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59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行膝关节三维CT重建,应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并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设计手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胫骨平台二次塌陷、内固定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5天膝关节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51例,移位1 mm 5例,移位 1 mm 3例,解剖复位率86. 4%。术后12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分评价疗效:优38例,良12例,可9例,优良率为84. 7%。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对手术方案进行个体化设计,指导手术操作,可有效提高骨折复位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1—2014-12诊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的奇偶性分为A组(应用3D打印虚拟手术)和B组(应用常规手术)。A组术前采用三维重建、虚拟复位、3D打印及个性化模型预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钢板一次性放置率、复位满意度、膝关节功能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30个月,平均16.8个月。2组切开显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复位固定时间上低于B组,2组钢板一次性放置率(χ~2=7.238,P=0.007)、复位满意度(χ~2=4.499,P=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HSS评分优良率91%,高于B组优良率77%,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8,P=0.194)。结论 3D打印结合虚拟手术内固定可提升胫骨平台骨折整体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采用Mimics软件数据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三维模型。按胫骨平台三柱分型重新进行分型,在3D打印模型上确定手术入路及手术体位,并进行骨折的准确复位及钢板放置的选择等模拟手术。结果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模型能准确反映出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可准确的进行骨折的三柱分型,可初步实现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前手术设计。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临床可行性良好,可作为术前准备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3D打印模型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和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9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 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3D打印模型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治疗,51例)和对照组(采用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43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采用HSS评分标准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笔者自2014-07—2014-11应用3D打印技术诊治6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经术前64排双源CT数字成像、Mimics软件处理后、3D打印机打印1∶1骨折模型、进行术前复位固定预演,手术按照术前预演目标进行手术,术后用Rasmussen胫骨平台标准评分。结果本组术后全部骨折解剖复位,三维CT复查与术前手术预演时固定物吻合率100%,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得平均3(1~6)个月随访,采用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解剖学评分评定,优5例,良1例。结论 3D打印技术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可延展术前设计、精准手术过程、缩短手术时间、直观与患者交流程度、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均有较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虚拟现实与3D打印模拟手术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在数字虚拟现实与3D打印模拟手术的基础上实行开放复位内固定(3D组),另外30例采用常规技术实行手术(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1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HSS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和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根据Rasmuss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0~63(43.0±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101(47.0±10.5)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术后及随访时观察评定指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113.5±11.5) min,术中出血(550.0±104.7) ml,术中透视(12.7±0.8) s。采用Matta放射学复位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差2例;23例患者均获得10~24(16.0±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n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刺激征5例。结论: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坚强固定,是一种有效、快捷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此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三维立体形态结构,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术中复位,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9.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劈裂C型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劈裂C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7例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均采用后路和前外侧联合入路后侧和前外侧支撑钢板固定.采用DeCoster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和采用HSS法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术后X线片检查示达到解剖复位5例,复位良好1例,差1例.1例发生膝内翻.7例均获随访,时间6~18(1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4~16(15±1)周.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1年和术后初次摄片无变化;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78~90(80±4)分.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并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累及后外侧孤立劈裂C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关节镜监视下对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SchatzkerⅠ~Ⅳ型)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24(10±3)个月.术后3~6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按HSS评分:优38例,良4例.结论 在关节镜监视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损伤小,复位固定确切,有利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胫骨平台内外侧分别使用钢板固定。结果术后伤15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无感染、关节面塌陷、力线丢失等情况发生。术后X线片提示股胫角(FTA)平均177°±1.7°,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平均86°±2.1°,后倾角(PA)平均9°±3.1°。术后第3、6、12个月分别复查标准正、侧位X线片角度均无丢失。骨愈合时间平均16±3.5周,术后12~20周开始完全负重,随访期内无一例出现膝关节不稳。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伸直0°~5°,屈曲90°~130°。膝关节功能采用HSS评分,平均(90.5±6.5)分。结论采用双钢板联合内固定能为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提供良好的力学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合并有半月板损伤的胫骨平台骨折与单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半月板损伤对胫骨平台骨折预后及骨折对半月板愈合可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57例,其中34例为单纯胫骨平台骨折行内固定术,23例合并有半月板损伤行内固定术并术中修补.两组的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临床膝关节评分方案;半月板查体采用关节线压痛、Mcmurray、Apley及Thessaly等方法;X线片分析胫股角、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等影像学指标. 结果 57例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6~24个月).单纯胫骨平台骨折者与合并有半月板损伤骨折者HSS评分分别为87.9和87.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1,P=0.727);而后者在随访中并未发现半月板阳性体征的增加,两组在HSS评分、胫股角、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等影像学评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合并半月板损伤的胫骨平台不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且骨折也不会影响半月板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双平面截骨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5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骨科和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9例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1例,女8例;年龄20~55岁,平均37.6岁;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3~8个月;均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双平面截骨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胫股角、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情况,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周(平均15.5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胫股角173.2°±2.0°、胫骨平台内翻角85.6°±1.3°、后倾角11.9°±1.1°,较术前(154.1°±5.0°、76.0°±1.8°、18.9°±1.6°)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9.8±1.2)分较术前(52.0±4.4)分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行走困难,最终行膝关节置换术。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双平面截骨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可延缓创伤性关节炎的发展,缓解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前外侧结合前内侧入路、双锁定钢板交叉支撑固定治疗伴有后外侧劈裂塌陷的 C3 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3月至 2012年 12月,采用前外侧结合前内侧入路、双锁定钢板交叉支撑固定治疗 15例累及后外侧的 C3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 9例,女 6例;年龄 27~56岁,平均 42.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对术后 X线片采用 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进行评估,在术后第 12个月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12~23个月,平均 13.5个月;手术时间 120~210 min,平均 196 min。术后完全负重时间 8~20周,平均 11.6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12~16周,平均 13.8周。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在 X线片上测量的患肢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膝关节功能 HSS评分为 85~95分,平均 89.5分,均为优;术后 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 14~18分,平均 16.2分。1例患者术后 2周出现内侧切口约 4 cm的皮肤坏死,经清创负压引流后愈合。末次随访无一例发生感染、骨折不愈合、复位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膝关节不稳及医原性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前外侧结合前内侧入路、双锁定钢板交叉支撑固定治疗伴有后外侧劈裂塌陷的 C3型胫骨平台骨折方法可行,该方法术中暴露充分,能够允许膝关节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近期疗效满意,未见明显角度丢失及关节面的再次塌陷,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腓骨头上入路手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0采用腓骨头上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4例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经腓骨头上入路的切口起自于Gerdy's结节,向上向后经过腓骨头上缘2 cm处作一个直切口.胫骨平台高度及关节面高度恢复后,取塑形好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1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胫骨后外髁,对骨折进行支撑钢板内固定,关节面塌陷者采用异体骨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13~19个月。1例膝关节伸直轻度受限(-5.0°),其余患者无膝关节伸直障碍。膝关节总伸屈度95.0°~135.0°(122.6°±12.8°)。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6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术后即刻13~18(16.2±2.7)分,末次随访时11~18(15.5±3.2)分。后倾角:术后即刻6.0°~9.0°(7.8°±1.5°),末次随访5.5°~10.0°(7.6°±1.8°)。HSS膝关节评分65~98(83.9±8.2)分。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尽管暴露范围较局限,但可直视下进行复位固定位置,具有一定优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17.
刘智  李刚  杨勇  高春洪  骆勇全  罗钧君 《中国骨伤》2014,27(11):961-964
目的 :探讨膝前正中加后内侧入路联合三柱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膝前正中加后内侧入路联合三柱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8~64岁,平均45.3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12例,Ⅵ型16例。三柱分型:均为涉及三柱。受伤至手术时间6~15 d,平均9.4 d。术前主要临床症状为膝关节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X线及CT检查均提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平台三柱均涉及。术后随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股胫角等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现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28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7.8个月。骨折愈合后患者膝关节肿痛消退,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HSS评分:疼痛27.81±2.17,功能19.52±2.05,活动范围15.82±1.73,肌力8.51±1.32,屈曲畸形8.33±1.08,关节稳定性9.36±0.52,总分89.35±3.19;优20例,良5例,中2例,差1例。术后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股胫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膝前正中加后内侧入路联合三柱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智勇  姜士超  徐鹏  穆卫东 《骨科》2022,13(2):130-134
目的 探讨单一L型钢板治疗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23例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40.5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10例,交通事故10例,重物挤压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病人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72 h,入院至手术时间为3~14 d。均采用改良的腓骨小头上入路,骨折复位后L型钢板固定,一期处理合并前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损伤。末次随访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America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53 min(45~7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2 m L(55~150 m L),平均随访时间为16.1个月(11~20个月)。X线复查结果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2~17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伸直度为0°~35°,膝关节屈曲度为100°~150°,HSS评分平均为92.2分(81~100分)。结论 单一L型钢板可以同时有效地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髁...  相似文献   

19.
双侧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双侧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胫骨平台双侧固定方法治疗的4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Ⅴ型26例,Ⅵ型17例.一期胫骨近端双侧钢板螺钉固定28例,单侧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对侧克氏针+外固定支架固定9例.伤后急诊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软组织条件改善后二期改用钢板螺钉固定2例;克氏针内固定+跨膝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4例. 结果 43例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除5例感染患者外,其余38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5.5个月.术后1年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5°;根据膝关节HSS评分评定疗效:优29例,良8例,中6例,优良率为86.0%.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及股胫角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软组织条件的不同而灵活掌握,但应遵循双侧固定的同时尽早解放膝关节的原则,术前对软组织损伤恢复程度的正确评估直接影响治疗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改良双钢板法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4年11月间应用改良双钢板法(48例)及LISS(36例)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SehatzkerⅤ型24例,SehatzkerⅥ型6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6.2个月(12~23个月)随访。改良双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143min,术中失血量320mL,9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5.1周(11~23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8周(12~25周),术后1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63~98分,平均87.4分。LISS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127min,术中失血量290mL,6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3.8周(9~17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4.1周(11~18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65~97分,平均89.6分。两组间上述内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3个月及1年的TPA和PA度数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部分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单侧LISS固定可以起到与改良双钢板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需要加用内侧辅助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