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泌性磷蛋白1(SPP1,别名osteopontin)在晚期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辅助诊断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96例肺癌患者MPE标本为病例组,遴选2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为对照组,使用ELISA法检测标本SPP1表达量.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并用t检验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SPP1的表达水平,建立ROC曲线甄选cutoff界值.结果 在120例胸腔积液标本中,病例组SPP1含量(-x±s=1568.9±1297.15 ng/ml)较对照组(-x±s =644.12±480.50 n/ml)显著增高(t =4.766,P<0.01),cutoff界值=1247.90 ng/ml(敏感度=38.54%,特异度=95.83%,曲线下面积0.662,95%,CI0.554~0.770).结论 SPP1在MPE中显著升高,胸腔积液中SPP1表达水平可用于MPE辅助诊断,但不适宜临床常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sPD-L1)单独及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结核组,选择同时期收治的140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为非结核组,取血进行T-SPOT.TB,取胸腔积液测定sPD-L1水平,分析T-SPOT.TB、sPD-L1单独或联合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效能。结果结核组T-SPOT.TB阳性率为87.1%,非结核组阳性率为9.3%,结核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结核组( 2=169.945,P0.001);结核组胸腔积液sPD-L1水平显著高于非结核组,差异显著(t=21.345,P0.001);单独的T-SPOT.TB、sPD-L1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敏感度、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显著高于系列联合检测(P0.05),且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P0.05);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显著高于平行联合检测(P0.05),且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P0.05)。结论 T-SPOT.TB、sPD-L1联合检测可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腔灌注顺铂联合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积液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影响,评价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00例老年NSCLC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引流胸腔积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RCC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予以胸腔内灌注顺铂,每次40~60 mg,共2~3次,1 w内完成,灌注期间同时给予全身化疗,1个月后影像学检测评价化疗药物的灌注疗效。结果相对于管家基因β-actin,ERCC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63,其水平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118)。治疗1个月后,ERCC1 mRNA高表达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低表达组(72.73%vs.91.18%,P=0.039)。1年后ERCC1 mRNA低表达组中位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10.8 vs.7.5个月,P=0.022)。结论老年NSCLC胸腔积液中ERCC1表达可作为一种评价以铂类为基础化疗药物临床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infection T cell spot test, T-SPOT.TB)结合胸腔积液生化检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9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就诊于河北省胸科医院的126例有肺部病灶伴胸腔积液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T-SPOT.TB试验和入院当天的胸腔积液生化检测,依据是否存在结核杆菌感染将其分为结核组(n=48,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和对照组(n=78,确诊为非结核性肺部病灶伴胸腔积液)。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胸腔积液T-SPOT.TB和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及2者联合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病接触史、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较高、胸腔积液T-SPOT.TB阳性、胸腔积液ADA≥45 U/L为发生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胸腔积液T-SPOT.TB和胸腔积液ADA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6.43×106/ml和45.36 U/L,AUC分别为0.67和0.63,灵敏度分别为74.26%和69.26%,特异度分别为72.17%和68.84%,2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6,灵敏度为81.65%,特异度为79.43%。结论?T-SPOT.TB结合胸腔积液检测对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有较佳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腺癌胸腔积液沉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克唑替尼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 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以胸腔积液沉渣包埋标本进行ALK基因重排检测的原发性肺腺癌病例85例,男42例,女43例,年龄30~87岁,平均58岁.采用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D5F3抗体试剂盒检测ALK蛋白表达,分析表达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克唑替尼的疗效.结果 85例标本中ALK蛋白表达阳性13例(15.3%);<60岁患者ALK蛋白阳性12例,≥60岁1例(26.1%,2.6%,x2 =9.015,P=0.002);男性8例ALK蛋白表达阳性,女性5例(19.1%,11.6%,x2=0.903,P =0.259);不吸烟组ALK阳性8例,吸烟组5例(17.0%,13.5%,x2=0.379,P=0.827).13例ALK阳性患者中6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其中5例EGFR为野生型,1例不同肺叶病灶中检测出19外显子突变.13例ALK阳性患者中接受克唑替尼治疗4例,疗效评价均为部分缓解.结论 ALK蛋白阳性多见于晚期肺腺癌中较年轻的患者,ALK阳性患者罕见EGFR基因突变;对原发性肺腺癌合并胸膜转移出现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可根据胸腔积液沉渣包埋标本检测ALK蛋白表达,指导临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们检测了 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 2 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和胸液 CYFRA2 1 - 1水平 ,以探讨 CYFRA2 1 - 1检测对于两种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恶性胸腔积液组 33例 ,均为肺癌病例。男 2 8例 ,女 5例 ;年龄 47~ 68岁。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或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证实。其中鳞癌1 4例 ,腺癌 1 6例 ,小细胞癌 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组 2 4例 ,男 1 8例 ,女 6例 ;年龄 35~ 66岁。其中 1 4例胸腔穿刺抽液 PCR查见结核菌 ,其余 1 0例根据临床表现、胸液性质、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留置导管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NSCLC合并胸腔积液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成功移除胸腔导管患者胸腔导管留置时间,并根据胸腔导管留置中位时间分为A组和B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治疗前胸腔积液情况及实验室资料,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NSCLC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留置导管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植入胸腔导管后的240例NSCLC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中,30例由于不明原因或患者随访而丢失,46例因继发性胸膜炎而终止,最终164例患者成功拔除胸腔导管,管道留置时间18(15,21)d,将导管留置时间<18d为A组(n=77),导管留置时间≥18d为B组(n=87)。A组吸烟史占比、治疗前胸腔积液量、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水平低于B组,放化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评分≤2分占比高于B组(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及MMP-9/TIMP-1比值在结核性和仲瘤性胸腔积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在上述胸腔积液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36例结核性胸膜炎、38例恶性肿瘤和14例漏出液患者胸水中MMP-9和TIMP-1的浓度.结果 ①结核性胸腔积液组胸水中MMP-9浓度、TIMP-1浓度和MMP-9/TIMP-1比值均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和漏出液组(P值均<0.05),恶性胸腔积液组上述指标均高于漏出液组(P值均<0.05).②恶性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组MMP-9浓度、MMP-9/TIMP-1 均高于细胞学检查阴性组(P值均<0.05),TIMP-1浓度低于细胞学检查阴性组(P<0.05).③MMP-9和TIMP-1之间呈正相关(r=0.239,P=0.025);MMP-9、MMP-9/TIMP-1分别与胸水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蛋白质、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之间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MMP-9、MMP-9/TIMP-1分别与胸水葡萄糖、氯化物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TIMP-1与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蛋白质、淋巴细胞比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④胸水中MMP9、TIMP-1、MMP-9/TIMP-1比值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敏感性分别为63.2%、71.1%和65.8%,特异性分别为83.3%、63.9%和80.6%.采用胸水MMP-9和TIMP-1串联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9.5%和91.7%,并联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7%和55.6$%.结论 MMP-9和TIMP-1与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密切相关,MMP-9/TIMP-1比例的失衡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胸水MMP-9、TIMP-1及MMP-9/TIMP-1比值的检测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肿瘤所致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和肺炎旁胸腔积液中叉头基因FoxM1的基因表达,寻找对于胸水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诊断意义的基因标志物.方法 分别收集15例老年肺炎患者旁胸腔积液(A组)和21例老年肺癌患者(15例为腺癌,5例为鳞癌,1例为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B组),分别提取各组标本总RNA,再经过逆转录得到c-DNA,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各组胸腔积液中叉头基冈FoxMl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B组FoxM1基因平均相对含量明显高于A组(925.014±103.999) vs(244.354±43.429),P<0.01).结论 FoxM1的基因表达量在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组中明显高于老年肺炎旁胸腔积液组,对胸水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引发胸腔积水的常见疾病之一,传统方法治疗胸腔积液采用反复的穿刺抽液,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 ~ 69[平均(34.7±2.3)]岁,病程3~47 d,平均(13.2±1.3)d.全部患者均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超声检查显示患者胸腔内有积液,且胸腔已形成纤维分隔或纤维索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胸腔积液量、胸膜肥厚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2019年6—12月就诊于西安市胸科医院的196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5例(74.0%),女51例(26.0%);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38(26,53)岁。按IGRA检测结果分为IGRA检测阳性组(106例)和假阴性组(90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资料,以及胸部CT表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196例研究对象中,IGRA检测阳性106例,阳性率为54.1%。IGRA阳性组白细胞计数的M(Q1,Q3)为6.3(5.0,7.5)×109个/L,低于IGRA假阴性组的7.4(5.8,9.2)×109个/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4,P=0.001);血红细胞沉降率的M(Q1,Q3)为34.5(16.0,58.0)mm/1h,低于IGRA假阴性组的53.0(31.8,84.3)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2,P=0.0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M(Q1,Q3)为553(371,737)个/μl,高于IGRA假阴性组的432(320,645)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0,P=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7.0×109个/L[OR(95%CI)=3.003(1.618~5.572)]、ESR≥40mm/1h[OR(95%CI)=2.270(1.228~4.195)]、CD4+ T淋巴细胞计数<400 个/μl[OR(95%CI)=2.198(1.155~4.181)]是影响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IGRA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用IGRA辅助结核病诊断时需结合患者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2019年6—12月就诊于西安市胸科医院的196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5例(74.0%),女51例(26.0%);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38(26,53)岁。按IGRA检测结果分为IGRA检测阳性组(106例)和假阴性组(90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资料,以及胸部CT表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196例研究对象中,IGRA检测阳性106例,阳性率为54.1%。IGRA阳性组白细胞计数的M(Q1,Q3)为6.3(5.0,7.5)×109个/L,低于IGRA假阴性组的7.4(5.8,9.2)×109个/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4,P=0.001);血红细胞沉降率的M(Q1,Q3)为34.5(16.0,58.0)mm/1h,低于IGRA假阴性组的53.0(31.8,84.3)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2,P=0.0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M(Q1,Q3)为553(371,737)个/μl,高于IGRA假阴性组的432(320,645)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0,P=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7.0×109个/L[OR(95%CI)=3.003(1.618~5.572)]、ESR≥40mm/1h[OR(95%CI)=2.270(1.228~4.195)]、CD4+ T淋巴细胞计数<400 个/μl[OR(95%CI)=2.198(1.155~4.181)]是影响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IGRA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用IGRA辅助结核病诊断时需结合患者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HIV抗体阴性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02例T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37例、Ⅲ期43例。于研究对象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分析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TBM临床分期和患者治疗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抗结核治疗2周后,研究对象CD3+、CD4+ T细胞计数和CD4+/CD8+ T细胞比值[分别为(808.27±183.25)×106个/μl、(413.09±134.53)×106个/μl和1.23±0.29]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631.38±150.14)×106个/μl、(366.78±98.03)×106个/μl和0.99±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41,P=0.000;t=2.809,P=0.005;t=6.548,P=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Ⅲ期TBM患者的CD3+、CD4+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613.23±140.29)×106个/μl、(342.53±98.36)×106个/μl、0.95±0.18]明显低于Ⅱ期患者[分别为(753.33±153.47)×106个/μl、(399.57±112.26)×106个/μl、1.22±0.21]和Ⅰ期患者[分别为(989.23±194.35)×106个/μl、(501.11±139.25)×106个/μl、1.42±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875、13.372、32.151,P值均为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病情好转患者的CD3+、CD4+ 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941.25±204.17)×106个/μl、(487.35±134.25)×106个/μl、1.36±0.31]明显高于病情恶化者[分别为(683.43±155.76)×106个/μl、(389.64±120.38)×106个/μl、1.0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6,P=0.000;t=2.394,P=0.018;t=3.698,P=0.000)。结论: TBM患者抗结核治疗2周后,免疫功能明显改善,且病情好转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程度好于病情恶化者。TBM患者临床分期越高,免疫功能受损越严重,对调整治疗方案的需求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IV阴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免疫干预意义和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13例肺结核患者,根据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CD4+T淋巴细胞减少组(计数<410个/μl)和对照组(计数≥410个/μl);将CD4+T淋巴细胞减少患者根据是否行免疫干预治疗分为免疫干预组和非免疫干预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吸烟、饮酒、症状数目、治疗分类、合并疾病、耐药情况、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疗效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IV阴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 结果: 213例肺结核患者中,61例发生CD4+T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8.6%。疗效分析显示治疗2~4个月,免疫干预组痰涂片阴性率为93.9%,高于非免疫干预组的75.0%(χ2=4.320,P<0.05)。治疗5~7个月,免疫干预组病灶吸收率为51.5%,高于非免疫干预组的25.0%(χ2=4.46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减少组男性、年龄≥60岁、农民职业、文盲文化、症状数目≥4个、并发肺外结核、累及肺野4~6个、肺部空洞、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125×109/L、白蛋白<35g/L、CD8+T淋巴细胞计数<190个/μl的构成比(77.0%、44.3%、36.1%、26.2%、36.1%、34.4%、77.0%、55.7%、45.9%、18.0%、68.9%、2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5%、11.2%、19.7%、10.5%、19.7%、21.1%、38.2%、40.8%、25.7%、5.3%、44.7%、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42、29.060、10.095、13.650、6.290、4.165、26.342、3.929、8.274、8.738、10.137、16.80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OR=4.816,95%CI:1.650~14.052)、病变累及肺野4~6个(OR=3.669,95%CI:1.548~8.696)、血小板<125×109/L(OR=3.753,95%CI:1.069~13.173)、CD8+T淋巴细胞计数<190个/μl(OR=3.908,95%CI:1.394~10.954)。 结论: HIV阴性肺结核患者较易发生CD4+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干预治疗对提高患者疗效具有积极意义。高龄、肺部病变累及范围大、血小板减少和CD8+T淋巴细胞减少是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的59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vMSP1-19重组蛋白对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分别以PvMSP1-19重组蛋白和IL-2(刺激组)及IL-2(未刺激组)培养,培养第7d时刺激组细胞再用PvMSP1-19重组蛋白刺激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泌IL-4和IFN-γ的情况;并以CFSE标记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 在分泌IL-4的淋巴细胞中,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刺激组(8.04%)明显高于未刺激组(3.46%); 而分泌IFN-(的CD8+T细胞在刺激组(0.82%)与未刺激组(1.05%)间并无显著性差别。分泌IL-4和IFN-(的CD4+T细胞比例在刺激组(1.81%,0.19%)与未刺激组(1.89%,0.05%)间并无显著性差异。此外,CD8+T细胞的增殖指数刺激组(5.65%)也明显高于未刺激组(3.69%)。结论 PvMSP1-19重组蛋白能显著诱导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增殖和优先分泌IL-4。  相似文献   

17.
陈玲  卢利红  孙君红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0):1095-1098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臭氧序贯冲洗方案辅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在置管引流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酶冲洗方案,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尿激酶序贯冲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置管引流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胸膜厚度、胸腔积液蛋白质、白细胞(WBC)计数水平。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78,P=0.01)。观察组平均置管引流时间为(8.42±1.04)d、平均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为(8.15±1.86)d、平均住院时间为(11.82±2.3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2.35±4.50)d、(14.09±2.59)d、(16.31±3.6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3.90、4.11,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胸膜厚度为(1.78±0.35)mm,胸腔积液蛋白质为(37.84±3.72)g/L,WBC计数为(1.38±0.27)×10 3/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1±0.52)mm、(49.42±5.98)g/L、(2.03±0.42)×10 3/L] (t值分别为2.89、3.12、3.50,P值均<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5/50),对照组为6.0%(3/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3,P=0.490)。 结论 尿激酶联合臭氧序贯冲洗方案辅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安全且疗效优于单纯尿激酶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再激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断为肝衰竭,并进行血清CMV DNA检测的住院患者共75例,根据CMV DNA检测结果分成CMV DNA阳性组和CMV DNA阴性组,比较两组的肝...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脾脏处理对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PLC患者, A组46例行肝癌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B组34例行肝癌切除术/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C组30例行肝癌切除术联合脾动脉结扎术, D组30例行肝癌切除术。结果 治疗后C、D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为【(215.4±118.9)×109/L和(176.4±105.5)×109/L】,白细胞(WBC)计数为【(3.36±1.23)×109/L和(2.36±1.21)×109/L】,均显著低于A、B组(P均<0.05);术后D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37.7±5.1) μmol/L,明显高于A组或B组或C组(P均<0.05);治疗后D组患者CD4+细胞为(28.3±5.9)%,CD4+/CD8+比值为(1.3±0.3)%,均明显低于A、B、C组(P均<0.05);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A组的17.4%、B组的23.5%和C组的20.0%(P<0.05)。结论 行脾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PLC患者术后肝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对结核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在结核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从健康对照和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CD4+CD25+调节性T细胞,观察其对结核患者外周血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增殖反应和细胞因子IFN-γ及IL-10分泌的影响。结果 体外消除CD4+CD25+调节性T细胞没有显著影响健康对照PBMC对BCG抗原的增殖反应,但可以显著增强结核患者PBMC对BCG抗原的细胞增殖反应、细胞因子IFN-γ及IL-10的分泌。分离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能显著抑制结核患者CD4+CD25-T细胞对BCG抗原及抗-CD3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IFN-γ分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也抑制BCG刺激的CD4+CD25-T细胞IL-10的分泌,但不影响抗-CD3刺激的IL-10分泌。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抑制结核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促进肺结核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