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miR-210、miR-140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6月在西昌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随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96例,非出血组107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qRT-PCR对各组miR-210、miR-140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210、miR-140与患者肝功能分级、出血严重程度及血液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miR-210、miR-140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清miR-210水平显著升高,清蛋白(Alb)及血清miR-140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非出血组比较,出血组患者病程、Fib、APTT、肝功能Child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影响因素及其血清miRNA-122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80例作为感染组,同期收治未合并细菌感染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80例作为非感染组。根据住院28 d治疗结果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分为好转组(57例)和恶化组(23例)两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影响因素,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miRNA-122与Child肝功能分级、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比较好转组和恶化组血清miRNA-122,探讨血清miRNA-122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中重度出血、APACHEⅡ评分≥25分和血清miRNA-122≥2.4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白蛋白≥22 g/L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或P0.01)。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miRNA-122与Child肝功能分级、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血清miRNA-122好转组低于恶化组(P0.01)。血清miRNA-122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最佳截断值为2.85。结论血清miRNA-122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与其肝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其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微小RNA-130a(miR-130a)与乙型肝炎(下称乙肝)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GB)及病情进展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该院20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有无GB分为GB组(n=71)与非GB组(n=133)。比较两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RDW、miR-130a表达,分析RDW、miR-130a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对乙肝肝硬化并发GB的诊断效能,同时比较GB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临床资料、肝功能指标、RDW、miR-130a表达,探究乙肝肝硬化并发GB病情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GB组AST、ALT、GGT、RDW水平均高于非GB组,miR-130a低于非G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患者RDW与AST、ALT、GGT呈正相关关系,miR-130a表达与AST、ALT、GGT呈负相关关系(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RDW、miR-130a表达联合诊断乙肝肝硬化并发GB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77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46%、68.42%。Child-Pugh分级、脾脏厚度、腹水、胃左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RDW、miR-130a均为乙肝肝硬化并发GB病情影响因素(P0.05)。结论 RDW、miR-130a与乙肝肝硬化并发GB患者肝功能存在良好线性关系,也是乙肝肝硬化并发GB病情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乙肝肝硬化并发GB、评估病情程度、开展个性化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蔡德康 《临床医学》2006,26(12):69-69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诊断、分期价值。方法观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72例,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PT、APTT、TT逐渐延长,FIB逐渐下降。结论肝炎后肝硬化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肝功能分期、出血严重程度、疗效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仅分别检测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 pugh分级状态下APTT、PT、TT、FIB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延长,而FIB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2);不同肝功能分级间检测结果显示:PT、APTT、TT明显延长,FIB逐渐下降;A、B、C级中的APTT、PT、TT、FIB值间均有显著差异(P<0.03).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并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障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现状,并对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信息,将出现感染的患者划分为发生组,未出现感染的患者划分为未发生组。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124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1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Child分级、白细胞计数、腹腔积液、抗生素预防应用、侵入性操作、血清白蛋白水平、出血原因、球囊-胃镜止血为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肝功能Child分级、腹腔积液、控制出血再出血及球囊-胃镜止血为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分析得出肝功能Child分级、腹腔积液、控制出血再出血及球囊-胃镜止血均为导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发生机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同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7.
邓伟  赫军  陈泛野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4):562-564,568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评估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996 至2005年间肝硬化患者72例,对其进行门奇静脉断流术66例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0例(A组),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B组),酒精性肝硬化2例(C组).另取同期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D组).[结果]随着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也出现降低,A~D组分别为(3 460±835) U/L (ALB≥35 g/L)、(2 730±920) U/L(ALB 30~35 g/L)、(2 190±866) U/L(ALB 25~30 g/L)、(2 134±672) U/L(ALB<25 g/L),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血清胆碱酯酶随着肝脏功能的下降,胆碱酯酶也出现相应的降低,其中 Child C 级组与 Child B 级组、Child B级组与 Child A 级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 Child A 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Child B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Child B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肝功能分级为 Child C 级患者无论手术前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还是Child C 级,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黄疸等并发症的患者术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的患者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统计学差别呈显著性(P<0.05).接受手术的66名患者中,有5人术后出现肝昏迷,一例严重者死亡,术前血清胆碱酯酶均低于1 900 U/L.[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慢性肝病肝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弥补传统的Child 分级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08-2015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依据预后结局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1例),存活组(119例)。将患者预后设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基础疾病、出血量、合并症、贫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治疗后再出血等设为自变量,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肝功能Child-Pugh C级、合并腹水、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出血量500mL、治疗后72h内再出血、合并肝性脑病、ALT≥120g/L、AST≥120g/L、TBiL17.1μmol/L、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肝功能Child-Pugh C级、合并腹水、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出血量500mL、治疗后72h内再出血、合并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多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上应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85例健康者血液标本,用Sysmex CA7000Ⅲ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肝硬化患者与健康者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分析不同人群间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健康者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AT-Ⅲ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TT逐渐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AT-Ⅲ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6项指标可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以及指导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廖翔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11):1646-1648
目的 探讨基于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腹水蛋白梯度(SAAG)表达水平及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20例,结合相关标准根据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采集空腹静脉血计算SAAG值,并比较两组肝功能分级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肝硬化患者SAAG值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肝功能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出血组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计数、腹水白蛋白水平低于非出血组(P<0.05);APTT、PT、SAAG及校正SAAG水平高于非出血组(P<0.05);出血组肝功能分级A级病例数低于非出血组(P<0.05);肝功能B级及C级病例数多于非出血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肝硬化患者SAAG水平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SAAG水平在肝硬化患者表达异常,且与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肝功能分级存在强相关性,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确诊的12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病例组)、选取120例体检结果正常的对象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Lp-PLA2、Cys-C、肝功能指标;分析不同肝功能患者血清Lp-PLA2、Cys-C水平差异。结果病例组的血清ALT、AST、γ-GG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血清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血清Lp-PLA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血清ALT、AST、-γGGT水平呈正相关系(P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系(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血清ALT、AST、γ-GGT、ALB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降低、Cys-C水平升高,Cys-C水平变化与肝硬化肝功能受损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05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 572例肝硬化患者和166例健康者的血清LDL-C水平情况,探讨血清LDL-C水平和肝硬化患者的疾病预后、肝功能评估及临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血清LDL-C[(1.66±0.9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01±0.6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的血清LDL-C水平[(1.32±0.83)mmol/L]明显低于未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1.75±0.94)mmol/L];合并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LDL-C水平[(1.92±1.08)mmol/L]明显高于未合并原发性肝癌组[(1.53±0.8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级组的血清LDL-C水平[(2.03±0.75)mmol/L]明显高于肝功能B级组[(1.73±0.91)mmol/L]和C级组[(1.27±0.9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B级组的指标则高于C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血清LDL-C水平和肝功能评估等级呈明显的负相关(r=-0.42,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显著下降,并且和患者的疾病预后、肝功能评估等级以及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等因素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钠水平与其他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共120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轻、中、重度低钠血症三组。比较三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轻、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程度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增加(P0.05);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水平得到纠正的患者比率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病死率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低钠血症与其他并发症和预后密切相关,血钠水平可作为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3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食道静脉曲张(0R=3.942,P=0.001)、肝功能分级(0R=1.028,P=0.003)、门脉高压性胃病(0R=3.862,P=0.002)有显著性关系.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是食道静脉曲张、肝功能分级、门静脉内径、门脉高压性胃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抑郁状况及不同护理干预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消化科收治的7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病程及肝功能分级患者的抑郁情况。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专科护理干预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水平。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及年龄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肝功能分级患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A、B级肝功能分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DS评分为(50.31±7.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31±7.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女性患者、病程5年及肝功能C级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情况,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实施预见性护理等一系列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B)的变化,以判定肝脏的合成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116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ugh分级标准分为三组:①A组(A级):17例;②B组(B级):42例;③C组(C级):52例;对照组:50例.均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RBP、PAB、血清白蛋白(ALB)的含量,了解其变化趋势及其灵敏度.结果 A组与对照组比较ALB、PAB两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RBP下降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P<0.05).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增加,B、C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三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RBP、PAB在B组即具有差异高度显著性意义(F=14.68,F=7.68,均P<0.01).血清RBP与PAB呈正相关(r=0.769,P<0.01),RBP、PAB与ALB之间亦呈正相关(r=0.608,r=0.534,均P<0.05).结论 随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增加,血清RBP及PAB水平均进行性下降,且比ALB更为敏感,两者联合分析能更好的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对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患者血清miR-221和miR-130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CP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合格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miR-221和miR-130a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CP患者血清miR-221和miR-130a的表达水平、两者相关性以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胰腺炎组患者血清miR-221与miR-130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胰腺炎组IL-1β、IL-6、IFN-γ、TIM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IGF-1、IGFBP-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患者血清miR-221a表达水平与IL-1β、IL-6、TIMP-1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IFN-γ、IGF-1、IGFBP-4无明显相关性(P0.05);miR-130a表达水平与IL-6、IFN-γ呈显著相关性(P0.05),与IL-1β、TIMP-1、IGF-1、IGFBP-4无明显相关性(P0.05);慢性胰腺炎患者血清miR-221与miR-130a表达呈正相关(P0.05);以miR-221、miR-130a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miR-221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诊断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93.3%;miR-130a的AUC为0.914,诊断灵敏度为81.7%,特异度为88.3%。结论 CP患者血清miR-221和miR-130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221和miR-130a呈明显正相关,可能在CP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似功能,可作为CP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凝血酶原(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时间,血小板(PLT)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结果: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PT、APTT、PLT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FIB)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D-dimer、PT、APTT分别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其差异性更显著(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FIB、PLT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危险性的D-dimer、预后估计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30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宫颈癌患者和6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miR-130a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130a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体检健康者(0.029±0.024)相比,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0.087±0.038)明显升高(P0.01)。miR-130a的高水平与肿瘤分化(P0.01)以及肿瘤分期(P=0.01)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30a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78(95%CI:0.809~0.947),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90.8%。与早期宫颈癌患者(0.074±0.034)相比,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0.105±0.038)明显升高(P0.05);与术前(0.082±0.014)相比,宫颈癌术后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0.033±0.022)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miR-130a有助于宫颈癌诊断和预后监测,并可作为宫颈癌进展的辅助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出血倾向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者纳入本研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Ⅹ)凝血活性、血浆蛋白质C(PC)、血浆抗凝血酶原(AT-Ⅲ)、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等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肝功能评级及不同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资料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变量间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伴有PLT、FIB、PC、AT-Ⅲ、FⅡ、FⅤ、FⅦ、FⅩ等指标下降(P0.05),而且这些指标水平随肝功能评级上升而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MPV、PT、APTT等指标升高(P0.05),而且随肝功能评级上升而升高(P0.05);有出血倾向的肝硬化患者PLT、FIB、FⅡ、FⅤ、FⅦ、FⅩ等指标显著低于无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P0.05);MPV、PC、APTT、PC、AT-Ⅲ等指标显著高于无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P0.05);PLT、FIB、FⅡ、FⅤ、FⅦ、FⅩ等指标与出血倾向呈负相关(P0.05);MPV、PC、APTT、PC、AT-Ⅲ等指标与出血倾向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可能为评估患者肝损伤严重程度、监测出血倾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