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均复查头颅CT,了解是否存在迟发性出血,并分析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未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161例,占89.44%;出现颅内血肿19例,占10.56%;其中21.05%发生时间术后8h,63.16%发生于术后8~24h,10.53%发生于25~72h,5.26%发生时间72h。迟发性颅内血肿组GCS评分、Babinski征阳性、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APTT、TT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统计学意义项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CS评分为3~5分、Babinski征阳性、脑挫裂伤、颅骨骨折、TT是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常发于与术后8~24h,其中GCS评分为3~5分Babinski征阳性、脑挫裂伤、颅骨骨折、TT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再次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2例,轻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改善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早期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意义。方法搜集193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颅内压监测组(n=96)和对照组(n=97)。观察两组颅内迟发性血肿的情况及预后。结果监测组迟发性颅内血肿16例,发生率16.67%,平均出现时间(12.6±4.8)h;对照组15例,发生率15.46%,平均发现时间(18.4±4.3)h。监测组恢复良好和轻残11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和死亡2例;而对照组恢复良好和轻残7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和死亡4例。结论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对于术后颅内压异常增高宜及时复查CT,早发现、早处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95年4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26例老年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预后受患者年龄、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原有的慢性疾病、合并症和并发症等多因素的影响。结论对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注意原有慢性疾病的处理和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未见血肿,而在以后的重复CT检查中发现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新的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1].本文通过我院2003~2006年收治33例颅脑外伤致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4至2007年江苏省姜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957例,发生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59例(6.2%),开颅术后迟发性多发颅内血肿7例,占颅内迟发性血肿11.9%。发现后均立即采取二次手术充分减压,清除血肿,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B超对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B超对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39例患者采用实时术中B超探查的方法,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术中B超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23例,其中同侧脑挫裂伤灶脑内血肿5例,对侧硬膜外血肿14例,对侧脑内血肿3例,对侧硬膜下血肿1例;多发性血肿11例。患者治愈12例,中残3例,重残4例,死亡4例,死亡率17.4%(4/2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应首先考虑迟发颅内血肿的存在,并行术中B超扫描,迅速定位血肿的部位,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 12例重型或特重型颅脑损伤伴创伤性气胸病人的诊疗经 验…………………姚一黄民权张小斌等(2)117 MARK信号转导的现况及在脑创伤中的应用………… ………………………刘智良罗成义徐如祥(1)60。NGF预防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吴佐泉邱炜丁继兵等(4)23l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0例分析……………………… ………………………………胡子慧丁建军(2)123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 ……………………刘玉光王宏伟吴承远等(1)11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30例闭合性脑挫裂伤患者(其中10例伴有初发性颅内血肿),伤后血凝功能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先后二次行CT扫描,了解血凝异常在迟发性血肿中的重要性。结果显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血凝障碍的程度成正比,颅内迟发性血肿与血凝障碍的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尤其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聚体(D-dimer)是较敏感的指标。根据测定结果,我们认为多项血凝指标异常不仅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程度的依据之一,而且可作为早期判断迟发性血肿的客观指标之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10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颅脑损伤术后经CT扫描证实为迟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与原发伤的关系.结果 血肿可发生脑内、硬膜外、硬膜下;有邻近型、远隔型、对侧型;血肿大部分发生在72h以内,少数72h以后;常有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原发伤.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血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单侧开颅术后非计划性再次开颅清除对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莆田市第一医院和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初始手术为单侧开颅的TBI患者203例,根据是否为非计划性再次开颅清除对侧颅内血肿,将患者分为单次开颅手术组(182例)和再次开颅手术组(2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对侧再次开颅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单次开颅手术组比较,再次开颅手术组患者术前有对侧颅脑损伤CT征象(原始颅内血肿、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初始手术中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侧颅脑损伤CT征象(OR=13.043,95%CI:1.699~100.156,P=0.014)是导致再次开颅行对侧血肿清除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BI患者单侧开颅术后,对侧常因迟发性或扩大的颅内血肿而被迫再次开颅手术,对侧存在颅脑损伤CT征象是导致对侧再次开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顶部广泛对冲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46例额颞顶部广泛对冲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3~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22例(47.83%),中度残疾6例(13.04%),莛度残废4例(8.7%),死亡14例(30.43%)。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脑穿通畸形、脑积水、颅骨缺损综合征等。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额颞顶部广泛对冲伤(尤其是单侧)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226例重型颅脑损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A组180例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基础上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手术,B组46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大面积脑梗塞、严重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以及GOS标准预后评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的手术能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 本组285例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中,A组160例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B组125例采用常规大骨瓣减压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术后骨窗脑组织嵌顿、脑移位、脑干变形扭曲、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GOS标准预后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能有效减少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侧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行双侧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至半年随访,本组患者恢复良好13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0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23.8%。结论双侧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早发现及处理迟发性颅内血肿,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的患者152例,应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常规手术组)的患者1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CT复查、颅内压监测和预后情况. 结果改良手术组术后中线基本恢复者的比例(82.2%)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41.4%).术后颅内压(30~35 mm Hg)较常规手术组(40~60 mm Hg)明显下降,疗效(预后良好69例,预后不良56例,死亡27例)较常规手术组(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42例,死亡34例)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减少脑组织嵌顿,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的患者152例,应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常规手术组)的患者1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CT复查、颅内压监测和预后情况. 结果改良手术组术后中线基本恢复者的比例(82.2%)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41.4%).术后颅内压(30~35 mm Hg)较常规手术组(40~60 mm Hg)明显下降,疗效(预后良好69例,预后不良56例,死亡27例)较常规手术组(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42例,死亡34例)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减少脑组织嵌顿,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 (DPIH)的原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790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 ,4 5例出现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 ,将DPIH与未出现术后血肿 (WRIH)者在某些临床特征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比较 ,在术前出现脑疝征象、血肿的类型、凝血功能异常、手术方式、术中低血压及治疗结果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DPIH的发生与颅脑损伤的程度、类型、治疗方式及全身因素密切相关 ,其预后很差。血肿清除术后症状不能改善或病情恶化时应行动态CT检查 ,可尽早发现DPIH。一些预防措施可有助于减少DPI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半随机原则等分为两组,治疗组行术中控制性减压术,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术后随访6个月,GOS预后评分4-5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治疗组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3例,迟发性颅内血肿4例,脑梗死2例。对照组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1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12例,脑梗死3例。两组急性脑膨出和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GOS4。5分23例,1.3分17例;对照组GOS4-5分13例,1-3分27例;两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控制性减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手术处理。方法对34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进展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处理、双侧去骨瓣等可以降低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致重残率和致死率。术中及时复查CT可以为下步手术方案提供确凿的临床证据。结论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由多种因素引起,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