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66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2005年1月前收治的34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设为常规手术组,2005年1月后收治的32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设为显微外科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常规开颅手术组34例,肿瘤全切除率61.8%,平均输血量(1120±415)mL,恢复良好率79.4%。显微外科手术32例,肿瘤全切除率90.6%,平均输血量(356±220)mL,恢复良好率96.9%。与常规手术组比较,3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术后病残率。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6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20例复发窦镰旁脑膜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20例复发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及术后的积极护理和采取一定的措施,肿瘤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3年后,所有患者未复发,无并发症。选取适当的手术措施,可明显提高深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全切除率,并且最大限度的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可以有效地治疗复发窦镰旁脑膜瘤手术,对复发窦镰旁脑膜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0、Ⅰ级切除26例,Ⅱ级切除11例,Ⅲ级切除7例,Ⅳ级切除2例;术后24h内死亡2例,术后72h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15例,经积极治疗后9例基本恢复正常,6例仍偏瘫;术后随访1-46个月,GOS预后评分1分2例,3分4例,4分9例,5分29例。结论应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可取得满意效果,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矢状窦中、后部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矢状窦中、后部窦镰旁脑膜瘤与中央区皮质、中央沟静脉、矢状窦的关系及受侵袭程度对47例窦镰旁脑膜腐患者采取不同处理方法。结果47例窦镰旁脑膜瘤,34例全切,9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死亡。结论当脑膜瘤侵及矢状窦不同部位及与中央沟静脉位置关系不同时,采取不同的手术处理方法,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异隆低痈死牵.  相似文献   

5.
中央回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策略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方法、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分析19例中央回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策略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17例随访2个月至3年,失访2例,复查头颅MRI无肿瘤残留,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准确定位、显微技术的应用、保护好功能区皮质、加强回流静脉结构和功能的维护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2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全部患者均接受显微手术治疗并按照预后有无复发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12)、预后良好组(n=20),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两组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直径、Ki-67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为肿瘤直径、肿瘤切除程度以及Ki-67(OR=1.531, 1.403, 1.728, P<0.05)。结论 选择显微手术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能取得显著效果,然而肿瘤切除程度、肿瘤大小、术后Ki-67指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6.8年,平均(3.4±1.7)年,脑膜瘤术后复发15例(16.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4 cm、病理分级越高、Simpson切除分级越高、病理分型为WHOⅢ级、结节形或覃形的脑膜瘤及合并硬脑膜尾征是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长、肿瘤病理分级高、手术切除程度低、病理分型为WHOⅢ级、结节形或覃形的脑膜瘤及合并硬脑膜尾征是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通过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5例鞍区脑膜瘤病例,其中鞍结节脑膜瘤3例,前床突脑膜瘤2例,总结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病变均通过眶上锁孔显微手术全切除(Simpson Ⅰ级),术后出现尿崩2例,脑性盐耗综合征1例,均通过治疗约1~2周好转,所有病例视力及视野缺损术后改善.结论 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鞍区肿瘤的较好方法.能更微创地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9.
魏乐  王彩虹 《全科护理》2014,(13):1214-1215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1月-2013年7月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结果]9例痊愈出院;术后24 h 内,死亡2例,出现偏瘫5例;术后72 h 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15例;经积极治疗后其中出院时6例仍有偏瘫。格拉斯哥预后评分: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9例;Ⅴ级29例。术后随访3个月~48个月,其中4例复发,给予伽马刀治疗,至今未见肿瘤增大。[结论]加强对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术后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手术成功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3例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 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8例(78.3%),Ⅱ级切除4例(17.4%),Ⅲ级切除1例(4.3%)。无手术死亡。17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2例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肖艳林  蒋和娣 《全科护理》2016,(28):2973-2974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行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行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遵医嘱积极处理。[结果]无感染、脑脊液漏及手术死亡。术后新增神经功能损害8例,其中暂时性偏瘫或双下肢瘫6例,出院时完全康复;出现永久性偏瘫(肌力Ⅱ级~Ⅲ级)2例。其余病人术后头痛、精神异常、偏瘫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前有癫痫发作8例,术后癫痫消失6例,经抗癫痫治疗得到控制2例。[结论]加强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行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显微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脑膜瘤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显微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肿瘤切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区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t=-15.297、χ~2=4.20,P均0.05)。观察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94.29%比77.14%,P0.05)、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94.29%比71.43%,P0.05)。结论与常规手术比较,显微切除手术能够减少对中央沟静脉的损伤,使重要的回流静脉得到保护,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入路、切除技巧,提高肿瘤全切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过程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接受显微外科手术,并按Simpson手术分级评定手术结果.肿瘤全切(I、II级)42例,其中I级19例、II级23例;III级切除4例;Ⅳ级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视力下降3例,不全瘫痪2例.结论 采用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对视神经、海绵窦及其内神经、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保护,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全切率,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巨大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探讨提高巨大脑膜瘤全切率及安全性的方法.方法总结我院神经外科1997年2月~2003年7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22例颅内各部位大型、巨大型脑膜瘤的治疗经验.其中,大脑半球凸面脑膜瘤3例,大脑镰旁脑膜瘤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5例,中颅窝底脑膜瘤3例,枕下脑膜瘤4例,蝶骨嵴脑膜瘤4例,前颅底脑膜瘤2例.结果显微手术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3例,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微创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提高颅内脑膜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复发,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病人手术后生存质量;当肿瘤巨大或肿瘤邻近脑干或重要大血管时,肿瘤全切除不可取,应考虑次全切除,手术后采用伽玛刀处理残留部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侵犯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21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16例,Simpson Ⅱ级切除5例,术中根据情况将增生岩骨、受侵小脑幕一并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轻度面神经麻痹和听力下降.平均随访3.2年,所有患者均正常工作生活,无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全切除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级别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临床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65例低级别胶质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行显微镜下病灶全切除者30例,次全切除者18例,17例患者病灶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治疗预后效果较好,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明显提高术中对肿瘤边界的分辨和肿瘤切除率,为进一步临床综合治疗提供良好保障,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区附近大型脑膜瘤的大小与预后的关系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显微外科治疗52例运动区附近大型脑膜瘤患者的大小与预后的关系、术中神经功能保护及术后神经功能康复方法。结果肿瘤全切47例(90.4%),近全切5例(9.6%),术后新出现不同程度偏瘫或原有偏瘫体征加重共29例(55.8%),经术后治疗完全康复21例(72.4%),KPS评分5分43例(82.7%),其中大型脑膜瘤33例(94.3%),巨大型10例(58.8%),死亡1例(1.9%)。结论脑膜瘤的大小分型,如结合具体部位,对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可能更有指导意义,对运动区附近大型脑膜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结合适当的手术技术操作,术后对有神经功能损害者早期施行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提高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等。方法:脑室内脑膜瘤21例,患者均经头部CT和MRI检查后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19例行肿瘤全切,2例行次全切。术后18人恢复良好,偏盲1人,颅内感染1人,脑积水1人。2人术后2年复发。结论:CT和MRI是诊断脑室内脑膜瘤最可靠的方法,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脑室内脑膜瘤的首选,手术全切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4例全切,4例次全切(SimponⅢ),术中去骨瓣减压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前颅窝底脑膜瘤虽位置深在,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s,PSM)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2007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8例(60·9%),Ⅱ级切除15例(32·6%),Ⅲ级切除3例(6·5%)。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无手术死亡,无复发。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术后配合γ刀治疗,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