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脑卒中已跃升至人类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给家庭、社会及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70%~80%的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时间就是大脑"的治疗观念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因此早期治疗、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的最重要治疗原则,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里程碑,它为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提供了可能,在其被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20余年里,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CISS分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CISS分型,研究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可见于不同的CISS亚型,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高血压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及穿支动脉病变的发生有明显作用;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心房纤颤对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作用。结论不同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同,临床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应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第二大死因,对其危险因素、预测指标及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多。 胆汁酸作为胆固醇代谢和胆固醇稳态的重要一环,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现就血 清总胆汁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相关药物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Caffeinol是由咖啡因与乙醇组成的一种混合物,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药物。多数研究结果表明,Caffeino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脑保护作用,Caffeinol可减轻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缩小脑组织损害范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Caffeinol可与依达拉奉、t-PA溶栓及亚低温等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且联合治疗比单独应用Caffeinol时神经保护作用更明显。但是,目前关于Caffeinol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资料较少,众多相关的问题尚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生物学预测标记物能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支持。但是,特异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物标记物目前还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01-2011-01所收治的6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据此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和预后情况.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Barthel指数、颈动脉斑块、梗死面积、年龄、并发症、康复治疗和营养支持等.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且预后情况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IR)的水平,研究它们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及关系,以期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检测血浆和血清的游离脂肪酸、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FA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脑梗死面积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游离脂肪酸升高和脂联素降低,胰岛素抵抗的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针对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和脂联素下降,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可能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其组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改变,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2012-01—2014-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对比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 MS各组分中,肥胖、血压、血糖、HDL、TG与缺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治疗后MS合并率下降至58.33%,其中伴高血压、高血糖比例下降变化最显著;治疗后患者中的血压、血糖、LDL及T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与腰围无明显变化。结论 MS及其各组分均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干预MS各组分代谢异常情况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临床Trousseau综合征(TS)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生化指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差异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1例.其中,27例合并恶性肿瘤并诊断为TS患者为TS组,8...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但炎症损伤已被公认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4(TLR4)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相关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 从而影响着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及预后。笔者现围绕TLR4相关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炎症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靶向TLR4抗炎药物的研发提供一些思路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动脉闭塞导致的脑组织梗死,是现代社会中致死和致残的最重要的CNS血管事件。血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近期在其治疗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就血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管理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复发。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国内外脑卒中组织制定了不同国家的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自2002年开始修订《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并且强调了抗栓治疗的重要性。随着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形成机制及抗血小板精准治疗的认识不断提高,提出了抗栓精准治疗策略。本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形成机制及抗栓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影响脑卒中再发率的重要因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新药的研究已成为时下热点。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早期再发率较高,因此早期以及长期二级预防中的抗血小板治疗方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刘艳  王健  高岩  马骋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8,12(12):2339-2342
学术背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的神经损伤一旦形成,则没有有效的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干细胞移植不仅具有功能保护作用,也为细胞替代和功能恢复提供了可能。 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及应用特点。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1/2007-10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s transplant,stroke,ischemi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6-12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移植、缺血性脑卒中”,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治等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60篇相关文献,2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4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26篇文献中,1篇涉及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细胞移植治疗的特殊性,10篇涉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干细胞介绍,4篇涉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7篇涉及干细胞植入的时机,4篇涉及干细胞移植的部位。 资料综合:①脑卒中发病后影响的是多个不同的种(系)的神经细胞。目前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干细胞来源于骨髓、脐血、成熟动物脂肪组织或脑组织。②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方面的机制:重建损伤组织结构包括血管、神经环路、恢复损伤部位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分泌各种营养因子减少内源性细胞凋亡、促进内源性血管再生和神经再生。③目前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时机还未明确。④不同部位的脑组织环境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干细胞生存和增殖,不同类型的干细胞所植入的部位也不同。 结论:尽管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实验证实,干细胞移植能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损伤部位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尚缺乏长期观察的研究数据。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Stroke)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原因,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三大致死疾病。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和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ic stroke),在中国,70%~80%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症状出现后尽快恢复血流,实现再通的两种主要方  相似文献   

16.
正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是一种血管特异性炎性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当前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回顾国内外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在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相关研究,探讨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指导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的临床应用。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围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展开。血管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致死率的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干细胞制备技术的进步以及众多动物实验的开展,NSC的研究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临床。2016年,第1项人源性NSC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试验结果已发表。本文从NSC的治疗机制、临床级细胞制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这4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回顾NSC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历程,为今后开展更多的NSC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及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关周围血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式选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04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时的血流变相关指标、血浆Lp-PLA2、NSE以及GFA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相关指标、血浆Lp-PLA2、NSE、GFA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7d及14d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还原低切黏度等血流变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相关血清指标(NSE、GFAP)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可有效降低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因此其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在其发生、发展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蛋白质、RNA、黏附分子及内皮因素、炎性反应、细胞因子、凝血及纤溶系统等各个方面均会对其产生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尤其脑卒中早期外周血标志物无创检查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年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相关血清标志物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因其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易产生医疗纠纷等特点,已成为卒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人也积极进行关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和探讨,并已经申请了2个相关课题,经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关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间隔时间,即从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