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晚期选择性PCI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45例老年首次心肌梗死患者,平均于发病后(3.9±2.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是否进行PCI分为两组:PCI组:25例,为平均于(4.9±3.1)周行成功PCI患者;对照组:20例,为未行PCI患者.对PCI组患者,于术前平均(4.6±3.2)d及术后随访期平均(6.8±2.3)个月及对照组患者于相当于PCI组术前和随访期时间进行12导联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价心电图QRS积分、左室容量、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 PCI组术后随访期左室容量较术前减小、QRS积分减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而左室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PCI组随访期左室容量较小,而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晚期选择性PCI能阻止左室重构,改善患者的远期左室功能,对临床明显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探讨单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有无差异.方法 65例心绞痛患者和32例正常人,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单支病变,35例)和B组(多支病变,30例),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3个月和正常人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PCI术前大部分心肌节段和术后3个月部分心肌节段的纵向应变值减低(P<0.05);A组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大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B组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与B组PCI术后3个月心肌缺血节段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支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左室纵向收缩功能改善更显著,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心绞痛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室功能早期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行PCI血运重建的CTO病变患者39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年龄、性别与其相匹配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9例作为对照组,术前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和心肌声学造影检查,病例组于PCI血运重建术后72 h内再行超声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左室功能参数,并按所开通冠状动脉不同将病例组分为3个亚组:左前降支组16例、左回旋支组4例和右冠状动脉组19例,比较各亚组冠状动脉对应供血区域手术前后局部心肌灌注和局部心肌纵向应变(RLS)的差异。结果PCI术前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灌注计分指数(PSI)较高,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曲线平台期峰值强度(A)、曲线斜率(β)、心肌血流量(A·β)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术后病例组常规左室功能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I较术前显著降低,GLS、A、β、A·β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前降支组、右冠状动脉组、左回旋支组中CTO患者开通冠状动脉对应供血区域心肌的RLS、PSI、A、β、A·β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肌声学造影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均可以早期、定量地评价PCI血运重建术后CTO患者的左室整体、局部心肌灌注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S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至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时间与左室(LV)功能改善的关系,探讨ST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61例经PCI治疗的首发AMI患者PCI术前、术后7d及术后30 d时的左室图像并准确记录入院至PCI治疗的时间,分析得出左室峰值纵向应变(LPSS),以术后30 d较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ΔLVEF)≥5%分为心功能改善组和非改善组.结果 与非改善组相比,改善组的入院至PCI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P <0.001),术后7d梗死节段LPSS(P<0.005)、术后30 d LVEF(P<0.001)、整体LPSS(P<0.001)和梗死节段LPSS( P<0.001)明显增高;PCI术后7d梗死节段LPSS与入院至PCI治疗时间存在相关性(r =0.290,P<0.05),术后30 d的LVEF(r=0.303,P<0.05)和整体LPSS(r=0.300,P<0.05)与入院至PCI治疗时间存在相关性,梗死节段LPSS与入院至PCI治疗时间相关性更高(r=0.590,P<0.001).结论 与LVEF和整体LPSS相比,梗死节段LPSS能更好地预测左室功能的早期改善,是临床上评价入院至PCI治疗时间对AMI患者左室功能早期影响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非PCI组,PCI组于发病后平均13d行PCI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非PCI组相比,PCI组患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左室射血分数的提高及复合终点事件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MI后延迟PCI可减少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介入治疗后预后特点。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痛(CAD)患者共670例,根据年龄分为PCAD组319例和老年CAD组351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记录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P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对其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CAD家族史、吸烟史等作相关分析,随访观察患者介入术后预后特点。结果PCAD组中吸烟史、CAD家族史病例数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于老年CAD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发病率低于老年CAD组。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Gensini冠脉积分老年组明显高于PCAD组。术后随访情况,PCAD组行PCI术228例(71.5%),老年CAD对照组209例(59.5%),两组间PCI术后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预后情况有明显差异。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是PCAD组低于老年CAD组。结论吸烟、CAD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均是PCAD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相对优于老年CAD患者。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以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400例STEMI患者,根据PCI时机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取择期PCI治疗,观察组采取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径(LVSEd)、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术后,观察组BNP、AngⅡ、AL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个月,观察组LVSEd、LVDEd明显小于对照组,LVEF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与择期PCI比较,对STEMI患者采取急诊PCI治疗可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改善心室重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8.
赵华丽  郝清卿 《临床荟萃》2007,22(8):551-554
目的探讨再灌注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8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符合CTO病变患者,根据是否对CTO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将患者分为PCI治疗组(37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44例);在冠脉造影术后1周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校正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评价左室重构情况。结果两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造影后1周时,两组LVEDVI、LVESVI和LVMI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PCI治疗组LVEDVI较前降低[(77.67±15.37)ml/m2vs(70.24±9.85)ml/m2(P<0.05)],药物保守治疗组LVEDVI、LVESVI和LVMI均较前有明显升高[LVEDVI(79.98±13.75)ml/m2vs(88.77±15.59)ml/m2,LVESVI(37.55±12.93)ml/m2vs(43.52±12.88)ml/m2,LVMI(108.18±14.51)g/m2vs(118.86±21.60)g/m2(P<0.05或P<0.01)],PCI治疗组较药物保守治疗组LVEDVI、LVESVI、LVMI均有显著降低[LVEDVI(70.24±9.85)ml/m2vs(88.77±15.59)ml/m2,LVESVI(28.62±7.01)ml/m2vs(43.52±12.88)ml/m2,LVMI(102.86±17.44)g/m2vs(118.86±21.60)g/m2(P<0.01)]。结论对于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晚期再灌注介入治疗可以阻抑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地评价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达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75例,随机分为达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达肝素组于确诊后尽早给予达肝素5000 U,1次皮下注射,急诊PCI手术前追加达肝素60 U/kg,静脉注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或急诊PCI后,立即拔出鞘管;普通肝素组于手术前即刻先给予普通肝素25 mg,静脉注射,如果造影显示适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再追加65 mg;完成PCI后4~6小时拔出鞘管;达肝素组部分患者测定抗Ⅹa因子活性。结果达肝素组83例患者完成PCI手术,普通肝素组82例患者完成PCI手术;达肝素组52例患者进行了抗Ⅹa活性测定,静脉注射达肝素后15分钟,平均抗Ⅹa因子活性(0.83±0.26)U/ml,96.1%的患者抗Ⅹa活性>0.5 U/ml;达肝素组穿刺部位血肿较普通肝素组明显减少(2.3%vs 9.2%,P<0.05);两组患者无1例出现严重出血事件。PCI术后30天无死亡、无急性冠状动脉再闭塞或急诊血管重建事件。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对拟行急诊PCI的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于确诊后尽早给予达肝素5000 U皮下注射,PCI手术前追加达肝素60 U/kg静脉注射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可即刻拔出鞘管。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学刚  芦颜美  郭敏  陈敏  李杰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698-2700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4例,其中接受溶栓治疗93例,直接PCI治疗12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肌酶学CK峰值、左室舒张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主要心脏事件、严重出血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再通率71.0%,PCI组再通率96.7%,P<0.05;CK峰值溶栓组(2474.1±1481.2)U/L,PCI组(2808.7±1952.6)U/L,P>0.05;溶栓组入院期间再梗死7例(7.5%),PCI组再梗死2例(1.7%),P<0.05;严重出血溶栓组5例(5.4%),PCI组2例(1.7%),P>0.05;左室舒张内径溶栓组(52.1±4.8)mm,PCI组(51.5±4.1)mm,P>0.05;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51.3±7.1,PCI组55.3±6.6,P<0.05;住院期间发生心衰溶栓组15例(16.1%),PCI组8例(6.6%),P<0.05;病死溶栓组11例(11.8%),PCI组6例(5.0%),P>0.05;平均住院时间溶栓组(18.2±5.5)d,PCI组(12.5±5.0)d,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能使梗死相关血管达TIMI3级血流的比例更高,更好地保护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行PCI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PCI组),并选择同期基线资料相似的60例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作对照组。分别于PCI术前(或药物治疗前)及术后(或药物治疗后)6个月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比较2组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的变化,并依据临床表现比较2组NUHA心功能分级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彩色多普勒检测各项左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PCI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其LVDd〔(45.26±12.85)vs(47.71±13.09)mm〕、LVDs〔(29.75±0.91)vs(31.06±0.61)mm〕、LVEF〔(50.56±5.91)%vs(47.62±8.52)%〕和FS〔(28.15±2.98)%vs(23.98±3.05)%〕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PCI组患者心功能(NYHA)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PCI治疗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51例行PCI手术的CAD患者为研究组,选择51例志愿者为对照组。2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室收缩功能,其中研究组分别在PCI术前与术后3个月进行检测,对照组在体检时检测。比较2组左室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E和A的比值(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研究组整体径向应变峰值(GPRS)、整体纵向应变峰值(GPLS)、整体环向应变峰值(GPCS)与LVEF检测变化的相关性。观察2组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曲线与纵向应变牛眼图。结果研究组PCI术前、术后的A高于对照组,E/A与LVEF低于对照组;研究组PCI术后LVEF高于术前;研究组PCI术前、术后GPRS低于对照组,GPLS、GPCS高于对照组;研究组PCI术后GPRS高于术前,GPLS、GPCS低于术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GPRS、GPLS、GPCS与LVEF存在相关性(r=-0.722,-0.545,-0.667,P 0.05)。PCI术前,STI曲线各节段运动曲线形态幅度不一致,轮廓不规则,明显分离,PCI术后,STI曲线发现各节段运动曲线形态幅度基本一致,曲线已趋于正常;对照组17节段纵向应变牛眼图与运动曲线显示应变曲线轮廓规则,达峰时间统一,波峰波谷一致。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有效评价CAD患者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并具有可重复追踪、方便、无痛苦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1月内行延迟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对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首次AMI患者,其中84例行延迟PCI术,(执行时间中位数为发病后13.6 d).另102例未行延迟PCI术,比较两组住院期死亡,1年内死亡、1年内再心梗、2年内死亡、2年内再心梗的发生率及心功能、左室大小.结果 延迟PCI的患者住院期死亡率、1年内死亡、1年内再心梗、2年内死亡、2年内再心梗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无明显扩大.结论 AMI后行延迟介入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110例发病 12小时内的AMI患者行急诊PCI ,分别于术后 7天、30天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获得左室最大早期舒张血流速度 (E) ,晚期最大舒张血流速度 (A) ,得出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 (E/A)和E峰减速时间(DT)。结果 E峰、E/A术后 30天较术后 7天明显增大 (P <0 .0 5 ) ,A峰、DT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AMI后尽早实施PCI可以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恢复梗死区域心肌血流灌注 ,从而挽救濒危缺血心肌 ,使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特点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31例AMI伴T2DM患者和37例AMl不伴T2DM患者接受PCI治疗,对比观察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PCI成功率和预后.结果 伴T2DM组患者多支血管病变、远端血管病变及弥漫性血管病变较单纯AMI组多见[20例(65%)与12例(32%)、22例(71%)与11例(30%)、19例(61%)与9例(24%),X~2值分别为7.75、13.82、10.80,P均<0.05],伴T2DM组PCI成功率与单纯A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0 d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单纯AMI组[19%(6/31)与3%(1/37)、13%(4/31)与O(0/37),X~2值分别为3.94、5.01,P均<0.05].结论 T2DM合并AMI冠状动脉病变复杂,PCI术安全有效,但远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延安市安塞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冠心病PCI术后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常规术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术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第1天及12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质量指数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重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质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质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8.34%)明显低于对照组(1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左室重构具有更强的改善及逆转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常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基础上,应用Diver CE抽吸导管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方法 58例AMI患者纳入研究,30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栓负荷较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时采用Diver CE导管对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进行抽吸,观察抽吸前后的血栓负荷和血流情况,以同期急诊PCI的28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3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大量血栓征象,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Diver CE PCI组与单纯PCI组比较,血流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疗法(TIMI)分级及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均明显改善,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明显降低,CK(1 512.7±75.5)U/L vs(1 769.2±83.6)U/L,CK-MB(148.5±32.2)U/L vs(237.5±28.7)U/L(P<0.05),ST段回落幅度大,(67.2±28.1)%vs(42.1±34.2)%(P<0.05),近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P<0.0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与常规PCI比较,在血栓负荷较重的AMI患者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能有效地减少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监测与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冠状动脉远端保护装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局部和整体心功能的改变。方法 常规PCI对照组30例,应用远端保护装置的试验组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及左室容积。结果 试验组术前各项指标均与常规PCI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中均回抽出肉眼可见的红色/白色血栓。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试验组EF值、3个月时WMSI、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与两组在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改善方面一致。结论 联合使用远端保护装置,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提高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能力。超声心动图可以观测、评价其近期和远期再灌注效果,且可进行长期监测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和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核素显像(DISA)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存活性的影响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心肌存活性。方法将6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心肌梗死(MI)1组:行直接PCI的AMI患者21例;MI2组:行择期PCI的AMI患者20例;UA组:行PCI的UA患者22例;上述三组于PCI后1周内行DISA检查。对照组(C组):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示冠脉正常者17例,于CAG后1周内行DISA检查。分别比较MI1组、MI2组、UA组和C组间左室心肌灌注减低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百分比和灌注减低节段中18F-FDG显像有明显改善节段百分比。四组间两两样本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两组间百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MI1组与MI2组比较:心肌灌注减低节段分别为21.7%(41/189个)和34.3%(62/180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P&lt;0.05);存活节段分别为70.7%(29/41个)和43.5%(27/62个),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58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PCI术前6 h内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和口服氯吡格雷600 mg;替罗非班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10 μg·kg-1原药稀释1倍后通过指引导管于冠状动脉内给药,2 min注射完毕,并以0.1 μg·kg-1·min-1速度维持静脉泵入24 h.2组PCI术后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 000 U 5~7 d及其他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PCI术后的TIMI血流情况、出血事件及术后3个月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比较.结果 PCI术后替罗非班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 3级获得率为92.9%,对照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 3级获得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1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