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入院的74例PCI围术期发生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连续入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入院的213例PC...  相似文献   

2.
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一环。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临床实践中,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尽管大多数不危及生命,但也会导致肺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文章就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病例为引,就替罗非班导致的PCI围手术期血小板减少诊断、鉴别、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冠心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及慢性冠状动脉病)患者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8例冠心病择期PCI术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85例和非替罗非班组63例,治疗组在PCI术中即刻经冠状动脉推注替罗非班。慢性冠状动脉病患者术前、术后均服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非替罗非班组除不用替罗非班外,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观察PCI治疗前后手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急性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夹层、慢血流/无复流、术后出血并发症及术后4周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替罗非班组虽有1例穿刺处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但出血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中出现急性血栓、冠状动脉夹层、慢血流/无复流、缺血性胸痛、术后MACE事件与替罗非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较高危亚组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仍可能是有益的。结论冠心病患者择期PCI中预防性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但择期PCI术中常规使用替罗非班并不能减少急性血栓、冠状动脉夹层、慢血流/无复流、缺血性胸痛及术后4周MACE事件的发生,但对较高危患者使用仍可能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国产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已确诊的ACS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PCI术前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观察2组30d发生的复合终点事件、术后出血事件及血小板情况。结果:给药后30d内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血运再重建等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替罗非班组有下降趋势(3.85%∶11.54%)。血小板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出血。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可安全用于ACS的介入治疗中,且可能降低30d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8例经危险度分层为高危险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行早期介入治疗,早期介入治疗指常规药物治疗24~48h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49例,于PCI前开始持续泵入替罗非班至术后36~48h。对照组49例,常规PCI。观察2组的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事件发生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监测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度。结果:2组患者中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替罗非班组无一例于术中或术后出现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对照组有2例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血栓形成,2例出现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6个月替罗非班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替罗非班组PCI后血小板活化度可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ST段抬高ACS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行早期PCI,可降低冠状动脉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事件,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产替罗非班(tirofiban)对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的剂量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入院并明确诊断为AMI的高龄(≥75岁)患者共81例,行急诊PCI术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1),对照组按药物说明书标准剂量使用,试验组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剂量,维持48h,监测血小板聚集率,观察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替罗非班滴注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对照组,但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标准剂量的国产替罗非班在≥75岁的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应用可能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剂量可能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直接PCI,55例)和对照组(直接PCI,51例)。比较2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术后6 h、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 d内不良心脏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2组基础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90 min sumST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0 d内不良心脏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6 h、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AMI患者PCI后缺血事件的发生,在急诊PCI中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且接受直接PCI治疗的6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常规剂量组(346例)及替罗非班低剂量组(3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出血事件、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与常规剂量组相比,替罗非班低剂量组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P=0.274),缺血事件(P=0.324)及MACE事件(P=0.208)发生风险。结论 ACS患者PCI围手术期应用低剂量替罗非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MI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示TIMI 0~1级,预计行PCI者9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组(n=45)和对照组(n=45)。替罗非班组PCI术前开始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48 h。对照组同常规PCI。观察两组冠脉复流3、0 d再梗死及死亡情况,并监测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度。结果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无慢复流、无复流现象发生,TIMI 3级血流发生率100%;对照组急诊PCI术后TIMI 0~2级,即无复流及慢复流发生率11.10%(5/45),TIMI 3级血流发生率88.90%(4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30 d盐酸替罗非班组无再梗死及死亡;对照组再梗死及死亡发生率6.66%(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盐酸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血小板活化度,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结论在AMI急诊PCI围术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既可开通冠脉,又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术后再梗死,达到真正意义上挽救心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血栓摘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于黑龙江省红兴隆中心医院因A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患者共58例,以单纯行PCI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抽吸+替罗非班组在同手术期大出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罪犯血管术中术后血流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CI前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应用和术前即刻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功能和18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探讨替罗非班的最佳应用时机.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160例备行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配到PCI前早期应用组(冠状动脉造影前4~6 h应用替罗非班)和PCI前即刻应用组(导丝通过冠状动脉病变后应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入院后、冠状动脉造影前和PCI后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术后24 h、3 d、7 d、30 d和180 d MACE.记录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替罗非班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PCI前早期应用组冠状动脉造影前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PCI前即刻应用组(8%比42%,P<0.05).两组PCI后24 h和3 d内均未发生MACE,7 d MACE发生率均为1.3%.PCI前早期应用组术后30 d(3.8%比6.3%,P>0.05)和180 d(13.0%比16.7%,P>0.05)MACE发生率均低于PCI术前即刻应用组.两组180 d无MACE发生的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3.7%(P>0.05).增龄(OR=1.164,P<0.001)、高血压(OR=4.165,P=0.037)和2型糖尿病(OR=13.628,P<0.001)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替罗非班的应用时机对MACE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OR=2.416,P=0.153).在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两组重度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5%比1.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出血并发症和轻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为1.25%.结论 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高危NSTE-ACS患者PCI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比PCI前即刻应用,能及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有减少PCI后MACE发生率的趋势.增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是高危NSTE-ACS患者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中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抑制剂(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本文报道2例PCI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应用替罗非班引起严重血小板减少后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 126例ACS患者,急诊行PCI术前30 min静注国产替罗非班。冠脉造影观察,126例患者的罪犯血管仍有残余血栓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3 min),随后行PCI治疗,对照组直接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即刻罪犯血管血流分级(TIMI)、1周及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I术后TIMI具有更好的优势(P=0.008),1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P=0.025)。术后1周出血和血小板下降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行PCI的ACS高血栓负荷患者,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冠脉内治疗,对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改善、短期临床疗效方面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大剂量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NRP)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报道一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时发生无复流,迅速使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结果:大剂量替罗非班(41~120 g/kg,平均66 g/kg)冠脉内注射,迅速改善冠脉血流分级;除3例患者出现皮肤黏膜小出血外,未见明显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可成为一种治疗PCI术中冠脉无复流的有效策略,尤其对那些合并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危重病例,可从大剂量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在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的剂量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入院并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年龄≥75岁患者共81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按电脑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1)。对照组按药物说明书标准剂量使用国产替罗非班,试验组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国产替罗非班剂量,维持48h。监测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替罗非班静脉注射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92±0.020)μg·kg-1·min-1vs.(0.150±0.010)μg·kg-1·min-1,P0.05]。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18.2%±3.1%vs.7.3%±3.6%,P0.05),但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43.9%(18/41)vs.15%(6/40),P0.01]。结论标准剂量的国产替罗非班在≥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可能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剂量对老龄患者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中简化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直接PCI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7例和对照组48例。替罗非班组接受简化应用替罗非班方案(术前、术后使用,术中不使用),对照组不使用。分析2组的基线资料、即刻手术成功率、肌钙蛋白、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情况,观察住院和随访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30 d LVEF。结果 2组患者均急诊直接PCI成功。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明显优于对照组,24 h肌钙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2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30 d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简化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张妍 《山东医药》2012,52(26):87-89
目的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辅助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ACS行PCI治疗的患者119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和给药方式分为静脉组(42例,术中替罗非班静脉推注)、联合组(42例,术中替罗非班静脉和冠状动脉内推注)和常规组(35例,术中予常规用药,不给予替罗非班)。观察记录三组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用药前后血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膜糖蛋白CD63,CD62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静脉组和联合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明显高于、CTFC及CK-MB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明显低于用药前和常规组用药后(P均<0.05),联合组较静脉组改善更明显(P<0.05)。与常规组用药后比较,联合组LVEF增加明显(P<0.05),静脉组与常规组近似(P>0.05)。结论对于行PCI治疗的ACS患者术中宜采用替罗非班静脉联合冠状动脉推注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PCI术后12h,酶图法检测病人MMP2、Pro-MMP2、MMP9和Pro-MMP9。结果PCI术后12h,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其MMP2、Pro-MMP2、MMP9和Pro-MMP9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ACS患者治疗作用的机制不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还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对不同年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ACS,围术期均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302例(男性207例,女性9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n=155)和中青年组(<65岁,n=147)。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30d内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老年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26(16.7%)vs 7(4.8%),P=0.001]。(2)30d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两组各1例,老年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24例(15.5%),中青年组6例(4.2%),P=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女性、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PCI史为30d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女性、吸烟史、糖尿病与30d内各种出血事件成正相关,老龄、高脂血症、既往PCI史不是出血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因素。结论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老年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及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提示对老年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需慎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9月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替罗非班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及术后静脉输注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36h~48h。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术。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帧计数,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TIMI血流改善,盐酸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56.8±13.3)%vs(51.7±11.4)%。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