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成人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睾丸肿瘤组26例、肿瘤样病变组14例)的常规超声和超声影像检查资料,比较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超声造影对其的诊断效能。结果 睾丸肿瘤组、肿瘤样病变组在病变大小、形态及回声的均匀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增强形态、增强模式及“假包膜”征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率为88.5%、64.3%及80.0%;超声造影对睾丸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率为100%、92.9%及97.5%。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两种方法中,Z=1.835,P=0.0665,两种方法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特征有助于不同类型睾丸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睾丸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泌尿外科疑诊睾丸肿瘤患者12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后经病理确诊11例。观察分析其二维声像图、彩色能量图及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结果本组超声造影诊断睾丸肿瘤准确性91·7%。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睾丸肿瘤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肾上腺肿瘤患者60例,术前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声像图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常规超声确诊53例,其中30例腺瘤平均直径(23.14±4.61)mm,内部呈均质细点状回声,边界光滑、整齐,包膜完整;15例嗜铬细胞瘤平均直径(56.74±4.51)mm,内部呈均匀低回声,边界呈清晰较高回声;8例髓样脂肪瘤平均直径(38.42±4.62)mm,呈圆形均质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6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超声造影确诊57例,32例腺瘤声像图表现为病灶周围均匀增强,内部见散在造影剂;19例嗜铬细胞瘤内均有造影剂填充,多呈明显增强,为富血供病灶;6例髓样脂肪瘤声像图表现为病灶不均匀增强,中央高而周边回声低;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肾上腺肿瘤的敏感性为91.25%,特异性为90.33%,曲线下面积为0.931,均高于单独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均P0.05)。结论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均能准确诊断肾上腺肿瘤,两者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睾丸肿瘤的高频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睾丸肿瘤的高频声像图特征,探讨高频超声在睾丸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睾丸肿瘤的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声像图。结果36例被诊断为睾丸肿瘤,敏感度为97%。本组睾丸肿瘤具有共同声像特征:睾丸肿大,睾丸纵隔声像扭曲或消失,有占位病灶。睾丸精原细胞瘤、畸胎瘤、睾丸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具有较为特征性的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睾丸恶性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丰富,杂乱,动脉血流频谱PSV5.1~19cm/s,RI0.42~0.82;睾丸良性肿瘤内部无或稀少的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诊断睾丸肿瘤敏感性高,其声像图较具特征,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对鉴别睾丸肿瘤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50例(良性29例,恶性21例),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重点观察并记录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包括:增强时相、增强顺序、增强模式、增强程度,并比较其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超声造影增强特征诊断肾上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对95例常规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病变或可疑肾脏占位病变的患者,进行声诺维超声造影检查,将其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95例肾脏良恶性肿瘤造影时相、造影增强模式有一定特点,肾透明细胞癌多表现为快速增强、快速减退;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表现为延迟增强、延迟减退。结论超声造影对鉴别肾脏肿瘤良恶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腹部瘤样结核与腹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26例腹部瘤样结核和18例腹部肿瘤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腹部瘤样结核病灶主要分布在右侧腹部.腹部瘤样结核病灶显著小于腹部肿瘤[(4.2±1.9) cm vs (6.4±3.1) cm,P<0.05].73.1% (19/26)的腹部瘤样结核边界不清,而77.8% (14/18)的肿瘤边界清晰.腹部瘤样结核均表现为等增强或低增强,而腹部肿瘤一半以上表现为高增强(P<0.01).腹部瘤样结核主要表现为环状增强和不均匀增强,而肿瘤多表现为均匀增强或不均匀增强(P<0.05).结论 腹部瘤样结核在病变的分布、大小、边界及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和增强形态与腹部肿瘤不同,超声造影在其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肿瘤的效果,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筛选出本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诊治的10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变43例,恶性病变57例;术前对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的诊断结果,并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效果,计算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检出良性病灶33例,恶性病灶41例;超声造影检查检出良性病灶40例,恶性病灶55例。常规超声检查诊断肝脏肿瘤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74.0%、71.9%、76.7%、80.4%、67.3%;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肿瘤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5.0%、96.5%、93.0%、94.8%、95.2%;超声造影检查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结论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肿瘤的效果显著,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选择泌尿外科疑诊睾丸肿瘤患者55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经病理确诊35例.观察分析其二维声像图、彩色能量图及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结果超声诊断睾丸肿瘤的总敏感性97.1%,特异性90.0%,准确性94.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睾丸肿瘤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肾盂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肾盂肿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影像表现及诊断结果,评估超声造影诊断准确性。结果 1例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均未发现肿瘤,2例诊断为肾盂良性肿瘤,19例诊断为肾盂癌,21例超声造影诊断同术后病理一致。结论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新技术,在肾盂肿瘤诊断、肿瘤分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提高肾盂肿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早期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腺病灶切除术患者113例(140个乳腺肿块)分别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对照,比较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40个病灶中,恶性90例(病灶98个),良性23例(病灶42个)。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诊断早期乳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3.47%、80.95%、75.71%与77.55%、85.71%、8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44、0.34、0.74,P均>0.05);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84%、90.47%、91.43%,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或超声造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7.71、11.52、7.46、12.59,P均<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早期乳腺癌中具有良好诊断效果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睾丸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术前经CEUS检查并术后经病理证实的81例睾丸占位性病变的CEUS特征,通过比较不同性质睾丸占位性病变的CEUS特征来鉴别其良恶性,并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CEUS指标来预测睾丸占位性病变的恶性风险程度。 结果:睾丸占位性病变的增强边界、始增速度、增强后病灶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均匀程度、增强水平、廓清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3个与睾丸占位性病变恶性相关的CEUS特征,依次是增强边界不清、快进、增强后病灶范围增大。 结论: CEUS对鉴别睾丸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胆囊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的图像特征,探讨二者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经病理证实的86例胆囊病变患者,术前CEUS与CECT的图像特征以及术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胆囊病变CEUS与CECT的增强模式比较以及单用CEUS或CECT与联合运用的诊断准确性的比较采用McNemer检验,CEUS胆囊良恶性病变由高增强转变为低增强的时间比较用t检验。 结果胆囊良恶性病变CEUS与CECT的增强模式类似。动脉期,良恶性病变CEUS与CECT均以高增强为主,其中,恶性病变分别为83.8%(57/68)、85.3%(5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良性病变分别为100%(18/18)、94.4%%(17/18)。恶性病变CEUS与CECT在增强晚期或延迟期表现为低增强者分别为86.8%(59/68)、85.3%(5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良性病变CEUS与CECT在增强晚期或延迟期表现为低增强者分别为83.3%(15/18)、77.8%(14/18)。良恶性病变CEUS转变为低增强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9±10.0)s vs(35.50±6.72)s,t=6.729,P<0.001)]。单用CEUS其诊断胆囊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77.9%(53/68)、77.8%(14/18)、77.9%(67/86);单用CECT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75%(51/68)、55.6%(10/18)、70.9%(61/86);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3.8%(57/68)、55.6%(10/18)、77.9%(67/86);CEUS与CECT联合应用对胆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高于单用CECT。 结论CEUS与CECT结合有助于提高胆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为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经直肠超声造影观察膀胱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研究经直肠超声造影对膀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病人65个膀胱占位性病变的经直肠超声造影声像图,采用时间-强度软件测量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并分析各自的增强模式及定量参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经直肠超声造影诊断51个膀胱恶性病变,14个良性病变。病理诊断49个膀胱恶性肿瘤,16个良性病变。膀胱良恶性肿瘤的峰值强度(P=0.000)和廓清时间(P=0.000)有统计学意义,到达时间(P=0.237)和达峰时间(P=0.2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直肠超声造影诊断膀胱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95.3%,灵敏度为97.9%,特异度为87.5%,阴性预测值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6.0%。结论:经直肠造影造影检查鉴别诊断膀胱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优于常规超声,“快进慢退”高增强模式结合峰值强度及廓清时间界值点鉴别膀胱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输尿管占位的可行性及声像表现.方法 对19例19个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尿管占位性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输尿管占位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内部结构的增强表现.结果 本组19个肿...  相似文献   

16.
乳腺肿瘤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肿慵实时超声造影的增强方式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乳腺肿块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分为周闱片状型、周刚点条状型、整体均匀型及整体不均匀型,并统计有无充盈缺损,、结果乳腺肿瘤26例为恶性,19例为良性,,40例超声造影增强,5例超声造影尤增强。乳腺肿瘤恶性组周闱片状增强、整体不均匀增强的比例高于良性组.恶性组周围点条状增强、整体均匀增强的比例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周刚片状捌增强方式作为超声造影恶性指标,周围点条状型、整体均匀型增强方式作为良性指标,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71%,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6%。结论超声造影良恶性增强模式小同,恶性以周闹片状型为主,良性以周同点条状型、整体均匀型为主,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输尿管占位的可行性及声像表现.方法 对19例19个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尿管占位性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输尿管占位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内部结构的增强表现.结果 本组19个肿块最大长径范围2.1~7.7 cm,常规超声显示低回声肿块7个,等回声肿块10个,高回声肿块1个,显示欠清1个;8个病灶内发现彩色血流信号,6个仅周边见彩色血流信号,5个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19例病灶早期均见增强,同步增强8个,缓慢增强11个;达峰值时呈稍高回声11个,稍低回声3个,等回声5个;增强晚期快速消退16个,同步消退1个,稍慢消退1个,不能比较1个.常规超声的病灶血供检出率、边界清晰显示率和输尿管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4%(14/19)、16%(3/19)和50%(8/16),超声造影的病灶血供检出率、边界清晰显示率和输尿管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100%(19/19)、58%(11/19)和94%(15/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可改善输尿管占位的血供和边界显示,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局灶性胸膜增厚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胸膜增厚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取得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根据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绘制ROC曲线计算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对胸膜增厚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 结果36例胸膜增厚病变中良性组与恶性组各18例,2组间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胸膜增厚病变累及的长度小于良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1.49)cm vs(5.36±2.98)cm,P=0.002]。超声造影结果显示,等-高增强主要见于恶性组(16/18,88.9%),低-无增强主要见于良性组(9/18,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胸膜增厚累及长度诊断胸膜增厚病变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最佳截断值为4.75 cm,等-高增强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2项指标相结合后联合因子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可达0.816,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9.4%、66.7%、80.0%,约登指数为1.611。 结论常规超声测量的病变最大长度及超声造影强化程度能够有效鉴别局灶性胸膜增厚病变的良恶性。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能够有效提高胸膜增厚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为后续穿刺活检和诊断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Ⅰ型与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8例PRCC患者的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表现.78例患者中36例为Ⅰ型PRCC,42例为Ⅱ型PRCC,男性58例(74%),女性20例(26%),年龄(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