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1)证实肝细胞凋亡的异常增多存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2)观察虫草菌丝对肝细胞凋亡异常增多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模型,同时设立正常饮食对照组,病理对照组(NASH组),虫草菌丝干预组(CS组)。肝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UNEL检测肝组织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Bax、Bcl-2、Caspase-3、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理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广泛弥漫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坏死、局部有纤维组织增生;肝脏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ax、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1),而Bcl-2无显著变化(P〉0.05);(2)与病理对照组相比,虫草菌丝组大鼠肝组织有广泛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可见灶性及点状坏死,未见纤维组织增生;肝组织SOD活性高于病理对照组(P〈0.05);TUNEL法检测凋亡的肝细胞显著减少(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ax、Caspase-3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P〈0.01),而Bcl-2、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P〈0.01)。结论(1)NASH时肝细胞凋亡异常增多。(2)虫草菌丝可以通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减少活性氧含量,降低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和活化NF-κB P65减轻NAFLD中肝细胞凋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对延缓或阻止脂肪肝病变的进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枸杞多糖预防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预防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5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5%LBP预防组和10%LBP预防组:LBP与乙醇同时灌胃,酒精组:单纯乙醇灌胃。比较4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血清ALT、AST、GGT,肝匀浆脂质过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以及过氧化氢(H2O2),肝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10周时测定AST,5%和10%LBP预防组分别为(132.3±25.7)U/L和(127.5±29.1)U/L,GGT分别为(1.9±0.5)U/L和(1.8±0.7)U/L,酒精组AST为(245.7±32.1)U/L、GGT为(4.4±0.6)U/L,预防组与酒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LT预防组与酒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周时测定GSH-PX活性,5%和10%LBP预防组分别为(13.5±1.4)U·mg 1·min-1和(13.6±1.5)U·mg1·min1,SOD活性分别为(206.7±13.2)U/L和(203.2±18.8)U/L,酒精组GSH-PX活性为(7.2±1.6)U·mg 1·min 1和SOD活性为(116.5±13.6)U/L,预防组与酒精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H含量,两预防组分别为(65.1±11.0)mg/g和(66.6±11.1)mg/g,酒精组为(30.5±10.7)mg/g,预防组与酒精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含量,两预防组分别为(5.1±0.3)nmol/mg和(5.1±0.4)nmol/mg,酒精组为(14.5±3.2)nmol/mg。H2O2两预防组分别为(135.4±23.5)mmol/g和(132.6±31.8)mmol/g,酒精组为(328.5±45.6)mmol/g,两预防组比酒精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P2E1基因表达,5周和10周两预防组分别为0.39±0.04,0.40±0.06和0.41±0.05,0.42±0.08,酒精组分别为0.74±0.05和1.02±0.08。蛋白表达水平两预防组分别为3.49±0.36,3.29±0.30和3.58±0.30,3.36±0.37,酒精组分别为5.63±0.44和7.90±0.26,两预防组比酒精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预防组大鼠肝脏脂肪性病理变化明显轻于酒精组。结论LBP通过抑制CYP2E1基因及蛋白表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的预防AFL。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Wism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和姜黄素干预组。对照组以普通饲料饲养,模型组和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干预组每日予50mg/kg姜黄素灌胃,共计12周。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肝组织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三酰甘油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活性。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能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肝组织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减少血清总胆固醇和肝组织三酰甘油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活性;明显减轻大鼠肝内脂肪沉积,改善肝细胞的脂肪性病理改变。[结论]姜黄素通过抗氧化作用,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4.
枸杞糖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枸杞糖肽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2例,分为两组,每组41例,治疗组应用枸杞糖肽胶囊30mg po bid,对照组给予肝泰乐片200mg po tid,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ST、TBil、GGT)、血脂(TG、TC、LDL-C、HDL-C)、B超结果,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0.7%,优于对照组(P〈0,05)。与3个月疗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GGT明显下降,血脂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尤其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用药过程中治疗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结论:枸杞糖肽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延长疗程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活血化痰方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增高,血清中IL-10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化痰方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血清中IL-10含量显著升高。[结论]活血化痰方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IL-6、TNF-α水平,提高血清中IL-10含量,调节体内炎性因子的变化,从而使NAFLD渐愈。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胖人可有脂肪肝。多年以前就发现脂肪肝中有炎症、纤维化现象。曾用过多种病名:脂肪肝肝炎、非酒精性脂肪坏死、糖尿病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非嗜酒者酒精样肝炎等。1980年由Ludwig等创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这一病名,其定义为:非嗜酒者发生的慢性肝炎。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脂肪变,肝细胞损害,炎症细胞浸润,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没有肝炎病毒感染[1,2 ] 。由于肥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肥胖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和NASH的认识已提到肝病学的议事日程中。国内已颁布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因NAS…  相似文献   

7.
Chemerin(趋化素)不仅是一个脂肪细胞因子,而且是一个趋化因子,可通过旁分泌途径募集表达有自身受体的巨噬细胞,使其向肝脏组织聚集,释放炎性因子,参与肝脏的炎性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最新研究发现,chemerin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升高.鉴于chemerin与炎性反应、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Abstract:
Chemerin is not only an adipokine, but also a chemotatic factor. It can attract macrophage,which expresses chemerin's receptor to liver through paracrine way, and participates in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IR). Recentl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chemerin i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view of chemerin's strong association with inflammation and IR,it may involv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 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4组: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纳洛酮低剂量处理组、纳洛酮高剂量处理组,正常对照组。4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和β 内啡肽(β EP)含量。同时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纳洛酮处理组血浆AST、ALT、GST和β EP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 05 ),但又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5 ),且处理组内部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 (P<0 05)。病理检查发现处理组肝脏脂肪变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 纳洛酮可以通过降低血浆中β EP水平而具有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大鼠肝线粒体增殖相关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安静组(ND组)和高脂组,高脂组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和运动组,分别以普通或高脂饲料喂养16 w,后6 w运动各组进行跑台运动。结束时测血谷丙转氨酶(ALT)和血脂,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肝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代酶(SIRT1)、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因子(PGC-1)α、核呼吸因子(NRF)-1、mt DNA转录因子(TFAM)mRNA和SIRT1、AMPK、p AMPK蛋白表达,肝HE染色切片。结果C组发生NASH;运动各组NAS和氧化应激不同程度缓解;中等、较大强度运动能显著升高SIRT1、p AMPK蛋白表达和SIRT1、PGC-1α、NRF-1、TFAM mRNA水平。结论中等和较大强度运动激活SIRT1/AMPK/PGC-1α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增殖,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寻找一种经济、高效的制备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的方法。采用高脂饮食与腹腔注射氧四环素相结合的方案。在模型组于造模开始后的第2、4、8周末及对照组在第8周末,分别检测大鼠血清ALT、AST、TG、T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肝脏TC.、TC、MDA、SOD水平及肝组织学改变。2周末、4周末和8周末模型组血清中的ALT、AST、TG、TC和MDA升高,SOD降低;肝脏组织中的TG、TC和MDA升高,SOD减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第2周末和第4周末表现为脂肪肝性肝炎病变为主,8周末可出现轻度肝纤维化。采用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氧四环素的方法是一种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酰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给予普通饮食喂养;高脂饮食组24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8周末从高脂饮食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处死作为单纯性脂肪肝组,剩余大鼠随机分为谷氨酰胺组、NASH组,谷氨酰胺治疗组在8周末加用谷氨酰胺灌胃.12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测定大鼠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腹主动脉血浆中D-木糖以及肠粘液中sXgA的水平,测定小肠组织匀浆中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并测定大鼠血清中TC、TC、ALT、AST,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12周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肝脏病理表现为脂肪性肝炎,谷氨酰胺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计分也明显下降(3.25±1.49 vs.4.38±1.06,P<0.05),但仍显著高于8周单纯性脂肪肝组大鼠水平(3.25±1.49 vs.2.00±0.76,P<0.05).谷氨酰胺治疗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无显著变化.谷氨酰胺治疗组大鼠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腹主动脉血浆中D-木糖、小肠组织匀浆中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肠黏液中slgA的水平和小肠组织匀浆中SOD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谷氨酰胺可以降低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和肝组织炎症损伤,降低门静脉血中内毒素水平,但不能完全阻止炎症的进展,提示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在高脂饮食诱发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形成过程中胰岛素抵抗(IR)与IL-18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IL-18对大鼠NAFLD形成的作用.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G)及高脂饮食组(FG),各24只,喂养至第2、4、6、8周末时,2组各随机抽取6只,抽取门静脉血测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FIRI);检测血清及肝组织匀浆IL-18浓度;光镜检查肝组织切片以评价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果: FG第4周末开始出现IR,血清及肝组织匀浆IL-18均随喂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各期均高于NG,肝组织匀浆IL-18在第2、4、6、8周末均与同期NG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血清IL-18是第4、6、8周末与同期NG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FINS、FIRI、血清及肝组织匀浆IL-18均与肝脂肪变性呈正相关( r = 0.951,0.971,0.950,0.937,均P<0.05). 血清IL-18与FINS、FIRI及肝组织匀浆IL-18与FINS、FIRI均成正相关( r = 0.951,0.933,0.929,0.913,均P<0.05).结论: IR在高脂饮食诱发的NAFLD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IL-18与IR形成有关,并与NAFLD的形成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造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快速建立一种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常规组和改良组,分别喂普通基础饲料、常规用高脂饲料及常规高脂饲料 蔗糖 丙基硫氧嘧啶 胆酸钠.5 wk内动态观察三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均5 wk处死,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变化,苏丹Ⅳ染色和电镜检测了解大鼠肝细胞胞质内脂滴存在情况,并比较三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肝组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含量的变化.结果:第4周开始正常组和改良组两组大鼠与常规组体质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49.63±34.25,241.88±20.75 vs 275.38±6.59,P<0.05),改良组与正常组之间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5周在光镜下见改良组大鼠肝细胞内弥漫大量的脂肪空泡,电镜和苏丹Ⅳ染色证实肝细胞内有大量脂滴.肝脂肪变性程度为 ~ (H=13.36,P=0.0003),正常组和常规组大鼠肝细胞内未见明显脂肪变性.改良组大鼠血清TG,TC,ALT水平和MDA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和常规组(TG:1.28±0.61 mmol/L vs 0.72±0.12,0.76±0.04 mmol/L;TC:12.78±1.47 mmol/L vs 1.71±0.03,2.31±0.49 mmol/ L;ALT:1518.64±186.04 nkat/L vs 1181.57±37.84,1262.92±159.20 nkat/L;MDA:13.40±4.24μmol/L vs 5.89±1.05,7.23±1.15μmol/L;均P<0.05),常规组与正常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改良组血清SOD活力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常规组(5.21±0.81 nkat/mL vs 11.91±2.69,11.19±0.78 nkat/mL,P<0.05).肝组织TG,TC含量常规组和模型组均比正常组有增高(TG:2.14±0.26,5.83±1.42 mmol/L vs 1.20±0.16 mmol/L,P<0.05;TC:3.19±0.23,9.63±1.12 mmol/L vs 2.13±0.16 mmol/L,P<0.05),常规组与改良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与利用常规高脂饲料建模的方法比较,该改良方法5 wk成功地构建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缩短了建模时间,降低了实验成本且模型基本符合人类发病的自然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建模方式.  相似文献   

14.
葫芦巴总皂苷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1):854-856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部分地区成人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已高达10%~20%;脂肪性肝病已经不再被认为是良性静止胜病变,其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且约1.5%~8.0%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已成为较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构建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研究葫芦巴总皂苷(TFGs)对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最早由Ludwig[1]于1980年定义,指女性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虽然没有饮酒史但肝脏病理类似于酒精性肝炎的综合征。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个临床病理名称,包括肝细胞的脂肪沉积、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个进展的过程[2]。随着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一项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中,Szczepaniak[3]等通过核磁共振发现超过1/3的调查对象存在肝细胞的脂肪沉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机制研究也逐渐被重视。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被认为是全身代谢综合征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Caspase 3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研究表明,随着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肝细胞的凋亡增多,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Caspase 3是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凋亡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是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酶[1,2].本研究通过观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Caspase 3活性和蛋白表达变化,为脂肪肝的发生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 γ)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诱发脂肪性肝炎,其中干预组于高脂喂养12周后,给予替米沙坦(5 mg·kg-1·d-1)灌胃治疗4周.16周末处死大鼠,分别进行如下检测:(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2)检测血清ALT、AST、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脂联素水平,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3)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Student-Newman-Keuls q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脂联素、TNF α与HOMA-IR的关联性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模型组大鼠造模均成功,根据肝细胞脂肪变性占所获肝组织标本量的范围分为4度(F0~4),其中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程度达F3、F4的分别有1、9只.干预组脂肪变性程度达F1、F2、F3的大鼠分别有1、6、3只.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积分为0.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积分为2.67±0.27,与对照组比较,U=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炎症活动度积分为1.36±0.12,与模型组比较,U=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ALT、AST、FBG、FINS、HOMA-IR、TNF α分别为(48.20±10.99)U/L、(153.00±45.06)U/L、(4.58±1.00)mmol/L、(10.48±1.46)μU/ml、2.13±0.29、(1.38±0.75)μg/L,模型组分别为(114.00±19.7)U/L、(265.33±52.10)U/L、(6.58±0.86)mmoL/L、(20.73±0.91)μ U/ml、6.23±0.10、(3.47±0.19)μg/L,干预组分别为(78.80±15.64)U/L、(211.83±65.51)U/L、(5.38±0.88)mmol/L、(15.02±1.22)μU/ml、3.59±0.29、(1.58±0.13)μg/L,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FINS、FBG、HOMA-IR、TNF α升高,q值分别为13.130、6.472、6.909、26.619、49.683、14.591,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清ALT、FINS、FBG、HOMA-IR、TNFα降低,q值分别为7.024、4.145、14.829、31.991、13.195,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血清脂联素、肝组织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为(8.93±0.44)mg/L、1.19±0.35、0.93±0.44,干预组分别为(7.12±1.00)mg/L、0.79±0.15、0.58±1.00,模型组分别为(6.09±0.96)mg/L、0.57±0.09、0.36±0.96.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q值分别为10.696、8.679、16.762,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q值分别为3.879、3.079、6.400,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891,P<0.01),TNFα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r=0.927,P<0.01).结论 替米沙坦可能通过促进PPARγ的表达对NASH大鼠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庆生  王小奇  张洁  陈芝芸 《肝脏》2007,12(2):126-12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以及饮食结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脂肪肝及其相关性疾病患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组为5组,每组10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Ⅰ组、Ⅱ组喂高脂饲料;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和饮食组分别在喂饲高脂饲料12周末予美常安灌胃和改为普通饲料喂养。12周末处死正常组、模型Ⅰ组大鼠;剩余2组大鼠继续喂养至16周末处死,测定血清转氨酶(ALT、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谷胱甘肽(GSH)水平,观察肝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12周出现单纯性脂肪肝,16周发展为脂肪性肝炎。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明显增多(6.45±1.07,8.38±1.32μmol/gvs5.08±0.91μmol/g,P<0.01),而抗氧化物SOD(171±14,148±26kNU/gtvs198±25kKU/gt,P<0.05和P<0.01),GSH(40.8±5.1,35.0±9.0mg/gvs48.5±7.6mg/g,P<0.5和P<0.01)含量明显降低,且肝脏的脂肪变性严重程度随着高脂饮食喂养的时间延长而加剧,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大鼠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而饮食治疗组大鼠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微生态制剂美常安可能通过减轻体重,改善机体脂质代谢紊乱,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抗炎等综合作用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相似文献   

20.
肝活检是目前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评估纤维化程度唯一值得信赖的手段。由于该病患者日益增多,现有的临床非侵入性检测手段均缺乏准确性及可信性,临床上迫切需要一些非侵入性、简单、可重复和可信赖的生物学标志。国内外研究在寻求氧化应激、炎症、肝细胞凋亡和纤维化等方面新的生物学标志取得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