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思政案例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脱节是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影响了教学目标达成度和育人的成效。为此,笔者在总结课程思政实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教学改革,重新设定思政案例的设计标准,优化和分级课程思政案例库,以知识目标为导向更新案例库,并合理安排思政案例的实施形式,不同级别的课程思政用不同的手段呈现,进行课堂课外相结合、线下线上相辅助,用德育的渗透去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适配度,并在评价体系中加入思政效果的评价方法,达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的高效融合,使学生在素质提升和知识掌握两方面呈现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口腔医学教材是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口腔医学专业教材建设是每一位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何把课程思政融入到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讲授与实践之中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培训、教学评价等方面论述了课程思政与口腔医学专业教材和课程融合育人的方法,从课堂讲授、临床实习、校园文化、社会活动等方面分析了课程思政与口腔医学专业教材和课程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特色相结合,融于专业知识的讲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专业思想和心理健康。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为例,展示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的3个主要方面:课程主旋律思政设计,历史发展思政设计和时事政治思政设计。经过课堂实践探索发现,课程思政工作有利于提升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格局,增强学习动力和促进教学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文章从师生充分认识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到师生联合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实践、课后拓展以及构建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深入分析探讨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课程思政任务为驱动,将教师引导示范式课程思政与学生自主挖掘式课程思政相结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相融合,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全过程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师生共同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和实现路径。笔者通过创新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接受思政教育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展思政教育,有效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提高学生思政素质、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促进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西北医学教育》2019,(3):476-479
为了在高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实施有效的德育渗透,进行课程思政,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医生职业道德,精心设计了适合医学微生物学的思政案例。创建了课程思政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探索了适合本学科的课程思政评价方法,进行了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6.
孙松  王毯  李萍 《农垦医学》2021,43(1):68-71
《医学导论》课程组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理念坚持“三全育人”、德医双修和学生为中心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内容注重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教学活动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教学评价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思政教育融入军医大学传染病学教改课程的方法并分析应用后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331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教学组和思政教学组,传统教学组实施常规教学,思政教学组进行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结束后通过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思政教学组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操作成绩、日常评价分数以及总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82.48±7.33)分vs.(80.43±7.22)分、(17.02±0.89)分vs.(16.52±1.36)分、(8.49±0.77)分vs.(8.23±0.77)分、(83.24±5.70)分vs.(81.05±6.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问卷调查显示,融入思政教育后学员的学习兴趣、专业知识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结论 在传染病学课程中融入思政理念,可以同时提升军医大学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思政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已成为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任务,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在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如何在实习阶段开展思政育人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通过分析医学生实习阶段中教与学双方的特点,针对当前课程思政教学非常依赖教师个人能力和意愿的实际情况,结合超声医学科实习课程的培养目标并抓住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环节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实践,以此为着眼点和突破点实施课程思政。采用深化课程思政内涵、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建设专业课程思政案例集等方法可提升带教老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同时将课程思政纳入学业评价和教学能力评价中,促进超声医学科毕业实习课程思政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指示,文章对"课程思政"引入人体寄生虫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课堂是"课程思政"的主舞台,将人体寄生虫学与唯物辨证思维、民族自豪感、职业责任心及环境保护相结合;通过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角色,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拥有深厚的"课程思政"知识是基础,选择合适的"课程思政"量和切入点是关键,在教学中不断发掘专业课程自身的思政资源,做到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与思政课同行,达到协同效应,着力培养德才兼的高备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0.
吉利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24):123-125
以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和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作为载体,有机融入内科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内科学思政教学的尝试,通过探讨PBL与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思政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与评价方式,实现内科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效提升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继而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工程制图”的课程特色定位、目标确定、混合教学实施、思政元素切入、考核方法、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详细说明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根据学校和专业定位,确定课程内容与特色;在明确知识、能力、素质、育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将线上课堂的自主探究与线下课堂的讨论交流相结合;注重课程思政对教学思想内涵及育人功能的提升与引领;采用多元化、过程化等考核方式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内动力;拓展第二课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和有效提升。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成效显著,获得了校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学生能力与素质也明显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探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药物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级护理专业1班、2班105名学生作为对照组,3班、4班108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药物学基础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素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中.采用过程性评价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相结合(综合考核成绩)的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学生在课堂效率、学习兴趣、合理安全用药和职业自豪感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的各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课程思政非常有必要,有助于提高育人效果,践行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3.
挖掘耳鼻咽喉科学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 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社会责任感。本文以中山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96名学生和2019级法医学专业32名学生为教学对象, 阐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的实践和探索, 通过课前教学督导对授课教师的试讲进行评价、课后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调查, 分析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 5名授课教师的督导评价结果均为优秀。临床医学专业和法医学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思政案例提高学习兴趣、思政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思政教育增强团队协作、思政教育有助于了解职业规范、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表示满意的人数均超过85%, 且其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如在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方面, 分别有92名(95.8%)和30名(93.8%)学生表示满意, P=1.000]。授课教师具有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 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思政教学得到不同专业学生的认可, 学生对耳鼻咽喉科课程思政教学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社会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通过制定课程思政的原则、合理安排内容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专业课程是深化“课程思政”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载体。《检验路径与临床应用》课程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开设的特色专业课程。本文立足于“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结合该课程特色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点,提出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以“检验项目为中心”转变为“以疾病为中心”的横向整合,同时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将专业课程赋予价值引导重任,并在检验路径教学、教学方法与课堂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检验路径与临床应用》进行课程设计及教学探索,以期为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目前部分妇产科授课教师课程思政践行意识较为薄弱,未能发挥学科思政育人导向。高校教师要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模式,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全面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文章以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教育为切入点,从“四个课堂”分层论述加强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相关策略,在理论课堂和课外实践中自然而然地融入隐含的思政元素,进一步优化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以期对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教育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妇产科学专业课程链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思政教育为主线的妇产科学专业课程链教学设计。围绕设定的育人目标,倡导思想引领和队伍建设;通过深入挖掘课程链的思政元素,利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强化妇产科学临床实习的价值传递;探索妇产科学专业教育与思政工作有机融合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反馈调查评价了该模式的有...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如何落实和提高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效、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生理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基于教学实践,对翻转课堂的多个环节进行探索,以探讨翻转课堂对于提高生理学课程思政实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客观评价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构建适用于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实践表明,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融入了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职教理念,体现了目标引领、专业导向、学生主体等特色,可作为客观评价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外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课程的代表性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将沉浸式教学应用于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以“结直肠癌病人的护理”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实施目标、实施过程、效果评价与反馈等,为护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及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