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震惊反射的前脉冲抑制与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信息处理异常,感觉门控障碍可能是其内在机制,对感觉运动门控方面的研究是探索这一机制的可行途径。震惊反射的前脉冲抑制作为感觉运动门控过程的模型,其机制己被广泛研究。本文对震惊反射环路、前脉冲抑制环路和前脉冲抑制的神经调节环路进行综述,并简述前脉冲调节环路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知觉空间分离下的前脉冲抑制缺陷。方法纳入42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以及38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所有被试者进行基于知觉空间分离线索的改良范式的前脉冲抑制测量,并对2组前脉冲抑制结果进行比较,采用以改良前脉冲抑制为预测因子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区分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结果在知觉空间分离的范式下,60 ms和120 ms间期2组前脉冲抑制存在差异[27.6(14.2,31.7)与37.9(26.5,60.4),Z=-4.04,P<0.01;28.8(3.2,39.6)与40.4(27.4,53.0),Z=-3.15,P<0.01],差异的效应值(Cohen′d)分别是0.91、0.70。以改良范式前脉冲抑制作为分类预测因子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0 ms和120 ms的知觉空间分离前脉冲抑制区分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0%、73.5%。结论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知觉空间分离下的前脉冲抑制缺陷,且其可能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单药治疗对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前脉冲抑制(PPI)和P50的影响。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检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首发组,n=81)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组,n=92)利培酮治疗前及治疗6~8周后PPI和P50各项指标,结果与59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首发组与慢性组PPI的单独强刺激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均<0.05)。治疗前PPI和P50指标在两患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PPI和P50抑制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得分、发作次数、病程之间无相关性(P>0.05)。治疗后,除P50中的S1波幅的组别主效应显著(F=4.97,P=0.016)外,其余P50测量指标以及PPI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0.05);利培酮对PPI和P50测量指标的影响与疗效无关。结论: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PI与P50缺陷与其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病程等无关,利培酮无法改善PPI和P50抑制缺陷。  相似文献   

4.
前脉冲抑制 ( PPI)指惊吓反射中在惊吓刺激 (脉冲 )之前给予轻微刺激 (前脉冲 )可以抑制动物对刺激反应的现象。 PPI是感觉运动门控水平的标志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运动门控丧失 ,从而导致信息超载出现幻觉和妄想症状 ,同时伴有 PPI的降低 ,PPI是认知障碍的可测量的指标之一。PPI的调控涉及了多个脑区及多种递质系统并可以用来预测抗精神病药物的效应 ,种属分析及基因技术也被用来探讨 PPI的机制。它在精神分裂症的发展模型研究中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特征,并随访其变化。方法 纳入56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8名健康儿童,应用事件相关脑电仪,采用单独强刺激和弱刺激+强刺激范式,进行PPI检测。患儿组于治疗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进行PPI随访。结果 基线时,在Cz点,患儿组比对照组单独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潜伏期延长[(97.00±13.02)ms vs.(86.02±11.10)ms,P<0.01],患儿组比对照组弱刺激+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潜伏期延长[(97.01±20.02)ms vs.(84.01±17.02)ms,P<0.01]、波幅增高[(47.01±21.00)μV vs.(39.00±12.01)μV,P<0.01],患儿组PPI比值低于对照组(43.02%±37.21%vs. 66.00%±32.01%,P<0.01)。未发现患儿组PPI各指标与PANSS量表总分、各因子分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患儿组在治疗后的第1年、第2年和第3年进行PPI检测,Cz点惊跳反射波幅、PPI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6.
认知障碍的前脉冲抑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脉冲抑制(PPI)指惊吓反射中在惊吓刺激(脉冲)之前给予轻微刺激(前脉冲)可以抑制动物对刺激反应的现象。PPI是感觉运动门控水平的标志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运动门控丧失,从而导致信息超载出现幻觉和妄想症状,同时伴有PPI的降低,PPI是认知障碍的可测量的指标之一。PPI的调控涉及了多个脑区及多种递质系统并可以用来预测抗精神病药物的效应,种属分析及基因技术也被用来探讨PPI的机制。它在精神分裂症的发展模型研究中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和比较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初步探讨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各80例,选取8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自编早年分离经历调查问卷对3组进行调查. 结果:抑郁症组有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的比率(x2分别=5.01,11.02)、在分离期间与父母相距省外的比率(x2分别=8.17,15.07)及对分离经历的负面评价(x2分别=12.57,9.99)均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抑郁症组早年与父母分离后的养育人与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11.91,10.90;P均<0.05). 结论:早年与父母分离的经历可能是成年后患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认知功能上的优势。方法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和氟哌啶醇治疗组各30组,同期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于基线期、治疗4周后及12周后对两患者组进行人际知觉任务(IPT-15)、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对照组在基线期接受IPT-15评定。结果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PANSS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P均0.05),但各时间节点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IPT-15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IPT-15评分治疗时间节点(基线期、4周以及12周)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时间节点×组别交互作用显著(P0.05)。治疗12周末,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IPT-15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人际知觉功能缺陷,阿立哌唑可能有助于改善其人际知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刘大鼠自发活动、感觉运动门控和物体再认记忆的影响,探讨MK-801模拟精神分裂症不同内表现型的适宜剂量.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共104只,按照体质量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1)取SD大鼠48只,分为MK-801小剂量组、MK-801中剂量组、MK-801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观察不同剂量MK-801 (0.1、0.2、0.4 mg/kg)对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2)取SD大鼠32只,分为MK-801小剂量组、MK-801中剂量组、MK-801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不同剂量MK-801(0.1、0.2、0.4 mg/kg)对大鼠前脉冲抑制(PPI)的影响;(3)取SD大鼠24只,分为MK-801小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观察小剂量MK-801 (0.1 mg/kg)对大鼠物体辨别测试的影响.结果 (1)中高剂量MK-801 (0.2,0.4 mg/kg)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大鼠自发活动的增加以及PPI的损害(P<0.05或P<0.01),小剂量(0.1 mg/kg)组在自发活动和PPI上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小剂量MK-801组在物体辨别测试中对新物体的偏爱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57.79±10.66)%比(73.34±18.52)%,P<0.05].结论 中高剂量MK-801可引起自发活动和感觉运动门控功能异常,而小剂量在排除运动系统异常的前提下可特异性地破坏大鼠的再认记忆,提示MK-801模拟精神分裂症的不同内表现型时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额叶不同亚区损伤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方法 将20例前额叶不同亚区损伤患者以及20名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被试,采用视觉面孔和视觉空间的延迟匹配任务对上述2组进行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72.9%±6.1%)相比,前额叶腹侧(ventral prefrontal cortex,VPFC)损伤的患者视觉客体工作记忆的正确率(46.4%±11.4%)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0,P<0.01);而前额叶背外侧(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损伤的患者在视觉客体(50.4%±15.1%)和视觉空间(72.6%±18.6%)工作记忆均有明显损伤,与对照组(72.9%±6.1%、89.4%±1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0.5、59.5,均P<0.01).对左、右前额叶损伤的2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组患者在视觉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正确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前额叶亚区进行左右侧比较,2组VPFC患者在视觉客体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侧DLPFC损伤组和右侧DLPFC损伤组在视觉客体工作记忆正确率和视觉面孔工作记忆正确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额叶是工作记忆加工的重要脑区,其不仅参与了视觉客体的工作记忆加工过程,同时参与了视觉空间的工作记忆加工,而且对于前额叶不同亚区在视-空间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还存在分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同时存在空间注意障碍和数字空间表征障碍。方法对年龄、文化程度、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等相匹配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进行线段等分试验和数字等分试验。结果在线段等分试验中,线段长度分别为4、6、8、10、12、14、16、18、20cm时,患者组的偏移率均比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数字等分试验中,所呈现数字对的间距为3、5、7、9时,无论是顺向还是反向提问,患者组平均偏移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的顺向与反向提问之间测试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线段等分试验中表现为左偏而数字等分试验中无偏移,提示其存在单侧注意障碍但无数字空间表征障碍。  相似文献   

12.
以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唾液地塞米松抑制试验(SDST)。结果显示SDST与血浆地塞米松抑制试验(PDST)结果相同。唾液皮质醇浓度与血浆浓度高度相关。30例中有12例SDST至脱抑制。发现脱抑制现象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阳性症状有关,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情严重并伴明显的阳性症状时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前炎性因子水平与急性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探索前炎性因子在疾病发生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共纳入急性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5例(患者组),健康对照50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L-1B、IL-6和TNF—的浓度;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在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前炎性因子浓度差异的同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β[12.3(2.8,15.0)ng/L比7.9(1.3,9.9)ng/L]、TNF—α[151.6(58.9,186.8)ng/L比108.9(37.0,132.3)ng/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按照性别、发作次数、病程、家族史、精神病理症状对患者组进行分层,首发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高于复发患者;病程小于5年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家族史阳性患者IL-6水平高于阴性患者;以阳性症状为主患者的TNF—α水平高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组血清IL-1β与IL-6(r=0.49,P〈0.01)、TNF-α(r=0.30,P〈0.01)呈正相关;对照组血清IL-1β水平与IL-6(r=0.55,P〈0.01)、TNF—α(r=0.34,P=0.02)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免疫激活程度与疾病的临床特征有关;免疫异常可能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以Stroop范式的近红外光谱成像(NIRS)的脑血流空间特征。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康宁医院急性干预科住院的女性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例,并纳入观察组,同时纳入年龄、受教育年限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9例)。以Stroop测试为范式,行NIRS检测,检测时间共74 s,记录NIRS的数据。其中前面10 s为基线期,任务期共64 s,计算相对于基线期的平均氧合血红蛋白(OxyHb)水平,分析NIRS的空间特征。观察组给予奥氮平[平均剂量(17.78±2.92)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NIRS,对照组检测1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通道17、18平均OxyHb水平为0.02(-0.02,0.18)、0.04(-0.07,4.11)mmol/L,均高于对照组[-0.22(-0.33,0.04)、-0.35(-0.69,-0.02)mmol/L],通道20治疗前为-0.17(-0.32,0)mmol/L,低于对照组[0.08(-0.08,0.3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道17、18、20治疗后平均OxyHb水平分别为-0.05(-0.21,0.04)、-0.10(-0.24,0.01)、-0.02(-0.21,0.11)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存在前额叶右腹部中间区负激活及左中间腹外侧区正激活的情况,治疗后有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未治疗期与社会功能缺陷的关系。方法对2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关未治疗期及社会功能缺陷的调查,于治疗前和出院半年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进行评定,以未治疗期〈1年122例为研究组,≥1年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的差异及半年后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平均未治疗期为(0.33±0.26)年,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7±0.89)年(P〈0.01);经过住院治疗和出院维持治疗半年后,两组的SD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改善,但SDSS总分和职业功能、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和生活能力等方面以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出院半年后社会功能有显著改善,从业比例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半年内复发的比例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未治疗期与其社会功能缺陷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存在听觉惊跳反射缺陷及抗精神病药的影响.方法 第1代药物组:服用第1代抗精神病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25例;氯氮平组:服用氯氮平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25例;对照组:身体健康的男性25名;3组的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均匹配.对上述3组进行听觉刺激惊跳反射检测,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精神病理症状.结果 (1)第1代药物组惊跳反射的反应波幅(SR)[(553.6±516.9)mV]明显低于对照组[(942.0±447.3)mV,P=0.009],氯氮平组的SR[(755.9±439.4)mV]介于上述2组之间,但与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第1代药物组惊跳反射的适应性(HAB)[(17.8±35.8)%]明显低于对照组[(44.9±28.9)%,P=0.027],氯氮平组的HAB[(22.9±34.1)%]介于上述2组之间,但与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当时间间隔(LI)为120 ms时,第1代药物组的惊跳反射弱刺激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显著小于对照组(P=0.024),氯氮平组的PPI值介于上述2组之间,但与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为30 ms或60 ms时,3组间PP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第1代药物组和氯氮平组患者不同LI的PPI与其临床病理症状可能不存在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听觉惊跳反射弱刺激抑制的缺陷;氯氮平可能能部分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惊跳反射的脱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对谷氨酸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表现出的高活动性及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损害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152只分组(n=8或n=10)进行下述对照观察:观察不同剂量氟哌啶醇(0.03、0.1、0.3 mg/kg)腹腔注射对昆明种小鼠探究行为和自主活动的影响;以0.25 mg/kg MK-801诱导小鼠自主活动增加,观察上述剂量氟哌啶醇对MK-801致小鼠高活动性的影响;以0.5 mg/kg MK-801诱导小鼠PPI损害,观察氟哌啶醇(0.1、0.3、1 mg/kg)对基线水平PPI以及MK-801损害后PPI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哌啶醇剂量为0.1 mg/kg和0.3 mg/kg时,小鼠的探究行为及自主活动总路程减少(P<0.05);但剂量为0.03 mg/kg时,对小鼠的探究行为及自主活动均无影响(P>0.05)。氟哌啶醇剂量为0.1~0.3 mg/kg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由MK-801引起的自主活动增加(F=27.23,P<0.01),0.1mg/kg的氟哌啶醇的抑制程度为22%(P<0.01),0.3 mg/kg的氟哌啶醇的抑制程度为65%(P<0.00...  相似文献   

18.
对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唾液地塞米松抑制试验(SDST).结果显示SDST与血浆地塞米松抑制试验(PDST)结果相同。唾液皮质醇浓度与血浆浓度高度相关,31例中有12例SDST呈脱抑制,发现脱抑制现象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阳性症状有关,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情严重并伴明显的阳性症状时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背景 与成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基因易感性更高,阴性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和社会功能恢复不良等特点。明确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异常改变对进一步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个体化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索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功能及有效连接的异常改变,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影像机制研究提供影像学参考。 方法 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未用药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21例,同期纳入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1例。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估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所有被试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以双侧楔叶为种子点进行功能及有效连接分析,计算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图,并分析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 在功能连接方面,患者组双侧楔前叶与左侧颞中回的功能连接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FWE校正,簇水平 P<0.05);在有效连接方面,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表现出从种子区到左侧额中回的负反馈效应。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从双侧楔前叶到左侧额中回有效连接减低与PANSS总评分呈正相关( r=0.450, P<0.05)。 结论 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下双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及有效连接网络模式可能存在异常,其中双侧楔前叶与左侧额中回的有效连接减弱可能与患者精神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发未经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男性、女性患者前额叶和丘脑的神经生化代谢物质特点及差异.方法 纳入符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早发患者44例(患者组),其中男25例(男性患者组)、女19例(女性患者组),以及健康对照者50名(对照组),其中男30名(男性对照组)、女20名(女性对照组).采用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在患者入院24 h内抗精神病药治疗之前及健康对照入组时检测所有受试者前额叶和丘脑N-乙酰基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ongtaining compounds,Cho)与肌酸复合物(creatine compounds,Cr).采用PAN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结果 男性与女性患者组之间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病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组和女性患者组的NAA/Cr值:左侧前额叶(1.44±0.27和1.41 ±0.24)、右侧前额叶(1.41 ±0.28和1.39 ±0.26)及左侧丘脑(1.47±0.28和1.49±0.29)均分别低于同性别对照组(1.62±0.33和1.60±0.34、1.65±0.32和1.59 ±0.30、1.62 ±0.36和1.71±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2.06、2.23、2.28、2.20、2.09,均P<0.05).男性与女性患者组之间1H-MRS各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前额叶、丘脑的NAA/Cr值、Cho/Cr值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病程间均无相关性(r=-0.37 ~0.27,P>0.05).结论 早发未经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双侧前额叶和左侧丘脑的神经元损害,这种损害与临床症状和病程均无直接关系,未发现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