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病情评估及死亡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01—2017-12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72例新生儿ARDS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入院后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并检测血清NT-proBNP,并对患儿的NCIS、血清NT-proBNP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依据患儿的NCIS评分,将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比较不同组别的NT-proBNP及病死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NT-proBNP水平对患儿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极危重组血清NT-proBNP高于危重组,危重组高于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CIS评分越低,NT-proBNP水平越高,二者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945,P0.01);患儿NT-proBN水平越高预后越差:极度危重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危重组,危重组高于非危重组(!2=16.532,P0.01);ROC曲线评价表明,血清NT-proBNP水平对新生儿ARDS预后判断价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AUC=0.0.882,95%CI0.787~0.977)。结论:检测血清NT-proBNP可以快速判断新生儿ARDS病情,并且NT-proBNP可作为新生儿ARDS转归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血清皮质醇(COR)、降钙素原(PCT)水平对烧伤后并发脓毒症预测价值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成年严重烧伤患者122例,根据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及患者病情预后情况分为非脓毒症组、脓毒症存活组和脓毒症死亡组。分别用全自动电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连续动态监测患者烧伤后1~20d血清COR和PCT水平。结果烧伤脓毒症患者烧伤后6d起,血清COR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7d起,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11d起,脓毒症死亡组血清COR、PCT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15d起,脓毒症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存活组,脓毒症死亡组血清COR水平呈现直线下降,血清COR水平明显低于脓毒症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OR检测可作为早期预测烧伤后并发脓毒症的指标,动态检测血清COR、PCT水平对烧伤脓毒症的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新生儿脓毒症诊断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脓毒症患儿(观察组)根据NCIS评分分为非危重组43例,危重组26例和极危重组11例,另选取80例感染非脓毒症患儿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水平,分析PCT、sTREM-1及NT-proBNP对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脓毒症患儿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诊断新生儿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8、0.821、0.803,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0.0%、75.0%、60.0%,特异度为92.5%、76.2%、82.5%。结论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水平检测对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分析其临床诊断意义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排除脓毒症的感染患者为非脓毒症组。根据28 d预后情况,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n=96)与死亡组(n=54)。记录并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L-6、IL-8、IL-10、IL-4、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IL-6、IL-8、IL-10、IL-4水平与PCT、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IL-4、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动脉血乳酸动态变化情况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监护室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163例,入院后给予PCT和动脉血乳酸等检查,并给与APACHE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入院后6h复查血乳酸,5d复查PCT,随访28d根据预后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PCT和乳酸区别和2组乳酸和PCT的变化情况;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组的PCT,乳酸和APACHEⅡ评分的区别;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CT和动脉血乳酸预测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PCT、乳酸和APACHE II评分大于严重脓毒症组;死亡组PCT和乳酸均大于存活组(P0.05),6h乳酸和5d的PCT的差别更明显,死亡组乳酸和PCT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乳酸和PCT较前明显下降(P0.01);PCT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动脉血乳酸曲线下面积为0.79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T和动脉血乳酸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PCT和乳酸含量持续保持高水平的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IL-6、IL-10对脓毒症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IL-6、IL-10对脓毒症预后意义.方法:2008年12月~2009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疗中心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病例50例,根据28天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于入院后次日、第4日动态观察血清PCT、CRP变化,并记录当日APACHE II评分.并于当日留取脓毒症患者血清,-20℃低温保存,集中测定IL-6、IL-10.结果:死亡组的血清PCT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CRP、IL-6、IL-10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PCT、IL-6与APACHE Ⅱ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511,P=0.000;r=0.338,P=0.016);生存组的血清PCT逐渐降至正常(P<0.05),而死亡组PCT水平无明显下降趋势.在预测脓毒症结局方面血清PC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血清PCT是判断脓毒症预后的一个较好指标,可以反映脓毒症严重程度,其预测价值高于CRP、IL-6、IL-10,动态观察PCT变化可以提高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7.
潘佳铭  马红萍 《系统医学》2023,(17):155-158+163
目的 分析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联合检验用于预判儿童脓毒症病情和预后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入的健康儿童47例作为对照组,取同期收入的儿童脓毒症患儿47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儿童IL-6、PCT检验结果;依据患儿病情程度将研研究组划分为脓毒症休克组(n=14),重度脓毒症组(n=15),普通脓毒症组(n=18),3组均开展IL-6、PCT联合检验,对比3组IL-6、PCT检验结果,借助ROC曲线分析IL-6、PCT联合检验用于脓毒症病情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研究组IL-6、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IL-6(496.12±100.34)ng/L、PCT(7.24±1.72)mg/L高于重度脓毒症组的(362.23±69.44)ng/L、(4.35±1.21)mg/L和普通脓毒症组的(219.69±55.91)ng/L、(2.41±0.82)mg/L,重度脓毒症组高于普通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在脓毒症患儿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71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24 h内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收集确诊脓毒症24 h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计数;计算N/LP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中性粒细胞与前白蛋白比值(NPRI)。根据患儿预后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n=110)和死亡组(n=61)。比较两组N/LPR、PLR、NLR、NPRI、PCIS评分、PCT、CRP和PLT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PR、PLR和PCIS评分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的准确性;根据三者ROC曲线的截断值对患儿28 d死亡风险进行亚组分析,同时使用Kaplan-Meier法对各亚组脓毒症患儿进行生存分析。根据PCIS评分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危险分层(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评估N/LPR和PLR与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动态变化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132例,分别于入院后第1、3、7天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采用半定量免疫色谱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估。随访28d,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39例和存活组93例,比较2组第1、3、7天血清IL-6和PCT水平,分析血清IL-6和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第1、3天血清IL-6[(92.37±10.53)、(87.12±11.05)ng/L]和PCT[(10.35±5.93)、(9.28±5.62)μg/L]水平与存活组[(89.52±11.28)、(83.16±10.57)ng/L,(10.21±4.62)、(7.52±4.83)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血清IL-6[(87.01±12.63)ng/L]和PCT[(9.19±4.56)μg/L]水平高于存活组[(67.34±11.07)ng/L、(2.36±1.28)μg/L](P0.01);存活组第7天血清IL-6和PCT水平明显低于第1天(P0.05),死亡组第7天血清IL-6和PCT水平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血清IL-6和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31,P=0.031;r=0.526,P=0.025)。结论 PCT和IL-6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评估意义,IL-6和PCT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抗菌肽LL-37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的不同分为脓毒性休克组44例和脓毒症组46例,另选择同期轻度感染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外周血清抗菌肽LL-37、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抗菌肽LL-37、PCT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随访28 d,根据预后的不同将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2组血清抗菌肽LL-37、PCT水平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抗菌肽LL-37联合PCT水平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抗菌肽LL-37、PCT、hs-CRP、IL-6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脓毒症组,且脓毒症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抗菌肽LL-37、PCT分别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803、0.826,P=0.024、0.019),也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84、0.811,P=0.029、0.022)。死亡组血清抗菌肽LL-37、PCT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抗菌肽LL-37、PCT和SOFA评分均为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2.913、2.887、2.457,P=0.029、0.036、0.045)。ROC曲线显示,血清抗菌肽LL-37联合PCT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访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82.4%。结论血清抗菌肽LL-37与PCT水平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并预测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演变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淋巴细胞计数(LPH)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8例严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6年最新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24例)和脓毒症休克组(24例),分析2组患者入院时PCT、LP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评分)、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差异。随访28d,根据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8例)与存活组(40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第1、3、7天PCT、LPH的动态演变过程并比较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PCT、LPH、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休克组患者入院时PCT、APACHE-Ⅱ评分、乳酸、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而LPH、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入院时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55,P0.05),PCT与LPH呈负相关(r=-0.363,P0.05),LPH与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治疗后第1、3、7天PCT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治疗后第3、7天LPH均低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脓毒症患者入院时PCT、LPH、AP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6(95%CI:0.854~0.994)、0.850(95%CI:0.717~0.937)、0.792(95%CI:0.651~0.896)。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LPH的变化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触珠蛋白(HPT)、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肝硬化患者241例,根据是否合并SBP分为SBP组和对照组,入院第1d检测血清HPT、PCT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随访所有患者治疗效果,将SBP组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并比较两组血清HPT、PCT和IL-6水平,分析血清HPT、PCT和IL-6对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 241例肝硬化患者中合并SBP者105例(43.57%),其中治疗后病情恶化者24例(22.86%)。SBP组血清HPT、PCT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恶化组血清HPT、PCT和IL-6水平高于好转组(P0.05);血清HPT、PCT、IL-6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合并SBP的AUC分别为0.820、0.881、0.785和0.937,其中PCT以4.83 mg/L为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9%和88.97%,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6%和91.91%;血清HPT、PCT、IL-6及联合检测评估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65、0.690、0.728和0.860,其中HPT以2.21 g/L为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和72.84%,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和77.78%。结论血清HPT、PCT和IL-6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较高准确率,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乳酸(LAC)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比值(LAC/ScvO2)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02—2018-04期间应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48例,入院后分别作PCT、LAC及ScvO2监测,依据患者病情分为脓毒症组(n=49)、严重脓毒症组(n=65)、脓毒症休克组(n=34),比较3组患者血清PCT水平、LAC/ScvO2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CT、LAC/ScvO2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另以28d为观察终点,以是否发生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52)和存活组(n=96),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LAC/ScvO2的差异,并以是否死亡为状态变量,PCT、LAC/ScvO2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分析PCT、LAC/ScvO2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患者血清PCT水平、LAC/ScvO2、APACHEⅡ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CT、LAC/ScvO2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存活组血清PCT水平、LAC/ScvO2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显示,PCT、LAC/ScvO2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851,最佳临界值为2.65ng/ml和13.47,以两者联合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最优,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0.896、90.38%、80.21%和83.78%。结论:PCT、LAC/ScvO2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价值较单独应用PCT、LAC/ScvO2的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评分对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7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28d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192例)和死亡组(183例)。对比两组入院时血清PCT、CRP、IL-6、IL-8、IL-10、TNF-α及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入院后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老年重症肺炎相关性脓毒症患者高迁移率蛋白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1—2018-03期间就诊于我院的78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MGB1、PCT、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入科后的血清HMGB1、PCT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前血清HMGB1、PCT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HMGB1、PCT及APACHEⅡ评分高于治疗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前,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979,P0.05);HMGB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73,P0.05);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78,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972,P0.05);HMGB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81,P 0.05);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73,P 0.05)。结论:痰热清可改善老年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病情,降低血清HMGB1、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动态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66例,根据有无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32例。对比两组患儿入院时血清CRP、PCT、IL-6水平,并观察感染组患儿入院时、入院1 d、入院3 d以及入院5 d的CRP、PCT、IL-6水平变化情况,记录CRP、PCT、IL-6与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PCT、IL-6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d患儿的血清CRP、PCT、IL-6水平比入院时高,入院3 d和入院5 d时患儿的血清CRP、PCT、IL-6水平比入院时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CT与IL-6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比单独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出现细菌感染后其血清CRP、PCT、IL-6水平呈现明显升高,因此CRP、PCT与IL-6可作为临床诊断新生儿感染的重要指标,联合动态检测诊断可进一步提升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13-4014
探究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00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普通肺炎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CRP和PCT水平,观察研究组患儿入院第1、7d CRP和PCT水平以及转归情况下CRP和PCT水平。结果对照组CRP和PCT水平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d 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入院第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CRP和PCT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和PCT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可将其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06例烧伤早期患者病例资料,将其中伴发脓毒症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A组,剩余未伴发脓毒症的145例患者作为研究B组,另选取76例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进行对比,并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因子水平差异,对比研究A组不同预后亚组间血清因子水平。结果 3组对象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3个亚组间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2个亚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中水平异常升高,且病情越严重,升高幅度越显著,对预后也有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脓毒症患者97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感染组(n=68)和休克组(n=29),同期健康体检者97例为对照组,于入院当日以及治疗1、3、5、7d时行PCT和CRP检测,分析PCT和CRP与病情变化、预后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患者入院当日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休克组患者入院当日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感染组(P0.05)。治疗无效患者在入院当日以及治疗1、3、5、7d时血清PCT、CRP水平高于有效患者(P0.05)。休克组患者病死率高于感染组(P0.05)。PCT、CRP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明显负相关性。结论 PCT和CRP在脓毒症中诊断价值较高,对患者预后评估准确,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内毒素(LPS)检测在评估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病情进展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脓毒症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37)、严重脓毒症组(n=35)和脓毒症休克组(n=18),根据住院预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74)和死亡组(n=16)。检测患者入住ICU后24 h内的血清PCT、Lac、LPS水平,比较3组上述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PCT、Lac、内毒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组的血清PCT、Lac、LPS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生存组血清PCT、Lac、LPS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 0. 05)。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PCT、Lac、LPS水平与入院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 0. 05)。结论早期加强血清PCT、Lac、LPS水平检测,对评估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病情进展、指导临床干预措施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