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接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双联抗栓治疗,DAT)或两种抗血小板药物(三联抗栓治疗,TAT)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的观察性研究。纳入2017年...  相似文献   

2.
目前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抗栓方案,但约有5%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也是困扰心内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接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多种抗栓治疗方法,以寻求对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心房颤动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及其和不同种类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受欢迎.阿哌沙班作为一种安全、耐受良好且有效的口服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为该类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本文对阿哌沙班单独使用或与不同种类抗血小板药物联用的方案治疗心房颤动及急性...  相似文献   

4.
约有5%~10%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同时需要口服抗凝药物,即三联抗栓治疗。经典的三联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ADP受体拮抗剂)及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既往回顾性研究表明,三联药物的使用将出血风险提高了3~5倍,但能够更好地预防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该文综述近年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其中抗血小板药有阿司匹林、磷酸腺苷( ADP)受体拮抗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抗凝药有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Xa因子抑制药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与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存在临床并不少见。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口服抗凝药物以减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但会增加出血风险。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并及时更新,而我国尚缺乏相应的抗栓治疗指南或共识。该共识依据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以及专家建议等,着眼于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对指导我国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长期口服抗凝剂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抗栓治疗方案。方法:选择长期口服华法林钠,并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和支架术(PCI)的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出院用药方案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基线特征,以及支架术后再梗死、死亡、脑梗死及出血等事件之间的差别。结果:符合要求的90例患者分为华法林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三联治疗组(A组)、华法林钠+氯吡格雷二联治疗组(B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二联治疗组(C组)。最常用治疗方案是停用华法林钠,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3个治疗组患者的再梗死、死亡、脑血管意外、严重出血及输血治疗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血栓栓塞风险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应予三联治疗,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而对于低危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停用华法林钠,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本项调查观察样本量小,证据不够充分。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相应的抗栓治疗方案,才能在获得良好抗栓疗效的同时减少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合并存在,二者并存时不仅增加卒中和体循环栓塞风险,且心脏缺血事件风险亦高.对于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取何种抗栓策略及如何权衡缺血及出血风险是临床上亟待明确的问题.近年来针对抗栓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现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就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一直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标准药物治疗方案。当前指南建议,在无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情况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DAPT时程至少12个月,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DAPT时程至少6个月。但目前DAPT的最佳治疗时程及6~12个月后进一步抗栓方案的临床研究结果尚不一致。本文主要对CAD患者PCI术后DAPT时程的影响因素及6~12个月后的进一步抗栓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尽管维生素K拮抗剂(VKA)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己接近半个世纪,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很大的争议[1].VKA属于香豆素类衍生物,临床使用的VKA包括华法林、苯丙香豆素和醋酸香豆素,目前最常使用的是华法林.此文对华法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公布的<抗栓与溶栓治疗: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循证临床指南>(第8版)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的评论性综述,对得到的临床证据进行分级,对抗栓和溶栓治疗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对于以前的版本,第8版增加了非美国作者的比例,从而使得整个指南的适用范围更广.该指南证据分级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收益与风险、负担、花费之间的权衡,二是评估这些收益和风险的可信程度.本文选取指南中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治疗相关的部分进行解读,针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初级和二级预防等3个方面总结和归纳了指南中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CHA2DS2-VASc评分为高危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采用不同药物组合双联抗栓治疗方案的临床获益和出血风险,探究抗凝剂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最佳搭配方案及优先选择药物.方法 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符合研...  相似文献   

13.
指南推荐CHA_2DS-VAS_C评分1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P_2Y_(12)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至少1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伴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如何兼顾抗栓治疗与预防出血风险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推荐。现就目前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抗栓治疗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包括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和替卡格雷挑战了氯吡格雷一枝独秀的局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氯吡格雷的负荷剂量不再是300 mg,而是增加至600 mg;Ⅱb/Ⅲa受体拮抗剂静脉给药仍为标准途径。抗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的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将接受抗栓治疗的16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CHA2DS2-VASc评分给予相应的抗栓治疗,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并通过随访调查的形式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抗栓依从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66例患者出院后6个月抗栓治疗依从性良好者85例(51.20%),其受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及家属认知度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6例患者出院后12个月抗栓治疗依从性良好者61例(36.75%),其影响因素可能与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参加过培训及家属认知度有关,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院外抗栓治疗依从性低下,其可能影响因素有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疾病相关培训及家属认知度。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及应用药物的认知度能够增加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妊娠全程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抗凝方案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方案应用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妊娠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2期)、Pub Med、EMbase、CBM、清华同方(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VIP)数据库,搜集妊娠全程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的方案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抗凝方案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06。由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12项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抗凝方案组相比,妊娠全程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的抗凝方案组降低了瓣膜血栓发生率(OR=0.26,95%CI:0.13~0.54,P0.001)及自然流产率(OR=1.99,95%CI:1.21~3.26,P=0.006),增加了胎儿畸形发生率(OR=3.39,95%CI:1.11~10.37,P=0.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产妇死亡率(OR=0.79,95%CI:0.24~2.58,P=0.70)、围产期出血发生率(OR=0.56,95%CI:0.27~1.18,P=0.13)及死胎发生率(OR=1.80,95%CI:0.94~3.44,P=0.07)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妇的抗凝治疗,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抗凝方案组相比,妊娠全程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方案组明显降低了瓣膜血栓发生率和自然流产率,但是增加了胎儿畸形发生率,受纳入研究治疗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拟近期行外科手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围术期抗栓策略,评价其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近期接受外科手术的136例冠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抗栓治疗方案及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全部成功,外科手术期间无心绞痛发作及严重心律失常,从支架术至外科手术的时间为14~25(17.1±2.5)d.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1例胃癌根治术后2 d未用抗栓药情况下吻合口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总病死率0.74%(1/136).结论 拟近期行非心脏外科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可降低围外科手术期MACE风险,其间用西洛他唑及低分子肝素作为短期替代抗栓策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表现为具有心肌梗死的临床证据,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或仅轻度狭窄(<50%)。目前医学界关于MINOCA患者的治疗尚未达成共识,仍建议按照阻塞性心肌梗死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然而,血小板在MINOCA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抗血小板治疗对MINOCA患者的作用存在争议。现评估抗血小板治疗在MINOCA患者不同病理生理机制下的作用,重点从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当前抗血小板治疗证据、未来研究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其中合并其他疾病需要限期行非心脏外科手术者逐渐增多。这部分患者抗栓治疗有其特殊性,但相关研究和报道仍为数不多。现主要对近期拟行非心脏外科手术的支架术后患者围手术期抗栓策略、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房颤和冠心病(CHD)具有许多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且CHD常见的共病之一就是房颤。越来越多房颤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如何权衡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所带来的缺血与出血的复杂风险,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重大难题。本文综述针对近些年来的相关研究,重点讨论了非瓣膜性房颤抗凝与PCI术后抗栓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