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长期家庭氧疗和肺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生存质量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炎症因子CRP及TNF-α水平检测值相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具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对慢阻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选择常规治疗以及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血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清蛋白(ALB)均相比对照组以及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血浆PH值、PaO_2、PaCO_2、SF-36评分、6min步行距离指标明显改善(P0.05),无创通气时间、ICU住院之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创通气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十分重要,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吸入方法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同时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心管道氧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采用SPSS 19软件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入院时的情况基本相同(P0.05);研究组治疗方法降低患者Pa CO_2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 P=0.03);同样升高患者Pa O_2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P=0.03);研究组治疗方法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 P=0.04);m MRC变化研究组治疗方法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 P=0.01);CCQ变化研究组治疗方法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 P=0.00)。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同时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方法与中心管道氧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方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相比,可更有效的纠正缺氧、缓解患者呼吸困难,也可有效降低CO_2潴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络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6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络酮及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意识障碍恢复快,血气分析改善明显,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治疗有效率高。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可以提高增加人机协调率,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阻肺合并Ⅱ型呼衰无创通气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干预探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4例,按照数字表发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强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数以及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气指标p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气指标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气指数PaO_2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功能指标FEV_1、FVC、MMEF以及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纠正时间、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收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数,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可以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潮气量为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目标,差异化调节通气参数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及左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以来慢阻肺同时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与左心功能不全患者45例,单纯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8例,目标潮气量均定在8~10 ml/kg,短时间内逐步调节吸气压和呼气压,以期尽快达到所需潮气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征,比较NPPV前及治疗后2 h呼吸、心率、血压、动脉血气等。结果 NPPV治疗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效果明显,治疗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时,吸气压与呼气压均比治疗单纯Ⅱ型呼吸衰竭时高,两者相差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PPV治疗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时,以潮气量为目标,差异化调节通气压力,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张茜  刘杰  马红霞 《临床肺科杂志》2021,26(7):1004-1007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肺癌患者血清CC家族趋化因子配体(CCL)18(CCL18)及CCL21与慢阻肺患者合并肺癌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3月-2019年11月我院91例慢阻肺合并肺癌患者资料为合并组,收集同期97例慢阻肺患者资料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CL18、CCL21水平;分析各血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试验中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34例;对照组在治疗中实施吸氧、营养支持、支气管舒张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无创呼吸机,观察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等。结果全部入选患者的治疗均完成后,分析比较组间的心率、血气指标及呼吸指标的改善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将组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分析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有效的改善,且还能将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9.
COPD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42例治疗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拔管指征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对42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2例患者平均插管时间为6·11±1·27d,无一例患者出现拔管失败。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治疗时间可作为拔管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发生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和预防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慢阻肺合并ABPA患者36例作为病例组,按1:2选取同时段入院、性别相同、年龄差不超过5岁的COPD未合并ABPA患者72例纳...  相似文献   

11.
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中的作用。方法: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有创通气后撤机拔管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通气,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吸氧)。观察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再插管率、住院天数及住院病死率等。结果:治疗组给予无创通气后与对照组比较动脉血气PaO2明显上升(P〈0.05),PaCO2下降明显(P〈0.05),两组再插管率为9%和30%(P〈0.05),住院天数为(32±10)d和(38±15)d(P〈0.05),住院病死率为6.2%和23.3%(P〈0.05)。结论:撤机拔管后立即开始应用无创通气的患者再插管率下降,住院天数减少及病死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OPD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脱机策略.方法 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108例,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106例患者成功脱机、拔管,抢救成功率达98%.结论 采取恰当有创机械通气脱机策略,有较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姜文  陈涛 《国际呼吸杂志》2016,(16):1228-1230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啶用于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镇静效果.方法 入选病例来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采取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30例,记录2组的APACHEⅡ评分、Ramsay评分等指标,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机械通气时间[(95.00±5.00) h]与咪达唑仑组通气时间[(126.00±6.00)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5,P<0.01);右美托咪啶组ICU住院时间[(6.10±1.50)d]与咪达唑仑组ICU住院时间[(8.20±1.70)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34,P<0.01).右美托咪啶组谵妄发生率与咪达唑仑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7,P<0.01).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COPD患者机械通气镇静治疗是有效的,它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能降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72例AECOPD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祛痰、解痉、呼吸机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机械通气开始给与肢体训练、吸气肌抗阻、主动呼吸循环训练;检测两组患者PaO2、PaCO2、pH、乳酸,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5.76% vs. 20.00%)、机械通气时间(11.40±1.32 vs. 14.46±1.86)d、ICU平均住院时间(16.15±1.93 vs. 18.55±2.34)d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9.61% vs. 26.00%)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CO2第5天(44.07±11.00 vs. 52.89±5.52)mmHg和第10天(41.87±3.96 vs. 45.22±3.30)mmHg低于对照组,而pH、SaO2与PaO2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AECOPD机械通气的患者早期实施肺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STUDY OBJECTIVE: To assess respiratory muscle fatigue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evaluate its influence on weaning patients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ESIGN AND PATIENTS: We studied the time course of tracheal occlusion pressure (P0.1) and high-to-low ratio of the diaphragmatic electromyogram in 16 patients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All patients were intubated and studied during a 15-minute weaning period from ventilation. Minute ventilation (VE), arterial blood gases, P0.1 and high-to-low ratio of the diaphragm were measured every day from the onset to the end of acute failure (before extubation) at 5 and 15 minutes into the weaning period. The diaphragmatic electromyogram was recorded with an esophageal electrode and the high-to-low ratio of the electrical signal analyzed to assess diaphragmatic fatigue. MEASUREMENTS AND MAIN RESULTS: In all patients P0.1 was markedly increased (7.1 +/- 2.4 cm H2O, mean +/- SE) on the first day of acute failure and did not change during weaning. In 11 patients, P0.1 had decreased to 4.7 +/- 1.8 cm H2O (P less than or equal to 0.002) before extubation (which was done after 5 to 9 days). In these patients, the high-to-low ratio of the diaphragm decreased rapidly-during the first minutes of weaning on the first day of acute failure and remained low throughout weaning, whereas before extubation no decrease in high-to-low ratio was seen during weaning. In 5 patients, P0.1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from the onset of acute failure and the high-to-low ratio remained low before extubation. These 5 patients had to be reintubated within 2 to 6 days. In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V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from the first to last day of acute failure (10.3 +/- 3 compared with 10.7 +/- 2.1 min-1), whereas blood gases during room air breathing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first to last day of acute failure, respectively, in each group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 [PaO2], 33.5 +/- 1.5 compared with 44 +/- 9 mm Hg (P less than or equal to 0.05) and PaO2 56 +/- 2.3 compared with 49 +/- 2 mm Hg (P less than 0.005). CONCLUSIONS: Extubation should not be done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uscle fatigue despite improvement in arterial blood gases and clinical status; and P0.1 provides a valid and simple index to assess the likelihood of respiratory muscle fatigue.  相似文献   

16.
穆炳霞 《内科》2009,4(3):338-340
目的观察呼吸肌康复训练在临床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处于缓解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进行3个月的呼吸肌康复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膈式呼吸、控制性深慢呼吸等,并配合长期家庭氧疗(LTDOT)12—15h/d。对照组仅进行相同时间的LTDOT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运动能力、血气、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运动能力、血气、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呼吸肌康复训练能改善处于缓解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纤支镜支气管灌洗联合无创通气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月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ICU的57例AECOPD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分析.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解痉、平喘,加强抗感染等处理,达到撤机指证后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失败者拔管后辅以无创通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纤支镜吸痰、支气管灌洗,SBT成功和失败患者拔管后均辅以无创通气,观察两组有创通气时间、SBT通过率、再插管及30天的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组明显提高SBT成功率和减少再插管率,但在有创通气时间和30天死亡率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纤支镜辅以无创通气能提高COPD机械通气患者SBT的成功率,降低拔管后的再插管率.  相似文献   

18.
李晓聪  徐远达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7):1338-1342
COPD是我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伴有骨骼肌功能异常等全身反应。神经肌肉电刺激是肺康复锻炼治疗的一种手段,已经在小范围内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其主要是针对膈肌的刺激,常用的方法有膈肌体内起搏及体外起搏。电刺激通过激活肌纤维运动单元和脊髓神经元再下调运动神经而发挥作用,使特定的肌群被动地节律性收缩;电刺激还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保证肌肉的正常代谢等作用,延迟其萎缩。本文介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膈肌功能异常及相关机制、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膈肌的治疗作用以及方法学,旨在提高神经肌肉电刺激的认识,促进COPD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82例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75例患者脱机成功(91.5%)死亡7例(8.5%)。相关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肺炎8例,气管导管阻塞6例,单肺通气3例,低血压2例,气胸1例。结论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最有效和迅速的方法,加强气道管理、合适的通气策略、营养支持、控制感染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策略的技术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例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20例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十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改良GCS评分达15分标准"稳定2h窗口期出现,此时拔除气管导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十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对照组16例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判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此时拔除气管导管,改无创通气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两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重新插管率、VAP发生例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各指标相仿(P〉0.05);两组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3.2±1.1)和(5.4±2.3)d,P〈0.05;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0和3例,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7士3)和(21士5)d,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插管上机病例,以"改良GCS评分达15分标准"窗口期为时机,早期拔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