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筛查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95例前庭神经鞘瘤患者,均行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术前MRI记录肿瘤直径和分类、肿瘤体积和体表面积、肿瘤性质,术中观察面神经走行、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程度、肿瘤切除程度和面神经功能情况,术后8d评价面神经功能.单因素和多因素L...  相似文献   

2.
前庭神经鞘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物理和生物学上长期存在争论的直径大于2.5cm前庭神经鞘瘤应用放射外科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通过对同等级文献中600例显微外科治疗病人和830例伽玛刀治疗病人的比较得出结果,评价指标包括病死率、生命质量、面听神经功能保留情况、需行分流的脑积水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和脑干损伤等。放射外科治疗的关键是依据肿瘤的形状对放射剂量进行仔细的计划,使放射线在肿瘤边缘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使脑神经和脑干所受放射剂量最小。本文还分析了放射外科治疗后肿瘤水肿及其演变过程。治疗的肿瘤类型包括单侧神经鞘瘤、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残留或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手术疗效的显著提高伴随着神经外科的整体进展。这段历史是与前庭神经鞘瘤高病死率和高病残率艰难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巨大前庭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显微手术切除35例巨大前庭神经鞘瘤,治疗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异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果 35例前庭神经鞘瘤中,肿瘤全切除28例(80.0%),近全切除7例(20.0%);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5.6%(31/35例患者),术后无患者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前庭神经鞘瘤、积极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能获到较好的手术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49例的临床和随访结果。结果 显微镜下全切除25例,近全切除20例,大部切除3例,死亡1例。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进行CT、MRI检查均可明确诊断,显微治疗是最佳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全切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9例(151个病灶)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经后正中入路行全椎板切除术,暴露肿瘤后行手术切除,其中30例切除病变后使用钛连接片行椎板成形术。结果全切除134个,近全切除17个,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出院时症状好转128例,无变化1例。随访82例,失访47例,随访时间13~58个月,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及个性化手术方案,大部分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得到全切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前庭神经鞘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随着听力学筛查方案和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其诊出率有了很大提高,不少肿瘤在较小时即发现,有些甚至在无症状体检时发现。治疗方法已经发展到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应保留面神经功能并尽可能保留患侧有效听力。肿瘤直径>3 cm应首选显微手术治疗,对于较小肿瘤者,尽管治疗选择可包括观察性影像学随访、放射治疗和显微手术治疗等,但主流观点认为尽早手术仍为首选。此外,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未来生物靶向治疗可能是一种新兴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切除,根据肿瘤位置不同,采取后正中入路327例,颈前入路6例,腰椎侧方入路2例,胸椎肋间侧方入路1例。术中行电生理监测31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20例,近全切除16例。无手术死亡。发生脑脊液漏4例,经腰大池置管引流后均在1周内痊愈。出院时症状好转310例,无变化21例,加重5例。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采用显微手术技巧大多可获全切除,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术体位对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颅内积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3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侧卧位手术31例,坐位手术72例。术后24 h内复查CT,应用Mimics Medical 19软件计算处颅内气体体积。结果 术后24 h内复查CT显示,103例术后均出现颅内积气,其中硬膜下积气98例(95.15%),脑室内积气5例(4.85%);颅内空气体积中位数为8.238 ml(3.146~33.600 ml)。坐位手术病人颅内空气体积[18.776 ml(4.226~43.762 ml)]明显大于侧卧位手术病人[2.964 ml(1.059~7.720 ml);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位、年龄、手术时间是术后颅内积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出现张力性气颅8例(7.77%),其中侧卧位手术1例(3.23%),坐位手术7例(9.72%),两组术后张力性气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术后意识障碍,无瞳孔改变、肢体麻痹、颅神经麻痹等,吸氧治疗后缓解,均未二次手术。结论 前庭神...  相似文献   

12.
前庭神经鞘瘤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前庭神经鞘瘤的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 ,以便更好地指导肿瘤的治疗。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7例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和微血管计数 (MVC)的情况 ,并与肿瘤的大小和生长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直径大小和生长速率肿瘤的PCNA计数经 χ2 检验结果 ,P <0 0 1;不同大小肿瘤的MVC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不同生长速率肿瘤的MVC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CNA和MVC的联合检测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前庭神经鞘瘤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与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均行后正中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结果 肿瘤全切除54例(96.4%),部分切除2例(3.6%).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经重新加固缝合切口愈合;并发颅内感染2例,经抗生素治疗痊愈.术后12个月Mc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5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后正中全椎板入路,4例采用后正中半椎板入路,3例采用经后路半椎板+关节突入路部分切除,7例行经后路全椎板+关节突入路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前外侧经胸+后路椎板入路切除,2例行后外侧经横突+椎板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55例,次全切除3例。55例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18.5月;按照Frankle分级评定标准评判效果,改善50例,不变5例;肿瘤全切者无复发,肿瘤次全切除者2例复发。结论对于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肿瘤与脊髓之间的关系及椎管外有无侵润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影响前庭神经鞘瘤(VS)放射外科计划梯度指数(GI)的因素。方法 收集上海伽玛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所有VS患者的治疗计划。根据因素对GI的影响是患者固有特性决定的还是治疗计划决定的分为两大类,再对上述因素和GI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309例患者的治疗计划,患者固有特性决定的因素中,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体积和GI的相关性有统计意义;而对治疗计划决定的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各计划参数与GI的相关性均有统计意义;综合患者因素和计划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灶最大直径、是否有手术史和覆盖指数的相关性有统计意义。结论 VS治疗计划中,GI同时受到患者固有因素和治疗计划本身因素的双重影响,病灶大小和既往手术史对于GI的影响可能最大。  相似文献   

17.
高颈段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报告15例高颈段神经鞘瘤。大多肿瘤的主要症状是颈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脊髓MRI扫描为首选诊断方法,优于脊髓造影术和CT扫描。手术应持积极态度,15种肿瘤均作切除,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至2008年5例诊断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神经鞘瘤。全切肿瘤3例,次全切2例。术后3例有声音嘶哑伴吞咽困难,1例面部感觉麻木伴面瘫,随访中逐渐好转,1例听力丧失,余术后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和CT、MRI相结合可以进行正确诊断和肿瘤的分型。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达到以最小的创伤而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内听道后壁磨除对于处理前庭神经鞘瘤内听道内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内听道入路连续显微手术治疗的103例前庭神经鞘瘤。结果术后CT显示部分内听道后壁磨除组从内听道底平均内听道后壁缩短至4.6mm±1.0mm(n=48);55例内听道后壁广泛磨除组,内听道后壁平均残留1.9mm±0.5mm(从内听道底起)。迷路的解剖位置位于S-F线外侧者52例,位于S-F线上者23例,位于S-F线内侧者28例。术后没有出现与手术有关的永久性并发症,死亡率为0%。结论显微内听道(IAM)后壁磨除在前庭神经鞘瘤切除过程中可提供更好的外科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咽旁神经鞘瘤源于神经组织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低,易被忽视。本文结合典型病例,对咽部神经鞘瘤的误诊、误治原因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