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124例MPP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同期20例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影像学表现将MPP患儿分成不同亚组:轻症MPP组和重症MPP组、MPP组肺不张组和非肺不张组、肺实变组和非肺实变组、胸腔积液组和无胸腔积液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患儿BALF中IL-22的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IL-22对重症MPP的预测价值。结果MPP患儿IL-2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MPP患儿IL-22水平明显高于轻症MPP患儿(P<0.05)。影像学表现为肺不张、胸腔积液的患儿IL-22水平均较无相关表现者明显升高(均P<0.05),而肺实变患儿和非肺实变患儿IL-2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2对重症MPP的诊断效能较好[AUC(95%CI)=0.788(95%CI:0.705~0.856)],最佳界限值为42.2 pg·mL-1,敏感性为65.91%,特异性为88.75%。结论MPP患儿BALF中IL-22水平升高,与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影像学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且对重症MPP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31例重症MPP(重症组)、64例轻症MPP(轻症组)和4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6、IL-8、IFN-γ、TNF-α的水平。结果:急性期和恢复期重症组和轻症组患儿的血清IL-6、IL-8、IFN-γ、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均0.05)。结论:MPP患儿血清IL-6、IL-8、IFN-γ、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评估MPP患儿疾病进展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浆唾液酸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急性期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组59例,重度组51例;出院前24h时达恢复期患儿89例。另选取健康患儿40例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唾液酸、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4、IL-17、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浆指标预测MPP严重程度及疗效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和重度组血浆唾液酸、INF-γ、IL-17、GM-CSF水平明显较高,而IL-4水平较低(P0.05)。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血浆唾液酸、INF-γ、IL-17、GM-CSF水平明显较高,而IL-4水平较低(P0.05)。唾液酸预测MPP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明显高于INF-γ(0.655)、IL-4(0.509)、IL-17(0.685)、GM-CSF(0.656)。唾液酸与INF-γ、GMCSF呈正相关(P0.05),与IL-4、IL-17无关(P0.05)。恢复期时患儿唾液酸和GM-CSF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0.05)。血浆唾液酸预测MPP患儿出院前24h达恢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5,高于GM-CSF(0.628)。结论 MPP患儿血浆唾液酸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该指标对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余韶卫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1907-1909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以及肺外并发症的表现,为MPP患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MPP患儿200侧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转归情况,选取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为对照1组,同时选取100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2组,对比分析三组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MPP患儿患病年龄0-2岁32例(16.00%),3~6岁88例(44.00%),7~10岁48例(24.00%),11~13岁32例(16.00%)。MPP患儿肺外并发症主要为心肌缺血45例(22.5%)、神经系统疾病22例(11.0%)、肝肾损害15例(7.5%)、皮肤黏膜损害10例(5.0%)以及消化系统损害9例(4.50%)。MPP组患儿血清中IL6、IL-17、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两两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dO.05)。MPP患儿药敏实验结果证实对阿奇霉素敏感性好,未出现耐药情况,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MPP主要以学龄儿童为主,患儿临床表现为多系统性器官损害。IL-6、IL-17、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的上升可能是导致MPP发生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患儿炎症因子水平能有效对患儿病情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11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MPP患儿包括: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78例,RMPP组37例,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RMPP组患儿年龄大于GMPP组,发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GMPP组; RMPP组患儿更容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增高,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IL-6、IFN-γ明显高于GMPP组,IL-10低于G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d后,RMPP组患儿影像学均提示炎症范围较前扩大。结论年长儿更容易发生RMPP;病程中对CRP、PCT、LDH、IL-6、IFN-γ、IL-10水平的监测,可用于识别有更高RMPP风险的儿童,及时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解除气道内粘液栓,有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肺不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某院104例小儿MPP合并肺不张患儿.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8,P=0.014);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4、4.261、5.556,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小儿MPP合并肺不张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可增强疗效,减轻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FG)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肺部感染患儿分成3组,每组40例,观察1组为伴喘息的MPP患儿,观察2组为不伴有喘息的MPP患儿,对照组为临床排除MPP的不伴有喘息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分别测定三组患儿血清中IL-5和VEFG水平。结果观察1组血清IL-5和VEGF水平高于观察2组(t=35.46、61.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2组血清IL-5和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0.7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免疫机制参与的全身性疾病,细胞因子IL-5和VEGF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喘息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治疗经验,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儿科病房收治的58例重症MPP患儿为分析对象,所有患儿早期静脉滴注红霉素10~12d,病情恢复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3d停4d,同时联合静脉滴注头孢三代或四代抗生素,其中24例持续高热、病情重的患儿联合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重症MPP临床表现持续高热7~15d,刺激性频咳;肺CT示58例肺叶大片状致密阴影,部分见肺不张、胸腔积液,个别见心包积液;均伴有多系统损害,心肌损害为明显,其次为肝、肾、血液系统等。治愈52例,好转4例,2例肺不张未完全恢复,出院后半个月复诊基本痊愈。心肌损害40例中,6例患儿出院时心肌酶未完全恢复,继续口服营养心肌药,1~3个月复诊恢复正常。结论重症MPP病情重,病程长,多合并多系统损害,应予以重视,联合应用IVIG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效果满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情况,以探讨该病可能的免疫损伤机制。方法选择43例MPP患儿(MPP组)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40例普通肺炎患儿(普通肺炎组),以及因异物入院行软式支气管镜术的25例患儿(对照组)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和BALF中T细胞亚群构成比,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PP组患儿外周血及BALF中CD3~+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P0.05);MPP组外周血及BALF中CD3~+CD4~+T细胞、CD3~+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P0.05);MPP组患儿血清及BALF中IL-6水平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PP患儿血清与BALF中IL-6(r=0.635,P=0.000)、IL-10(r=0.396,P=0.009)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及BALF中T细胞失衡表达,细胞因子IL-6、IL-10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特点,探讨重症MPP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10例重症MPP合并ARDS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儿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变化及胸部影像学改变,评估治疗及预后.结果 10例重症MPP合并ARDS患儿,男6 例,女4例,均符合MPP临床诊断标准,经治疗8例48 h内缺氧纠正存活,2例死亡.随访3~6个月,5例肺内病变基本吸收好转,肺功能正常;肺CT提示肺不张1例,肺实变1例,支气管扩张1例.结论 儿童重症MPP合并ARDS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应早期氧疗,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保护其他脏器功能,减少MODS的发生;机械通气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疾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维生素A(VitA)、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IL-10水平。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136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疾病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普通MPP)组(69例)和RMPP组(67例)。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7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热程以及肺部啰音、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和坏死性肺炎发生情况。测定并比较疾病组与对照组、普通MPP组与RMPP组血清VitA、IL-10、IFN-γ、IL-6水平。分析不同水平VitA与RMPP患儿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MPP患儿临床维生素A缺乏(CVAD)与IL-6、IFN-γ、IL-10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血清VitA、IL-6、IL-10、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血清VitA水平明显低于普通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血清IL-6、IL-10、IFN-γ水平明显高于普通MPP组(P<0.05)。VitA水平与性别、年龄和热程无关(P>0.05);低VitA水平与RMPP患儿的肺部啰音、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和坏死性肺炎有关(P<0.05)。MPP患儿CVAD与IL-6、IL-10和IFN-γ呈正相关(r=0.381、0.413、0.393,P<0.05)。结论临床应提高早期识别RMPP的能力,患儿若存在CVAD,血清IL-6、IL-10、IFN-γ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存在发生RMPP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MPP住院患儿72例,测定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6、IL-10、TNF-α和CRP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L-6、IL-10、TNF-α和CRP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gt;0.05)。急性期血清CRP水平与IL-6、IL-10、TNF-α呈正相关(P<0.01)。结论:IL-6、IL-10、TNF-α和CRP参与小儿MPP的发病过程,动态监测血清IL-6、IL-10、TNF-α和 CRP的水平变化,有助于对MPP病情程度的判断与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及TIgE的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4例,其中喘息组27例,非喘息组37例,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测定Th1细胞因子IFN-γ、Th2细胞因子IL-4。荧光酶标法测定血清中TIgE的水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1)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非喘息组与对照组三者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血清IL-4、IFN-γ、IFN-γ/IL-4及T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2)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与非喘息组常规肺功能及小气道功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0)。(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与IFN-γ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780,P=0.000)。(4)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与TIgE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531,P=0.0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IFN-γ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与肺功能FEV1/%、PEF%及V50%、V25%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0、-0.377、-0.296、-0.407,P均<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h1/Th2值下降,Th2细胞占优势,患儿存在免疫失调;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浆miR-223、miR-21水平变化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MPP患儿120例(观察组)及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2组血浆miR-223、miR-2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miR-223、miR-21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miR-223、miR-21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MPP患儿血浆miR-223、miR-21水平较高,且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初步分析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1例作为DM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8例作为TB+DM组,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样本血清中IL-2、IL-10、IFN-γ、TNF-α的水平,进行对比。结果三组间的IL-2、TNF-α、INF-γ、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B+DM组的IL-2(0.215±0.152)μg/L、TNF-α(0.253±0.098)μg/L水平均低于DM组[(1.058±0.458)μg/L、(0.399±0.102)μg/L],INF-γ(33.560±2.370)μg/L、IL-10(1.331±0.241)μg/L水平均高于DM组[(6.010±6.730)μg/L、(0.835±0.301)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DM组和DM组的IL-2、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NF-γ、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患者血清中IL-2、IL-10、IFN-γ、TNF-α的水平对选取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指标诊断、评价该病的发生及病程,对治疗该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2日至3月20日该院隔离病房收治的81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50例(普通组),重型31例(重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患者32例为普通流感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IFN-γ、TNF-α、IL-6及SAA水平。分析普通组与重型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的动态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AA在诊断COVID-19中的价值。结果重型组入院时IFN-γ、TNF-α、IL-6及SAA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及普通流感组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入院时IFN-γ、TNF-α、IL-6水平与普通流感组入院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入院时SAA水平与普通流感组入院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入院后第3、7、10天IFN-γ、TNF-α、IL-6及SAA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3、7天IFN-γ、TNF-α、IL-6及SAA水平高于入院后第1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入院后第3、7天IFN-γ、TNF-α、IL-6及SAA水平高于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0天IFN-γ、TNF-α、IL-6及SAA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A诊断COVID-19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和84.4%,最佳临界值为17.0 mg/L。结论监测IFN-γ、TNF-α、IL-6水平变化可为COVID-19病情评估提供依据,SAA水平可用于COVID-19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TNF—α、IFN-γ、IL-12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核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肺结核并HBsAg阳性患者21例(A组),单纯肺结核患者30例(B组),健康对照组30例(C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血清中TNF-α、IFN-γ、IL-12浓度水平。【结果】A组和B组TNF-α水平均高于C组(P〈0.01);但A组T组和B组之间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IFN-γ、IL-12水平均低于C组(P〈0.05);而A组IFN-γ、IL-12水平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结核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体内,可能存在着显著的Th1细胞免疫应答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12年1-7月,按肺部感染评分(CIPS)选取于本院诊治的重症MPP患儿30例(重症MPP组)和轻症MPP患儿32例(轻症MPP组),以3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对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治疗后,对患儿再次进行IL-6、IL-10、TNF-α水平检测,分析各指标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症MPP组BALF及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症MPP组(P0.05);轻症MPP组BALF及血清IL-6、IL-10、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各研究组BALF中IL-6、IL-10、TNF-α水平均高于血清中各指标水平(P0.05)。治疗后,重症MPP组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L-10水平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MPP患儿血清IgM水平显著升高,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0、TNF-α水平与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MPP患者诊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非特异性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等血清非特异性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 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死率小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1、3、5、7 d后的血清 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 TNF-α、IL-6、CRP等炎性因子的水平,并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IFN-γ、IL-10水平,初步探讨慢性荨麻疹患儿免疫相关发病机制。方法用ELISA法检测78例慢性荨麻疹患儿(观察组)及42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FN-γ(9.32±2.91,p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9.89±9.48,pg/ml);而血清IL-10(7.48±1.81,pg/ml)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6±0.39,pg/ml)。结论慢性荨麻疹儿童存在免疫失衡,表现为免疫抑制状态,使病情反复且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