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单纯血尿为主的Ig A肾病患者的预后及验证牛津分型在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以单纯血尿为主Ig A肾病患者,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单纯性镜下血尿组、发作性肉眼血尿组、镜下血尿合并少量蛋白尿三组,根据预后分为临床缓解组、持续存在组、临床进展三组;根据牛津分型中提出的四项病理指标及排除的两项病理指标(球性硬化Y、新月体形成C),来综合分析牛津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1)纳入临床预后随访患者共55例,70.9%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或无变化,29.1%的患者发生临床进展,其中3例发生肾功能恶化,(2)牛津病理分型以M1S0E0T0及M1S1E0T0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单项病理指标S、E、T、Y在临床分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Y、C在临床分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Y在临床预后分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T与临床预后具有相关性,为预后不良指标。结论:以单纯性血尿为主的Ig A肾病患者30%左右出现临床进展,6%患者预后差,牛津分型中内皮细胞增生(E)及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与临床进展相关,为预后不良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以少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1 g/24 h)和(或)血尿为主的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牛津分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502例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牛津病理分型提出的M、S、E、T 4项病理指标进行分组,分别与平均动脉压、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牛津分型中,单项病理指标以M1多见,病理类型以M1、S1、E0、T0例数偏多;(2)M0/M1、E0/E1、T0/T1-2三项病理指标与临床指标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0/S1与临床指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少量蛋白尿为主的Ig 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牛津分型之间具有相关性,牛津分型可以有效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IgA肾病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评价牛津分型在判断IgA肾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随访的患者均经过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收集患者的一般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简化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RF).肾脏病理按照IgA肾病牛津分型(MSET)评分.统计均采用SPSS软件计算.结果:共纳入122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随访时间3~196月,女性患者占56.6%.系膜增生(M)、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和肾穿时的临床指标存在显著相关.仅T和终点事件存在相关性.肾穿时激素使用组的肾功能、尿蛋白定量差于非激素使用组,但随访结束,两组间的肾功能、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差异.结论:T对评价肾脏预后具有显著价值,激素治疗可能具有延缓IgA肾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60岁的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研究共入选87例患者,平均年龄(64.9±3.9)岁。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显示,基线e GFR与牛津分型的M、T和C分别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24 h尿蛋白定量与牛津分型的M、T和C呈正相关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e GFR(HR=0.246;95%CI 0.118~0.514)、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改变(HR=35.087;95%CI 1.850~665.329)、细胞性/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HR=8.061;95%CI 1.000~64.985)、细动脉透明样变性(HR=9.231;95%CI 1.900~44.836)、球性硬化比例(HR=1.033;95%CI 1.002~1.065)是老年Ig A肾病患者进展至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Ig A肾病患者的基线e GFR、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新月体形成、肾小球球性硬化、细动脉透明样变性是其进展至ESR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IgA肾病[1]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其中[2]约有30%~40%的Ig A肾病患者在确诊后20~30年后,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本病[3]的病理特征为免疫荧光下Ig A伴或不伴C3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光镜下的病理改变非常广泛,从轻微病变到新月体性肾炎都有可能出现。其分型现多采用牛津分型,即分别通过系膜细胞增生(M)、内皮细胞增生(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IgA肾病(IgAN) Lee氏分级和牛津分型的相关性,为评估该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进行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191例。根据Lee氏分级与牛津分型间质纤维化与小管萎缩(T)分级分为轻、中、重3组,另根据牛津分型新月体(C)分级分为2组,观察患者血清Cys C、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24 h尿蛋白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采用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血清Cys C与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Lee氏分级与T的分组中,随着病理损伤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Cys C、SCr、BUN水平逐渐升高,eGFR水平逐渐降低(P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 C与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中T分级呈正相关(r=0.768,r=0.624,均P 0.01),与eGFR呈负相关(r=-0.804,P 0.01);上述相关性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得到证实。含有新月体的患者,血清Cys C水平较不含新月体患者的水平升高(P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181,P 0.01),但多元线性回归提示二者相关性不强,故仍需进一步证实。结论血清Cys C可作为反映IgAN早期病理损伤等级尤其是间质小管损伤程度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病,也是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原因,所以研究影响IgA肾病进展相关因素,并对其给予积极干预,对延缓患者肾功能恶化及进入终末期肾病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已发现高血压、大量蛋白尿等多项临床指标以及组织学常规分型(牛津分型,Lee氏分级)等评分可能与IgA肾病进展相关。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与拓宽,越来越多的非传统组织学因素及一些综合指标被证实可用于预测IgA肾病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58例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自2008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肾脏内科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患儿258例。所有肾活检样本均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比较IgA肾病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258例IgA肾病患儿平均年龄为(9.3±3.2)岁,男女比为2.23∶1。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型84例,肾脏病理Lee氏分级以Ⅱ级为主(51.1%);孤立性蛋白尿型45例,Lee氏分级以Ⅱ级为主(40.0%);血尿和蛋白尿型72例,Lee氏分级以Ⅲ级为主(56.9%);急性肾炎型4例,其中Lee氏分级为Ⅲ级者2例,Ⅱ、Ⅳ级各1例;肾病综合征型50例,Lee氏分级以Ⅲ级为主(80.0%);慢性肾炎型3例,其中Lee氏分级为Ⅳ级者2例,Ⅴ级1例。不同临床型IgA肾病患儿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沉积形式为IgA、IgM、C3共沉积;随着病理分级的加重,IgA、IgM、C3共沉积所占比率显著增多(P0.05)。结论 IgA肾病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有一定相关性,急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及慢性肾炎型患儿病理损伤程度重,通过临床分型间接判断IgA肾病进展情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115例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与91例不伴新月体形成的患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等方面异同。结果:(1)一般情况: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病程短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且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扁桃体肿大出现的比例高(P0.05)。(2)理化指标: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血肌酐水平、Ig A/C3比值显著高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e GFR、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两组间24小时尿蛋白定量、Alb、UA、TC、TG、LDL、血清Ig A、补体C3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肾脏病理:两组病理类型均以局灶增生型为最多,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病理类型其次为局灶增生硬化型,而不伴新月体形成组其次为轻度系膜增生型(P0.05);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炎细胞浸润积分、肾间质纤维化积分、肾小管萎缩积分明显高于不伴有新月体组(P0.05)。结论: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基础肾功能(血肌酐、e GFR)偏差,肾小管间质病变重,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尿蛋白转归对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尿蛋白控制的可能目标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01月~2016年03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行肾组织活检确诊为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的80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蛋白尿缓解情况、不同蛋白尿转归对血肌酐的影响以及蛋白尿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50. 63±29. 01个月的随访,24例(30. 0%)患者在随访中达到终点事件,接受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2年后蛋白尿缓解率高于激素联合霉酚酸酯(P 0. 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蛋白尿转归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未缓解a组患者进入终点事件的风险是缓解a组的11. 3倍(P=0. 022),未缓解b组患者达到终点事件风险是缓解a组的31. 8倍(P=0. 001)。随访期间平均尿蛋白定量最佳截断值为0. 7 g/d。结论:一定疗程的免疫抑制治疗,可能有助于Ig AN增生硬化型患者蛋白尿的减少以及肾功能的保护。蛋白尿转归与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肾功能进展密切相关,而且是患者到达联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的尿蛋白可能控制的目标值为0. 7 g/d。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诊断完全依赖于肾活检病理.IgA肾病的病理表现复杂多样,病变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和肾脏预后密切相关.一直以来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病理分型[1-2].2009年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Oxford classification of IgA nephropathy)正式发表.这一里程碑式的病理分型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3-5].但任何新推出的分型在被广泛应用以前必须对其合理程度及可应用性进行验证[5-6].1年中,已有8篇对IgA肾病牛津分型的验证论文发表[7-1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 7(P2 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CNA)的表达 ,探讨两者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及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行肾穿刺活检的IgA肾病住院患者 5 2例 ,并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其分为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证、湿热证六型。系膜增生的病理组织学分为 4级。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 7、PCNA的表达。结果 :(1)IgA肾病各个病理分级P2 7、PCNA的表达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显示随着系膜细胞增生的病理分级程度增高 ,PCNA的表达增高 ,而P2 7的表达则按相反方向进行。病理分级和P2 7、PCNA表达的等级相关性检验 (Spearman法 )显示 :P2 7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而PCNA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呈显著正相关。 (2 )IgA肾病三个中医证型的病理分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气阴两虚证的病理分级比湿热证、肝肾阴虚证高 ,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的病理分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3)随着湿热→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的进展 ,P2 7的表达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而PCNA的表达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1)P2 7、PCNA作为判断IgA肾病肾脏组织学损伤程度和预后的指标值得深入研究。 (2 )IgA肾病中医证型之间病理分  相似文献   

13.
正Ig 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0%~47. 2%,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Ig A肾病在确诊20年后肾脏存活率仅为64%,并成为我国透析主要病因。Ig AN是急、慢性病变交替出现,进行性发展的临床过程,及时识别急性活动性病变并予以积极控制,对Ig AN肾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Ig A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仍依赖肾穿刺活检查~([1]),然而肾活检作为侵入性检查,不能在临床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液中IL-6、KIM-1、TGF-β1的水平与Ig 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60例我院诊断的Ig 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和健康人群尿液中IL-6、KIM-1、TGF-β1的水平,并探讨其与Ig A肾病患者病理及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伴高血压为23例(38.3%),血尿素氮(6.4±2.8)mmol/L、血肌酐(121.5±68.6)μmol/L、血清白蛋白(37.6±11.5)g/L、尿蛋白定量(1.65±0.25)g/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液中IL-6、TGF-β1、KIM-1水平分别为(19.6±10.6)pg/mg.cr、(65.5±12.4)ng/mg.cr、(9.5±3.8)ng/mg.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A肾病患者病理损伤越严重,尿中IL-6、TGF-β1、KIM-1含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ss分级和病理评分均与患者高血压、蛋白尿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及尿液中IL-6、TGF-β1、KIM-1成正相关(P0.05)。结论:Ig A肾病患者尿液中IL-6、KIM-1、TGF-β1水平与患者病理分级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关系,并分别评估三者和IgA肾病临床及病理的关系,从而预测IgA肾病的进展。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血压、牛津分型等指标,研究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和24 h尿蛋白定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三者和血压、肾小球滤过率、牛津分型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三者存在密切相关性,其中尿蛋白肌酐比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具有最高的相关性(r_s=0.929,P0.01),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均和肾小球滤过率、牛津分型T、C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有无高血压,牛津分型M、E、S和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和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密切相关,三者和肾小球滤过率、牛津分型T、C均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Zhang ZN  Wang X  Li T  Yin HF  Wan YL  Liu YC  Zhu 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6):440-442
目的 研究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蛋白激酶2(proline-rich tyrosine kinase-2,Pyk2)在人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Pyk2的表达水平,分析Pyk2表达差异与预后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在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Pyk2低表达率为56.5%(61/108);Pyk2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与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Pyk2高表达组患者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66.0%)明显高于低表达组(31.4%);多因素分析显示,Pyk2表达水平、肿瘤组织学分级以及TNM分期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因素.结论 Pyk2表达水平是影响原发性大肠癌预后的因素之一,可与其他因素联合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IgA肾病牛津分型法的临床适用性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191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活检前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平均动脉压(MAP)等临床资料;依据IgA肾病牛津分型定义对肾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分型;对不同牛津分型间肾活检前SCr、MAP、尿蛋白定量进行比较;对随访时SCr〉129.9μmol/L的26例患者就临床有效性进行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肾组织伴有S1、T1—2型的患者比S0、T0型者。肾活检前SCr水平高(P〈0.05)。24h尿蛋白定量在M、S、E分型间无统计学差异。MAP在伴有S1、T1—2型患者中高于S0、T0型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T1—2是导致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牛津分型实际应用仍有局限性;IgA肾病患者伴有T1-2是导致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在原发性Ig A肾病(Ig A nephropathy,Ig AN)患者中的发生率;探讨Ig AN合并M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MS与Ig AN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01月~2018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行肾组织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 AN的3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S的发生率,对比MS组与非MS组间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结果:317例原发性Ig AN患者中,MS发生率为24. 61%,MS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显著高于非MS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明显低于非MS组(均P 0. 05)。根据蛋白尿水平分组,发生大量蛋白尿组MS比例(40. 91%)明显高于少量蛋白尿组(15. 25%)和中等量蛋白尿组(35. 59%)(P 0. 05)。MS及各组分与Ig AN患者发生中等量以上蛋白尿(≥1. 0 g/d)密切相关,校正后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餐后血糖(PBG)、血压、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G/HDL-C)升高是大量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Ig AN患者中MS发生率为24. 61%,MS及其组分与蛋白尿密切相关。其中以餐后血糖、血压、血脂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肾活检时IgA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临床及牛津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4年08月~2019年03月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且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81例.根据Hcy水平是否大于15μmol/L分为Hcy正常组和高...  相似文献   

20.
P27、PCNA与IgA肾病中医证型及病理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原发性IgA肾病患肾组织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7(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CNA)的表达,探讨两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及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肾穿刺活检的IgA肾病住院患52例,并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其分为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证、湿热证六型。系膜增生的病理组织学分为4级。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7、PCNA的表达。结果:(1)IgA肾病各个病理分级P27、PCNA的表达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显示随着系膜细胞增生的病理分级程度增高,PCNA的表达增高,而P27的表达则按相反方向进行。病理分级和P27、PCNA表达的等级相关性检验(Spearman法)显示:P27的表达与病理类型至非常显负相关,而PCNA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呈显正相关。(2)IgA肾病三个中医证型的病理分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气阴两虚证的病理分级比湿热证、肝肾阴虚证高,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的病理分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3)随着湿热一肝肾阴虚一气阴两虚的进展,P27的表达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而PCNA的表达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1)P27、PCNA作为判断IgA肾病肾脏组织学损伤程度和预后的指标值得深入研究。(2)IgA肾病中医证型之间病理分级有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证病理分级比湿热证和肝肾阴虚证为高,而湿热证和肝肾阴虚证的病理分级无统计学意义。(3)P27与PCNA的不同表达可以反映IgA肾病中医证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