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探究全程干预在高龄腹股沟疝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围手术期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围手术期高龄腹股沟疝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全程干预组及常规护理2组,每组25例。护理前及护理后记录2组患者体温、氧合指数及APACHEⅡ评分。护理后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及护理满意率。 结果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体温与组间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全程护理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且全程干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干预组肺部感染率8.0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32.00%,全程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0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6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程干预在高龄腹股沟疝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可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门诊8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随访管理模式。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及门诊随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医特色的慢病管理模式能提高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复诊及服药依从的影响。方法 将首次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微信或电话方式进行常规随访,干预组实施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即通过线上及专科护理门诊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与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1、3、6个月的复诊率、服药依从性。结果 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复诊率、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促进患者出院后专业化护理的延续和全程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其术后复诊率、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江苏健康助手"数字医疗技术平台的慢病签约管理模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群中的应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江苏健康助手"数字医疗技术平台的慢病签约管理模式。结果:干预组患者疾病指标、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江苏健康助手"数字医疗技术平台的慢病签约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江虹  丁福  朱跃平  杨君  常静  毛敏  邓丹  潘东 《护理学杂志》2019,34(10):30-33
目的探讨E-Coach慢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6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管理,研究组在常规门诊管理的基础上接受由专科护士为主导的E-Coach慢病管理模式管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对照组98例、研究组102例患者完成全程干预。研究组血压控制率、平均每周有氧锻炼时间、认知症状管理及与医生沟通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E-Coach慢病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6.
顾小红  金莲  韩彬  盛晗  吕慧 《护理学杂志》2019,34(20):23-26
目的提高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疾病进展。方法将420例CKD非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0例。对照组行常规肾内科门诊复诊与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多学科专业团队联合移动医疗实施患者管理,包括设计CKD患者管理App,建立患者电子档案,多学科协作团队同时出诊,线上线下咨询与指导等。实施12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完成全程研究者观察组208例、对照组200例。干预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收缩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多学科协作联合移动医疗针对CKD非透析患者进行持续管理,有利于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尿液中白细胞介素-18(IL-18)、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NGAL)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AKI患者30例,原发性慢性肾脏病(CKD)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测定三组患者尿液IL-18、NGAL水平的变化;测定三组血清肌酐值。结果:血清肌酐AKI组较CKD组及健康对照组增高(P<0.001),而CK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尿IL-18水平高于CKD组(P<0.0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CKD组尿IL-1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尿NGAL水平高于CKD组(P<0.0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CKD组尿NGA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IL-18与尿NGAL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94)。结论:尿IL-18、NGAL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均增高,是反映AKI较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王莉  周燕 《护理学杂志》2012,27(23):23-24
目的探讨疾病管理对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的结肠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FOLFOX4方案化疗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肿瘤专科疾病管理师给予全程疾病管理:建立个人疾病管理档案,系统、全程、规范的个性化健康知识教育,化疗毒副反应的全程监测、干预,专业的心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严重神经毒性反应及负性情绪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P<0.01)。结论对FOLFOX4方案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实施疾病管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神经毒性反应及负性情绪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PICC置管及规范化维护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将1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微信进行护理干预对手足畸形婴幼儿家长照顾能力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至8月,选择手足畸形婴幼儿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同期分组。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8)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微信进行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出院前1 d及术后14 d拆线时评估两组患儿家长照顾能力和疾病不确定感,并在出院前进行住院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照顾能力、疾病不确定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及术后14 d拆线时,观察组患儿家长照顾能力、疾病不确定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结果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信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家长照顾能力,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升住院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子辅助工具改善慢性肾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及酸负荷状况的效果.方法 抽取本中心慢性肾病管理门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的116例患者,采用单双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1)对照组,根据CKD分期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2)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和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78例CKD患者(非透析治疗120例,血液透析58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应用ELISA法检测SAA水平。分析SAA的变化与其他相关因素,特别是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CKD患者无论透析与否,SAA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血液透析(CKD5期)患者SAA水平较其他各期CKD患者更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SAA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异常、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尿蛋白量(24 h)、透析龄、血总胆固醇(Tch)、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呈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po)A呈负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AA与CR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SAA水平升高可能与生成增加和排出减少有关。SAA是CK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骨矿物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经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CKD的患者105例作为CKD组,按照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分为1~5期;选择同期就诊于体检中心且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分析两组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浆FGF-23、肾小球滤过率(GFR)情况及不同CKD分期患者间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CKD患者血浆FGF-23水平与血钙、血磷、ALP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CKD组的FGF-23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而Hb、GFR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并且存在钙磷代谢紊乱、低白蛋白血症。不同CKD分期患者间血磷及血清ALP水平随肾功能的下降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随GFR下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TH水平随CKD分期增高而增高,FGF-23水平随肾功能的降低而增加(P<0.05)。以FGF-23为因变量,以血钙、血磷、ALP、PTH为自变量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GF-23与血钙(r=-0.77,P<0.05)呈负相关,FGF-23与血磷(r=0.21,P<0.05)、ALP(r=0.85,P<0.01)、PTH(r=0.675,P<0.05)呈正相关。结论 CKD患者外周血FGF-23水平与骨矿物质代谢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FGF-23与血清中钙、磷、PTH具有一定的关系。正常人的血液循环中有FGF-23表达不高,但在高磷饮食、使用活性维生素D过程中,患者血清FGF-23水平也明显升高。FGF-23的调控可能是维生素D、钙、磷、iPTH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早期检测血清中FGF-23与钙、磷、ALP的水平,可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治疗时间,为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现状的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血压的发病和治疗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 方法 调查对象为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本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900例CKD患者,男性480例,女性420例,其中维持性透析患者354例(血透228例,腹透126例)。 结果 (1)本组CKD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为80.2%,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者(83.5% 比76.4%,P < 0.01);维持性透析患者显著高于非透析患者(90.1% 比73.8%,P < 0.01);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91.7%和8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高血压治疗率为92.4%,透析患者显著高于非透析患者(95.6% 比89.8%,P < 0.01)。(3)非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率(<130/80 mm Hg为标准)为20.4%,而尿蛋白量(24 h)>1 g的未透析患者,其血压控制在125/75 mm Hg以下者仅占8.4%。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率(<140/90 mm Hg)显著低于非透析患者(45.2% 比55.5%,P < 0.01),其中血液透析组高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腹膜透析组(49.8% 比36.5%,P < 0.05)。(4)CKD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随肾功能减退和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高龄、糖尿病、肥胖、肾功能减退、高脂血症均为CKD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5)CKD患者服用1、2、3和4种降压药物及以上者分别为37.2%、37.5%、19.3%和5.9%。单药用药以钙通道阻滞剂(CCB)最多(74.1%),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分别为48.4%和25.6%,α、β受体阻滞剂为24.7%。联合用药以CCB联合ACEI或ARB最常用。 结论 CKD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很高。年龄、肾功能减退、糖尿病、肥胖是CKD高血压的危险因素。CKD患者高血压的治疗率较高,但控制率较低,透析患者和尿蛋白量较多患者的高血压控制情况更是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Ca2+和Mg2+水平及其与周围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1医院收治的CKD患者300例为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1~5期,比较各期血清Ca2+和Mg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研究对象的血清肌酐(Scr)水平、年龄、性别应用简化肾脏病饮食调整工作组(MDRD)方程计算目标人群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目标人群合并慢性肾脏病情况,同时分析影响患病率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收集6 665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男性4 457例,女性2 208例;HBV携带者60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 6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 428例。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eGFR<60 ml/min/1.73 m2患者72例(1.08%),60 ml/min/1.73 m2≤eGFR<90 ml/min/1.73 m2患者586例(8.79%),男性患者患病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52、P= 0.473)。随着年龄增长,CKD患病率增加,不同年龄段患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56.71、P <0.001)。肝硬化患者合并CKD患病率(3.15%)显著高于HBV携带者(0.16%)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44.00、P <0.001)。 结论慢性HBV感染者随着疾病进展,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增加,高龄、肝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均为慢性HBV感染者发生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大豆蛋白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影响,为大豆蛋白在CKD患者饮食结构中的重要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技术杂志,万方中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CBM)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20年6月30日).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上海市静安区为试点,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查慢性肾脏病(CKD)高危人群中的CKD患病率,为CKD的社区筛查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上海市静安区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参加社区筛查的CKD高危人群的患病情况。对25199例研究对象进行间隔时间大于3个月的两次实验室检查。根据CKD诊断标准对高危人群患病情况进行诊断,并对患有CKD人群进行疾病分期、分层。将筛查人群分别按照性别、年龄、病史分组,比较各组CKD检出率的差异。结果该筛查人群中既往已知的CKD患者有788例,而经区级医院确诊的CKD患者有3713例,检出率为14.73%,筛查前未知的CKD患者是已知患者的4.71倍。女性高危人群CKD检出率高于男性(16.00%比13.00%,χ2=44.213,P<0.001);老年(≥65岁)组CKD检出率高于非老年组(14.94%比13.76%,χ2=4.001,P=0.046)。患有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慢性肾炎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组的CKD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上述疾病人群(均P<0.05)。结论CKD高危人群中通过筛查检出的CKD患者人数是既往已知患者人数的4.71倍,因此在社区高危人群中开展CKD筛查十分必要。女性、高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慢性肾炎家族史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guidelines defin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as persistent kidney damage (confirmed by renal biopsy or markers of kidney damage) and/or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60 mL/min/1.73m2 for greater than three months. Patients with CKD experience higher mortality and adverse cardiovascular (CV) event rates, which remains significant after adjustment for conventional coronary risk factors. This progressive CV risk associated with worsening renal function may be explained by other factors that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with renal decline. In this regard, more investigation of nonconventional factors that have received a lot of attention includes associations with inflammation, albuminuria, reduced vascular compliance, and homocysteine. In addition, individuals with CKD encounter the problem of "therapeutic nihilism," in which there is a lack of appropriate risk factor mod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despite established awareness of their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Several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se individuals derive as much, if not more, benefit from evidence-based cardiovascular therapies and strategies. Greater educational efforts are needed to reduce this therapeutic gap.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病(CKD)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90例CKD伴H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三组均接受基础治疗。A组给予别嘌醇300 mg/d,B组给予非布司他40 mg/d,C组给予非布司他80 mg/d。疗程6个月。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血尿酸(SUA)水平。 结果三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917,P=0.019),B、C组疗效显著优于A组(χ2=4.356,5.963;P=0.037,0.015),B、C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治疗后B、C两组SUA显著低于A组(t=4.018,t=5.437;P< 0.05),但B、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C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非布司他治疗CKD伴高尿酸血症效果优于别嘌醇,小剂量非布司他与大剂量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