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素芳 《中外医疗》2013,(22):173-17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诊断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5例肝脏肿瘤患者,均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ADC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良性肿瘤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根据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动脉期表现,可将其分为富血供病灶和乏血供病灶。结论根据不同肝脏肿瘤磁共弥散成像ADC值的可以明确鉴别肝脏肿瘤病变的良恶性,同时可以根据动态增强扫描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动脉期表现观察病灶的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6-18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7例,共126处病灶,所有患者均行1.5T磁共振检查(MR),给予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以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观察良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MR增强扫描表现,比较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临床效果及良性与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ADC值。结果:(1)126处占位性病灶中恶性病变72处,良性病变54处;原发性肝癌低b值ADC值低于血管瘤、肝脓肿,中b值、高b值ADC值低于血管瘤、肝脓肿及转移瘤;转移瘤低b值、中b值、高b值ADC值均低于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低b值、中b值ADC值均低于血管瘤及肝脓肿,高b值ADC值均低于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WI序列扫描联合强化扫描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22%、100.00%、98.41%,单纯DWI序列扫描分别为70.83%、77.78%、73.81%,强化扫描分别为77.78%、85.19%、80.95%;DWI序列扫描联合强化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分别高于单纯DWI序列扫描及强化扫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磁共振DWI序列有助于提高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晶瑶  石建军 《中国医刊》2023,(9):1027-1029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以及二者联合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收治的39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DWI以及二者联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39例乳腺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22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9例、导管内癌2例、黏液癌1例;良性肿瘤17例,包括纤维瘤14例、乳腺病3例。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乳腺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19例;DWI诊断乳腺恶性病变19例,良性病变20例;二者联合诊断乳腺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17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动态增强、DWI以及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0.773、0.818、0.909,特异度分别为0.824、0.7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不同b值和测量位置得到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灌注ADC值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肝脏肿瘤进行常规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其中48例肝脏肿瘤同时进行了多期增强扫描。采用表观扩散系数(b值)分别为0s/mm2和1000s/mm2,测量病变整体、边缘及中心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及灌注ADC值,分析不同b值时,各测量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结果肝癌、肝脏转移瘤患者病变区的ADC值分别为(1.04±0.36)×10-3mm2/s、(1.46±0.49)×10-3mm2/s;肝囊肿、肝脏血管瘤患者病变区的ADC值分别为(2.38±0.81)×10-3mm2/s、(1.97±0.63)×10-3mm2/s;b值0s/mm2时,肝脏良恶性肿瘤之间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灌注ADC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1000s/mm2时,肝脏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区域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灌注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的测量感兴趣区位置,在病灶边缘与中心之间,恶性肿瘤的灌注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良性肿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特别是高b值及灌注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54例,肝癌10个病灶、肝转移瘤16个病灶、肝血管瘤10个病灶、肝囊肿16个病灶,使用肝多b值的DWI扫描及常规MIR检查,分别计算ADC_(low)、ADC_(high)、ADC_(perf)、ADC_(3b)、ADC_(10b)值,分析肝脏良、恶肿瘤各ADC值之间的差异,检测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125(CA-125)在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采用不同方法诊断,A法为常规DWI扫描诊断;B法为b值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表观扩散系数值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率。结果相比良性组,恶性组ADC_(3b)、ADC_(10b)、ADC_(high)的ADC值均低于良性组;恶性组ADC_(perf)值高于良性组,且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DC_(low)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良性组,恶性组患者血清内AFP、CEA、CA-199、CA-125含量显著升高,且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b值DWI序列ADC值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显著提高肝癌的诊断率(P0.01)。结论 ADC_(10b)、ADC_(high)、ADC_(3b)、ADC_(perf)值对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有显著优势,与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有助于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多b值DWI序列ADC值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提高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ADC值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扩散成像及ADC值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肝脏占位性病变96例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及DWI,测出ADC值.以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的95%可信区间为界限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分析.结果 肝囊肿和血管瘤ADC值均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转移瘤(P<0.01),以ADC=1.83×10-3mm2/s为标准,大于1.83为良性,小于1.83为恶性.结论 MR扩散成像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I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磁共振(MR)动态增强、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恶性病变诊断效能。方法对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9例肝脏肿瘤疾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MR动态增强以及DWI检查,分析MR动态增强、DWI对于肝脏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结果 59例患者穿刺活检发现83个病灶,恶性肿瘤28例37个病灶,良性肿瘤31例46个病灶;肝脏良恶性病变可由MR动态增强以及DWI影像表现辨别;肝脏恶性病变患者MSI、MSD、PEI以及PV等动态增强扫描参数显著低于肝脏良性病变患者(P0.05);肝脏恶性病变患者ADC值低于肝脏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R动态增强指标MSI、PEI以及DWI指标ADC值对于肝脏恶性病变诊断价值较高(ADC=0.815、0.723、0.827)。结论 MR动态增强、DWI可以对肝脏恶性病变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其检测指标对于肝脏恶性病变诊断效能优异。  相似文献   

8.
尹丽萍  杨维珍 《中外医疗》2013,(18):176+178-176,178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肝内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照要求进行上腹部平扫以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比较肝内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若b值0s/mm2时,肝脏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脏灌注之间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b值1000s/mm2时,肝脏良性病变区和恶性病变区之间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灌注之间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肿瘤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实施诊断,能够有效鉴别高b值与灌注ADC值,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对临床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意义。方法对伴有乳腺肿块的80例患者(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40例)行磁共振平扫T1W1、T2W1,Flash-3D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对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与动态增强表现进行评估,绘制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判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后行弥散加权成像,计算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b值时乳腺良性、恶性肿瘤ADC值,利用ROC曲线判定诊断阈值、敏感性、特异性;最后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对肿瘤良恶性进行判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研究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动态增强扫描中,乳腺恶性肿瘤多为Ⅱ、Ⅲ型曲线,乳腺良性肿瘤多为Ⅰ、Ⅱ型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62.5%;b值800 s/mm2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75.0%;二者联合应用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90.0%。结论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提高临床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脏肿瘤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接受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的肝脏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这种诊断方式在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差异。结果:若b值0 s/mm2时,肝脏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脏灌注之间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b值1000 s/mm2时,肝脏良性病变区和恶性病变区之间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灌注之间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脏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该方法在临床中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病理结果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结合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53例乳腺癌患者及3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3.0 T磁共振成像图像。评估两组病灶的形态学征象、动态增强表现、及扩散加权成像表现,并作统计学分析。形态学征象包括:病灶的形状和边缘、病灶周围组织水肿、皮肤增厚、乳头受累、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动态增强包括病灶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表现;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包括良恶性病灶的ADC值,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及相对ADC(relative ADC,r ADC)值。结果:乳腺癌患者组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形状及边缘等征象存在统计学差异,病灶周围水肿、皮肤增厚、乳头受累、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无统计学差异。乳腺癌患者组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的强化方式及TIC分型存在统计学差异。乳腺癌患者组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DWI信号表现无统计学差异。乳腺癌患者组病灶侧ADC值为[(1.042±0.019)×10-3mm2/s],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为[(1.812±0.017)×10-3mm2/s],病灶与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病灶侧ADC值为[(1.558±0.022)×10-3mm2/s],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为[(1.806±0.018)×10-3mm2/s],病灶与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病灶侧ADC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对侧正常组织间的ADC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相对ADC(r ADC)值分别为(0.865±0.014)、(0.580±0.0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恶性肿瘤的MRI的形态学征象有一定重叠,动态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的定量参数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弥散系数(ADC)用于老年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肺部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技术弥散加权成像,分析不同病变性质肿瘤的弥散加权成像表现,对比不同良恶性肿瘤在不同b值下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分布情况及其对应的ADC值,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不同b值下ADC值对应曲线面积。结果100例老年肺部肿瘤患者中,检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例数分别为51例、49例。不同b值恶性肿瘤低信号占比均低于良性肿瘤,高信号占比均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恶性肿瘤ADC值均低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值的升高,全部肺部肿瘤患者ADC值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ADC值ROC曲线下对应面积分别为0.884、0.834、0.754,AUC>0.5可作为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指标,且以b值为500s/mm2时所得到的ADC指曲线下面积最大,在ADC值取1.470时,可获得最高诊断效能。结论b值为500s/mm2下的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用于老年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有着较高价值,患者整体表观弥散系数值随b值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61例原发性肌骨肿瘤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常规及DWI检查,DWI选取SE-EPI序列,b值取0、700s/mm2,在T1WI增强横轴位图像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ADC、肿瘤整体ADC及邻近正常横纹肌ADC值,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间ADC值差异.结果 良性肿瘤34例,恶性肿瘤27例:①良、恶性组肿瘤DWI图像信号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横纹肌、良恶性组实质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65 ±0.76) ×10-3、(1.58±0.82)×10-3、(1.28±0.32) ×10-3 mm2·s-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687,P>0.05);良恶性组整体ADC值分别为:(1.58 ±0.74)×10-3 mm2·s-1、(1.35 ±0.39) ×10-3mm2·s-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③9例富含粘液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2.32 ±0.19)×10-3mm2·s-1,52例其他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1.36±0.37) ×10-3 mm2·s-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4,P<0.05).结论 无论是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还是整体ADC值皆不能直接用于肌骨系统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较高ADC值(大于2.0 ×10-3 mm2·s-1)对诊断富含粘液基质类型的肌骨肿瘤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WI技术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囊腺瘤(良性组)与36例囊腺癌(恶性组)患者的MR常规平扫、DWI及动态增强图像,测量良、恶性组实性成分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组实性成分平均ADC值为(1.62±0.24)×10~(-3)mm~2/s,恶性组实性成分平均ADC值为(0.92±0.15)×10~(-3)mm~2/s,良性组与恶性组实性成分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99,p0.001),DWI结合MR平扫+增强扫描对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正确指数、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42、94.44%、89.74%、89.47%、94.59%,当选取阈值ADC值为1.26×10~(-3)mm~2/s,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88.9%。结论 DWI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在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常规用于卵巢囊实性病变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WI、ADC值、动态增强MRI(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等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112个病灶)进行MRI常规检查与DWI扫描(b=800 s/mm2)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内病灶的形态、强化特征及弥散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乳腺恶性肿瘤形态学上多呈分叶状、不规则状,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征,良性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以肿瘤形态学特征评价良、恶性肿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5个恶性病灶中,9个呈Ⅰ型曲线,48个呈Ⅱ型曲线,18个呈Ⅲ型曲线;37个良性病灶中19个呈Ⅰ型曲线,17个呈Ⅱ型曲线,1个呈Ⅲ型曲线;以Ⅰ、Ⅱ型曲线诊断良性病变,Ⅱ、Ⅲ型曲线诊断恶性病变,以肿瘤边缘特征评价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ADC值=1.195×10-3 mm2/s作为界值,75个恶性病灶中,61个病灶的ADC值<1.195×10-3 mm2/s;37个良性病灶中25个病灶的ADC值>1.195×10-3 mm2/s,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DWI、DCE-MRI联合应用对评价乳腺病变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技术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价前列腺病变性质上的应用.方法 67例经组织病理学及随访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PCa) 19例,前列腺良性病变(BPH)48例,行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及DWI扫描,测量并计算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经2名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比较T-SI曲线及其结合ADC值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 T-SI曲线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7.9%、72.9%,T-SI曲线结合ADC值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7%、87.5%.结论 LAVA多时相动态增强技术结合ADC值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常规扫描、DWI及血清CA125对卵巢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6例卵巢肿块患者MRI及临床资料。使用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机,行常规矢状位T2WI、横轴位T1WI及抑脂T2WI,DWI取b值为50、500、800s/mm2。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卵巢肿块的信号特征,测量良、恶性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结果卵巢良性(非畸胎瘤)、恶性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0.904,最佳诊断阈值为1.281×10-3mm2/s。MRI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2.2%,约登指数为72.2%,Kappa值为0.729;MRI结合血清CA125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94.1%,约登指数为82.1%,Kappa值为0.821。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ADC值定量分析、并参照血清CA125对卵巢肿块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能有效提高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对肺部实性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7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内实性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行常规MRI和DWI检查,b值为0,500s/mm2,测量病变DWI信号强度(SignalintensitySI)值、同层胸壁肌肉DWI信号强度(SI)值及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同时计算病变SI与胸壁肌肉SI的比值(LMR)。结果 (1)肺部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的ADC值分别为(1.663±0.443)×10-3mm2/s(,1.203±0.234)×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1,P=0.000);良恶性病变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诊断阈值为1.492×10-3mm2/s,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73.1%。(2)肺部良恶性病变的SI、LMR虽有一定差异,但无特征性,无临床意义。结论 ADC值有助于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它可能成为鉴别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良恶性病变及鼻咽癌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鼻咽部病变患者采用DWI进行检查,鉴别病变性质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分析诊断鼻咽癌(NPC)T分期效能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与T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NPC、NPH和正常对照鼻咽壁、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NPH与正常对照鼻咽壁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鼻咽壁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及正常对照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WI诊断病变良恶性Kappa值为0.84,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4.74%、阳性似然比为18.50、阴性似然比为0.05,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ADC诊断阈值为0.943×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DWI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ADC值与T分期呈正相关性(r=0.436,P〈0.05)。结论 DWI的ADC值对鼻咽部病变良恶性有鉴别价值,ADC值与T分期相关,DWI对NPC的T分期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DCE-MRI)在小肝癌(SH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临床疑似SHCC患者80例,均行常规MRI、DCE-MRI及多b值DWI检查,分别测量b值为20、60、100、400、600、800s/mm2时病灶的ADC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值对可疑SHCC的诊断价值。结果80例疑似SHCC患者,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SHCC 54例,非SHCC 26例。当b值取20、60、100s/mm2等时,SHCC与非SHCC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当b值取400、600、800s/mm2时,SHCC的ADC值明显小于非SHCC(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截断值≤1.26×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91.1%,准确度为90.4%。DWI联合DCE-MRI诊断SHCC的特异度为88.46%,较单纯DCE-MRI(61.53%)明显提高,且敏感度仍保持在90%以上。结论多b值DWI对于可疑SHCC的诊断有重要作用,联合DCE-MRI有助于SHC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