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56-1258
脑微出血是以亚临床的终末期微小血管病变为特征导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的一种疾病。由磁共振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和磁敏感序列检出,表现为直径<10mm的圆形信号丢失,周围无水肿发现。研究表明脑微出血与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等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探讨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和其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一组由血管因素导致或与之伴随的认知功能损害,指所有由于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这一概念1995年由Bowler和Hachinski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威胁,患者的心肌组织由于靶血管支配区域内血供差,会导致部分的心肌细胞死亡,影响了心肌的功能,严重的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造成影响,进而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临床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也已从相关性深入到诱发机制的研究。本文即对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最新进展以及影响机制进行阐述,以求为后期诊治和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93-4694
取入院的ACI患者108例,均进行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根据有无CMB分为CMB组44例和无CMB组64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得出ACI合并CMB的危险因素。CMB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无CMB组,CMB组有高血压史、脑卒中史比例显著高于无CMB组;CMB组血清光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无CM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及Cys C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CMB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及Cys C相关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302-1303
分析脑血管病人群脑微出血(CMB)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选取治疗的39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146例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核磁共振T2梯度回波加权扫描,统计患病率,同时对两组的各项临床检测指标和基本情况进行比较,以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相关性及危险因素。不同疾病患者的CMB患病率有所不同,除TIA组外,其它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取多变量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脑白质病、高血压病、高胆固醇、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和脑梗死是CMB的危险因素,而低密度脂蛋白是保护性因素。脑梗死、脑出血和脑白质病患者患概率较高,而高血压病、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脑梗死、高胆固醇及脑白质病是CMB的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关于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明确其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干预和预防。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库1998/2004期间的相关文章,一级检索检索词分别为“脑血管疾病、脑卒中、脑出血、脑缺血”,二级检索检索词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年龄、食盐、吸烟、酗酒、NO、血液流变学”。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2004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一级检索检索词“脑缺血”,二级检索检索词为“糖尿病、血脂、NO”。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涉及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相关的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RCT和符合本题的要求。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试验包含平行对照组,即不存在或未达到与本试验所要研究的危险因素。③治疗组为存在或达到与本试验相关的危险因素。排除标准为与危险因素无关的数据和资料。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0篇关于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32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篇中,5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3篇为Meta分析研究与本题所要求不吻合。资料综合:32篇文献分别对脑血管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危险因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往往认为卒中是老年病,但近年来关于青年(〈45岁)卒中的报道逐渐增加。据WHO的一份统计调查,中青年卒中的发病率为(48~240)/10万。结合青年脑血管病的临床,本对其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宫内感染是指分娩前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胎盘生殖细胞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等方式,使胎儿携带HBV的过程.许多研究者在引产胎儿的肝、肾、胰、脾、胎盘等组织中均检出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为探索更有效的HBV宫内感染阻断策略,本文综述了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观察两组血脂水平、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MB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CMBs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脂蛋白水平高于非CMBs组,而高密低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CMB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s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非CMBs组高,凝血酶原时间较非CMBs组短(P<0.05),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别;有高血压史、有颈动脉斑块、高三酰甘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合并糖尿病史的患者CMBs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合并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进展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展性卒中(SIP)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由于临床常规处理难以逆转其病程,且致残率、死亡率均比一般卒中高,属难治性脑血管疾病。现对我院收治的SIP56例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郑晓明  黄久仪 《临床荟萃》2008,23(11):835-837
脑卒中是多种危险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而发生的临床事件.从危险因素暴露到临床事件发生,必须经历脑血管动脉硬化(AS)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寇昕 《大医生》2023,(10):137-140
干眼症是眼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连年升高趋势,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干眼症的诱发因素众多,该疾病可引起视力障碍、眼部不适等,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日常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治疗干眼症主要以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泪膜功能恢复、改善泪液质量等为主。虽然近年来在干眼症的影响因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临床上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基于此,本对干眼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做出以下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干眼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我科2003-07~2005-07收治的29例18~4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青壮年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1996-01~2005-06住院期间50岁以下资料较完整者80例,随机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病例组: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M R I或腰穿检查确诊,其中男37例,女3例,年龄23~49(平均44.6)岁;按病理性质分,脑梗死20例,脑出血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小卒中16例,大卒中12例,静息性卒中12例;死亡4例,转诊3例。对照组:均为非脑血管疾病(CVD)患者,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25~50(平均44.8)岁。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1.2…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意外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高达40%~50%以上[1]。我们对1995年一年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了问卷调查。1资料与方法1.11995年一年中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血管意外患者共172例,其中男113例.女59例.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63.1岁,脑梗塞患者平均65岁。1.2172例患者均由头颅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塞。1.3问卷内容包括此次发病前是否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肾功能损害等;疾病的治疗情况;是否经常到医院进行体检;是否经常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18.
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病,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院后造成严重感染,有的导致全身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长期以来,压疮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多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出发,认为压疮发生的本质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神经营养紊乱,血液循环障碍乃至局部组织持续缺血,最终导致软组织损坏和坏死。近年新的观点认为,压力、剪切力的直接作用联合其他内因、外因共同导致了压疮的产生。笔者将压疮危险因素的相关理论结合经典的压疮机制学说进行整理和分析,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三种常见脑小血管病(CSVD) MRI标记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SVD的危险因素,并推测其发病机制以及预测其发展和演变.[方法]选择在MRI上拥有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tensity,WMH)、腔隙、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PVS)这三种常见CSVD的MRI标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测定分析其空腹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CSVD组中:年龄、吸烟史、Hcy为其危险因素;WMH组中:性别(男)、年龄、糖尿病史、Hcy为其危险因素,HDDC为其保护因素;腔隙组中:年龄、吸烟、LDL-C为其危险因素,HDL-C为保护因素;PVS组中:年龄、吸烟、Hcy、TG为其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男性、吸烟史、Hcy、糖尿病史、高LDL-C、高TG是CSVD的危险因素,吸烟史作为CSVD的危险因素风险强度较高,而HDL-C为CSV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481例急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菊林 《临床荟萃》1997,12(5):23-24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死亡率高,后遗症重,因此做好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是医药卫生工作之一.今就我科住院治疗的481例ACVD的危险因素临床回顾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材料来源 1994年1月~1995年12月我科住院481例ACVD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和全部头颅CT检查证实.1.2 一般材料 481例中男284例,女197例,男女之比为1.14:1,30~40岁16例,40~50岁45例,50~60岁83例,60~70岁165例,70~80岁133例,80岁以上39例,50岁以上420例,占总数87.3%,以60~80岁组多见.职业:农民375例占78%,工人77例占16%,干部29例占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