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01—2016-12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7例,入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分为脑出血转化组(48例)和无脑出血转化组(239例)。两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查阅患者病例搜集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梗死面积、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房颤及NIHSS评分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287例患者中共48例发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为16.72%。脑出血转化类型相对较多,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52.08%和41.67%;单因素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与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与糖尿病史、梗死面积、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房颤及NIHSS评分关系密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与糖尿病史、梗死面积、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房颤及NIHSS评分关系密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脑出血转化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后3 d复查头颅CT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有HT组31例和无HT组155例,对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史、心房纤颤史、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OTT)以及溶栓后24 h血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高NIHSS评分、溶栓后24 h高舒张压及收缩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高NIHSS评分、溶栓后24 h高舒张压及收缩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发生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地区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528例,了解纳入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法、辅助检查。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高危因素,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继发脑出血34例,转化率6.44%。糖尿病病史、发病至溶栓时间3 h、溶栓前NIHSS评分≥15分、溶栓前血糖7.8 mmol/L、溶栓后收缩压140 mmHg和大面积脑梗死者继发脑出血转化率与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作为因变量,糖尿病病史、发病至溶栓时间3 h、溶栓前NIHSS评分≥15分、溶栓前血糖7.8 mmol/L、溶栓后收缩压140 mmHg和大面积脑梗死6项作为自变量,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指标均是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定风险,而积极掌握和早期识别脑出血转化高危因素,有助于重点防控,从而降低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率、提高溶栓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继发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时的常规护理措施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急诊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卒中病人70例,并且均在发病4.5h~6h内给予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是否出现继发性脑出血分为未出血组60例和出血组1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进一步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溶栓后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给予溶栓病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接受静脉溶栓的70例病人中,10例出现了溶栓后脑出血,其中1例颅内大出血后发生死亡,1例转入神经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与未出血组相比,溶栓后脑出血组病人年龄较大、入院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NIHSS)较高、发病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2.811,P=0.017)、NIHSS评分(OR=5.819,P=0.038)及发病时间(OR=1.543,P=0.036)是溶栓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溶栓前后的护理干预有重要作用。[结论]年龄、发病时间及NIHSS评分是有效预测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继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预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8-12期间收治的245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HT组与非HT组(NHT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病至治疗时间(OTT)、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特点等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245例接受rt-PA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38例,占15.5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血糖、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溶栓前NIHSS评分、OTT、血尿酸、脑白质疏松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0.737,95%CI:0.765~1.048)、溶栓前NIHSS评分(OR=0.590,95%CI:0.428~0.814)、OTT(OR=0.351,95%CI:0.530~1.185)、血尿酸(OR=0.954,95%CI:0.928~0.980)、溶栓前收缩压(OR=0.819,95%CI:0.737~0.910)、脑白质疏松(OR=0.459,95%CI:0.865~0.912)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溶栓前NIHSS评分、OTT、血尿酸、溶栓前收缩压、脑白质疏松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应谨慎,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燕平 《全科护理》2023,(29):4068-4071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8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病人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依据病人治疗后是否发生HT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发生HT)146例与观察组(发生HT)41例。整理两组病人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病人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结果:两组病人年龄、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心房颤动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多中心卒中调查(MSS)评分、血小板计数(NLR)、空腹静脉血糖(FP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病史、NIHSS评分、NLR、FPG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获得回归方程为Logit(P)=-4.056+1.258×有心房颤动病史+0.085×NIHSS评分+0.159×NLR+0.125×FPG。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现状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357例为研究对象,于治疗后24 h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根据是否继发脑出血分为脑出血组及非脑出血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是否伴有房颤及治疗前NIHSS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继发脑出血高危因素。结果 357例患者中有60例出现继发脑出血,发生率16.81%,且脑出血类型以出血性梗死为主,占全部患者的9.52%。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与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关(P 0.05),与糖尿病史、大面积梗死、发生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较长及治疗前NIHSS评分较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面积梗死、发生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及治疗前NIHSS评分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梗死面积、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及治疗前NIHSS评分,医护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避免脑梗死在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白质病变(WML)对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WML患者326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WML对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和出血转化的影响。结果:预后不良组的高龄、冠心病、合并中重度WML、溶栓前NHISS评分、合并房颤患者比例较预后良好组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L(OR 2.040,P=0.024)、溶栓前NIHSS评分(OR 1.128,P0.01)是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出血转化组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中重度WML、溶栓前NHISS评分的患者较未出血组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L(OR 4.059,P=0.012)是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结论:中重度WML是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出血转化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及康复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78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资料,于溶栓后3个月内统计认知功能恢复异常率;加强认知功能异常患者观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相关因素;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康复护理策略。结果认知功能恢复异常11例,异常率14. 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溶栓时间、梗死部位、NIHSS评分、代谢综合征是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是保护性因素(P 0. 05)。结论静脉溶栓能有效保护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但溶栓时间、梗死部位、NIHSS评分、代谢综合征等因素能够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加强上述风险因素防控及早期采取认知功能康复护理,利于进一步保护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李军  李薇  苏杭 《大医生》2022,(1):25-27
目的 研究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4 h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统计治疗后24 h患者出现出血性转化及未出现出血性转化例数,将其分为出血性转化组(10例)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大血管闭塞患者128例纳入研究,根据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分为血管再通组(97例)和血管未通组(3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分析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75.78%;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血管再通组发生非症状性颅内出血(NSICH)的比例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24 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7 d早期临床转归良好、90 d预后良好和生活自理患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血管未通组(均P<0.05);2组7 d和90 d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溶栓前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现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阿替普酶治疗ACI患者294例的临床资料,24 h内发生出血转化为转化组(19例,6.46%),余为非转化组(275例,93.54%)。对比两组一般资料,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脑梗死溶栓治疗出现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94例ACI患者中,转化组(19例)和非转化组(275例)的急诊收缩压(SBP)、急诊舒张压(DBP)、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NT)、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线血糖、基线凝血功能、基线血小板、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心房颤动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吸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SBP高水平(OR=1.627)、DNT越长(OR=1.015)、溶栓前NIHSS评分越高(OR=1.087)是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治疗的ACI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高,高SBP,长DNT是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一琴 《全科护理》2021,19(16):2287-2289
目的:调查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现状,探讨导致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的9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溶栓后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29例病人作为出血组,未发生的67例病人为未出血组.结果:溶栓后发生出血的概率为30.21%,其中颅内出血病人最多(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房颤、溶栓前的血糖浓度以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溶栓后出血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症状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所占比例较大,溶栓前病人合并房颤,年龄、血糖浓度以及NIHSS评分过高为出血症状发生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对此类病人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继发HT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急性脑梗死经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溶栓后继发HT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在溶栓后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 RS)对出院90 d的患者生活状况进行评估,分析继发HT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HT组13例,无HT组4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无HT组比较,HT组患者中多数存在房颤史、溶栓前血糖水平及NIHSS评分高(均P0.05),且HT组大面积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改变的患者比例偏高(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房颤(P0.05)、大面积脑梗死(P0.05)、脑白质疏松改变(P0.05)是继发HT的危险因素。与无HT组比较,HT组出院90 d后m RS评分较高(P0.05)。结论:房颤、大面积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改变是溶栓后继发HT的危险因素;继发HT的患者远期MRS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15.
王立志  罗伟良  李博生 《新医学》2012,43(6):362-365
目的:分析影响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因素。方法: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后第90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19例)与预后不良组(27例)相比,合并房颤率低(P=0.031),溶栓前血糖较低(P=0.001),CT示早期缺血率低(P=0.043),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低(P=0.001),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地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尿激酶溶栓24 h内血压变异对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共有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患者入选,溶栓后24 h内监测BP,并于24 h、72 h、7 d分别复查头颅CT,按是否发生脑出血,分为no-HT组(54例,87.1%)和HT组(8例,12.9%)。组间比较采用t或χ2检验,将与溶栓后引起HT相关的参数(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r=1.35,P<0.01)、溶栓前NIHSS评分(r=1.1,P<0.01)及SBPsv(r=1.95,P<0.001)、SBPsvmax(r=2.23,P<0.001)、DBPsv(r=2.44,P<0.001)及DBPsvmax(r=3.30,P<0.001)与溶栓后出血转化密切相关。结论血压变异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出血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维持有效灌注压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维持稳定的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转化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86例作为脑梗死组,选取健康体检中老年人156例作为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1周后行头颅MRI或CE检查。根据是否合并脑出血转化将患者分为转化组与非转化组,行脑出血转化相关因素的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分析脑出血转化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LDL-C为(2.01±0.45)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0.83)mmol/L(P0.05)。2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出血转化31例,其糖尿病、心房纤颤及尿激酶溶栓的比例相对较高,脑白质疏松发生率、TC、LDL-C、HDL-C则相对较低,与非转化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脑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为低密度脂蛋白。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与脑出血转化相关,对于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心源性脑栓塞及高NIHSS评分患者,应谨慎强化降脂治疗,防止脑出血转化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影响因素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和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不同评分系统对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差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MSS模型量表测评,研究组采用HAT模型量表,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预测发生率和出血转化预测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对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进行预测时,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迅速,死亡率较高,在发病4.5 h内给予静脉溶栓至关重要,HAT评分系统对静脉溶栓后转化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溶栓治疗后是否出血分组,其中37例静脉溶栓后出血患者纳入出血组,87例静脉溶栓后未出血患者纳入未出血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发现,体温上升、纤维蛋白原阳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前循环梗死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较多,临床治疗应针对性给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