例(进行倾向性匹配后最终纳入214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入选患儿分为术前SRF≥40%组与术前SRF<40%组。对患儿人口学资料,术前检查、手术方式、术后半年肾脏形态恢复、术后半年肾脏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SRF≥40%组与术前SRF<40%组的患儿相比,术后半年SRF更好(48.8%vs.42.1%,P<0.001),术后SRF恢复正常的比例更高(75.7%vs.35.5%,P<0.001),但术后半年SRF与术前相比恢复程度较低(1.6%vs.9.0%,P<0.001)。结论本次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虽然术前SRF≥40%患儿术后半年SRF与术前相比恢复程度较低,但术后半年SRF更好,且术后半年SRF恢复正常患儿的比例更高,建议单侧SFUⅣ度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患儿SRF≥40%且出现临床症状或积水加重时应行手术治疗,而不要待SRF降至40%以下后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积水患儿肾脏水通道蛋白AQP1-4 的表达与肾实质厚度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QP1-4蛋白在10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年龄62.3±18.3个月)10个肾组织和6例来自肾母细胞瘤手术切除患儿的正常肾脏组织(年龄62.7±17.1个月)中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对患侧肾脏肾实质厚度和GFR进行评估。积水肾脏AQP1-4表达与GFR以及肾实质厚度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结果:肾积水组AQP1-4蛋白相对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B超测量术前积水侧肾脏肾实质厚度平均为4.59±2.25 mm。99mTc-DTPA 测定积水侧肾脏GFR较对侧肾脏明显下降(40±12 mL/min vs 105±20 mL/min, P<0.05)。积水组肾脏中AQP1-4蛋白相对表达量与肾实质厚度之间呈正相关,与患侧肾脏GFR之间亦呈正相关。积水侧肾脏肾实质厚度与GFR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先天性积水患儿肾脏AQP1-4蛋白表达下降,其表达量与肾实质厚度和肾脏GFR的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UPJO患儿手术后患肾功能能否提高,及术前各种因素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本院泌尿外科手术的单侧UPJO肾积水患儿,分析手术前后分肾功能的变化,以增加5%作为分肾功能好转的标准.将术前患儿性别、月龄分组、积水的左右侧、积水肾的SFU分级及DRF分级作为潜在的影响因素,与术后肾功能是否改善作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IBM SPSS v21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有213例患儿进入本研究,手术后随访DRF由术前32.61%±14.09%增加到40.43%±11.32%,经两样本配对t检验得到P<0.05,即术后首次随访分肾功能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以5%变化来判断,110例术后分肾功能恢复.术前各影响因素与术后肾功能是否改善作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的分肾功能、肾积水的程度以及手术时的年龄是影响术后分肾功能恢复的因素,而性别、积水的左右侧、术前患肾肾图则不是.术后分肾功能并不随访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长.结论 小儿肾积水手术解除梗阻后,患肾的分肾功能是可以得到提高的,术前的分肾功能、肾积水的程度以及手术时的年龄都是影响术后分肾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是探讨能否以术前分肾功能(DRF)小于10%作为重度肾积水行肾切除术的指征.并进一步探讨若以术前分肾功能作为参考,重度肾积水行肾切除术的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本院泌尿外科经手术治疗的单侧UPJO肾积水患儿.根据术前分肾功能,将其分为3组,即工组:10%≤术前DRF< 40%,Ⅱ组:5%≤术前DRF<10%,Ⅲ组:术前DRF<5%.分析各组手术前后分肾功能的变化,并以分肾功能增加5%作为肾功能好转的标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学分析采用IBM SPSS v21软件,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有128例患儿进入本研究,其中男108例,女20例.Ⅰ组、Ⅱ组患肾的DRF分别由术前的27.50%±7.44%、8.58%±1.38%提高到术后的39.28%±8.34%、26.73%±11.97%,两组患肾手术前后DFR的增加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明肾盂成形术后患肾分肾功能得到明显提高.而Ⅲ组患儿术后DRF由3.89%±0.88%变为3.63%±0.94%,手术前后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P=0.602),表明术后分肾功能没有提高.结论 分肾功能小于10%不能作为小儿肾积水肾切除术的指征,这部分患儿行肾盂成形术后患肾功能有得到提高甚至恢复正常的可能.但若以术前分肾功能低于5%为参考,肾盂成形术后患肾功能未见提高,因此,可以考虑以分肾功能低于5%作为肾切除术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先天性肾积水患儿手术前后患肾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探讨手术年龄及肾积水程度对肾脏恢复的影响,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至2013年82例肾积水手术患儿进行随访,收集患肾手术前后超声及肾核素显像资料,按手术年龄及术前积水程度分组:A组(1岁以内)33例;B组(1~5岁)22例;C组(5岁以上)27例。其中SFU3度28例,SFU4度54例。随访时间6~70个月,平均(20±1.5)个月。统计分析患肾功能及形态变化与手术年龄及积水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各年龄组术后肾脏形态较术前改善,P<0.05,肾实质面积/肾盂面积与随访时间呈正相关,r=0.381,P<0.05。各年龄组术后患肾分肾功能改善,C 组术后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P=0.053)。不同程度肾积水术后肾脏形态和功能均有好转,组间肾脏形态和肾小球滤过率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SFU4度积水术后分肾功能较3度恢复明显,P=0.02。结论 SFU3度和4度肾积水患儿手术后肾脏功能和形态均有恢复,并随着时间延长,患肾功能及形态逐渐恢复。5岁以内患儿术后患侧肾小球滤过率明显恢复。SFU 4度肾积水术后患侧分肾功能较SFU3度恢复明显。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Improvement in resolution and use of high-frequency transducers in US has enabled visualization of previously unreported changes in medullary pyramid echogenicity in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hydronephrosi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unreported changes in echogenicity and morphology of the renal pyramids in ureteropelvic junction (UPJ) obstruction correlate with 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 (DRF) of the kidney as determined by technetium-99m mercaptoacetyltriglycine ((99m)Tc-MAG3) scan.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nal sonograms in 60 children with UPJ obstru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the echogenicity of the pyramids: (1) normal echogenicity of the pyramids, (2) increased echogenicity of the pyramids with maintained corticomedullary differentiation (CMD), and (3) loss of CMD. DRF, as determined by (99m)Tc-MAG3 scan, of the obstructed kidney of >/=45% was considered normal and 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