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祎  曾妍 《农垦医学》2021,43(5):432-435
γ突触核蛋白(synuclein-γ,SNCG)是一类天然小分子的可溶性神经蛋白,与SNCA、SNCB共同组成神经突触核蛋白家族.既往SNCA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被广泛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SNCG参与了多种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肿瘤的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因此SNCG有望...  相似文献   

2.
《医学综述》2013,19(4):629-631
L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在多种生物中广泛存在,在大多数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但在一些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在调节细胞分裂、细胞周期与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被认为是一些肿瘤不良预后的独立指标,并可能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卢敏  沙卫红 《广东医学》2011,32(2):262-264
肿瘤干细胞(CSCs)是肿瘤组织中一群为数不多的具有分化潜能、能自我更新的细胞.消化系统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干细胞与消化系统肿瘤起源、发生、演进及预后有关,本文就消化系统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绝大多数肿瘤细胞都存在着若干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改变,所以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和蛋白的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黏蛋白抗原4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信兰  张玲玲  顾晓琴 《医学综述》2008,14(15):2277-2280
黏蛋白抗原4(MUC4)是一跨膜的黏附分子,近来发现在人体许多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病机制有关,超乎常规地表达于其他上皮性肿瘤,并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转移相关。卵巢上皮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MUC4可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MUC4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为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褪黑素(melatonin,MLT)是由松果体分泌的吲哚胺类激素,已被证实具有多种功能,如增强免疫、抗氧化、调节昼夜节律等。在肿瘤研究领域,因MLT具有天然的抗肿瘤作用,目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MLT对多种恶性或良性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雷焦  姚克诚  章园 《广东医学》2016,(3):451-454
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Nampt)最初称为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 pre-B-cell colony-enhancing factor,PBEF),是从激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NA基因库中用简并寡核苷酸探针克隆出的一编码基因,在干细胞因子和白细胞介素7辅助参与时能够使前 B 细胞更加顺利的分化与成熟[1]。随后 Fukuhara等[2]在筛选人体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的cDNA的PCR产物时发现了一个测序结果与PBEF基因序列相同的特异性高表达mRNA,并且该片段基因为具有胰岛素样作用的脂肪因子,与此同时Steppan等[3]的研究也发现两者蛋白结构具有一致性,因此又称为内脏脂肪素( visfatin )。2004年Revollo等[4]研究发现Nampt在细胞内具有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的活性,参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的生物合成而在细胞氧化还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故将其命名为 Nampt。随后在2007年他发现Nampt可促进葡萄糖刺激体外培养的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Nampt在蛋白质结构上与之前学者研究的PBEF和visfatin是具有相同结构的同一蛋白质分子,所以将Nampt、PBEF和visfatin统一称为Nampt[5],随后也有其他学者的研究同样证实了三者结构的同一性[6-7]。所以,人类基因组组织命名委员会和小鼠基因组命名委员会将Nampt作为其蛋白和基因的官方命名,因此本文所述也采用官方命名的Nampt。  相似文献   

8.
<正>口腔是人体仅次于肠道的第二大微生物系统,共定植了770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古生菌等。其中,细菌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90%以上的细菌属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螺旋体门和梭杆菌门[1]。口腔内微生物栖息于不同部位,包括牙面、黏膜、龈沟、唾液、硬腭等。  相似文献   

9.
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Galectins)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糖结合蛋白,属于凝集素家族。Galectin家族共包括15种蛋白质,根据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相似文献   

10.
龚勇 《重庆医学》2012,41(11):1082-1085
Wilms肿瘤基因WT1是最早发现的与Wilms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最早证实WT1存在于肾母细胞瘤、白血病等肿瘤细胞中,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1-2]。近来发现WT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呈异常高度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作者就WT1基因的结构、功能、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N-myc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 NDRG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分化相关基因,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刺激可诱导NDRG1的表达,但其确切的生物学功能尚不完全清楚.NDRG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已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表明NDRG1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和浸润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NDRG1的研究现状和它在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从而有助于人们对NDRG1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为制定更有效的肿瘤基因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端粒酶是端粒复制时的一种特殊的反转录酶。正常情况下,人体大多数的正常组织细胞并不表达端粒酶活性,只有在具有增殖潜能的细胞中才可以检测出它的表达。在大多数人体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中,端粒酶被重新激活,从而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在此过程中,端粒酶反转录酶的激活是其活性表达的关键步骤。目前的研究发现,端粒酶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早期诊断及预后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瘦素受体(LEPR)是由LEPR基因编码的一种单跨膜细胞受体,主要参与机体能量代谢的调节,是瘦素信号向细胞转导的基础结构.LEPR除了参与能量相关代谢的调节,在肿瘤细胞亦有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LEPR在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表达异常,且其表达水平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组学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当今细胞生物学领域中极其活跃的学科。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包括双相电泳、质谱分析、蛋白质组信息学。蛋白质组学从新的角度研究肿瘤,寻找肿瘤标记蛋白,进而阐明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相互关系,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技术、策略及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康莱特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消化系统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以肝癌、胃癌、大肠癌、食管癌等为主。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晚期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占有重要地位。康莱特注射液是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中药新药,是从薏苡仁中提取的天然有效抗癌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16.
马晴  马力  王燕 《疑难病杂志》2009,8(6):378-380
在我国肿瘤患者中,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占第一位,其中最高的是胃癌,每年新增30多万胃癌患者,约占全球患病人数的1/3。其次是肝癌,每年发病人数约为25万。近年来大肠癌和胰腺癌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这对人们生活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并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成为医学工作者的目标,而不断发现的肿瘤相关基因,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大黄素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黄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抑菌、利尿、抗纤维化、免疫调节等作用,大黄素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大黄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但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今对近几年国内对大黄素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Toll样受体(TLRs)是介导天然免疫防御体系中重要识别受体之一,在介导机体的炎症反应及相关信号传导中扮演着关键的作用.在TLRs家族中TLR2/4因为与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和防御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被广泛研究,并且有研究表明TLR2/4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是介导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效应的基础.本文对TLR2/4与胃溃疡、溃疡性...  相似文献   

19.
男多于女,比例为3.6:1,中老年多见。胃癌的发生除与消化道的慢性炎症、溃疡和肠化生有关外,还受食物及饮食习惯的影响。食物霉变、贮藏时间过久,喜欢吃腌制、高温煎炸的食品等都可导致胃癌发病率增高。主要是由于这些食物中含有致癌危险的亚硝酸盐,可在胃酸及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胺而诱发癌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残留样蛋白质家族成员4(VGLL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450例体检者的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将样本分为幽门螺杆菌阴性组(n=220)和幽门螺杆菌阳性组(n=230)。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VGLL4 SNP rs1803489、rs7617620、rs1307852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内蒙古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VGLL4基因SNP rs1803489、rs7617620、rs13078528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关联。结论 在内蒙古包头地区的汉族人群中VGLL4基因SNP rs1803489、rs7617620、rs13078528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