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C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20例,共120眼,收治年限在2012年5月~2014年12月之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患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为观察组;单用激光光凝治疗的为对照组,各39眼。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提高值、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下降值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提高值、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降低值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门诊确诊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48例(48眼),根据是否联合激光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为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矫正视力治疗后显著好转,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厚度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降低,较之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效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成效总有效率为45.83%,差异显著(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显著,从而有效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患者应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60例60眼,行康柏西普注射剂玻璃体腔内注射,每月1次,治疗3个月,后期随诊6个月,比较患者术后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水肿消退率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渗漏情况。结果经过3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患者视力均有所提升,经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患者应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取得了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67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和B组34例,A组行单独激光治疗,B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3.48%(43/46),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B组患者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优于A组治疗后(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苏畅  孙莎 《当代医学》2021,27(7):159-161
目的比较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雷珠单抗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64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32眼)。研究组予以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予以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CVA、CMT、MT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CVA均有所提高,CMT、MT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眼部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激光治疗基础上加用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疗效显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2016-05/2017-02间收治的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8例8眼,3月内给予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 ,眼底荧光造影(FFA)及眼底出血吸收情况.结果:所选患者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1周,1、2、3月后平均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检查FFA 显示视网膜渗漏明显减轻,眼底出血明显吸收.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 药物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的黄斑水肿疗效肯定,但远期疗效及注射药物的频率尚需进一步观察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3例CRVO继发ME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577 nm激光黄斑格栅光凝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77 nm激光黄斑格栅光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74%(45/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BCVA明显高于对照组,CM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眼压升高1例(2.13%),程度较轻,未经治疗自行恢复;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77 nm激光黄斑格栅光凝治疗CRVO继发ME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CMT,改善视力,且效果稳定,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CV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M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与对照组的18.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BCVA水平,以及降低CMT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单纯激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案均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水平、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视力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患者的视力水平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疗法,用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科疾病中,对患者视力、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的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临床确诊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28例28眼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康柏西普+激光组(CL组)15例15眼和激光组(L组)13例13眼。CL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2周后行视网膜激光光凝,L组行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两组间比较,1d,1周、1月及3月CL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及稳定眼数明显多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6,11.424,14.623,10.325,P<0.01)。CL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d、1周、1月及3月平均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MT)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5.662,5.481,5.816,5.231,P<0.05),L组治疗后1周及1个月平均C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311,3.245 P<0.05),治疗后1d及3个月平均C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治疗后1d、1周、1月及3月平均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51,4.009,4.857,8.66)。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疗效优于单纯激光光凝。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作者所领导的团队近年来在视网膜研究方面的主要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集中介绍了褪黑素对视网膜神经元的神经调制作用;而在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方面,则涉及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特别是Müller胶质化激活和ephrin/Eph信号系统的反向信号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最后论及视网膜多巴胺在眼屈光系统发育及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多巴胺与屈光发育和近视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单纯巩膜外加压+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5例14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结果138例138眼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成功率95.2%。失败7眼,其中6眼再次手术后复位,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第1天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102眼(70.3%),30眼术后2~3 d完全吸收,4眼术后3~7 d吸收,2眼术后15 d以后吸收。随访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在双目间接眼底镜下实施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是治疗绝大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移植分化完成而发育不完全的新生猪全层视网膜组织,探讨此种供体改善光变性猪视功能的可能性.方法 选1~6 d新生小猪为供体,用准分子激光微切削脉络膜制备神经上皮-RPE联合移植片,并通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将联合移植片移植进光变性猪视网膜下腔.在视网膜移植术后1周、1~5个月,通过检眼镜、眼底彩照、荧光造影,观察移植物的存活状况及宿主视网膜有无排斥反应迹象;用mfERG检测并比较不同时相间N1、P1波振幅和潜伏期,综合评价移植术后视网膜功能的变化.结果 对8只光变性猪15眼实施视网膜移植手术,移植物植入视网膜下腔11眼,手术成功率为84.6%.移植术后1~2个月可见与宿主视网膜有清楚界限的移植床及其内灰黑色移植物, FFA检查可见移植物有荧光渗漏.光变性猪视网膜移植术后1~5个月, mfERG检测N1波、P1波幅值和潜伏期并在不同时相点间比较,发现N1波、P1波幅值随存活时间延长而增高,反应活跃区在第2、3环;而各环N1波、P1波潜伏期较手术前均明显缩短,存活后期更显著.结论 功能检测结合活体形态的同步观察,综合评价视网膜移植术后光变性猪视网膜功能改善的效果,从而证实了分化成熟的新生猪视网膜移植确实改善了光变性猪的视网膜功能.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年余,加重伴视物遮挡感2月入院.查体:右眼视力0.05(矫正-7.00DS→0.2),左眼视力0.2(矫正-7.00DS→1.0);右眼前节(一),眼底:-6 D见视乳头边界清,色泽淡红,4:00~7:00位视网膜隆起,色泽灰白,最高处+1 D可看清,12:00~5:00位视网膜呈球状隆起,呈幕布样下垂,色泽灰白壁薄,边界清楚,有囊性感,血管爬行其上,最高处+6 D可见,黄斑区呈囊样水肿改变.左眼(一).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循环时间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分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建伟  惠延年  张鹏 《医学争鸣》2000,21(5):S101-S103
目的 探讨视网膜循环时间(PCT)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53例(53眼)有视网膜动脉硬化的RVO患者,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定的RCT分型,将〉5s的定为缺血型(HR),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13例和分支静脉阻塞(BRVO)13例。〈5s的定为郁滞型(VSR(,其中CRVO17例和BRVO10例。结果 CRVO和BRVO中HR的RCT均有明显延长(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病情的不同 ,对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 1例 2 1眼选择环扎术、冷冻、外加压或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前膜剥离、切除、视网膜切开、切除、眼内氩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部分病例采用气液交换平复视网膜。术后眼内充填 C3F8或硅油。结果 :随访 3~ 12个月 ,视网膜最终复位 18眼 ,3眼未复位。手术成功率 86% (18/ 2 1)。结论 :采取适当的联合手术方法 ,能提高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治愈率。氟碳液的应用 ,简便了手术操作 ,提高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效果。方法 :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 4例患者 ,1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加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硅油填充加巩膜环扎术 ;2例行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C3F8填充术 ;1例行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硅油填充术。结果 :4例患者的炎症均控制良好 ,视网膜均成功复位。随访 9个月~ 3年 ,4例视力分别为 0 0 1(矫正视力 0 12 ) ,0 15,0 1,0 3。结论 :视网膜脱离是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严重并发症 ,通过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 ,可有效地提高视网膜脱离的复位率 ,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A patient who was referred to the eye department for routine ocular assessment prior to commencement of antituberculous therapy was found to have periphlebitis in both eyes despite being visually asymptomatic.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confirms the presence of vasculitis without any retinal oedema or areas of non-perfusion, which may sometimes accompany the condition. Within 2 months of systemic treatment, the ocular signs regressed without any permanent effect on vision. This case highlights a rare ocular complication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tuberculosis which fortunately did not result in loss of vision due to prompt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