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止痛效果。方法对24例(30个椎体)OVCF进行PVP治疗;对24例(33个椎体)OVCF进行PKP治疗。结果PVP与PKP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JO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间各时间点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VP与PKP治疗OVCF均对止痛及功能障碍的恢复有明确的效果,且二者短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椎OVCFs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侧PKP治疗31例38椎(单侧组)、双侧PKP治疗29例34椎(双侧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和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及椎体高度、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等,评价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 ~15(9.6±1.2)个月.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两组VAS评分、椎体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用量均大于单侧组(P<0.05).结论 单侧PKP与双侧PKP治疗OVCFs疗效相似;但单侧PKP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风险小等优点,应是治疗OVCFs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0VCF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PVP治疗20例(PVP组),男8例,女12例,年龄54~81岁,平均(66.37±2.34)岁;采用PKP治疗20例(PKP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6-79岁,平均(65.12±3.21)岁。术后1、12周及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法、巴塞尔(Barthelindex,BI)评分方法对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责任椎的前缘高度、后凸角度(Cobb角)的变化。结果:PVP组出现椎体后缘骨水泥渗漏1例,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渗漏的骨水泥未用手术方法处理。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两组VAS、B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疼痛缓解明显,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显著。术后l、12周及1年各时间段的VAS、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12周及1年的责任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在PV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12周及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段的责任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VP和PKP均能明显缓解OVCF患者的疼痛,完全或部分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PKP在恢复责任椎前缘高度和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对压缩程度较大的椎体高度恢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手术疗效。方法56例68节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单侧经椎弓根入路30例36节椎体,双侧经椎弓根入路26例32节椎体,采用球囊或Sky扩张器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术后1周、1年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年。单侧组及双侧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减少(P<0.05)。单侧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后凸Cobb角恢复率分别为50.2%、43.2%;双侧组分别为52.3%、46.9%。单侧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椎高恢复率分别为46.3%、43.6%;双侧组分别为50.2%、46.1%。术后1周及术后1年VAS评分、后凸Cobb角及椎高恢复率单侧组与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AS评分术后1年较术后1周两组均有所增加。结论采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恢复伤椎体高度、纠正后凸Cobb角并缓解疼痛。术后针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各43例。观察两组围手术期资料、伤椎Cobb角、手术前后VAS评分、术后伤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K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都明显高于PVP组(P<0.05);治疗后两组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显著降低,且PKP组术后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显著低于PVP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满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改善患者椎体高度、伤椎畸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体接受PVP治疗,男21例29个椎体,女40例53个椎体,年龄65~96岁,平均78.3岁;45例55个椎体接受PKP治疗,男17例21个椎体,女28例34个椎体,年龄68~90岁,平均77.1岁。术前及术后1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伤椎高度,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PVP组术前和术后1d VAS分别为6.7±1.4分和2.1±0.7分,PKP组分别为6.9±1.2分和2.2±0.9分,每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55例、PKP组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2.4±1.8mm和9.2±2.2mm,术后12个月随访伤椎高度分别丢失0.8±0.5mm和1.9±0.8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28例33个椎体,PKP组15例17个椎体,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随访期间PVP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9例,PKP组6例,两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PKP的复位效果优于PVP,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术后椎体高度再次丢失较明显;两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收治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bb角改善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所需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要短很多,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事件概率为14.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事件概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操作简单且临床疗效显著,但相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而言费用较高,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对于椎体骨折时间在3个月内的患者可优先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 ~201...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收治的63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采用手法复位结合PVP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PKP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以及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VH、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对比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PVP与PKP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手法复位结合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科PKP术治疗OVCF患者142例,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8月~2018年1月,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27例,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57~88岁,平均(71.62±15.14)岁,均不合并下肢神经症状,病椎分别位于T91例,T115例,T129例,L18例,L24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渗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 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14±3.22)个月。术中6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骨水泥渗入椎间盘内3例、椎体前侧2例、椎管内静脉丛1例;但均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23±1.45)分、(2.24±0.49)分、(1.97±0.62)分,ODI分别为(81.21±9.32)%、(22.13±7.62)%、(21.81±8.23);术后各时间点以上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Kummell病,采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缓解腰背痛症状,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后凸畸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应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23例, 28个椎体。分别在术前、术后进行止痛药使用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在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角的比较。结果本组23例未出现神经损伤、骨水泥外溢、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上述四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后凸畸形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获得随访34例,PVP治疗19例25个椎体,PKP治疗15例20个椎体.观察两组患者间SF-36评分、伤椎高度恢复、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伤椎高度丢失情况、临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组和PKP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末次随访时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复位效果的观察指标上,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间、椎体上下终板中心间高度恢复量、术后后凸角度恢复值、末次随访后凸角度恢复值上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末次随访时PKP组伤椎高度丢失量与PVP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PKP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在骨水泥渗漏率、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指标上相对于PVP未表现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郭振鹏  尚晖  黄润强  李兵奎  邓磊  杨棋 《骨科》2016,7(3):159-16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 OVB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单节段老年OVB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37例)和PKP组(2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住院费用及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央高度、椎管占位程度以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 PVP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低于PK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VP组和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0.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P=0.034)。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KP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后凸Cobb角及椎管占位程度的改善显著优于PV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PVP和PKP治疗椎管占位程度小于20%且无神经症状的老年OVBF安全可行,各有优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单侧与双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2年5月至2007年6月,采用KP治疗并且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41例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按手术是单侧或双侧进行分组.单侧手术组17例40个椎体,其中男性3例,女性14例;年龄52~91岁,平均70.4岁.双侧手术组24例53个椎体,其中男性4例,女性20例;年龄61~87岁,平均72.4岁.所有患者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手术.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后凸矫正、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86±32)min,平均每椎体注射骨水泥(3.9±1.6)ml,术后平均随访(32.5±17.2)个月;双侧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20±26)min,平均每椎体注射骨水泥(5.4±2.1)ml,术后平均随访(30.7±14.3)个月.疼痛VAS评分:单侧手术组术前为7.4±2.1,术后为2.7±1.9,末次随访为3.1±2.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手术组术前为7.9 ±2.1,术后为2.3±2.5,末次随访为2.7±2.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均比术前有显著增加,且维持至末次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单侧手术组平均矫正7.2°±4.9°,双侧手术组平均矫正7.3°±5.9°,各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SF-36生命质量调查表8个领域中有6个显著提高.41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肺栓塞1例.结论 单侧或双侧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组18例27椎, 对14例23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4例4椎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前及术后3 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活动能力评分;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能力状况,并分析骨水泥渗漏、邻椎骨折等并发症.[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早期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后3d (2.5±0.6)较术前(7.5±0.7)明显下降(P<0.01);活动能力评分术后3 d(1.2±0.4)较术前(2.4±0.6)明显改善(P<0.01).经平均15.6个月随访,1例患者出院后因并发心脏病死亡;4例发生周围椎体骨折;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精心操作,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的理想选择,但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3例共72个椎体,其中18例19个椎体行PVP;45例53个椎体行PKP,24例30个椎体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球囊-PKP).21例23个椎体行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Sky-PKP)。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前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后凸畸形Cobb角等指标来评估三组疗效。结果:三组术后VAS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VAS降低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与PKP组在矫形效果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Sky-PKP组和球囊-PKP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3个椎体(15.8%)、球囊-PKP组2个椎体(6.7%)及Sky-PKP组1个椎体(4.3%)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结论: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都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但对于恢复伤椎高度PKP组优于PVP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10-2019-09间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PVP组和PKP组,各4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2组患者的Co...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将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2组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复查,2组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更好促进患者椎体功能与椎体高度的恢复,效果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50-2054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3)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5例(147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PKP治疗,术中应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均顺利完成。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和ODI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央高度和Cobb角及随访时的并发症。[结果]11例(15椎)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相关神经或脊髓症状。术后平均随访(16.80±3.51)个月(12~23个月)。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6.73±1.03)分降低到术后的(3.58±0.89)分,末次随访时为(1.16±0.85)分(P<0.05)。ODI评分由术前的(69.62±5.07)%降低到术后的(34.44±3.10)%,末次随访时为(16.27±2.79)%(P<0.05)。影像测量方面,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6.24±1.46)mm恢复到术后的(19.38±1.37)mm,末次随访时为(19.36±1.36)mm;伤椎中央高度由术前的(18.01±1.67)mm恢复到术后的(21.10±1.41)mm,末次随访时为(21.09±1.67)mm;椎体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15.76±5.21)°矫正为术后的(9.23±3.95)°,末次随访时为(9.20±3.87)°;术前与术后影像测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有4例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可靠,可迅速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