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130例儿童布鲁菌病的分布特征、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为儿童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130例布鲁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30例患儿中,男性75例(57.7%),女性55例(42.3%),平均发病年龄(4.6±3.1)岁。4—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且2019年后发病明显增多。有84例(64.6%)有牛/羊接触史,74例(56.9%)有牛/羊奶饮用史,23例(17.7%)有布鲁菌病患者接触史。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15例,88.5%)、关节疼痛(53例,40.8%)、多汗(52例,40.0%)、淋巴结肿大(56例,43.1%)、肝肿大(42例,32.3%)、脾肿大(32例,24.6%)。实验室检查主要有白细胞计数异常(54例,41.5%),血小板计数异常(43例,33.1%),C反应蛋白升高(50例,38.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6例,50.8%),红细胞沉降率加快(54例,41.5%)。患儿血培养阳性99例(76.2%),布鲁菌凝集试验阳性96例(73.8%),脑脊液培养阳性7例(5... 相似文献
2.
3.
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特征有发热、头痛、全身虚弱、多汗、寒战、关节疼痛、抑郁、体重减轻等[1],可造成多器官系统的损伤.其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表现逐渐增多,因此常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32例布鲁菌病误诊的临床表现及其误诊原因。结果 32例布鲁菌病患者经确诊后,经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等抗生素后,症状消失28例,因病程较长留有后遗症者1例,经检查已康复26例,其余正在治疗中。结论普及布鲁菌病v知识,加强认识,是避免误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提高临床和实验室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结果 39例病例大多有羊接触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骨关节疼痛(64.1%)、多汗(51.3%)、乏力(33.3%)、淋巴结肿大(23.1%)、肝脾肿大(12.8%)。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异常、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布鲁菌抗体凝集试验阳性,静脉血或骨髓培养阳性,经细菌学鉴定为马耳他布鲁菌。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苏北地区散发病例逐年增多,应重视流行病学线索,加强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对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早进行血培养和布鲁菌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以提高临床对布鲁菌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10—2015年收治的8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5例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3例患者流行病学史不明。8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发热、乏力、多汗,其中5例除上述症状外分别伴有关节炎、睾丸炎、淋巴结肿大和游走性肌肉疼痛。8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或偏低,血沉均升高,其中3例患者部分肝功能指标升高。8例患者经内科积极治疗后治愈,1例患者出院后继续饲养山羊后再发。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非疫区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多汗或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需警惕该病可能,并尽早给予规范的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35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0月确诊的35例布鲁菌病临床特征.结果 该院布鲁菌病以农民(22例,62.9%)和中年患者(20例,57.1%)为主,80.0%有明确牛羊接触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34例,9...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对布鲁菌病漏诊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57岁.主因头痛伴持续的头部不自主上下运动、咬牙2个月余,加重2d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因生气后出现头痛、头部不自主的上下运动、咬牙.于当地卫生院就诊,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诊断为“癔病”.口服“卡马西平”,病情时好时坏.近2d病情加重,遂入我院住院治疗.查体:T 36.7℃,P 80次/min,BP 120/80 mm Hg,R 20次/min,神清,患者头部不自主上下运动、咬牙,头颅无畸形,双侧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口唇无紫绀,齿龈无出血,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对称,颈静脉无怒张及颈动脉无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广东省江门地区布鲁菌病的发病特点、规律、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1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为本地区居民,在本地发病,6例为猪饲养职业人员,4例吃过烤羊肉串,2例吃过羊杂,其余9例传染途径不明确。21例患者均有发热,以中度热及高热为主,初诊均误诊,后经血培养检出布鲁菌阳性确诊,给予利福平、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联合治疗,2l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3个月正常。结论布鲁菌病在江门市除2001年外来1例,多年未见报道,且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或漏诊,临床医生应拓宽思路,对长期发热、经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要警惕,注意此病的鉴别诊断,血培养是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布鲁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以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我院感染科收治的9例布鲁菌病,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9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多汗、乏力,其中5例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分别伴有脑膜炎、关节痛、尿路感染、睾丸炎和游走性肌痛表现.血培养阳性5例,血清抗体阳性9例.9例患者经内科积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者应结合流行病学特点考虑布鲁菌病可能,血培养和血清抗体检测是有效的诊断手段.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庆大霉素或利福平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病例资料患者男,18岁。以“间歇发热、乏力、多汗、头晕2个月,加重伴头痛1周”为主诉于2013年12月2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明确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无畏冷寒战,伴乏力、多汗、头晕不适,食欲不振,于当地疾控中心化验布鲁菌病凝集试验1∶400,按“布鲁菌病”予阿米卡星静脉滴注,利福平口服治疗20 d(具体剂量不详),体温降至正常,但仍有乏力、头晕症状,体温平稳10 d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9.0℃,伴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于当地诊所静脉点滴药物治疗3 d(具体不详),症状无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在布鲁菌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住院期间诊断为布鲁菌感染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细菌学和血清学方法[虎红平板凝集法(RBPT法)和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方法对布鲁菌的检测效果。结果120例布鲁菌病患者分别进行细菌学和2种血清学方法检测,细菌学方法检测布鲁菌阳性者89例,阳性率为74.17%;血清学检验中,RBPT法检测阳性者116例,阳性率为96.67%,胶体金法检测阳性者112例,阳性率为93.33%。3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学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与2种血清学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血清学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疑似布鲁菌感染的患者,临床上可积极开展血清学检验,并根据情况灵活选用RBPT法、胶体金法。由于血清学方法有假阳性结果,故临床应用中可采用血清学与细菌学联合检测的方法,以提高布鲁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误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布鲁菌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以右踝关节疼痛、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初诊考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经抗感染、镇痛治疗效果不明显,追溯病史了解患者近期有病畜接触史,布鲁杆菌试管凝集试验效价1∶40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明确诊断为布鲁菌病,予利福平、多西环素治疗,痊愈。结论对间断低热、外周单关节炎患者需注意排除布鲁菌病的可能,注意详细询问牛、羊等病畜接触史,疑诊者应及时行布鲁杆菌血清学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