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微小RNA(miR)-22-3p、miR-92a-3p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给予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治疗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22-3p、miR-92a-3p表达,并与2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及1年后随访时分别给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以及病中攻击行为评定;分析患者miR-22-3p、miR-92a-3p表达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患者组miR-22-3p、miR-92a-3p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中,miR-22-3p、miR-92a-3p高表达亚组的病程、病中攻击行为比例明显高于低表达亚组(P均0. 05); miR-22-3p、miR-92a-3p高表达亚组1年后随访时PANSS、CGI、SDSS评分显著高于低表达亚组(P均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22-3p、miR-92a-3p是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miR-22-3p、miR-92a-3p异常高表达,可能是影响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转录因子4(TCF4)的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精神分裂症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13年4月至10月期间入组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例(研究组),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12周,同时入组正常对照者40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比较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CF4基因mRNA水平,并进一步分析患者治疗前后TCF4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TCF4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00);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治疗12周后TCF4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7)。研究组治疗前后TCF4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与PANSS的各个子项目得分及总分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TCF4基因的过度表达;抗精神病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其TCF4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阳性症状与外周血5-HT3A mRNA受体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新型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疗效依据.方法 对36例首发未服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基线期及治疗后8周抽静脉血并评定PANSS及外周血5-HT3A mRNA相对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精神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抗精神病药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近采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和12周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12周后的PANSS评分及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微小RNA(miR-195)在精神分裂症患者(SZ组)中的表达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46例首发或复发的SZ患者和49例正常对照(HC组),SZ组接受8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外周血PBMC中miR-195的相对表达量(RQ),使用PANSS量表评疗效并与HC组比较。结果:SZ组miR-195表达量高于HC组(Z=2.767,P=0.003),SZ组在治疗8周后,miR-195表达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0,P=0.562)。miR-195ΔRQ值与ΔPANSS、ΔSDSS及ΔCGI分值无相关(r=0.106,P=0.564;r=0.253,P=0.162;r=0.201,P=0.270)。结论:miR-195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关系密切,但对预测疾病转归及预后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维持治疗所用抗精神病药种类,将4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经典药物组(250例)和非经典药物组(210例),并给予5年随访;随访前后给予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及比较。结果:经典药物组95例和非经典药物组110例完成随访;5年后两组PANSS评分与基线期比较显著下降(P0.05或P0.01),其中非经典药物组PANSS阴性症状分显著低于经典药物组(P0.01);5年后非经典药物组PSP评分较基线时及经典组提高显著(P0.05或P0.01)。结论:非经典与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相当,但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更利于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加用丙戊酸钠(合用组),另一组仍用原抗精神病药物(单用组),治疗4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精神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治疗1周后及治疗结束时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的评分比单用组明显为低。结论:伴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丙戊酸钠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起效快,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腺苷A2a受体(ADA2aR) mRNA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0例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血小板ADA2aR mRNA表达量测定,并与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患者组血小板ADA2aR mRNA表达量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治疗前,患者组血小板ADA2aR mRNA表达量(747.6±282.3)与对照组(692.7 ±2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末,患者组血小板ADA2aR mRNA表达量(873.2 ±206.2)高于对照组(635.4±263.2)及患者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组治疗前血小板ADA2aR mRNA表达量与病程(r=0.17)、PANSS总分(r=0.08)、阳性症状(r=-0.12)、阴性症状(r=0.08)、一般病理症状(r=0.12)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治疗第6周末,患者组血小板ADA2aR mRNA表达量与病程PANSS总分(r=0.09)、阳性症状(r=-0.02)、阴性症状(r=0.26)、一般病理症状(r=-0.08)亦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小板ADA2aR mRNA表达量差值与PANSS总分减分值(r=-0.31)、阳性症状减分值(r=-0.28)、阴性症状减分值(r=-0.14)、一般病理症状减分值(r=-0.11)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抗精神病药治疗可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小板ADA2aR基因表达产生影响,血小板ADA2aR基因表达变化可能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中的主观舒适度及其与精神症状、病情严重程度、药物不良反应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共193例,随机选用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奎硫平、奥氮平)进行治疗。在入组时、治疗4周和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在治疗4周和8周,患者自评抗精神病药治疗中主观舒适度量表(SWN)评估。结果:治疗4周时仅有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与SWN评分呈负相关(P0.05)。在治疗8周后,患者的PANSS总分、各分量表评分以及CGI评分均与SWN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患者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与其SWN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症状、特别是阳性症状的控制能改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会降低患者的主观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微小(mi) RNA-16表达。方法:给予126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患者组)帕罗西汀单药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以治疗8周后HAMD-17减分率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75%为A组; 50%~74%为B组,25%~49%为C组,25%为D组);同期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PCR)法检测miRNA-16表达量;比较患者组与30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及患者中不同亚组间PBMC miRNA-16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者组PBMC miRNA-16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随着治疗进行患者组PBMC miRNA-16表达逐渐下降(P均0. 01);各亚组间PBMC miRNA-16表达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呈现D组 C组 B组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患者组PBMC miRNA-16表达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 432,P=0. 000)。结论:PBMC miRNA-16表达水平或许可作为诊断首发抑郁障碍及评估患者病情的生物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浆中microRNA-181b(miR-181b)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治疗过程的不同阶段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均为成年男性。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患者组(用药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和对照组血浆miR-181b的表达水平。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血浆miR-181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01)。随着抗精神病药的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miR-181b表达水平逐渐下降(治疗2周、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P均<0.001)。结论:血浆miR-181b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其表达水平受抗精神病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YP1A2mRNA表达水平与氯氮平疗效及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技术测定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YP1A2mRNA表达水平,临床症状和疗效的评价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氯氮平血药浓度监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在实验第4周末、第8周末的氯氮平的血药浓度与CYP1A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9,-0.487,P<0.05).第8周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减分率与CYP1A2 mRNA表达水平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CYP1A2的mRNA表达水平与氯氮平的疗效无关联,与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对6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和安慰剂,疗程12周。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各评定一次。结果:治疗第8周起合用组PANSS总分及阴性因子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同时联用帕罗西汀可改善阴性症状,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氟丁汀治疗具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以强迫症状为主的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加用氟西汀(研究组),另一组仍用原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治疗8周,用PANSS、Y-BOCS、TESS评定两组精神症状变化和副反应,用t检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PANSS、Y-BOCS总分比对照组明显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强迫症状明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氟西汀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合用文拉法辛与单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经利培酮治疗4周后好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伴有抑郁症状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抗精神病药组(单用组)与抗精神病药合用文拉法辛组(合用组),疗程8周。结果:经治疗后,两组间阳性症状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阴性症状减分率差异有显著性。合用组在治疗第1、2、4、8周末HAMD评分比单用组为低。结论:抗精神病药合用文拉法辛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疗效高,有益于阴性症状的改善,对于阳性症状稳定性无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合并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在服用原抗精神病药不变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合用氟西汀和安慰剂,治疗1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合用组阳性症状分有显著下降;两组间治疗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合用氟西汀辅助治疗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抗精神病药所致体质量增加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因抗精神病药导致体质量增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综合干预36周,依次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合并二甲双胍750 mg/d及更换抗精神病药3个阶段,每个阶段12周;对照组不干预直接随访;分别于入组前及入组后每12周测量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BG)、血脂及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110例完成观察(研究组52例,对照组58例)。经36周干预后,研究组29例(48.3%)BMI恢复正常,体质量、BMI、腰围、FBG、胆固醇(TC)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三酰甘油较观察前显著增加(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体质量、BMI、腰围、FBG、TC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干预前后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降低抗精神病药所致体质量增加,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8.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39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合并MECT治疗,分别于合并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合并MECT后PA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WMS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d明显降低,1周及2周时恢复。结论: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浓度与长期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理症状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5名正常人血清的BDNF浓度,比较2组及各类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间血清BDNF浓度的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分析血清BDNF浓度与PANSS评分间的关系。结果①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7.3±2.6)vs(9.9±4.3)ng/mL,P<0.001];②利培酮、氯氮平、典型抗精神病药3组间血清BDN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P<0.01),利培酮组显著低于氯氮平组[(5.1±1.7)vs(7.8±2.7)ng/mL,P<0.05];③患者组中血清BDNF浓度与PANSS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07,P=0.005)。结论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下降,利培酮治疗组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组,阴性症状越明显的患者BDNF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因子TXNIP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析该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 MGB探针法的绝对定量PCR分析30例首发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30例复发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TXNIP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病情并由此将患者组分为不同亚组,比较各患者组和对照组间TXNIP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①总患者组TXNIP基因的平均表达水平比对照组低30.2%(P=0.03),而复发服药患者组比对照组低94.0%(P<0.01),首发未服药组比对照组高33.6%(P<0.01)。②未发现各患者组TXNIP基因表达量与PANSS评分、服药剂量相关。③复发服药患者中有家族史的患者TXNIP基因的表达量低于无家族史患者(P=0.01)。结论提示TXNIP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新的候选基因,抗精神病药物可能降低TXNIP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