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后两种手术入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前路组40例,后路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植骨融合时间、Cobb角、椎管狭窄率、脊髓神经功能分级。结果前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均显著高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患者的植骨融合时间与后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管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前路组Cobb角低于后路组(P0.05);两组患者的椎管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椎管狭窄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相对于后路手术在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具有手术创伤较大的缺点,但术后Cobb角维持效果更好,两种方法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病人56例,均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198.45±30.58)分钟,术中出血量(522.67±60.25)ml;椎间隙融合率100%。术后ASIA评分为(81.47±6.05)分,术前为(49.25±4.15)分,术后JOA评分为(14.61±1.27)分,术前为(6.35±1.7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病人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虽然手术耗时较长、出血较多,但该手术方案对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颈椎及脊髓功能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严重胸腰椎骨折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优缺点,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年3月~2004年3月随访时间>3年,资料完整的59例严重胸腰椎骨折单纯前路手术、4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处理1个椎体,前路手术平均出血量997 ml,手术时间216 min,前后路联合手术平均出血877 ml,手术时间170 min;治疗结果评价:单纯前路手术优良率89%;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优良率92%.术后满意度调查:单纯前路手术为93.6%;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为92.9%.结论 前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各有优缺点及其适应证.根据不同病人情况及骨折损伤类型合理选择术式能取得满意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与单纯前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5-05-2015-05间收治的68例脊柱结核患者。将68例脊柱结核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为实施单纯前路手术患者30例;B组为实施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38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血沉等指标及ASIA脊髓损伤分级、Cobb角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6.2±6.6)个月。两组组间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血沉及ASIA脊髓损伤分级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分析血沉及ASIA脊髓损伤分级术前与术后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Cobb角矫正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前路手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均能有效的清除病灶,矫正畸形,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后凸畸形的矫正方面优于单纯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 胸腰椎骨折47例,CT证实椎管内有骨折块,脊髓受压,伴有双下肢瘫痪或不全瘫症状.采用前路减压22例,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25例.统计前后路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用Frankel分级法评价患者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测定上下终板成角.结果 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较前路减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P<0.01).两组通过手术复位,上下终板成角均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按Frankel分级,两组所有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改善,都无严重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和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而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可以获得同样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对伴有后柱结构损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后路、前路、后前联合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后路、前路、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治疗116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观察手术前、后骨折高度、Frankel分级比对、脊柱Cobb角,利用重复测量检验和方差分析,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16例患者获6个月~4年(平均1.5年)随访.3组骨折高度恢复对比无显著性差异、Frankel分级比对和脊柱Cobb角手术前后对比值,后路与前路有显著性差异,后路与前后联合有显著性差异,前路与前后联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后路、前后联合手术方法均能很好复位固定病椎,前路减压较后路减压彻底,前后联合手术方法优于单纯前路、后路.  相似文献   

7.
贾鹏  孔祥清 《颈腰痛杂志》2021,42(5):684-686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38.98±6.02)岁;合并脊髓损伤2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记录术中指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一期单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资料,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37例(A组),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后路内固定术治疗34例(B组)。2组患者术前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2~3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Cobb角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8~22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2组在手术前后Cobb角、ESR、CRP、ASIA分级、Cobb角纠正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结核复发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单纯后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上均低于前后路联合入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期前后路治疗严重胸腰段和腰椎骨折的l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收治的23例严重胸腰段和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6例;年龄19~53岁,平均38.2岁.AO分型:C1型6例,C2型14例,C3型3例.手术均采用Ⅰ期后路减压固定、Ⅱ期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或钛网植入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比较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情况及椎管侵占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2~60个月(平均34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伤椎椎体前缘、后缘平均高度术后均显著恢复(P<0.001),末次随访无明显丢失(P>0.05).脊柱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6.8°±4.5°恢复至术后5.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为平均6.7°±4.9°,无明显丢失(P=0.42).椎管狭窄率由术前平均61.6%±9.8%明显降至术后的4.6%±3.9%(P<0.001).结论 分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段及腰椎骨折有利于伤椎得到牢固的三柱稳定,且减压彻底,能有效地防止复位丢失,是治疗严重胸腰段和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恢复情况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伤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支撑、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22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采用ASIA分级评价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X线和CT检查评估术后Cobb角、椎管占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80~310(211.82±36.09)min;术中出血量:1 500 ml 5例,1 000~1 500 ml 15例,1 000 ml 2例。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并发症:脑脊液漏2例,一过性神经根损伤2例,钛网倾斜6例。末次随访ASIA分级:A级9例无恢复;B级10例恢复至C级7例、D级2例,1例无恢复;C级3例恢复至D级2例、E级1例。Cobb角:术前为23.95°±3.86°,术后1周为6.41°±1.22°,矫正度为17.76°±5.7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7.23°±1.78°,角度丢失为0.91°±1.36°,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olter指数:术前为1~3(1.91±0.70),术后为0。患者植骨均顺利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一期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置入技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可即刻建立三柱稳定等优点,并可减少晚期胸腰椎后凸畸形发生,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加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从2007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加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并选择同期分级相似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患者51例行椎板切除减压作为对照组,将两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疗效做一对比.[结果]椎板开窗组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加重及死亡病例.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有率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脊髓及神经损伤ASIA分级术后部分有明显改善;术后1年患者影像学资料显示骨折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发生.与椎板切除组相比,椎板开窗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术中+术后引流)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后路椎板切除组相比,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加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能较大限度保持后结构完整等优势,术中脊髓也能得到有效减压,术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7年3月-2008年3月5例颈胸段脊柱结核患者行一期颈椎后路人工骨植骨及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及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9个月。结果手术出血量为325mL±25mL。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结核复发和内固定失败。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JOA评分由术前的10.6±1.2分提高到术后的15.2±0.7分。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胸段多节段脊柱结核可获得满意的初期疗效。病灶的彻底清除、360°的植骨、前后联合内固定以及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均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设计一种胸腰椎骨折后路微创器械,并评估该器械在术中辅助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胸腰椎骨折后路微创器械,并于2004年12月至2006年11月采用该器械术中辅助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7~56岁,平均39.1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66例,L136例,L33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的恢复情况、复位丢失率,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10±18)min,出血量平均(120±68)mL.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4~22个月,平均19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从术前平均52.1%±2.9%恢复至术后95.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从术前15.9°±1.6恢复至术后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复位高度丢失率平均12.1%±0.2%,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 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见感染、腰背酸痛病例,未见术后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 自行研制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微创器械,手术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伤合并脊髓损伤的外科手术人路选择及疗效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5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三组:前路手术组35例,后路手术组1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组3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损伤.术中出血量前路少于后路,手术时间前路短于后路,三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55例患者术后获6~49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95.4%的患者于植骨术后12周获骨性融合,全部患者植骨均于术后半年获骨性融合.术后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前路手术组3例发生螺钉松动.结论 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保持椎体稳定,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术后疗效跟手术人路无必然联系,手术入路取决于损伤机制及分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期颈椎后路小关节撬拨术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伴有难复位性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2例伴有难复位性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3例;年龄28~65岁,平均45岁.均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小关节撬拨术联合前路单个节段融合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Franke1分级评定、JOA评分及前凸cobb角改善情况.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5.0 h,平均4.5h;术中出血量600 ~ 1500 mL,平均950 mL.所有患者随访12 ~ 36个月,平均18个月.内固定植骨术后3个月获得牢固的骨性融合,螺钉无松动、断裂.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多数患者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出院时脊髓功能改善率为55%.JOA评分由术前(7.0±0.9)分改善至术后1年(12.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1,P=0.000);中立位C2~C7前凸cobb角由术前8.5°±0.7°改善至术后1年16.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7,P=0.000). 结论 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小关节撬拨术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伴有难复位性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及生理曲度的改善,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明显,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手术治疗伴脊髓纵裂的僵硬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2016年本科收治的伴脊髓纵裂的僵硬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18例,年龄10~24岁,平均(16.33±4.61)岁;主弯位于胸段9例,胸腰段2例,腰段7例;其中分节不良10例,形成障碍2例,混合型6例;合并I型脊髓纵裂4例,II型脊髓纵裂12例,复合型2例。术前主弯冠状面Cobb角60°~113°,平均(81.28±16.25)°;凸侧侧向弯曲位Cobb角44.50°~98.00°,平均(70.31±19.35)°;柔韧性5.85%~28.66%,平均15.81%;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发现神经功能异常。均采用术前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矫形手术。[结果]手术时间240~380 min,平均(327.78±44.10) min;术中出血量640~2 100 ml,平均(1 285.56±523.52) ml。随访12~36个月,平均(20.44±8.29)个月。大重量牵引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减少至35.60°~87.50°,平均(56.38±16.35)°;后路矫形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减少至19.10°~56.20°,平均(35.92±13.74)°;侧凸矫正率为48.19%~69.40%,平均(60.24±9.04)%;末次随访时主弯冠状面Cobb角19.50°~57.10°,平均(36.36±13.42)°,与矫形术后相比无明显丢失。术中、术后及随访时均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表现。[结论]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手术治疗伴脊髓纵裂的僵硬型先天性脊柱侧凸,在不切除纵隔和脊柱缩短截骨的情况下,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1例腰骶椎结核患者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术后规范化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150~240(180±32)min;术中出血量400~800(600±84)ml;术中无神经、硬膜、大血管损伤.术后1例切口出现窦道形成二期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54(36.5±2.3)个月.术后1年均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腰骶角为24.5°±5.3°;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复发;8例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至Frankel E级.结论 在规范化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施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疾患48例。手术患者必须同时存在两种病变,即多节段颈椎病变和脊髓/神经根前方严重压迫或C5(6)神经根前方压迫。手术步骤为先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术,然后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及椎间孔减压、前方融合内固定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60~535min,平均226.5min,出血量180~1200ml,平均367.6ml,无一例术中死亡。手术并发症包括切口延迟愈合1例,脑脊液漏1例,右侧C5神经根麻痹1例。随访10~38个月,平均15.8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已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增加到术后平均14.4分(P0.05),术后改善率为67.7%。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临床应用近期疗效满意,该手术减压充分、能较好重建颈椎稳定性、可降低单纯前路手术脊髓损伤的风险和减少单纯后路手术的神经根麻痹发生率,适用于多节段颈椎病变和局部脊髓/神经根前方严重压迫且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椎体间支撑植骨及矫形加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3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支撑植骨及矫形加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末次随访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手术前后及随访时Cobb角、围手术期并发症、骨性融合及结核复发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40~440 min,平均手术时间390 min;术中出血量200~1 6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858 mL;住院时间14~25 d,平均住院时间18 d。患者获得12~6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2个月。1例术后1年半时结核复发、内固定断裂,再次行手术及抗结核治疗后痊愈;其余病例均骨性愈合。术前10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ASIA分级均为D级,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E级;12例后凸畸形患者术前Cobb角(24±13)°,术后1周恢复至(8±5)°,末次随访时达(12±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椎体间支撑植骨及矫形加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术后畸形矫正满意、骨性融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柱切除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治疗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策略及安全性。方法 2007-01-2012-10,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PVCR)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手术治疗18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后凸Cobb’s角,并评估神经功能ASIA分级。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250~460 min,平均318 min;术中出血量1600~2600 ml,平均2120 ml,术后Cobb’s角平均10~21°,平均16.6°,矫正率77.8%,术中及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大血管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16.8月,复查X线,后凸矫形无丢失,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钛网无移位。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柱切除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治疗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是较可靠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