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性别和尿酸水平进展性Ig A肾病中对疾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诊断为Ig A肾病LEEⅢ级及以上且尿蛋白1 g的患者110例。根据性别和血尿酸水平分组,观察各因素对患者进入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男性高尿酸组较正常组,年龄、e GFR、进入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尿酸组较正常组e GFR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e GFR变化率,女性较男性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中,高尿酸组进入终点事件显著增多(χ2=8.952,P=0.003)。结论:进展性Ig A肾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可导致更严重肾功能损害,在不同性别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行肾穿刺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 A N的患者.根据血尿酸值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病理特征,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与高...  相似文献   

3.
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2009年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72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将72例IgA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肾功能指标及病理学参数。结果:临床指标中年龄、血尿酸及尿蛋白定量均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尿酸对IgA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优于尿蛋白定量。病理参数中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显著相关(P〈0.05)。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指标均差于血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结论:IgA肾病的预后主要与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肾小管间质损害、球性硬化有关,IgA肾病37.5%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其临床尿蛋白、肾功能损害及病理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IgA肾病患者,应重视血尿酸在IgA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188例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血尿酸组与高尿酸血症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临床生化指标以及病理指标,并对肾脏病理组织进行牛津病理分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应用多元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他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研究中心188例IgA肾病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有42例,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2.3%;高尿酸血症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6例;与正常血尿酸组(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85例)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男性患者明显增多(χ2=25.2,P<0.001)。本组研究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牛津病理分型以M1E1S0T0多见;与正常血尿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6,P=0.025)。肾组织免疫复合物IgA沉积于毛细血管袢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χ2=44.69,P<0.001)。IgA肾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为性别、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IgA沉积于毛细血管袢。 结论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为男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并可能与IgA在毛细血管区沉积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生与临床影响因素和病理特点之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住院并同步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IgA肾病患者141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3例,非高尿酸血症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和病理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gA肾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约为30.5%,与高尿酸血症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高血压、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尿素氮、肌酐升高和肾血管病变。IgA肾病高尿酸血症与代谢性因素如高血压、肥胖和高甘油三脂血症和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高],血压高、体重大、合并脂质代谢紊乱、肾功能下降和血管病变易并发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及病理特点的变化,进而明确高尿酸血症对IgAN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04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经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280例)与血尿酸正常组(12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尿酸、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红蛋白、补体C3、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斑块等指标,所有患者进行肾脏病理检查并行Lee氏分级,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及病理资料。结果:高尿酸血症组在体重指数、血压、血肌酐、血胆固醇、免疫球蛋白IgA、颈动脉粥样斑块等指标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同时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肾脏病理Lee氏分级、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相比血尿酸正常组更显著(P≤0. 05)。结论:IgAN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相比血尿酸正常者,其临床、生化指标和肾脏病理损伤更严重,提示高尿酸血症是IgA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因素可控,故应早期重视并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topathy,IMN)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患者125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将125例IMN患者分为血尿酸正常组77例和高尿酸血症组48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征。结果 125例IMN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肌酐、血尿素氮比血尿酸正常组水平高(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 FR)比血尿酸正常组水平低(P0.05)。24h尿蛋白定量、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指标跟血尿酸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组织光镜下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球球性硬化、节段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比例比正常血尿酸组高(P0.05),2组患者病理改变均以Ⅰ期、Ⅱ期为主,系膜增生均以轻度增生为主,2组小动脉壁增厚、小动脉透明变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尿酸血症组电镜下系膜区致密物沉积比例比正常血尿酸组高(P0.05)。2组患者免疫病理都以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的沉积为主,同时伴较多的免疫球蛋白IgM沉积及少量的补体C1q沉积,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N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显示其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更明显,高尿酸血症可能为IMN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04年10月应用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病人232例,根据术后24h血尿酸的水平以及肾脏的损害分为无高尿酸血症组、高尿酸血症组和急性尿酸盐肾病组,对病人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人的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24h发生高尿酸血症70例(30.1%),急性尿酸盐肾病22例(9.5%).无高尿酸血症组死亡1例(0.7%),高尿酸血症组死亡1例(1.4%),急性尿酸盐肾病组死亡3例(13.6%)(P<0.001).急性尿酸盐肾病组病人年龄明显小于无高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组,3组病例比较血糖、血肌酐、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体外循环时间、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血压,可能是术后血尿酸增高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手术后高尿酸血症常见,其发生可能与低龄、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溶血及低血压有关.血尿酸持续升高导致急性尿酸盐肾病对病人预后不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变化的特点,以期揭示IgA肾病伴有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70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依据血尿酸水平,将270例IgA肾病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测定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收缩期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血肌酐、血白蛋白、血脂等临床指标,所有患者均进行肾脏病理检查并行Lee分级,统计分析2组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对肾功能正常患者(135例)的病理指标进一步行亚组分析。结果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5.19%,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年龄、血白蛋白、血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尿酸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男性比例、收缩期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肾脏病理Lee分级严重的比例及发生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内动脉病变的比例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正常肾功能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出现动脉壁肥厚等肾内动脉病变及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的比例亦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 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尿酸正常组患者比较,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损伤多较重,尤其对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内血管病变影响更明显,临床预后不佳,应予重视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儿的临床及病理变化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67例IgA肾病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n=17)和正常尿酸组(n=50),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高尿酸组血肌酐及三酰甘油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两组间尿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尿酸组肾脏病理改变以Ⅲ级为主,而正常尿酸组以Ⅱ级为主,高尿酸组Ⅳ级、Ⅴ级病变较正常尿酸组多见,正常尿酸组Ⅰ级病变较高尿酸组多见,两组间肾损害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肾内动脉病变表现为小动脉管壁增厚,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A肾病患儿高尿酸血症与高三酰甘油和肾功能降低密切关联。合并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患儿,其病理损伤程度较血尿酸正常的IgA肾病患儿严重,高尿酸血症亦为影响小儿IgA肾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否合并腹型肥胖综合降尿酸治疗疗效的差别。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门诊检查确诊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200例,排除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男122例,女78例,年龄19岁~84岁,平均年龄(50. 9±12. 8)岁。根据是否符合腹型肥胖的定义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组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非腹型肥胖组,其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组125例,男83例,女42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非腹型肥胖组75例,男42例,女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和生活方式指导,达到用药标准者给予药物降尿酸治疗,3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别计算两组患者血尿酸的下降水平及尿酸控制的达标率,比较两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综合降尿酸治疗疗效的差别。结果: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组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非腹型肥胖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给予综合降尿酸治疗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组血尿酸较基线下降(174. 83±98. 65)μmol,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非腹型肥胖组血尿酸水平较基线下降(223. 56±108. 14)μmo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组血尿酸控制达标率为44. 80%,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非腹型肥胖组血尿酸控制达标率为77. 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腹型肥胖患者以男性居多,降尿酸的综合治疗疗效欠佳,控制腹型肥胖有助于综合降尿酸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分发病率及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将经过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发性IgA肾病132例患者按着尿酸水平和血肌酐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其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在CKD3期及以上的患病率显著高于CKD1期及CKD2期的患病率。高尿酸血症组的患者较尿酸正常组高血压发生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水平,以及BMI水平显著升高,其Lee氏分级主要表现为Ⅲ级,随着Lee氏分级的加重,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尿酸组患者肾脏病理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病变积分,肾小管萎缩均高于非高尿酸组。在CKD3期及以上患者的亚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更为严重。结论: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患者中间发病率更高,其临床和病理损伤均重于尿酸正常的IgA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影响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因素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目的:探讨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肾内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648例IgA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多元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IgA肾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29.6%.与高尿酸血症独立相关的因素为:血清肌酐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肥胖及肾内动脉病变.血尿酸的水平与IgA肾病肾内动脉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有效地控制血压和体重、降低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可望减轻肾内动脉病变,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与冠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7例,检测患者血尿酸以及相关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层螺旋CT测定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比较分析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患者各临床指标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相关性。结果:117例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血尿酸升高患者68例,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8.12%;高尿酸血症组患者DBP、SBP、TG、TC、hs-CRP以及CACs均较血尿酸正常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血尿酸水平与患者TG、hs-CRP以及CAC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影响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重度血管钙化(CACs>400)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hs-CRP水平、血尿酸水平以及高血压。结论: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之间具有着密切联系,且高血尿酸水平是引发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防需重视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厦门市杏林地区18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及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09月就诊患者,比较不同性别及年龄段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和血尿酸水平,对其血尿酸、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厦门市杏林地区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段无论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男性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女性,(P0.05)。高尿酸血症组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肌酐升高、血脂异常、血糖升高是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厦门市杏林地区成人高尿酸血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绝经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中的作用。方法:对227例HBV-GN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A组)及血尿酸正常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血尿酸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发生率为29.58%(21/71),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17.95%(28/156),P〈0.05。A组eGFR〈60ml/min者发生率达32.39%(23/71),明显高于B组(9.61%,P〈0.01)。A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的膜性肾病(MN)发生率低于B组(P〈0.05),而增生硬化性肾炎(SGN)明显高于B组(P〈0.01)。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球硬化≥50%、新月体形成、系膜中度增生和肾小管间质中度病变重比例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MN与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两个亚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eGFR〈60ml/min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血尿酸正常者(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会促进HBV-GN高血压的发生、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影响HBV-GN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群组管理用于社区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将87例社区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按所属卫生服务站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社区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群组管理,每2周1次,干预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高尿酸血症相关知识、信念、健康相关行为总分和血尿酸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尿酸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群组管理有助于改善社区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知识、信念、健康相关行为及血尿酸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病理因素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02例IgA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其临床、病理指标及中医证型,应用多元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占47.06%,其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为:血肌酐升高、肾内血管病变及中医辨证为湿浊症。血尿酸的水平与肾内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湿热证又与肾内血管病变相关,间接影响高尿酸的发生。结论:有效保护肾功能,合理运用清热祛湿、芳香化浊类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降低血尿酸水平,减轻肾内血管病变,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少量蛋白尿Ig A肾病(Ig AN)患者临床特征,探讨少量蛋白尿Ig AN患者肾功能损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并确诊原发性Ig AN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按照24h尿蛋白定量分为少量蛋白尿组(1 g/24h)及中大量蛋白尿组(≥1 g/24h),并将少量蛋白尿组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小球滤过率(e GFR)90 ml·min~(-1)·(1.73 m~2)~(-1)]和肾功能受损组[e GFR90 ml·min~(-1)·(1.73 m~2)~(-1)],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分析各临床指标与肾功能损伤相关性并分析肾功能下降危险因素。结果 302例原发性Ig AN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少量蛋白尿患者116例(38.41%),中大量蛋白尿患者186例(61.59%)。少量蛋白尿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大量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肾脏病分期以慢性肾脏病(CKD)1期为主,Lee氏分级以Lee氏Ⅰ~Ⅱ级为主。亚组间比较,肾功能损伤亚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病理损伤较重,以Lee氏Ⅲ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血尿酸与少量蛋白尿Ig AN患者e GFR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少量蛋白尿Ig AN患者病理表现亦可能较重,年龄、血尿酸是预测少量蛋白尿Ig AN肾功能损伤独立危险因素,需积极干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虽然终末期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很高,血液透析对血尿酸清除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评估.方法 对本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200例连续患者进行透析前、后血尿酸、肌酐及胱抑素C等水平监测,研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透析前平均尿酸水平为(501±158)μmol/L,其中男性为(527±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